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兰陵风流-第5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虚”,任司天监后人皆称太虚公。时年已六十有五,然面色红润,眼明声亮,哈哈一笑,拱手说:“殿下诚意,便膳也是珍肴了。躬耕无甚趣,种田倒是可以。”种田是高宗的说法,她说种田,不说躬耕,种的田可能是土里出来的,也可能是心上出来的。

    君臣就在侧阁子用了便膳,用完已是正午。出了紫宸殿,天色已更阴了。

    李太虚看了下天空,有些叹息道:“这场雨后,长安就要封冻了。”

    往年,长安是十月才结冰。

    李毓祯没说话,只是看着天空,眸色如冰,凛光如剑。

    回到东宫,李毓祯换了一身细葛短褐,踏着木屐,一手拿了斗笠,带李太虚去了太极宫西内的帝耕田。

    已经有穿短衣油靴的宫人候立在田中。

    因秋收已过,田中已无作物,除了一地冬小麦、一地土豆外,其他都是空荡荡的。多数是旱田,也有一亩水田。

    李太虚目光一扫,落在宫人旁边的农具上,细看了一阵后,咦一声,惊讶说道:“这是……傀儡?”

    酷似一具人形的傀儡,手臂却很长,长及小腿。

    不是技研院造的农机,农机不会是人形,人形机耕作是最慢的。

    这是偃师造的傀儡?

    李太虚有些稀奇,这精贵的玩意儿怎么用到种地上了?

    李毓祯踏着木屐下了田,李太虚随后而行。走近那疑似傀儡的农机前时,李毓祯肯定了他的猜测,说道:“这是插秧傀儡。偃部和技研部合作新造出来的,用于单田插秧。大约一牛力的煤晶石,可以完成半畦。”

    一畦为五十亩,半畦就是二十五亩,这通常是说南方的田,南方因地形限制多是“小田”。北田多用顷,一顷就是百亩。李太虚立时了然:这种插秧傀儡定是用于南方的丘陵、山地之田。不像平原上的稻田,地形平坦连绵广阔,可以用体形大、效率高的十牛畜力插秧机,两趟过去一亩田就栽完了。

    “但这价钱……”李太虚有些迟疑道。

    恐怕只有大田主才用得起。

    即使帝国的机器制造技术发展得很快,但傀儡仍然是机器无法涉及的领域;其内的精细奥妙只能偃师手造,复杂又不能量产,价格当然居高不下。对农户而言如云端的高贵;即使大田主也未必乐意采用,和能量驱动的自动农机相比,也无甚性价比。

    不过——偃师和技研部合作,难道,莫非?

    便听年轻的储君说道:“这种傀儡,不是自驱傀儡。偃部和技研部合作,就是引入机械的能晶驱动方式。这种傀儡,是晶石傀儡。”

    李太虚恍然呀一声,颔首笑道:“那这价格就降下来了。……不过,”他语气又一顿,“就算改用能晶,这消耗,也是不菲的。”

    能量晶石对农户来说是只可闻不可买的昂贵品。何况不是一次性投入就完了,能晶是消耗品,用完了要补充,属于持续性高投入,即使是农户中的上户,买得起也养不起。

    要说实在话,太虚公就觉得,这种插秧傀儡和能量农机一样,是农机中的奢侈机,不是农户人能消受的。

    李太虚家里也有大田庄,因为皇族宗室要有“引领担当之范”——这是高宗皇帝在《皇族宗范》中定下的条令——但凡朝廷推广新作物、新农机、新机器,拥有五百顷以上田地、一千万贯以上注照资产的工场的皇族宗室都必须首先担当“用新”,其次是世家,太虚公家的大田庄使用的就全是最耗钱的“能量农机”,其中以能晶石驱动的最贵,光晶板聚太阳能驱动的次之。

    但对太虚公这些“担当用新”的大田主来说,使用能量农机的成本远高于使用劳力或畜力的成本,虽然购机时有朝廷返回的能量农机补贴,每年还有能量晶石补贴,种植谷物也有补贴,但一年下来总的各地收益与以前雇农使用人力、畜力农机的收益相比是降低了。

    只不过,这种“亏损”是以另一种方式——大量失地又失雇的农户涌入工场,以扩大生产的规模效益,翻倍的赚了回来。

    但这是出身皇族、世家和权贵的大田主,还有亿万家资的巨富豪商,才能开办以千万贯注资起步的大工场。农户人家,就算是拥有百顷田地的上户,几个能有千万贯家财?办个中等工场也至少要拿出几百万贯:纵然有钱,也是在田里。要开办工场,那就得卖田了。田卖给谁呢,那还是流向了皇族世家权贵巨商这些非农户的“大田主”。

    再说回能量晶石,虽然帝国对此的研发已经持续有将近两百年,能源净化技术的不断革新,也不断降低了能晶石的价格……尤其前几个月,煤晶石降得最猛,太虚公听经管田庄的孙子说:一下降了十倍,用能晶收割机收割十顷小麦,用掉的煤晶石还不到五十贯,比起夏收用的光晶板收割机还要便宜。——但这个“便宜”是相对“大田主”而言,对普通农户来说这种价格还是消受不起。

    就太虚公知道的,下等农户还是靠劳力,用人力农具;中户一般是几家合租共用三牛五牛的中小型畜力农机;田多的上户多是用五牛以上的中大型畜力农机,只有天气突变导致播种收割紧张,连畜力农机都不够用了,才会去县里的司农局临时租用能晶农机顶急。

    太虚公看得透彻,能晶农机就不是为农户造的。这种新造出的晶石傀儡,想必也是给拥有丘陵山地田多的大田主用的。

    太虚公思量间,李毓祯已经吩咐宫人开始。

    傀儡的脑袋方正,上方是一排排的按键和旋杆。宫人先以行走键和旋杆的方位设置,操纵傀儡走上田垅,进入相邻的水田,行到水田一角待命。

    李毓祯和李太虚也已经立在了水田边。

    宫人按下“禾”键,开启插秧命令,而旋杆未动。宫人解释,“插秧间距和行距都是标准的,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要稍密或稍疏,这时才调旋杆,一般都不需要动。”说话时傀儡已经动作,左右手同时抬起,从胸前的秧苗箱拣出秧苗,双腿一蹲,两手同时栽落,成秧。

    太虚公“嚯”一声,这动作!比弯腰插秧快呀。但人却做不了,重心不稳一屁墩就得坐田里去,九十度垂直蹲,谁受得了。

    这时节当然没有秧苗,傀儡插的是替代苗,但不影响试栽的效果。

    宫人解说道:“插秧的设置是遇高过足面两尺的阻碍就停,插到田尽头的田垅时,傀儡就会自动停下,转身,回插一行。如此往复,直到栽完一田。”

    李太虚眼见那傀儡插完一行就转身另起一行,不由叹道:“果然是人形傀儡啊,比机械就是灵活。”

    像能晶驱动的自动插秧机,那也需要操作者操作,行进、落苗、停止、转弯,都需要人为控制。而这插秧傀儡放进水田就不用管了,直到一块田栽完。还不需要像操作能晶农机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且一人一机。这种傀儡一人可以看十台,只要会认上面的键、能辨识刻度,腿脚快就能担当。

    这样的插秧傀儡,价格同类的能晶农机高,也是说得过去的。不过——李太虚还是觉得,他不会买,如果价格高过太多。

    李毓祯看了一会田中傀儡的操作,说道:“这种傀儡不算复杂。插秧的动作简单,类似播种、收割这些农活都不算复杂,只是简单动作的重复,消耗人力。这种傀儡的构造不需要复杂。”言下之意:造价不是李太虚想象的那么高。

    李毓祯又说道:“偃道,比起阵道、符道,有一个优势。太虚公也知,傀儡是以内里的机关、埋线操纵四肢,而它的核心是‘脑核’。根据情况判断,做出选择,这类复杂指令都是刻绘在脑核中,简单的说,它就是多种规则的核心计算,偃道称之为偃符串。阵道、符道都必须修炼,以天地元气刻录绘制阵纹符纹。但偃符串只需要有刻刀,就能刻。而最复杂的机关是不需要能量的自我驱动,傀儡难造价贵,有一半是贵在这里。”

    这话里的内容很多,李太虚一边思忖,一边点头说道“是”,就譬如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监造的木牛流马,就是一种不需能量驱动的傀儡。帝国技研院迄今不能完美复制出来,就是没有闹明白:怎么能不用能量驱动?——而这,正是偃道的奥妙、精髓。

    李毓祯看着傀儡的眸子有些深,还有重要的一点她没有告诉李太虚,这具傀儡里装的是一种新的能量晶石,比煤晶石的价格还低,低到他不可想象。

    这种新晶石的出现,必将加速大唐帝国的步伐!

    傀儡插完半块田时,天空已经更暗了,乌云密集,低垂若坠。未几,冷雨坠落而下。

    宫人给李太虚撑了伞。李毓祯只戴了斗笠,踏着木屐踩着田垅,随着傀儡行进而慢步,雨水均飘落在她身外。田中傀儡也不受风雨影响。雨势渐大,风势也急,傀儡的双足仍稳稳插在泥中,插秧动作也是稳定精准,分毫不差。

    李毓祯看了会傀儡,又抬头望向阴暗天空中低垂的云层,眸中闪熠着不可名状的光。

    云端,不是高不可及的。

    人间,必有一日,也会上云端。

    这是她新的道途:她的帝国,她的人间。

    无论什么道途,都统归于她的心。

    我要,我做。

    ……

    马车哒哒而驰,在宽阔又空旷的道路上行进,的确是驰骋的速度。

    两人坐上马车不久,就已可望见外区。

    萧桥目光望着车窗外说道:“越过前面百丈宽的环形道,就是外区了。这个环形道也是内外区的分隔。和合城都是这样,一个个环形圈分界区,也将人圈出了三六九等。同属内城的内外区,就有雪山和山坡的距离。更不提外城区的底层了,那就是在山沟里,相当于地下。人间的距离尚且如此,别说云端和山沟了。”

    他说着拍了下膝盖,“唉”一声叹了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