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人们都自觉地将垃圾投入桶内了。
    与此相类似的一个方法,是把自己经常扮演为思想上的“傻子”,并由
此提出一系列不合逻辑的事情与想法,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一个人
认为打电话时应注意礼貌,开始应该谈些礼节性的客套话,然而,装扮成傻
子的人却说:“这简直是开玩笑,讲究礼节势必徒然地占用电话线,耽误时
间,增加公共关系部门的工作量……”等,这就很自然地给人们一个启示:
客套话不可不说,但也不可多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逐渐成为习惯的俘虏,从而忘记了使用“假如”
所能产生的各种效应和可能性。此外,由于只有占极少数比例的“假如”才
能产生新创意,这就使得很多人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做这种思考,再加上
学校里很少有人教学生使用发散性的“假如思考”,致使很多人想象力日趋
萎缩。因此,应主张青少年多做“假如思考”,这有利于我们摆脱习惯定势
思维的束缚,有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创造发明活动的开展。例如福
建省莆田县二中龚秋霞同学对龙眼的一种晚熟品种提出了“假如能把它的成
熟期再推迟到 12 月份”的假如思考,终于培养出晚熟的“反季节龙眼”。
    不可盲目服从于群体思维
    人们一般都有服从于群体思维的习惯。应该肯定地说,在一般情况下,
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它对于完成普通的工作、执行常规的任务,都是很有利
的。但是在创造活动中,对于一个创造者来说,不由自主地赞同或屈从于某
个群体的意志,就容易在无形中使自己的思路沿着他人的轨道运行,继而限
制了自己的思路,减少了新“主意”产生的机会。因此,要克服群体思维的
消极作用,就要开阔思路,敢于怀疑别人不敢怀疑的东西,善于思考别人不
善于思考的事情。学会从各个层次、各个角度、各个方位上去思考问题,独
立自主地把握创造的契机,尽量减少“模仿他人”,减少与众人“雷同”的
思想与活动,从而克服群体思维的束缚,激发自己的创造思维。古今中外的
伟大发明者、创造者,可以说没有一个是屈从于群体思维或盲从于他人思维
的。
    劳逸结合有利于创造
    要激发创造性思维,适当地游玩是应该的,甚至是必要的。很多人有一
种偏见,似乎搞发明创造应该专心致志,而不应该劳逸结合。好像发明创造
者应该天天做实验、日日翻书本、时时想问题才能搞出成果来。其实这是一

种误解。我们知道,从生理上看,一个人如果连续工作的时间过长,就会减
少头脑的清新程度,从而降低头脑的工作效率,也就会极大影响创造力的发
挥。这时,与游玩相关的娱乐或度假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游玩,特别是经过
紧张工作和思考后的游玩,不仅使人浑身轻松、精神舒畅,而且还往往会诱
发灵感。导致新的创造意识,会激发潜意识思维、产生创造性设想。有人在
研究了游玩在创造中的作用后发现,有时游玩也会直接导致创造性思维产
生,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在游玩过程中无拘无束,不必要实事求是、墨守成规,
也不必要害怕犯错误,因此思想是处在自由奔放的状态的,这十分有利于创
造思维的产生和发展。
    对于青少年来说,适当的劳逸结合还有利身体和脑力的健康发展,可以
增长多方面的知识,更好地集思广益,还可以陶冶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因
此,青少年对劳逸结合应当适当地把握与控制,使它为激发创造性思维服务。


      伟大的发明与社会进步


            蔡伦造纸


    纸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类文化之所以有今
天,也是因为能够把文化保存下来传给后代。要把文化传给后代,就需要记
录,而纸张对于记录是必不可少的。
    在发明纸张以前,人类是在平台或粘土板上;在金属器物或骨头上;后
来在兽皮和木片上做记录的。这些东西分量重、体积大,要做很多记录不是
可能的。所以人们迫切需要一种书写的材料。
    古埃及人发明了一种“纸草”。所谓“纸草”,是把生长在尼罗河畔的
一种植物的茎切成薄片,加水使植物纤维紧密连接,晒干后就成了薄纸状的
东西,但是纸草并不是正式的纸。在纸草传入欧洲前,当时欧洲人用什么来
记录呢?他们使用的是羊皮。这种羊皮纸价钱昂贵,一般人买不起,所以没
能推广。
    在我国 2000 年前的西汉时期,劳动人民也已经会用植物纤维造纸,如“灞
桥纸”。后来又出现了“丝絮纸”。但是这些也算不上是正式的纸,它们只
是纸的雏型。
    在使用“丝絮纸”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发现它产量低、腐败快,不便保
存,也较贵,因此许多人都在探索新的造纸方法。在这方面东汉时期的蔡伦
贡献最大。
    蔡伦很有才学。他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在漂麻造纸的基础上,又大
胆地提出了用树皮、麻头、破布及废鱼网造纸的方法,用石臼把这些原料捣
碎,放在水中溶解;然后用抄具抄出薄薄的一层,使其干燥。这种方法,其
基本作法与现代造纸方法相同。它在工艺技术上有了重大的改革,不仅扩大
了原料的来路,降低了原料的成本,也使纸的质量提高了一大步。
    公元 105 年,蔡伦把第一批制造出来的好纸首先献给了皇帝,并报告了
造纸的经过,因而受到了赏赐。之后,皇帝下令推广蔡伦的造纸方法。
    蔡伦造纸的新方法于 8 世纪传到了萨拉森帝国;于 12 世纪传到了西班
牙,从此在欧洲广泛传开。
    当然那时的造纸都是人工操作,一张一张地生产。使用机器自动生产,

是很久以后的事了。直到 1799 年,法国抄纸工路易·洛伯才发明了机器造纸。


           毕升与印刷术


    印刷术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之一,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
大贡献,距今已有 1300 多年的历史了。
    我国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术,方法是先把木板刨平,锯成两页书
大小。然后在板面上抹上一层浆糊,把写好的文稿薄纸翻贴在板面上。雕刻
匠用刻刀把一个个字刻出来。如果让字凸出来,这叫阳文版;如果让字凹下
去,就叫阴文版。
    印刷的时候,先在制好的文字版上刷上油墨,然后把白纸盖到版上,用
刷子轻轻刷平,文字就转印在纸上了。一页页刻好,一页页印好后再分装成
册,一本书就出版了。
    雕版印刷实行了一段时期之后,人们渐渐发现这种方法太费工料了,因
此,人们迫切要求改进印刷技术。
    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个优秀的刻字工人名叫毕升。是他,不断总结前人
的经验,经过了历时八九年的艰苦钻研,终于创造出来了泥活字印刷术。
    他首先用泥土做成一个个小型四方长柱体,把顶端切平后刻上一个个单
字,然后再放入火中锻烧以增强它们的硬度,使每一个字都像小巧玲珑的小
瓷砖一样。烧好后,他又把每个字按韵排列好。每到印刷时,就按着底稿的
要求将字拣出来,一行一行排在铁板上,周围用铁框扎紧。为了使每一块活
字版形成一个坚固的整体,除了周围用铁框外,预先在铁板上放一些松脂、
蜡等粘合物。当把每块活字版在火上烤的时候,它们就熔化了,这时可以趁
势用平板将活字压平,冷却后,活字就牢固地固定在铁板上了。然后刷上油
墨,把白纸盖在活字板上印刷,印完后,可以再将铁板烤热,松香熔化了,
就可以将活字一个个再拣起来,排列好,保存好,以备以后再用。这样印书,
既方便,又省工料,使印刷大大加快了速度和效率。
    继毕升之后,1314 年,山东农民王祯,又创造出了木活字印刷术。1488
年,无锡一个名叫华燧的人,又创造了铜活字印刷术。
    在我国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 400 多年后,德国人谷登堡于 1445 年研究
成功了利用铸造的铅活字,进行活版印刷的技术。他还研制成功了木制印刷
机,制成了调油墨,大大提高了印刷的速度和质量,为印刷的机械化做出了
重大贡献。


           瓦特与蒸汽机


    说起瓦特,你很自然地就会想到蒸汽机,提起蒸汽机,又必然会联想到
工业革命。
    可是关于瓦特这个人你究竟知道多少呢?瓦特到底是怎样发明了蒸汽机
的呢?你也许对这些还不太了解吧?
    詹姆斯·瓦特出生于 1763 年 1 月 19 日。瓦特的父亲是一名造船工匠,
并且经营海运。他还有一个修理厂。瓦特的母亲是一位有着丰富知识的善良
的家庭妇女。
    瓦特生来体弱,特别是有一个爱头痛的毛病,而且这个毛病伴随他一生。

由于体弱多病他的胆子很小,而且经常请假不能上学。他的功课也不很好,
他被怀疑是一个脑子迟钝的孩子,他的学习基本上是靠父母辅导的。瓦特升
入中学后,成绩仍不理想。但是在他 13 岁那年,他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对他
影响很大,从那以后,瓦特开始知道用功了。
    中学毕业后他到父亲的修理厂帮忙,做些木匠活,修理航海用具等。后
来父亲的生意萧条,经济出现困难,母亲又去世了,瓦特不得不在 18 岁时出
去独立闯荡生活。
    瓦特来到伦敦,经历了一年的艰苦学徒生涯,学会了使用工具和制造器
械的手艺。1756 年,他回到了苏格兰,他本想自己开业制造器械,但是由于
他的学徒年限不够,不符合市政当局的要求,只得在不属市政当局管辖的格
拉斯哥大学找到了一份工作。当时有一位商人捐赠给格拉斯哥大学一批天文
仪器,但是很破旧,不能正常转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