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15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本土周年的形势与英国一样,都是四面临海的岛国,进出都需要飞越大海。虽说相对于不算宽的英吉利海峡来说,东北到日本需要飞过整个日本海的航线,在海面上的距离要宽的多。但是毕竟英国人在这方面,经验要丰富的多。

    而且英国人虽说不是战略轰炸的开山鼻祖,但是对于战略轰炸的重视,却远非一般国家可以相比的。而且在对战略轰炸的研究方面,也有着自己独到之处。那位杜黑老兄的理论,他们研究的可是相当的深刻。

    别看现在被德国人地面上打的几乎无还手之力,但是在空中,除了开战之初,英国人因为观念有些保守的问题,吃了点亏之外。到了不列颠战役开始之后,可是就没有吃过太多的亏。自西欧战事爆发之后,对德轰炸却是自不列颠战役开始以来就没有停止过。

    其重轰炸机的研制与发展,也是目前所有参战国中最重视的,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与更加重视中型轰炸机、战术轰炸机研制与发展,或是没有能力制造类似轰炸机的德意日相比,英国人的轰炸机才是真正的战略轰炸机。

    去年服役的哈利法克斯轰炸机,今年年初服役的斯特林轰炸机,眼下已经开始量产的兰开斯特轰炸机,都是性能优秀的战略轰炸机。尤其是哈利法克斯轰炸机与兰开斯特轰炸机,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是对德战略轰炸的主力。

    斯特林轰炸机虽说在大航程的载弹量上,略微显得不足但那是分跟谁比。跟英军与美军的其他重型轰炸机相比,是差了一些。但是在一千五百公里的作战半径时候,一千五百公斤的载弹量,所有的日军轰炸机都只能相形见绌。

    而且这种轰炸机虽说在大航程载弹量上,与其他英军轰炸机相比略微差了一些。尤其因为结构的原因,无法挂载大型的航空炸弹或是一些特种炸弹,但是其皮实的程度,也是首屈一指的。也是整个二战英军所有战略轰炸机之中,最结实的、抗弹性最好的一种。

    英国人研制战术飞机的眼光的确有些保守,直到西欧战争全面爆发,还在使用笨重的双座战斗机。但是这研制战略飞机的眼光,还是可以说相当一流的。短时间之内,就研制出三种性能优良的战略轰炸机。

    再加上雄厚的航空工业、电子和通讯工业基础,英国人空军真正的综合水平,其实还在美国人之上。可以说是整个二战之中,表现最优秀的一支空军。别看德国空军一直表现的极其优异,但是在某些方面与英国人相比还是有距离的。

    与英国人相比,德国人只能算是一支战术空军。对于杨震来说,他一直认为英国空军,才是整个二战之中表现最优异的空军,是真正的战略空军。他的战术空军虽不是最出色的,但是战略空军绝对是超一流的。

    至于亚洲战场上,与英国人的轰炸机相比,日本的陆海军的所谓重型轰炸机连毛都算不上。除了部分轰炸机在航程上可以有的一比之外,其余的无论是防护能力,还是载弹量都相差悬殊。最大不过一吨的载弹量,与英军的轰炸机相比,也就是一个中型轰炸机的标准。

    而日本人的海军航空兵的确是素质一流,但是过于依赖精英战术,却注定这支航空兵无法承受战争的高强度消耗。他们海军航空兵的战术运用,更适合应对局部战争,而不是一场世界大战。

    再加上自西欧战争全面爆发以来,英国人以雄厚的电子工业为基础,研制的一批优秀导航设备,以及通过战争锻炼出来的导航人才,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不仅德国人无法相比,就连美国人也无法相比。

    而对于英国人的这些经验和战略、战术,正是已经开始准备对日空袭作战,但却是除了缺乏相应的轰炸机,以及可以支撑长期对日轰炸资源之外,最缺乏的就是远程轰炸经验,以及相应的导航技术的抗联最急需的。

    如果能够获取这些经验,将会在不远的未来,为抗联对日展开战略轰炸全面展开,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更为抗联培养出自己的导航人才,以及为自行研制某些方面的特殊设备,提供一个相当不错的平台,并节约大量的时间。

    对于已经下决心展开对日轰炸的杨震来说,英国人的轰炸机他倒不是很在乎。轰炸机的来源以及支撑对日轰炸的资源这个问题,随着某一天的越来越接近,是短期之内就可以解决的。

    尽管是和别人分饭吃,但是毕竟不是不能解决的。但对日进行战略轰炸所急需的导航技术,以及战略远程轰炸的经验,却是抗联很难获得的。抗联也没有美国人的那个雄厚的本钱,拿装备去换经验。

    更何况美国在二战中的战略轰炸,本身就是依靠英国人的经验起家的。英国人的这个建议,虽说在一贯对英国的提防,甚至还在苏联人之上的杨震看来明显别有用心。但无疑英国人的这个建议,正是解决了抗联在战略上最急需解决的短板。

 第二十三章 走后门的航空兵

    杨震即不是什么苏粉,也不是什么德粉,更是不是什么美分。他只是以一个正常有理智军人的公平眼光,从军事角度以公平的眼光分析和判断,各参战国的真正军事素质和战斗力的。

    尽管这个时代的绝大部分中国人一样,对日本人无比的痛恨。面对着日军的各种恶行,恨不得一下子就将日军彻底驱逐出中国去。但作为一名军人,杨震依旧实事求的认为日军的步兵战术,虽说有这样和那样的缺点。但绝对是整个二战所有参战国最好的步兵战术,也最符合日本自身实际情况的战术。其武器装备,也相当的符合自身的战术要求。

    同样,杨震始终认为英国人的陆军实连三流都达不到。整个英国在二战之中,所谓的陆军名将,几乎没有值得一提的。尤其是是那位蒙哥马利,杨震很是看不起。他认为这位英军二战名帅,根本就算不上名将。

    与其说是依靠着战略战术打败对手,还不如说倚仗着绝对的海空优势,使用充足的补给击败对手的。这位老兄在登陆西欧之后的表现,其实连勉强合格都算不上。杨震一直认为英国陆军全部将领,也就那位亚历山大还勉强算是合格。

    但其海空军的表现,绝对是一流。尤其是空军的表现,除了在战争开始阶段在战术和装备运用上比较保守之外,整个战争之中的表现几乎是无可挑剔。如果说战术水平只能说不错的话,那么战略空军的水平就是超一流的。

    其整体实力,绝对是不容小视。对于英国人你可以轻视在某些方面的短视,可以看不起他们的陆军。但是英国人的海空军,你绝对不能轻视和看不起。谁要是小视英国的海空军,那么在战场上吃亏的只能是你。

    借鉴先进经验,对于杨震来说并不是一件嘴上的空谈。采众家之所长,弥补自己的弱点,形成自己一套行之有素的战略、战术,这才是杨震所希望的。既不能不顾自己的现实,生搬硬套。但是也不能闭门造车,自己搞自己的。

    而杨震更加清楚的是,没有远程越洋飞行的经验,以及先进的导航设备和人才,对日战略轰炸,就只能是一个梦想。现在英国人主动提出来这个建议,在杨震看来实在是机会难得。所以对于英国人的这个建议,杨震想都没有想的便同意了。

    这是好事,为什么不同意?这正瞌睡呢,有人给送枕头来,那不正是好?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错过了可就要耽误事情的。抗联可没有美国人那么大的本钱,拿着飞机硬去堆出来战略、战术。

    在接到英国人的提议之后,心急的杨震可没有管英国人这个建议能不能真的实施。马上给航空兵下命令,让他们立即挑选六十名分队长以上或是两年以上军龄的老飞行员,三百名新飞行员,三百名文化水平至少在国高毕业的干部,外加一千五百人的空勤人员组成培训队,先进修英语。

    同时要求军区政治部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给航空兵调集一批专业的英语翻译。当高禹民询问数量的时候,杨震只说了一句有多少要多少。并要求航空兵司令部和政治部,要抽调出最好的作训参谋,尽快的让这些翻译熟悉作战飞机的那些部件和战术。

    翻译的工作,杨震一直都极其重视。要知道如果翻译不熟悉,很有可能翻译出来的意思跑题千里。设备上的差别倒是好纠正,只要能翻译出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但是战术和技术上如果翻译不到位,那就很容易耽误大事的。

    这些翻译的一个口误,到了战场上是要用鲜血和生命来弥补的的。所以杨震要求航空兵的政治部,对这些挑选的翻译,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并尽快的熟悉航空兵装备和战术,以及相对应设备。

    结果他的这个命令,差点没有将军区政治部和航空兵给折腾一个人仰马翻。三百名新飞行员,航空兵方面倒是拿的出来。按照杨震的命令,航空兵现在培训的飞行员就在一千五百名。年底完成飞行训练的就有七百人。三百名飞行员,倒是不困难。

    六十名老飞行员,而且全部至少是两年军龄或是分队长以上的干部,咬咬牙倒也拿的出来。但是这三百国高文化程度的干部,却是让航空兵很头疼。部队起点低,整体的文化水平低,这三百名国高文化程度的干部,实在是有些费劲。

    作为整个抗联最优先照顾部队的航空兵,国高文化程度的干部倒是不少,三百名也不是完全拿不出来。但这些干部,现在都是地勤上的主力。如果一下子抽调走过多,是要影响航空兵战备的。可一号的命令,谁又不敢抽条的去执行。

    对于抗联所有的高级干部来说,如果说因为政委为人宽厚,他的命令如果耍点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讨价还价。三号的命令,也不是一点没有商量的余地的话。那么一号的命令,可是谁也不敢在执行上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