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它在通常情况下有什么用途?变形后有什么用途?对人们的学习、工作、
健康分别有什么用途?对男人有什么用途?对女人又有什么特殊用途?对老
人、成年人、小孩又分别有什么用途等。这种思考方法使人得到许多意想不
到的情况。发明中的变一用为多用,如两用沙发、三用落地扇、多用剪刀等,
都是这类思考的产物。如山西省长治市五中张军同学以普通教学用三角板现
有的用途为基础,发散思考,力图扩展它的用途,终于经过三次变化改革,
扩展了它的用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获全国二等奖。
    引向荒谬
    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所谓引向荒谬,就是对已有的结论进行
还原思考后,充分暴露其中的谬误。这种思考方法对于“小人物”冲破旧的
世俗偏见、建立新的学说较为适用。伽利略在思考落体运动时,首先假设亚
里斯多德的说法是正确的,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然后他想,
若把一个较重的物体 A 和一个较轻的物体 B 捆在一起,那么它们下落的速度
应该比 A 快,因为捆在一起更重了,但又应该比 A 慢、比 B 快。因为一个快
的与一个慢的合在一起,速度应介于其间的值,这就产生了矛盾的或是荒谬
的结论。巴斯德也曾用这种思考方法否定了长期影响人们思想的生命自然发
生说。
    反面求索

    它是从事物的相反方向提出问题,展开思考,也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思考
方法。相反是可以相成的,很多事实表明,达到某一个目的地往往有两条方
向截然不同的道路。例如,人们在进行数学运算时,都习惯从低位数算起,
我国的快速度计算法的发明者史丰收则从反面考虑,先从高位数算起,不列
算式,也不用任何计算工具,一次报出答案,把繁琐的中间运算过程一概省
去,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创造往往需要人们从相反的方向展开思考,反
面求索常常是成功的捷径之一。又如时间长了皮球内部的气要向外泄,必须
用气筒通过气针给它补足气。但是对于硬的网球却不能用这种方法充气,长
时期这个问题使许多人大伤脑筋,很难找到一种能够保持球内空气或者不用
气针也能给它重新充气的方法。有人从反面来思考;球内空气之所以外泻是
由于球内压强比外界大的缘故,既然如此,假若把球置于比球内压强更大的
环境中,那么空气不是也应该泄入球内而达到充气的效果吗?于是真的发明
成功了网球等压容器,在不用气针的条件下给网球充气。又如上海市南洋模
范中学朱隽同学从反面来考虑变以往太阳跟踪器被动跟踪为主动跟踪所具有
的优点,终于发明成功性能优良的太阳跟踪器。
    极端激发
    极端激发思考就是设法将事物推向极端,然后观察、研究它有无特殊现
象,从而进行分析思考。这种方法常常把不明显的现象明显化、模糊的概念
清晰化,在思考上真正起到一个“放大镜”的作用,使人极易洞察到事物的
本质所在。例如,人民日报曾以“如果所有的母亲都生男孩”这样极端化的
标题批评重男轻女的错误倾向,立即加深了人们对问题的了解。创造性思维
训练中有一种假想推测的思维训练,就与这种思考方法有关。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它的名著《怎样解题》中说到:“极端情况特
别富于后发性”。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哈里特·朱克曼女士非常善于
运用“极端激发”进行采访和写作,她“相当趋于极端的措辞提问或发议论”,
作为获取对方详细回答的技巧。她在专著《科学界的精英》中常用“极端的
但是有意义的例子”说明问题。诸如,人人都知道的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者门捷列夫这样第一流的科学家却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在把诺贝尔奖授给爱
因斯坦的决定上,这项奖金是授给他在光电效应上的研究工作,而并非赫赫
有名的相对论等,以此极端的例子来说明颁发诺贝尔奖的不尽合理之处,当
然很能说服人。
    又如吉林省通化市军体校李存柱同学粉刷房屋时,发现油漆涂料会从刷
子上流到袖口或滴在地面上的缺点后,极端思考能否不滴浆?答案是不可能
的。进而综合两个相反方向的极端思考结果,即让它滴浆到袖口或地上,终
于发明成功了“刷棚不滴浆的毛刷”。
    广开思路
    广开思路是要求人们越出所谓的“功能固定论”。在此仅举一例说明“功
能固定论”的危害。第一个测出电磁波的是德国人赫兹,但他并没有看到电
磁波的实用价值,甚至当他的朋友——工程师胡布尔提议利用电磁波传递信
息时,赫兹却回答说:“如果要用电磁波通讯,大概得有像欧洲大陆那样大
的巨型反射镜才行。”由此可见赫兹的思路被电磁波的原始定义紧紧地束缚
了。这种“功能固定”的思想严重地阻碍了他创造能力的发挥,因而没有进
一步完成无线电讯号传递的发明。
    广开思路的另一个含义,就是不要老是重复过去的思路考虑问题,特别

是不要机械地重复过去成功的思路,否则也容易走上歧途。如江西省南昌市
第三中学喻伟、罗斌同学一反常人增大气压瓶气以增大出水量的老思路,在
出水口套接一根虹吸管,只需压一次水就能源源不断流出来,一按装在虹吸
管顶部的止流按钮,空气进入虹吸管就中止了水流,发明成功“自流气压保
温瓶”。
    怎样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呢?
    强化创造意识
    所谓创造意识,就是创造欲望,是指人们心理上的一种强烈地发现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如何强化自己的创造意识呢?
    ①增强自信心
    要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具有一定的创造力。这一条看来容易,其实很难
做到。不少人一开始就怀疑自己的创造力。有些人虽然不大怀疑,但一旦在
创造中遇到某些困难或挫折,就会反过来问自己:“我能行吗?”这些都是
创造过程中的障碍和阻力。所以,要真正相信自己有创造力,仅仅在口头上
“承认”、“相信”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应该用实际行动证实自己确有一
定的创造力。只有在这种强烈信念指导下,才能激发自己的创造思维。实践
证明,创造力特别强和特别弱的人都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具有中等程度的创
造力,即人人都能有所发现和有所发明。
    ②明确创造目标
    为了激发创造思维,头脑要经常处于思维的活跃阶段。例如,应该经常
地、反复地问自己:“我能创造什么?”、“什么东西需要我去创造?、“我
怎样进行创造?”等。只有大脑经常处于这种激发状态之下,一旦遇到机遇
和可能,有些问题就自然而然地会进入脑海而不会轻易地溜掉。换句话,要
激发创造思维,人们的头脑中就要经常地思考与创造有关的事情。牛顿在谈
到他成功秘诀的时候说:“我一直在想,想,想……”有的人善于抓住偶然
机会并大有成效、步步成功;而有的人却坐失良机、节节败退,究其原因,
有无创造意识是一个重要的关键。如果没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即使知识很渊
博的人,也只能起到一个知识库的作用,而很难会有什么创造成果。有人把
强烈的创造意识看成是创造活动的必然催化剂和强大的驱动力,是很有道理
的。
    “忘却”有利于创造
    为了更好地激发创造性思维,在有的情况下,已知的东西往往会形成前
进的障碍,科学的创始人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最大的障碍是已知的东
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这句话对于创造也很适用。所以只有善于忘掉已
知的东西才可能更多地得到未知的东西。美国加州门罗公园的“创造性思考”
公司的创办人兼总经理罗杰·冯·伊区曾强调说:“我们有能力忘掉已知的”,
否则,“我们脑海里必定塞满了既定的答案,那就不会有机会问一些能引导
新方向的问题。由于这些心智枷锁都是学习得到的,打开心智枷锁的一个关
键就是暂时忘掉它们——把我们心智的杯子空出来。”
    知识是创造的必要材料与基础,然而仅仅从知识本身来说并不会使一个
人具有创造力。创造需要灵活运用已知的知识,创造需要突破原有的知识,
在“突破”时,就不能受原来框框的限制,这才是“善于忘却”一些已知的
东西的真实的含意。因此,善于忘却是十分重要的。
    “假说”是探索和创造的先导

    为了发挥一个人的想象力,为了发挥创造思维,经常提出一些“假说”
的课题来激发创造性思维,不但是有效的,而且也是有趣的,这里的“假如”
并不要求合乎逻辑与事实。例如,可以这样提问:假如人有 7 个手指将会怎
样?假如没有太阳将会怎样?假如没有电将会怎样?假如人不会老将会怎
样?这对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很有帮助。
    荷兰有一个城市过去曾发生“垃圾问题”,即人们不愿意使用垃圾桶。
卫生局为此大伤脑筋,他们曾提出许多方法与设想,如罚款,乱丢垃圾者罚
款 25~50 元,但收效甚微;增加巡逻进行监督,仍不理想。后来有人提出,
假如人们把垃圾投入桶内可以得到钱呢?比如说在垃圾桶上装一电子感应
器,“一次将垃圾倒入桶内可拿到 10 元钱”。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荒唐之举,
然而正是在这种可笑的“假如”的启示下,卫生局设计了一种装感应器的电
子垃圾桶,每当垃圾投入桶内,就会自动播出一则事先录好的笑话或一段音
乐,不同的垃圾桶中笑话或音乐不同,每二周更换一次。这个设计大受欢迎,
结果人们都自觉地将垃圾投入桶内了。
    与此相类似的一个方法,是把自己经常扮演为思想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