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6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章厌恶起来,每日只是把父亲的藏书偷偷带到私塾去读。那些地理游记、名
人轶事、风土趣闻,对他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有时读着读着,竟忘记
身在课堂,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因此常遭先生训斥,还把他的“劣迹”报
告给他的父亲,要他严加管束。谁知,父亲知道了,反而大喜过望,亲自介
绍一些书籍给儿子读。一来二去,徐霞客的“学业”自然有些荒废,参加考
试也名落孙山。这一来,那些常常夸奖小霞客聪明绝顶,指望他金榜题名的
亲朋好友,不由扼腕长叹,倍觉惋惜。霞客的父亲却哈哈一笑,说道:“人
各有志,岂可勉强?”得到父亲地支持,霞客更是把功名利禄抛到九霄云外,
一心只想着“遍历九州,足登五岳”。
光阴荏苒,徐霞客整日埋头于文学、历史、地理图志、地方志一类书籍
之中,不觉已年届 19。在刻苦攻读的过程中,他发现,以前的地理书籍,多
半讲疆域沿革、风土人情一类的事,对山川自然风貌总是含糊其辞,一笔带
过。可见,这些著书人大都是闭门造车,转相抄袭,很少亲自外出考察。所
以对同一问题,各书往往相互矛盾,不知所云。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踏遍华
夏山河,通过实地考察,校正古书谬误,为后人了解祖国地理地貌提供准确
资料。谁知,就在他正要整装出发的时候,父亲突然病故。按照封建社会孝
子必须守孝 3 年的规矩,他只好耐着性子在家里继续埋头读书。待服丧一满,
徐霞客立即与慈母爱妻依依告别,踏上了艰难的旅程。
徐霞客主仆三人攀登雁荡山时,已是他外出考察的第 5 个年头了。5 年
来,他白天跋山涉水,晚上不管怎样疲累,总要在昏暗的灯光下坚持写游记,
从无一日间断。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他最后一次考察。
夏日山间的气候,说变就变。刚才还是丽日晴天,转瞬间已是暴雨倾盆。
徐霞客等人顿时被淋成落汤鸡。他们踏着泥泞的山路,冒雨前行。待来到雁
荡山时,正好雨终天晴,彩虹高悬。被大雨冲洗过的层峦迭嶂,更加雄奇挺
拔,秀美绝伦。徐霞客深深陶醉在这迷人的山色之中,不觉信步走到大小龙
湫,那瀑布犹如两匹白练垂空而下,直泻深潭,卷起千堆雪,轰鸣之声响彻
山谷。据方志记载,大小龙湫之水源为山顶宕湖,但不知是否如此?徐霞客
边看边想,决定亲自登上山顶,看个究竟。
第二天天刚微明,他便从西边开始登山。那山脊如削,险峻陡峭,根本
无路可走,而且藤缠枝绕,荆棘丛生,动辄刮得人鲜血淋漓。他好不容易手
足并用爬上一座峭壁时,却发现上面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低头一看,下面的
峰顶倒有一个小小的平台。他只得用绳子系住山顶大石,攀援而下,不料绳
子被岩石磨断,好在他的脚已接近平台,否则掉进深渊,必将粉身碎骨。夜
间,月光如水,照着浑身酸痛的徐霞客。想起白天的经历,他还真有些后怕。

不过,对于生死,他本已置之度外。只要能考察出结果,便感到心满意足。
20 年后,徐霞客又重游雁荡山。这次,他在僧人的带领下,从东面登山,
遍游诸峰,终于找到了宕湖。不过,他发现,湖中流出的两股水,与大小龙
湫毫不相干,志书所记,纯属谬误。
在艰辛而充满乐趣的搜奇访胜之中,徐霞客度过了青壮年时代,转眼已
是两鬓染霜,年过半百。这期间,他专程游览了各地的名山胜迹,如江苏的
太湖,山东的泰山、孔陵、孟庙,浙江的天台山、雁荡山,安徽的白岳、黄
山,江西的庐山,福建的武夷山、九鲤湖,河南的嵩山,陕西的太华山,湖
北的武当山,广东的罗浮山,山西的恒山、五台山等。51 岁以后,他又万里
远游,开始对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的石灰岩地貌进行了长期的考
察。临行前,他嘱咐妻儿道:“你们就当我已经不在人世了,自己好自为之。”
表示了自己献身科学的决心。
1637 年正月的一天,徐霞客来到湖南茶陵以西的一个小镇。在客店吃饭
时,他向店主打听道:“老哥,不知去麻叶洞怎么个走法?”店主一听“麻
叶洞”三个字,脸色顿时大变,惶惶然回答说:“快不要提麻叶洞,里面的
妖精年年作怪,有两个书生不听劝,进去就再没出来!”
徐霞客听店主这么一说,游兴反而大增。好不容易盼到天明,立即按照
打听的路线直奔麻叶洞而去。到得洞口,四下一看,只见奇峰高耸,怪石嶙
峋,那麻叶洞在松柏掩映之下,隐约可见。好个险恶去处!他不慌不忙,徐
徐点燃手中火把,便向黑洞钻将进去。那洞口甚是狭窄,仅容一人通过。洞
内冷气袭人,阴森可怖,不时有水珠猛不防滴在颈上,令人毛骨悚然。也不
知七拐八弯走了多少时间,只见侧面突然有一丝亮光,徐霞客忙绕了过去,
随即被眼前的奇景惊得目瞪口呆:头顶的巨石上,齐刷刷裂开一丝狭缝,阳
光从缝隙中射入,把洞中的景象映得宛如仙境一般。朦胧中,但见根根石柱
从洞顶垂下,棵棵石笋从地上生出,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令人目不暇接。
徐霞客心中明白,这是流水侵蚀岩石,溶化在水中的石膏(碳酸钙)逐渐凝
结而形成的。像这样奇特的景观,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不觉暗自庆幸,亏得
没听店主的话,否则岂不遗恨终身?(奇*书*网。整*理*提*供)
后来,在西南地区,徐霞客又多次仔细考察过石灰岩地貌,曾先后探访
过 101 个岩洞。在他的笔记里,详尽地记述了溶蚀对这里地貌所起的不可抗
拒的巨大作用。溶蚀,不仅能造成孤立突兀的奇峰和圆形的洼地,还能形成
状如门洞的“天桥”以及岩洞中奇妙绝伦的石钟乳、石笋。对石灰岩地貌做
如此广泛深入的考察和详细记录,徐霞客是世界第一人,比欧洲最早描述和
考察石灰岩地貌的爱士培尔早 100 多年;而比欧洲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
统分类的罗曼更是早了 200 多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徐霞客是世界上研究
石灰岩地形地貌的伟大先驱者。
徐霞客从 22 岁开始旅行考察,在 30 多年漫长的岁月中,弃家别舍,耗
尽积蓄,常年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历尽了千难万险。他曾失足掉进急流之
中,险些丧命;他曾 3 次绝粮,不得不空腹而行;他曾两度遇盗,财物被抢
劫一空……但是,任何艰难险阻,都不曾动摇过他考察祖国山川的坚强意志。
直到公元 1640 年,他卧病不起,才被人用轿抬回家乡。第二年,就离开了人
世。
徐霞客一生行程数万里,把汗水撒在了大半个中国的土地上。他的心血,
凝成一部不朽的巨著——《徐霞客游记》。这部游记,是徐霞客 30 余年旅行

考察的真实记录。他不仅用优美的文字生动、准确、详尽地记载了祖国丰富
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景观,而且对一些自然地理现象做出了许多超越前人的科
学论断和解释,揭示出不少合乎科学的自然规律,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为
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被人称为“古今游记第一”。英国科学
史专家李约瑟也赞叹说:“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是 17 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
西,倒像是一部 20 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令人遗憾的是,这部游记未能在徐霞客在世时编订成册。后来,由于清
兵南下,徐霞客的儿子及大部分亲人都不幸遇难,游记手稿在战乱中遗失了。
直到 135 年之后,他的后人多方寻求,终于找到手稿残本,经过校订,刊刻
问世。全书凡 20 卷,40 万字,仅为原著的 1/6。

詹天佑

太平天国革命和第二次鸦片战斗失败以后,清朝统治者中有一部分人感
到,中国的科学技术太落后,枪炮太差了,如果再这样下去,会危及到清王
朝的统治。因此,他们搞起洋务运动,购买外国的机器,办起一些工业来。
这时,曾经在美国留学过的爱国知识分子容闳提出了一项建议,希望清政府
能不断地派学生到美国去留学,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容闳的用意,是
让这些学生学成回国后,把中国搞得富强起来。热衷于搞洋务运动的一些官
员,接受了这项建议,并奏请朝廷批准,接着,各省推选留学生。
那时,各地都没有学过西方科技知识和外国语言文字的青年,所以必须
挑选儿童,到美国去从头学起。
广东省挑中的儿童中,有一个名叫詹天佑的。他祖上是安徽省婺(Wù)
源县(今属江西省),后来移居广东。1861 年(清咸丰 11 年),詹天佑就
出生在广东南海县。广东挑选留美儿童时,他正好 11 岁,年龄合格。他父亲
是个茶商,和外界接触较多,愿意让他去,这在当时算是思想非常开通的。
因为去遥远的美国读书,毕竟是件陌生的事。到那里去的华工,有不少病死
异乡;留学生的命运究竟怎样呢?谁也不能保证。清政府怕负责任,要选中
留学的儿童家长都签一份“出洋志愿书”,上面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
天命”。就这样,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费留学生,于 1872 年(清同治十
一年)登上轮船,出发去美国了。
1878 年(清光绪四年)5 月,詹天佑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门攻
读铁路工程。他并不是一个死读书的学生,和美国学生很合得来,一起游泳、
滑冰、钓鱼、打球。詹天佑尤其喜欢打棒球。当时,中国学生组织了一个中
华棒球队,詹天佑就是这个队的队员。因为他棒球打得好,在耶鲁大学出了
名。他还阅读了大量欧洲文学作品,但是,对自己的专业课程,丝毫也没有
放松。一、二年级时,他获得过数学奖学金。毕业时,他又考了第一名。他
写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码头起重机的研究》,很有学术价值。
当时在中国驻美公使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