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翔苍穹-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上香炉情未毕,乱踏虎溪云,高歌送君出。 

皎然在诗中提倡禁市饮茶,说茶不仅可以除病怯疾,荡涤胸中忧患,而且可以踏云而去,羽化飞升。它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赞誉剡溪茶(产于浙江嵊县)清郁隽永的香气,生动描写了一饮、再饮、三饮的感受,与卢仝的《茶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是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现存诗作中的名篇是《寻陆鸿渐不遇》,诗云: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清空如话,陆羽的隐士风韵和诗人的仰慕之情。跃然纸上。 

二、名人与茶西山茶和毛主席大凡名山必出名茶,诸如武夷的岩茶,黄山的毛峰,庐山的云雾……桂平的西山为南国名山,自然也出了名茶………西山茶。 

西山茶,始于唐代,到明清已享有盛誉,名闻遐迩。然而,西山茶到了民国后期却衰败落伍了。1949年,释宽能法师应巨赞法师之邀从广东曲江南华寺来到西山洗石庵任住持的时候,西山茶的年产量只有17斤,一级好茶不足3斤。尔后,在释宽能法师和佛教徒的努力下,西山茶枯木逢春,又繁盛起来。到了1954年,释宽能法师和众尼姑,为了表达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感激之情,把收获到的一些茶叶精选了2斤,寄给了毛主席。毛主席收到茶叶后,立即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写去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鼓励信,信中说,〃你们在茶叶生产上获得显著成绩,这是很好的。希望你们今后继续努力,不断地提高产量和质量,以供应人民生活的需要。〃第二年夏天,释宽能法师又给毛主席寄去了1公斤茶叶,可是毛主席却不再接受了。他老人家嘱咐秘书室打价寄回茶叶款,并写信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最近,中央已作出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准接受礼物。这次寄来的茶叶作价寄回……〃释宽能法师和尼姑们收到信后,感动得热泪盈眶。释宽能法师无限感慨地说:〃共产党和毛主席是多么的高瞻远瞩啊!〃现在,桂平西山茶的年产量已经逾10万斤,名扬四海,誉满中外。如今,每年前往桂平西山游览观光的中外游客达100多万人次。山上山下如林的茶楼、茶肆,茶客如云,座无虚席。 

孙中山先生与茶孙中山先生是医生,他知茶爱茶,他认为〃茶是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他说:〃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为今日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养生者也,故中国穷乡僻壤,饮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寿〃。 

但是,由于清廷腐败,茶叶市场为外侵夺,他说:〃种茶、制茶为中国最重要工业之一,前此中国曾为经销茶叶供给全世界之唯一国家,今则中国茶叶商业己为印度、日本所夺。唯中国茶叶之品质,仍非其他各国所能及〃。〃中国之所以失去茶叶商业者,因其生产费过高。生产费过高之故,在厘金及出口税。又在种植及制造方法太旧〃。他在〃计划〃中也提出了一些措施。但是,他提出的一些措施,直到解放后在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府才实现。五十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到杭州,曾关心龙井茶叶的生产;他对梅家坞茶山的印象很深,所以后来他在安徽农村考察时,一次指着一荒山野岭向当地群众说,这里水土条件都很好,如果能在山坡上象杭州西湖边上那样开辟茶园,既可以富了自己,也为国家增加农产品。从51年春天起至57周恩来五次到梅家视察,对龙井茶业〃作了多次指示,提高产量,改良质量。这在他给夫人邓颖超的信中,可以看到他对茶的研究精神。信中说:〃西湖五多,我独选其茶多,如能将植茶、采茶、制作全套生产过程探得,你才称得起茶王,否则不过是茶壶而已。〃痛心的事是前年在某些宾馆、大饭店的宴会中,用龙井茶洗手,用洋茶叶泡茶,这真是〃国耻〃。为什么崇洋媚外到此深度? 

陈毅元帅与茶陈毅元帅1964年路过峨眉山万年寺,老僧捧出香茶,他连啜三口,连称〃好茶〃。问僧茶名,僧说正待将军赐名。陈毅元帅说:〃我是俗人俗口俗语,登不得大雅之堂!我看这茶形如竹叶,清秀悦目,就叫‘竹叶青‘吧!〃由此鼓励下,万年寺众僧善种精加工,在1985年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第24届食品评选会上,获金奖。 

鲁迅妙论茶鲁迅爱茶,经常一边构思写作,一边悠然品茶。他当年客居广州,称赞道:广州的茶清而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们作半日谈。 

因此,当年的广州陶陶居、陆园、北园等茶居,都留下他的足迹。他对品茶有独到见解:〃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称就必须练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郭沫若咏茶郭沫若从青年时代就喜欢饮茶,而且是品茶行家,对中国名茶的色、香、味、形及历史典故非常熟悉。1964年,他到湖南长沙,品饮高桥茶叶试验站新创制名茶……高桥银峰时,大为赞赏,对高桥银峰的色、香、味、功效给予高度评价。郭沫若每到外地,总把品茶看作是生活一大乐趣。1964年7月,他曾到广州北园酒家饮茶,赋诗一首:〃北园饮早茶,仿佛如在家;瞬息出国门,归来再饮茶。〃他的诗篇中多与茶有关,如《陪外宾到武夷山与黄山欣赏名茶名胜》、《题文君井》等。 

林语堂的〃三泡〃说现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是闽南漳州人,受闽南功夫茶熏陶而善品茶,他根据喝茶经验,提出〃三泡〃说:〃严格地说起来,茶在第二泡时最为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的女郎,而第三泡则是少妇了。〃以佳人喻茶,新颖而富有情趣。明代许次纾也有〃三泡〃说法,他在《茶趣》中说:〃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 

茶多喝好,还是少喝好?浓茶好还是淡茶好?什么时候喝茶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饮茶歌诀》说得好:〃烫茶伤人,糖茶和胃,姜茶治痢; 

饭后茶消食,酒后茶解醉,空肚茶心慌;午茶提神,晚茶失眠;隔夜茶伤脾,过量茶消瘦;淡茶温饮,清香养人。〃 

所以我不怎么喜欢喝咖啡。而是喜欢喝茶。 

现在喝的大多是绿茶和乌龙茶。之所以喜欢这良种茶是有关它们的滋味更为自然本真,不象花茶那般非要加花才有芬芳,喝折两中茶的拧一个原因是他们不怎么上头。乌龙茶的香气陇欲悠长滋味淳厚,绿茶的香气高锐滋味鲜存柔和,两种茶虽然风格相去葚远,但却都是茶的本来面目。绿茶的泡法极为简单透明,良好的玻璃杯,稍低于沸点的水温就可品味观赏,乌龙茶则非紫砂壶肥水才能体会本真。无论绿茶还是乌龙茶都要注意冲泡。因为泡茶不当会走失滋味的。在这里似乎还有鲜明的个性。据说陆羽的老师就是非陆羽的茶而不喝的。 

况且 

喝茶本是心情,其实茶本身并不太重要,若是懂得这些的人就不计较茶了。以次渐入佳境就可以悟出万事不可执着的道理,因此执着就会有索求,有索求就会生烦恼! 

修 8

(更新时间:2004…12…4 0:27:00  本章字数:10970)

正是因为这样;悠久的历史其实也就自然的让茶道在中国也成为 了一种 哲学 ;茶的哲学: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三皇·炎帝神农氏;周·鲁周公旦;齐相晏婴;汉·仙人丹丘子。黄山君。司马文园令相如……晋·惠帝……》”(《茶经·七之事》);唐·白居易;陆羽;宋·徽宗;蔡襄;王安石;苏轼,清·康熙;乾隆等等俱为好茶之士;并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茶雅俗共赏;居于世界三大天然饮料之首。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我们中国的器物文化中能够上升到道的层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所以我一直以来最喜欢的就是中国的文化,具体的就是表现在了茶上。而欲把握茶道;首先必须对道──这一哲学范畴进行考古学的发掘。 

“道”、“得道”与中国传统直觉体悟式思维自老子将具体事物之道发展为哲学之道;道便成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统惯于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之始终;并随着历史的演变;不断具体丰富,是各个时期哲学家们思考的中心。道本义为道路之道,引伸为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的本质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佛教之道,各家之道不尽一致。各家各派都按照各自的哲学观点去阐释道;赋予道范畴以本家本派的内涵。但是,老子所确立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原,是存在之根据──这一权力话语体系得到了各代各家各派的认同并践行。道这一范畴巳成为宇宙本原、普遍规律性的代名词。 

“道”实质上被建构为永恒的真、善、美。在认识论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