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芏骼匆迅系侥箍坪吐砹挚煞颍℅eorgi Malenkov)、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和不久即遭枪决的秘密警察头子贝利亚(Lavrenty Beria)会商。这几位苏联新领导人告诉周恩来,该是结束韩战的时候了。战俘问题是停火协定迄未达成的障碍,周和俄方迅速决定共产党方面将提议由中立的独立国家来决定双方战俘的意愿——这正是美国和联合国方面一年多前的提议①。

  ① Chen Jian(陈兼); Mao's China and the Cold War; p。113。

  新闻报导开始指出,艾森豪将依杜鲁门的条件——韩国南北分治——去取得和平。台湾问题说不定也会套用此一两个中国模式去解决,这对蒋无疑是个诅咒。他要蓝钦问美国政府将如何面对“为韩战而死之官兵,以及韩国之空前牺牲耶”①。蒋当时不仅把杜勒斯写成“此种政客投机之流”,也认为艾森豪对中华民国的政策“与过去无殊”——意即有心换下蒋介石,设法把毛泽东化为另一个狄托②。到了5月,他已认定艾森豪没有“常识”,让英国人牵着鼻子走,就像往常亲英的美国领导人一样③。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April 15; 1953; box 50; folder 5。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April 10; 18; and 20; 1953; box 50; folder 5。

  ③ Chiang Diaries; Hoover; May 25; 1953; box 50; folder 6。

  5月25日,有关交换战俘和永久停火的协议原则出炉。三周之后,强烈反对两韩分治构想的南韩总统李承晚,允许27000多名反共的北朝鲜战俘“逃亡”,并且威胁要把南韩部队撤出、不接受联合国节制。共产党方面的反应是立刻攻击南韩前线单位,和平协议似乎就要瓦解。6月22日,蒋接到李承晚叙述“美国如何出卖韩国”的信,不禁“不寒而慄”。他在日记里显然暗指美国,写下“帝国主义之强权政治无非一丘之貉”,他必须试图帮助李承晚“救其危而促其成”,但他也“更为己危”,担忧这些发展对他本身的影响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ne 23; 1953; box 50; folder 7。

  蒋拍发两封电报给艾森豪,敦促美国在韩战停火协定生效之前,与韩国签订互助安全协定①。但是他也依照日记所述感受,回复李承晚一封同情的信。华府显然拦截到这封信并解码成功,把它解释为蒋鼓励李承晚坚持立场。杜勒斯大动肝火,发信警告蒋:如果李承晚不合作,美军将撤出韩国——甚且,若走到这一步,美国也会“重新考虑对台湾之政策”②。这是很令人吃惊的威胁。蒋认为他只是想排难解纷,但杜勒斯和艾森豪现在却“威胁”他③。蒋“日日夜夜”替李承晚祈祷,但是艾森豪又致函李承晚,再次警告除非他“立即且明确地”合作,否则联合国指挥部“将启动另外的安排”④。次日,蒋拍电报给李承晚,建议他,如果得到在正式停火后有绝对保障的美韩安全条约、如果美国不要求朝鲜战俘回营,则李应该接受停火计划⑤。

  ① 同上注。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ne 25; 1953; box 50; folder 7。

  ③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ne 30; 1953; box 50; folder 7。

  ④ Eisenhower; White House Years; pp。185…187。

  ⑤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ly 1; 1953; box 50; folder 8。

  李承晚接纳此一建议,不过他又设法逼美方承诺:如果他合作,美国将大幅增加对南韩的军事与经济援助。甚且,虽然停火协定于8月25日起生效,李承晚却从未正式签署它。蒋很佩服他这一招,认为李承晚是“最认识美国之革命家”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ly 12; 1953; box 50; folder 8。

  在极端情况下,艾森豪显然会毫不犹疑地割舍一个重要但又依赖美国的反共盟友。蒋很清楚地看到此一教训。但是他还是和李承晚一样,认为必须在表面上显得独立自主;7月16日,就在李承晚危机期间,他没和美国咨商就下令国军部队登陆中共控制下的东山岛;东山岛是金门以及中共掌控的汕头港中间比较大的岛屿,居民约75万人。蒋的用意或许是想把东山岛纳入国民党掌控,但更有可能只因关键盟友美国威胁要弃他而去,他非得展现自主的骨气不可。不论动机如何,他的努力并没有成功:解放军很快就反攻,逐退国军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ly 17 and 31; 1953; box 50; folder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大学1991年一份出版品声称,美国批准这项攻击,有1万名国军部队参战,死了3000人。Garver(高龙江); Sino…American Alliance; pp。76…77。

  一

  毛泽东可以宣称打赢韩战,因为他的解放军部队把美国领头的盟军逐出北朝鲜,还在38度线附近打个不分上下。可是,共产党方面想要夺占南韩的目标并未成功,毛在战俘的解决上也丢了面子,更被赶出南韩。甚且,国民党控制的台湾以及蒋介石现在暂时安全无虞。就苏联来讲,韩战耗费不貲,但从它的角度看来,每一块钱都很值得。中国现在和美国的距离更为疏远,也更依赖苏联。

  某些国民政府官员担心,韩战停火等同反共阵线瓦解,但是蒋“觉得满意”。他认为,韩战的结果固然有喜有忧,但情势已使艾森豪“确实”投入防卫台湾(甚至要增派兵力到超乎自卫所需的水平),同时还要帮助台湾在经济上有所成就。此外,在可预见的将来,北京觊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席次的机会已经成为过去,联军总部所俘虏的21000名战俘当中有14000人决定投奔台湾,在政治上和精神上都是巨大胜利①。

  ① 秦孝仪,《大事长编》卷十二,1953年6月19日,p。5268。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558997510。jpg〃/''/p'

  14000名韩战的中国战俘决定投奔台湾,在抵台后他们拿着孙、蒋的肖像与国旗、党旗游行庆祝

  艾森豪的想法恐怕不像蒋所想的那么正面。艾森豪认为,韩战停火之后,理想上美国应该重新检讨它的中国政策,包括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问题①。他怀疑对中国“严格禁运”有什么意义,一度告诉国家安全会议,若能促进美国利益,他将销售喷射战斗机给毛泽东。但是艾森豪、杜勒斯以及其他资深顾问也同意,他们“摆脱不了蒋介石”②。这种对委员长的偏见,和杜鲁门、艾奇逊的观点并没太大差异。11月间,蒋、李的一次谈话或许可以彰显当时的怪诞情势,蒋显然半开玩笑地建议,若是美国人问起他们讨论了什么军事计划,他们可以说两人讲好同时一起反攻。李承晚欣然同意③。

  ① Stephen Ambrose; Eisenhower; vol。2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 1984); p。99。

  ② State Department Memo of NSC Meeting; August 14; 1958; FRUS (1958…1960); vol。19: China; p。53。

  ③ 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28 and 29; 1953; box 50; folder 12。

  尽管两蒋父子在国内外的政治地位更加坚强,他们依然忧虑若是委员长去世,陈诚和孙立人会联手合作,阻挡经国接班。即令如此,蒋在1953年5月擢升孙立人为上将,翌年再次任命他为陆军总司令——对一个涉嫌包庇共产党间谍的将领来说,这是值得注意的发展①。陈诚继续担任行政院院长,在各种会议中继续挑战蒋;蒋也在日记中责备陈诚。不过,次年蒋仍提名陈诚出任副总统,成为形式上的接班人。鉴于蒋对两人颇有顾忌,这两件人事安排虽然有点怪,但它们事实上都经过仔细盘算,发挥了孙子兵法里对付强大内部敌人的精神。

  ① Boorman; Biographical Dicitionary; vol。3; p。167。

  同时在这几年,蒋的参谋总长周至柔正与委员长的舅子毛邦初斗争——毛是蒋经国生母毛福梅的手足。在苏联受过训的毛邦初于1937年奉派为空军副总司令,并自1943年起担任派在华府的(中华民国)空军采购团团长。1951年3月,毛邦初指控周至柔借着向美国采购飞机燃油中饱私囊①。蒋调查后发现,尽管最近在军中推动财务改革,受质疑的款项的确存入周至柔在香港的个入账户里头,而且空军的许多帐涉及“舞弊不法之点”。但是在重大案件上,蒋一向重视效忠而不是追诉贪腐;在这一个案上,蒋决定为了保护周至柔和空军的声誉,必须不起诉他,“以期有以改过也”②。毛邦初本身也中饱私囊;美国法院最后裁决台北政府有权自毛及其瑞士银行取回600万美元。此时,毛邦初已逃离纽约,和他的美国秘书在墨西哥被捕。坐了2年牢之后,1954年获释,因为墨西哥法院裁定毛之所以被控告是“政治”因素③。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March 9; 1951; box 48; folder 15。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March 11; 17; 31; and April 6; 1951; box 48; folder 15。

  ③ New York Times; August 30; 1951; September 15; 1961; and October 16; 1952。

  虽然回到大陆的梦想以及坚守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原则,合理化了国民党对台湾的控制,国民政府能存在主要是因它实施警察国家的做法。1950年代初期,尽管来自台湾本省人民族主义的威胁还未成气候,但政府仍继续搞“白色恐怖”。1990年代,法务部告诉在野党立法委员,那个时期的安全档案早已焚毁,但是从1949年起至1987年解除戒严这段时期,官方统计被捕的人数是29407人。(如果在这段期间内美国也有同样比例的人民被捕,其人数就会高达615000人。)①

  ① 1996年6月4日,谢聪敏在台北受访。谢说,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