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6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江堤,蕲河两岸的千顷良田顿时化作一片汪洋。乡亲们流离失所,到处是
一片哭声。洪水刚过,瘟疫开始蔓延,病魔无情地吞噬着无辜的生命。李时
珍目睹惨景,心如刀绞,和父兄一道,没日没夜地救护着病人,不知把多少
濒临死亡的人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这天,李时珍正在诊病,突然一帮人闹闹嚷嚷地拉着一个江湖郎中涌进
诊所。为首的年轻人愤愤地叫道:“李大夫你给评评理!我爹吃了这家伙开
的药,病没见好,反倒重了我去找他算账,他硬说药方没错。我们信得过你,
你给看看。”说着把给父亲煎药的药罐递了过来:“喏,这就是药渣。”李
时珍抓起药渣,一一仔细闻过,又放在嘴里嚼嚼,自言自语道:“这是虎掌
啊!”那江湖郎中一听“虎掌”,慌忙分辩说:“我绝对没开过这味药!”
“那肯定是药铺弄错了!”年轻人说着,就要往门外冲。李时珍忙拉住他,
说道:“别去了,这是古医书上的错误。就以《日华本草》的记载来说,就
把漏蓝子和虎掌混为一谈了……”“对,我开的是漏蓝子!”江湖郎中急急
地插了一句。“是啊,药铺有医书为据,打官司也没用。”众人慨叹了一阵,
只得把江湖郎中给放了。
不久,又有一位医生为一名精神病人开药,用了一味叫的药,病人服药
后很快就死了。还有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吃了医生开的一味叫黄精的补药,
也莫名其妙地送了性命。原来,几种古药书上,都把防葵和狼毒、黄精和钩

吻说成是同一药物,而狼毒、钩吻毒性都很大,人吃了怎能不送命呢?
这一桩桩、一件件药物误人的事,在李时珍心中激起巨大的波澜。毫无
疑问,古医药书籍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但也确定存在着一些漏
误。若不及早订正,医药界以它们为凭,以讹传讹,轻者会耽误治病,重者
要害人性命啊!
深夜,月光如水,烛光摇曳。李时珍和父亲在灯下倾心而谈。听了儿子
的一番宏论,李言闻语重心长地说:“你想重修本草的想法不错,可是难啊。
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恐怕只有朝廷才有这么大的力量。何况,关于本
草的书,相当浩繁,你虽然读了一些,可研究得还很不够,远远不能适应修
书的要求。还是先在读书上狠下一番功夫吧,你说是不是?”
父亲的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李时珍的心。在以后的 10 年中,他全
身心地沉浸在浩如烟海的医书宝库中,熟读了《内经》《本草经》《伤寒论》
《金匮要略》等古典医籍以及历代名家著述和大量关于花草树木的书籍,单
是笔记就装了满满几柜子,为修订本草积累了许多珍贵资料。
1551 年,明宗室武昌楚王闻知李时珍医术精湛,聘他到王府主管祭祀、
礼仪和医务。李时珍本不愿与皇亲国戚交往,但考虑到楚王也许会帮忙,使
朝廷答应重修本草,于是就打点行装进了王府。不久,便因治愈楚王世子的
暴厥和其他不少人的疑难杂症而名扬朝廷,被举荐担任了太医院的医官。这
太医院,是明王朝的中央医疗机构,院中拥有大量外界罕见的珍贵医书资料
和药物标本。李时珍在这里大开眼界,一头扎进书堆,夜以继日地研读、摘
抄和描绘药物图形。努力吸取着前人提供的医学精髓。与此同时,他多次向
院方提出编写新本草的建议。然而,他的建议不仅未被采纳,反面遭到无端
的讥讽挖苦与打击中伤。李时珍很快便明白,这里决非自己用武之地,要想
实现毕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只有走自己的路。一年后,他毅然告病还乡。
1552 年,35 岁的李时珍着手按计划重修本草。由于准备充分,开头还比
较顺利,但写着写着,问题就来了:所谓本草,是古代药物学的代称。它包
括花草果木、鸟兽鱼虫和铅锡硫汞等众多植物、动物和矿物药。由于其中绝
大多数是植物,可以说是以植物为本,所以人们又将药物直称为“本草”。
自东汉《神农本草经》成书,到李时珍诞生前的 400 余年间,历代本草学家
都有不少专著问世,但却从未有一部能概括这一时期药物学新进展的总结性
著作。李时珍责无旁贷地挑起这副重担,并意识到了它的份量,却仍未料到,
药物是那样的多种多样,对它们的性状、习性和生长情形,很难全部心中有
数。比如,白花蛇,同竹子、艾叶,本是蕲州的三大特产,可以主治风痹、
惊搐、癞癣等疾病,是一味贵生药品。但他从药贩子那儿买来的“白花蛇”,
有时是另一种蛇冒充的,跟书上描述的大相径庭。那么,真正的白花蛇究竟
是什么样的呢?为了解开这个谜,李时珍曾跟着捕蛇人亲自上山,捕捉到一
条白花蛇,仔细一看,果然和书上讲的一模一样。
从此,李时珍走出家门,深入山间田野,实地对照,辨认药物。除湖广
外,先后到过江西、江苏、安徽、河南等地,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行程达两
万余里。那些种田的、捕鱼的、打柴的、狩猎的、采矿的,无不是他的朋友
和老师,为他提供了书本上不曾有过的丰富药物知识。
一次,李时珍路过河南境内的一处驿站,见几个车把式正在把一些粉红
色的草花放在锅中煎煮。他凑近去看了看,见不过是南方随处可见的旋花,
却不知这些车夫煮它有何用?便向他们开口讨教,一个车把式答道:“我们

这些人常年在外,风里来雨里去,盘骨多半都落下了伤痛。喝点旋花汤,能
治盘骨病呢。”李时珍用心把这种药草的形状、药性等记了下来,并把它写
进书中。
还有一次,李时珍带着弟子庞宪来到武当山。这武当山,风光绮丽,草
木繁茂,古树参天,野花似海,是天然的药物宝库。师徒二人仿佛探宝者发
现了钻石矿,一下子被这些花草迷住了。九仙子、朱砂根、千年艾、隔山消……
这些名贵药物一一被他们采集下来,制成标本。这天,庞宪劈藤开路,仔细
寻觅。突然,他眼睛一亮:曼陀罗花!这是华佗配制麻沸散的名药!李时珍
显然也非常兴奋,指点着花儿对庞宪说:“可惜,麻沸散早已失传了。这种
花有毒,究竟如何配药,还得重新试验呢。”以后,为弄清曼陀罗花的毒性,
取得可靠验方,李时珍又冒着生命危险,亲口尝试,证实了它的麻醉作用,
并把它同火麻子花配合,制成了手术用的麻醉剂。
李时珍一路考察,一路为父老乡亲们治病,深受人们尊敬与依赖。有位
老婆婆,患习惯性便秘达 30 年之久,虽多方治疗,终不见效。李时珍运用从
民间学来的偏方,以适量的牵牛子配成药,很快就治好了她的病。还有个妇
女鼻腔出血,一昼夜都止不住,怎么治也不见效。李时珍用大蒜切片敷贴患
者足心,不大工夫血就不流了。这个方子,也是他从民间采得的。像这样的
例子,举不胜举。李时珍深切地感到,这广阔的田野上,处处都是知识的天
地,日日都会有新的收获。
就这样,李时珍几十年如一日,在医学的道路上艰难跋涉,终于实现了
他梦寐以求的理想:1578 年,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药物学巨著——《本草
纲目》,终于脱稿了。
遗憾的是,李时珍生前并没有亲眼看到自己终身为之呕心沥血的这部巨
著印行。1593 年初秋,这位 76 岁高龄的老人告别人世时,《本草纲目》还
在南京由书商胡承龙等人主持刻板,直到 3 年后才印出书籍。
这部旷世名著有 190 多万字,每一个字都浸透着李时珍的心血。书中编
入药物 1892 种,其中新增药品 374 种,并附有药方 10096 个,插图 1160 幅。
其规模之大,超过了过去的任何一部本草学著述。它综合了植物学、动物学、
矿物学、化学、天文学、气象学等许多领域的科学知识。它那极为系统而严
谨的编排体例、大胆纠正前人漏误的确凿证据以及继承中有发扬的科学态
度,都令人赞叹不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从 17 世纪初开始,《本草纲目》就在医药学界不胫而走,辗转传往世界各地,
先后被译成日、德、法、英、俄、拉丁等十几种文字,被公认为“东方医学
的巨典”。19 世纪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评价《本草纲目》,说它是“中国
古代的百科全书”。
李时珍的一生,成果卓著,功绩彪炳,为祖国的医药事业做出了巨大的
贡献。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如今,蕲州雨
湖南岸的李时珍墓前,有一座用花岗石砌成的墓门,横梁上镌刻着“科学之
光”四个大字,这便是华夏子孙对他的最高赞誉。

徐霞客

公元 1613 年初夏一个晴朗的早晨,在通往浙江雁荡山的羊肠小路上,走
着三位青年男子。为首的一位体魄健壮,双目炯炯,眉宇间透出一股聪慧之

气,一望便知是个有文化的人,另外两个挑担而行,显然是他的随从仆人。
山路越走越险,虽然山风习习,日头却当空而照,酷热难耐。三人渐渐走得
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却仍未有歇息的意思。
这位在崎岖山路上跋涉的书生,就是我国明代卓越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宏祖,“霞客”只是他的别号。1586 年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
一个书香世家。祖辈都是仕途中人,只是到了徐霞客父亲这一代,由于对官
场深恶痛绝,虽满腹经纶,却发誓不再当官,每日只以游山玩水为乐。据说,
有一次,两个官员慕名而来,想要与他结交。霞客的父亲闻说后竟从后门溜
走,悄悄穿过竹林,乘船到太湖游玩去了。
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徐霞客从小耳濡目染,也对枯燥乏味的八股文
章厌恶起来,每日只是把父亲的藏书偷偷带到私塾去读。那些地理游记、名
人轶事、风土趣闻,对他的吸引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