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兰陵风流-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格的将军必须全盘考虑自己手下的带兵官,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萧琰和萧继同时给向英划了个圈。

    向英出帐后便看见熊武。

    熊武身后是二旅一队一火的火长袁恢——熊武为旅帅时,他是二队的队正——出身士家,但是待人温和亲切,没有士家的高傲,又常为新兵代书写信,在新兵中人缘极好,无论哪团的,见了他都会叫一声“袁二哥”或“袁二郎”。

    但向英对袁恢总是暗带两分警惕,这人一脸温和笑容,看似为人谦善,但他总觉得看不透,总之不会是熊武所认定的“好人”。

    向英向两人一点头,便离去。熊武怎么被袁恢算计,那是他的事。至于袁恢会不会算计两位新上官,向英心里笑了笑,那两位可不是熊武。

    

    作者有话要说:写到这一章卡剧情了——终于卡出来了~(大纲不详细也有弊端呀,两个大剧情之间有时会断线,以后两天不更新的话,八成就是卡剧情了)

第七十八章 将道() 
熊武入帐汇报;袁恢在帐外安静的等候。

    不一会,两个旅帅直属的第一队的其他八位火长都先后过来了。

    每到一位,袁恢都笑着行礼打招呼,说:“熊队正还在帐内禀报。”

    这几位火长的神色都挺紧张,汇报新兵情况他们之前也做过,当时是给做旅帅的向英、熊武汇报。这两位都是融合境的武者;内力气场对于未修习内功的士兵当然有压迫力;面对这两位他们也会紧张,但当汇报的上官拥有更强大的武力值而且更拥有让人敬畏的家世时;这种紧张感就加倍放大了。

    而看到袁恢温和不变的笑脸,这些紧张的火长都吁了口气;仿佛觉得没那么紧张了;从第一个火长站到袁恢身边起,陆续到来的火长都不由得站到他身边去,看起来就像众人以他为首一般。

    第一旅第一队第一火的火长郭厚泽过来时看到的就是这副景况。

    袁恢看到他时目光闪了闪,依然是温和的笑容,行礼时赞道:“郭火长真是从容不迫啊。”

    郭厚泽的表情依然板正严肃,像坚硬的石头一般,他向袁恢回了个军礼,声音也是严肃的,“郭某做事慢,不比袁火长心思灵巧,只好多花些时间。”说着又与另外八位火长点头致意。

    袁恢呵呵一笑,道:“袁某只是懂些小机巧,郭火长才是大巧若拙呀。”

    这是说他外拙内奸?

    郭厚泽眉毛扬了扬,正要说话,帐门掀开了。

    熊武一脸如释重负的出来,先向袁恢递了个感激的眼色,心想多亏这位好兄弟事先提点,不然他就要被慕旅帅的问得张口结舌了——为什么新兵每顿吃多少饭食都要问啊?难道是为了以后野练准确备干粮?

    熊武脑袋里还打着结,想不通索性不去想了,暗想回去问袁二郎他肯定清楚,扭头朝郭厚泽点了下头,“郭火长,萧旅帅叫你进去。”

    “是。”郭厚泽向他行了一个礼,步伐稳健的走到帐前,通禀后入内。

    熊武憋了一些问题想问袁恢,但现在却不是时候,便陪着袁恢等。过了约摸两刻钟,郭厚泽出来了,他向袁恢点了下头,道:“慕旅帅叫你进去。”

    袁恢向他含笑一礼,从容上前,通禀后入帐。

    萧继和慕伏轮流听着汇报。

    萧琰盘腿坐在案后,仍然只是听着,不发一言。她在注意这些队正、火长汇报的同时,也在暗暗观察萧继和慕伏的表现。

    汇报和听取汇报都是一门学问,能够从中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能力、做事的侧重偏好等等。

    相比萧继对每一个士兵的家庭出身和家庭情况都做关注,慕伏更侧重于士兵个人的能力和平日的表现。这当然不能说明哪一个更高明,但从萧琰的角度来讲,她更赞同萧继的做法。

    一个士兵的能力如何,可以通过平时的训练看出来,但一个人的家庭状况只通过观察是得不到详细情况的,询问是最直接的方式。

    有些士兵可能不愿意仔细谈及自己的家庭,尤其是家境不好的,除非是对信任或敬畏的人。而兵官们能汇报出的家庭情况有多详细,就可以反映出他在下属中的威信,以及他是否具备观察入微的本事和细节推理的能力。

    看起来只是汇报下属情况,但里面已经涉及到许多考察项,下属兵官的带兵能力、下属对他的拥护度、个人的性格、受教育的多少、思维的方式、心智技巧等等,都能在这禀报中体现出来。而听取汇报的上官能否抓住这些考察项,对于他们也是一个考核。

    萧琰仔细的倾听着,也默默的观察着这些兵官的表情、神态、细微的动作,暗中将他们分类。

    萧琮给她讲兵法时曾道:为将者,不可不知人性。

    何为人性?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萧琮引用了《商君书·战法》中的话,给她讲道:“人是复杂的,但也是简单的,为将者如果明白了人性为何,带兵就不会有困惑了。人的*无非有六种:求衣食,求财利,求权力,求出身,求名望,求快意。你要不同的人听从你,就要给他想要的。”

    而人的出身不同,他所要的就会不一样。

    比如,世代种田的,参军就是求个衣食温饱,因为家里兄弟多但田少,养活自己一个,家里就少一个吃饭的。如果是城郭平户子弟,参军多半是搏取赏赐财帛,积下以后娶媳妇的本钱。如果是奴婢放良的,那就是求出身前程,因为曾经做过奴婢,所以更珍惜来之不易的自由,一般都不会愿意参军上战场,除非横了心想谋个更好的前程,而奴婢放良后的三代,是不能参加科举的,要求官身,就只能从军搏武职了。还有城郭里的无赖闲汉,要么是在城里的帮派混不下去了,要么是得罪了帮里的头头想避祸,或者不满足做混子心里有着往上爬的野心。还有没落士家的子弟,要么是想重振家门,要么是想改变生存的窘境。……

    所求越多、越大,就不会满足只当一个普通的兵。

    慕伏后来也学着萧继,询问下属士兵的出身、参军原因。

    除了郭厚泽和袁恢有准备外,其他火长都傻眼了,除非是相处得好,或者闲扯时谈到,他们哪里会去问下面的兵家里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参军?——他们不是只管训练么?只要火里的兵听话,遵守军纪,训练不拖后腿,这不就成了么?

    这些火长都被敲打了。萧继当然不会跟他们讲“何为人性”,而是给他们讲,“这叫以智带兵,知道你手下的兵家里的情况,了解他们为什么参军,就会明白训练时为什么有的兵刻苦,而有的兵却只用心一半,甚至还有躲懒的。要想训练成绩上来,这些就要了解,明白?”

    火长们说“明白”,其实还是不明白,但上官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吧,被问到的兵有意见,跟旅帅提去,又不是他们要问的。

    “一群空长肌肉的家伙。”最后一名火长出去后,萧继摇了摇头,对于他亲属第一队的五名火长,除了郭厚泽外,其他四人都被他归入不长脑子的一类。

    慕伏其实也不大明白。

    他性子孤傲,却有一项优点:不懂就问。

    他也不会觉得向萧继和萧琰询问是可耻的事。

    他的老师说过,他们吐谷浑以勇士自傲,但论世间的道理是不如汉人的,尤其是那些掌握了学问传承的世家。而唯有勇力者,最终是被智所隶。老师说,学习别人的智,不是可耻的事,这是让自己强大的办法。

    慕伏想强大,所以就算会被萧继嗤笑“空长肌肉”,他也开口问了——为了强大,一切都是可以忍耐的。

    出乎意料的,萧继并没有嘲笑他。

    他看了一眼萧琰,笑道:“让校尉给你讲讲,什么是为将之道。”

    萧琰知道这是让她趁机收服慕伏。像慕伏这种内心骄傲、心志又坚毅的,强大的武力只会让他更加奋起,而不会慑服,只有让他从道理上服了,才是真的服了。

    萧琰也知道,这也是萧继对她的考较,想听听她的道理。

    萧琰便问慕伏:“可知将有五德?”

    这个慕伏知道,他读过《孙子兵法》,“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萧琰又问:“五德何解?”

    慕伏按老师的教导回答:“智者,先见而不惑,能谋虑、通权变。信者,赏罚分明,号令一也。仁者,惠抚恻隐,得人心也。勇者,徇义不惧,能果毅也。严者,以威严肃众心也。”

    萧琰点头,道:“将之五德,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智、信、勇、严先不讲,如何是做到仁?爱兵如子么?这是空话,有几人能做到将兵士当成自己儿子的?惠抚恻隐这四个字孙子是说得极好的。”

    慕伏心里想着“惠抚恻隐”,隐约的有些明白了。

    萧琰道:“惠是什么?惠就是恩惠。但怎么给士兵恩惠?恩惠给的大,但不是对方所需的,这恩惠就起不到效用,而且还浪费了它,没有给到该给予的人。那些农户子弟,为饥困所苦,对这样的军士,不克扣他的军粮,让他吃饱就是仁。打仗得得赏赐,将财帛赏给这些求食求利的平户子弟,他们会感激而心附,但如向英、熊武、郭厚泽、袁恢这类人,你给他再多的财帛,他也不会觉得是恩惠,因为他们求的是官、是权。”

    慕伏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道:“所以要问他们为什么参军?”

    “但很多人都会隐晦自己的想法,”萧琰道,“尤其心思深的人,或者心里有顾忌的,不会明白的将自己的目的道出来,所以要看他们的出身。从出身去推断他们心中所求。就如你下面第一火的火长袁恢,出身陈郡袁氏,曾经是风光显贵的一等世家,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