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April 15; 1951; box 49; folder 15。

  蒋氏夫妇似乎比往常更亲密,继续睡在同一寝室,只是用纱帘隔开各自的床;一起祈祷,并且手牵手在院子里散步①。第一夫妇的亲密还有一个面向,就是基督信仰在他们生命中日益重要。宋美龄一直信教,但不是特别虔诚,然而有一天,在读到耶穌基督被钉上十字架的故事时,她突然首度领悟到“基督为她受难”。在这番感悟之后,她“不仅理智上,而且整个人也更虔诚信主”。可是她的健康问题,如神经性皮肤炎、失眠和不定时的神经衰弱,又回来了②。她借宗教与国画怡情纾解。蒋注意到她“自朝到晚,不能罢手,已成画迷矣”,主题大部分是竹、兰③。有位侄儿说:“在上帝赐给她的所有东西中,能画画是让她最快乐的。”④

  ① Laura Tyson Li; Madame Chiang Kai…shek (New York: Atlantic Monthly Press; 2006); p。340。

  ② 同上注,pp。343,350。

  ③ Chiang Diaries; Hoover; February 12; 1952; box 49; folder 10。

  ④ 2004年5月,某位宋氏亲戚在加州受访。

  当她出国时,蒋比以前更想念她。1952年8月,她搭乘泛美航空公司班机前往旧金山治病,他每隔几天就发一封电报给她,比起从前她出国时更加频繁。他在一封电报中说:“余念至深”;在另一封里又说:“接世电甚为忧闷,务期忍耐安静,服从医生之命令,勿噪勿急,多用祷告为盼。”①

  ① 蒋介石给宋美龄的电报,秦孝仪,《大事长编》卷十一,1952年9月2日,p。4702。

  美台联合情报和军事作业扩大了美国在岛上的军事训练,增加经济援助以及其他美台关系,这使得杜鲁门政府非得在政治、外交上支持蒋政府不可。可是,蒋依然认为杜鲁门政府多数和台湾有关的行为,都隐藏要他下台的阴谋。因此当美国国会通过3亿美元对台湾军援法案,他觉得“在他人以为幸事,引以为慰,而余独以为耻辱加重,惟以淡然置之,何以为幸”①。即使1952年初第一批美国重型武器——142门75口径加农炮——抵达台湾,也改变不了蒋对杜鲁门团队的观感。他希望艾森豪可以赢得当年的总统选战。为了助艾一臂之力,他指示经国统辖的秘密警察翻出中国情治旧档中有些明显是假造的材料给麦卡锡的支持者,特别是二战与其后派驻中国的反蒋国务院官员如谢伟思与戴维斯②。共产主义的威胁是当时美国激烈选战的一个中心议题,艾森豪就声称他要废除雅尔达协定、打开铁幕、终结韩战,以及“放手”让委员长对付“赤色中国”。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August 10; 1951; box 49; folder 3。

  ② FRUS (1951); vol。7: Korea and China; p。1641; Robert P。Newman; 〃Clandestine Chinese Nationalist Efforts to Punish Their American Detractors;〃 Diplomatic History 7; no。3 (Summer 1983): 205…222。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558997807。jpg〃/''/p'

  蒋介石在美第7舰队司令毕莱克陪同参观

  杜鲁门主政时期,蒋并没向美方大力推销他越来越高分贝的“反攻大陆、光复国土”的主张。1952年7月,他终于向到访的美国海军军令部长(相当台湾的海军总司令)费克特勒(William N。Fechteler)上将出示反攻大陆计划蓝图;费氏回到华府后仔细检视,认为这套计划“完全不实际”①。但是蒋着眼于军方及外省籍平民的士气,继续大倡“反攻”,也因为“反攻”是他统治台湾的依据。他认为“光复大陆”(不论是什么形式)终将必成,但是他没预期在有生之年“反攻”。他写下:“今后复国事业,照事实论,几乎不复可能,然而吾对革命复国之信心,毫不因此动摇。”他小心翼翼不让美国人以及自己的人民知道他有此务实的评估②。同样的,在他心里,韩战打得不顺、长期陷入僵局也证实他是对的,因为他藉着附加许多让派军至多成为长期发展方向的要求,避免了国军的参战。1952年新任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雷德福(Arthur W。Radford)上将问他可否派出5万名国军参战时,蒋说他只能答应一个师(约1万人)。这件事后来再也没人提起③。

  ① FRUS (1952); vol。14: China and Japan; pp。76…77; 秦孝仪,《大事长编》卷十,1951年1月31日,p。4463。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August 8; 1951; box 49; folder 3。

  ③ Chiang Diaries; Hoover; October 7 and 16; 1952; box 49; folder 18。

  艾森豪赢了11月总统大选之后,已经搬到孔家在长岛宅邸的宋美龄,写信给这位候任总统表示:“你可以想像,我们有多高兴。”①可是,蒋提醒她不要过度支持,启人疑虑。他在日记中写下,如果艾森豪真的在欧洲、韩国和其他地方执行他在选战中所宣示的对峙政策,苏联也起而反抗,则莫斯科“只有加速战争一条道路”②。

  ① Tyson Li; Madame Chiang; p。351。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9; 1952; box 49; folder 19。

  艾森豪向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演说之前不久,美国驻华大使馆代办蓝钦告诉蒋,艾森豪将命令第七舰队继续防卫台湾、不受大陆攻击,但要解除制止国军进攻大陆的命令。蓝钦显然奉了指示,接下来要求蒋承诺,若未事先和美国咨商,他不会发动国军攻打大陆①。艾森豪表面上“松绑”,暗地又把蒋捆住,但是只要不是公开为之,蒋并不介意有此一羁束。他遗憾艾森豪未事先和他讨论这件事,但还是觉得“惟对此一政策,吾人认为正确,而予以赞许”②。继他对杜鲁门团队的意图爆发恐慌症之后,现在他又落入不正常的幸福意识。他写下,艾森豪“对亚洲反共领导者之属望已自日本与印度转移于中国矣”③。然而蒋对美国新政府的喜悦维持不了太久。

  ① Karl Rankin; China Assignment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64); p。155。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January 31; 1953; box 50; folder 2。

  ③ 同上注。

  令鹰派共和党人又惊又恼的是,艾森豪降低美国的军事预算,选择继续杜鲁门的“围堵、不解放”政策,而且维持重欧轻亚的地缘政治观点——这也是令蒋介石长期以来一肚子怨气的政策①。为了弥补计划性降低传统兵力的政策,美国现在将仰赖“大规模报复”——意即核子武器。以核子报复对付传统威胁的策略,将大幅升高美国可能和中共冲突的风险和成本,但讽刺的是,它也因此增加美国和北京政府和解的诱因。蒋对任何发展都不觉得高兴,但他对这个议题不太发表意见。

  ① Tom Wicker; Dwight D。Eisenbower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2002); p。30。

  在明显是艾森豪完全授意下,新任国务卿杜勒斯对台采取类似杜鲁门和艾奇逊的双轨政策。他的第一部分优先是防卫台湾,推动台湾成为(中国式)自由市场,以及运用台湾做为情报平台和特种作战基地,以压迫和骚扰大陆。但是第二部分的战略目标则是保持美国最终和中国大陆修好的可能性,促成两岸终止敌对行为,然后推动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安排①。

  ① Nancy Bernkopf Tucker(唐耐心); Taiwan; Hong Kong; and the United States; 1945…1992 (New York: Twayne; 1994); pp。33…38。

  艾森豪在他的国情咨文中也暗示,必要时美国将使用手中一切武器去结束韩战。艾森豪的用意是让共产中国明白,除非韩战快快停火,否则他将“毅然决然地放宽武器的使用”,而且战事也不再只是局限于朝鲜半岛①。在发表完国情咨文之后,艾森豪又秘密给北京传递讯息,暗示如果韩境作战不停止,他将批准使用核武②。多年之后,艾森豪告诉詹森总统,他透过两个私人管道——印度总理尼赫鲁以及蒋介石——传递这个警告③。委员长很高兴能受托传递讯息。他可能指示经国透过安全管道传话给老朋友周恩来;蒋经国颇有可能利用以记者身分住在香港的曹聚仁,担任传话给中共的秘密中人④。毛收到美方讯息的即刻反应就是派手下头号核子科学家钱三强,去要求斯大林提供核武给中国做为吓阻工具⑤。

  ① Dwight D。Eisenhower; The White House Years: Mandate for Change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 1963); p。181。

  ② 同上注,p。180。

  ③ White House 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between President Johnson and former President Eisenhower; FRUS (1964…1968); vol。2: Vietnam; p。300。 艾森豪威尔告诉詹森“我上任后已传了3个讯息给(北)韩国人和中国人。一是透过尼赫鲁,一是透过蒋介石,另一是透过参与停火谈判的较低阶人士。”

  ④ Chen Jian(陈兼); Mao's China and the Cold War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1); p。171。

  ⑤ 周明主编,《历史在这里沉思》,共三册(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p。290,引用Jung Chang(张戎)and Jon Halliday; Mao (New York: Knopf; 2005); p。374。

  1953年2月28日夜里,斯大林告诉他的核心左右手,他已决定建议北朝鲜和中国在谈判中“争取最有利的条件”。看来他并没理会毛泽东索取核武的要求。5天之后,斯大林疑因脑充血而撒手人环。次日晚间,周恩来已赶到莫斯科和马林可夫(Georgi Malenkov)、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