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沙尘暴-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佩起石头,觉得有这样聪明能干的年轻人来当村支书,是红沙窝村的福气。现在当村领导,可不像他们那一代了,他们那时,只要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了满腔的热忱,具备了公而忘私的风格和战天斗地的精神就够了,而到了石头这一代,仅凭这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必须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甚至,还得有些死磨硬缠的黏糊劲儿,才能上下沟通,要上资金,来办村里想办的事。这些,都是他的弱项,如果现在回过头来,再让他当村支书,让他求情或死磨硬缠的去要资金,就是打死他,他也做不出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也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他只能属于过去了的那个时代,现在的时代,需要的就是石头这样的基层干部,只有他们,才能代表时代的潮流,才能带领大家奔上小康生活。这就叫做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他从石头、天旺、锁阳这一代人的身上,看到了红沙窝的希望,这种希望,正是他们那一代人想实现,却又无法实现的梦想。

老奎正挖得起劲,没想天旺扛着一张铁锨走了过来,来给他帮忙。天旺说,奎叔,你歇会儿,我来挖。老奎就停下了手中的活儿说,你还是忙你厂子的事吧,这点活儿,难不倒我的。天旺说,厂里我已经安排好了。老奎的心里觉得有点过不去,又说,那你也应当先帮帮你的爹妈。天旺说,我的姐夫过来帮忙了,我爹让我过来帮你干。老奎听了,心里禁不住滚过了一层热浪,就蹲到一旁抽起了条子烟。与杨二宝恩恩怨怨了几十年,到老了,才消除了记恨,懂得了彼此的宽容和忍让。可是,这期间所付出的代价却是惨重的。人呐,为什么在年轻时,就不知道宽容忍让一些呢?也许,这些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随着那个时代的消失,一切的恩怨,也将会慢慢地消除殆尽。而这个时代,孕育的却是和谐,天旺、锁阳、石头他们之所以处得都很好,与这个时代不无关系。不仅他们之间好,他们对他也好,他每次要干什么重活,他们知道了,就过来给他帮忙。每每想起,就有点过意不去,觉得欠他们的人情真是太多了。有时,也在想,人还是善一些,当善恶相持时,一定要选择善。一个善念,也许就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就会把你记着一生。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只要为他人多想一点,他人也会想着你。

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施工,管道终于安装上了。

试灌的那天,村人都聚集到了田间地头,电闸一开,那喷头就像喷雾一样,哗地一下喷出了细密的水珠,随着喷头的旋转,细密的水珠如甘露般地撒满了大地。村人高兴得欢呼雀跃了起来,老人们高兴地说,太奇巧了,真是太奇巧了,那水珠珠,咋就那么均匀?那喷头,咋就转得那么不慌不忙?红沙窝村有盼头了,红沙窝村越来越好了,我们不愁守不住红沙窝。

谁都没有想到,当日子缓缓进入到了二○○六年的春天时,红沙窝村人的心也像春天一样充满了希望。就是这年的春天,党中央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免去了所有的农业税收,这就意味着彻底废除了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税收制度,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紧接着,在省委省政府的协调下,上游的凉都县开闸放水救镇番,一时间,成了电视、报纸上的热门焦点,也成了红沙窝村人茶余饭后的话题。村人相互见了,脸上就情不自禁地说,这下好了,有了水,我们的红沙窝村还能活起来。听的人就应声说,是哩,只要有了水,再加上这么好的政策,不愁日子过不滋润。这里的情况一好,有人就想起了那些搬迁户,念叨说,要是这里早几年好转了,他们也就不搬走了。有人就立即插话说,搬走的也好着哩,锁阳不是看过他家老二嘛,说酸胖和天盼承包了一家砖瓦厂,两人一年各得了两万多。好哩,好哩。到哪里也是一个政策,只要人机灵,能吃得苦,照样能致富。

二○○六年,对于中国农民来讲,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一年。对于红少窝村来讲,何尝不是如此?建设新农村,我们怎么办?村支书石头不失时机的召开了全村党员大会,紧紧围绕着这一主题,让每个党员说说心里话,如何重建我们的家园,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老奎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每次党小组会议,老奎都很积极。老奎听石头传达了上面的政策精神,又听了凉都县对镇番县的友好支持,心潮起伏,感慨万端。曾几何时,为了争夺水资源,两县不知发生了多少次冲突与械斗。五十年代,李得胜县长为了全县几十万人的利益,不顾个人的安危,用吉普车拉着炸药和棺材到上游去炸堤,被地区领导制止后,做了及时协调,此后几十年,两县农民为争水时有冲突发生,直到后来,祁连山的雪线后移,水资源匮乏,上游干脆断了下游的水,导致了镇番县的恶化和移民。现在,当镇番县处在十分艰难的时刻,凉都县还是伸出了援助之手,给予了镇番县以兄弟般关怀。这就跟一个大家庭一样,虽然弟兄之间也有吵闹,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发生矛盾,但是,兄弟毕竟是兄弟,到了关键时刻,该帮的忙还得帮。患难之时见真情。小到家庭,大到社会,家国一理呀。有了这样好的政策,又有了上游县的关怀,他的心里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对红沙窝村的一片向往。建设新农村也好,重建我们的家园也好,人,还必须得有点精神,这精神,就是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人的精神不能跨,黄沙可以掩埋了我们的土地和村舍,但是,决不能让它掩埋了我们的精神,只要还有精神,我们就能重新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园,就能够坚守在风线线上,为我们的祖国,当好风沙的屏障。老奎越想越激动,仿佛又回到了他年轻的时代,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他止不住把这样的感慨,这样的想法说了出来。大家听了,也很受振奋,都说老支书说得对哩,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就是不能没有精神。

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老奎正在黑风口的沙坡坡上,给一株小树苗浇水。那株小树苗是他去年栽的,他去年栽了好几棵,别的都死了,就活下这么一棵。看到这棵活下来的小树,老奎的心里还是止不住的有些激动。能在大旱年里活下来的小树苗,一定不是一棵简单的小树,长大后必定经得起风吹雨打。这就跟人一样,在严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再艰苦的磨难也能经受得起。这样的一棵好树苗,绝不能让它夭折了,一定要让它活下来。老奎返回到家里,用烧水的铝合金壶提了一壶水,颤巍巍地又向沙坡坡上走了去。

下午的太阳把整个沙漠分成了两色。被太阳照着的那面,像被红笔染过的一样,鲜艳夺目,一片血红;阴在沙丘另一面的半个坡,呈深黑色,仿佛一勾弯月,镶嵌在沙丘上。沙丘的棱角这时候非常的明显,一个个都充分地凸显了出来,成了红与黑的分界线。环环相扣的沙漠连成一片,红与黑的强烈对比,构成了高高低低、色彩斑斓的图案,一改往日怡然恬静的温和,突然变得雄浑奇伟了。

虽然这些奇特的景观在老奎的眼里早已熟视无睹了,但是,此刻看来,仍然有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激荡着他的心扉。他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治沙种树,大战黑风口的情景,仿佛看到了胡老大的女人一手撑着腰,一手轻轻地敲打着后背的样子。他微微地闭上了眼,心底里却涌出了一种浩气贯虹的气概。多少感叹事,如过眼烟云,都被狂风沙尘掩埋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生生息息,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为给子孙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用勤劳的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而时代的风云,社会的变革,又使一代又一代的人,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在历史发展的洪流里,折戟沉戈,又被新生的一代所取代。那遥远的过去,仿佛一幅历史的画卷,在他的眼前徐徐地拉开了:互助组,高级社,三面红旗,大跃进,一直发展到了人民公社,走不下去了,又分田到户,走了一阵,又搞起了互助组,办起了村工厂。时代的变化,淘汰了一代人,也成就了一代人。当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时,没想到生态失去了平衡,日益严重的沙漠化,迫使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更没想到是,国家统统免去了各种税收,上游又开闸放水救我们。好!真是太好了!有了水,又有好政策,不愁红沙窝村翻不了身。红沙窝村还会变好的,慢慢地会变好的,仍然会变成一片绿洲。

老奎走一阵,歇一阵。老了,毕竟老了。心再强,却已力不从心了。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终于来到了这棵小树苗前。这几年,自然环境变了,因缺水,庄稼浇不上水都被枯死了,黑风口的树木,自然也活不下去,一片一片地,都死了。死了,再也没有人去管。也是的,人都要搬迁走,谁还去管黑风口的树?没人管,他就去管。那片树林曾经凝聚了他的心血,也凝聚了他在那个时代的辉煌,他一看到现在的那副败相,心里就有了一种说不出来的痛。于是,他不顾老伴的反对,一个人,来到沙坡坡上,种了几十棵。一年过去后,出奇地活下了一棵。就是这一棵,给了他莫大的希望,也给他某种信心。他一定要把它精心地呵护好,让它长大,长高,还让它带出一片森林,一片绿荫。

这树,是沙枣树。沙枣树是北方沙漠地带的一种树,生命力极其顽强,能耐得住干旱,也能耐得住寒冷。它的性格,就像大漠中人,无论多么严酷的环境,他都能顽强地生存下去。树的枝干还很嫩,因而还没有长出剌来。叶儿倒是刚刚冒了出来,在枝头上挂着,随风摇曳出了无限的灿烂。看着它,老奎心里无比的舒畅,就像看到了一个新的生命,在这空旷的原野里降生了。无论将来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