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豪门重生手记-第4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织厂,只造机器。原来是应在了今日,嘿,如非许家自己根本没有开办织厂,这一次只怕是要跟着杨首辅一起倒霉了……就是现在这样,也还有麻烦在前头等着她呢。”
  权仲白想了想,才明白蕙娘的意思,“你说的是许家少夫人?”
  “不错,”蕙娘摇头轻叹,“你看人还真挺准,这个许少夫人别看不显山不露水的,可说起来真是胸有丘壑。每一步都走得这么妙、这么稳,确实是令人不能不佩服。”
  她忽地自嘲一笑,“她如此看重蒸汽机,我本来还不以为然,如今看来,只怕也是有其用意在了,就不知此事,日后还会如何发展呢。若是能摸透许家的态度,倒不妨下一着闲棋。”
  权仲白又有点不懂了,他拧起眉头,“现在蒸汽机,只怕已成为与民夺利的奇技淫巧了吧。人家脱手还来不及呢,你怎么还要沾手?这一着闲棋又是什么意思?”
  清蕙并不答话,只是偏过头来略带神秘、略带骄傲地一笑,轻声道,“别忘了,西洋来的能工巧匠,我手里亦都不缺呀。只是有些东西,我不看重,别人也许却是求之不得……蒸汽机,她能造,难道我就不能造了吗?也许,我还能造得比她更好、更巧妙,也未可知呢。”
  权仲白彻底怔住了,他望着清蕙,半晌才感慨地呼出了一口气,颓然道,“爹还真没看错人……焦清蕙,你可也太能耐了吧,这世上还有什么事是你没有准备的?”
  这话当然不尽不实,略带夸张,但也是权仲白第一次如此正面地夸奖她的身家,而非带有赌气意味的刻意轻蔑、打压。焦清蕙微微一怔,片刻后,也不禁绽出一丝笑意。
  ——虽说这笑意不太明显,但其中蕴含着的喜悦与骄傲,藏得却也不是特别地深。
  ……………修改凑字
  作者有话要说:小七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呀!
  这孩子虽然命苦,但其实也挺正能量的,一步一步,一直在尽力寻找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PS 在这么要紧的月份我居然感冒了TOT求安慰,鼻塞得只能用嘴巴呼吸,一个人住也没人给做饭烧水什么的555,晚上屋子里安静极了就我一个人打着字……离开了代更君的小香寂寞得立刻想结婚了。原来我还是对恋爱结婚没啥兴趣的……OTL,这充分说明,如果你要安排一个人恨嫁,那就让她自己住吧|||我原来和代更君住在一起的时候happy得要命,感到恨嫁那都是另一个宇宙的事,现在才分开一个月不到,就觉得不成了,一个人住太无聊了5555


☆、279风波

  年年春月;各家权贵都忙得不可开交。大年初一是自家人祭祖庆祝;从大年初二开始;亲朋好友们就要轮流上门拜年了。除了像焦家这样;身有两重重孝的人家,不能出门拜年;也不接待拜年的客人以外;一般初二走近亲;初三姑奶奶回娘家,好友、门生等上门拜访,初四、初五开始吃春酒宴宾客;过了初五人日,也有人借着春月办喜事的,因是大节下;各家女眷都能可了劲儿打扮,就连一般没出嫁的姑娘,这时都可以梳着稍微复杂一些的发型,戴上稍微更名贵一些的首饰,和手帕交争奇斗艳。宫中妃嫔们,往往也在春月里往外赏赐东西,这就又成了一番热闹。
  今年的热闹,却要比往年都微妙了几分。那些在江南有关系、有人脉,甚至本身老家就在江南的官员们,或是激动、或是忧虑、或是兴奋——甚至还有一听大喜的,他们已遗忘了春月的惯例,还没过初三呢,便聚在一起,暗自交换起了江南的消息。
  当然,鸾台会也没有闲着,权世仁虽然人在广州,但苏杭鱼米之地,又是如今杨首辅的发家地,同和堂在当地不可能没有分号。同和堂所在的地方,鸾台会还会远吗?出了这样大事,他们自然也要往上送消息,再综合鸾台会于京城各武将勋贵人家的卧底发回来的消息,还有燕云卫里那若有若无的残存力量送回的信息,虽说蕙娘因为身上带孝的关系,并没有参与应酬,而良国公府对此事的态度也颇为漠然,但她跟在良国公同云管事身边,反而对整件事的规模和损害,有了比别人更为具体的了解。
  苏杭一带,这回是真的闹出大事了。
  若要追根溯源,则此次动乱,从半年前就已经有了一点苗头。这些织工都是江南本地出身,因为种种原因,或是不能、或是不愿从地里刨食,因此才来从事纺织行业。现在大秦对外开埠,松江衣被天下,苏杭丝绸有多少都卖得掉。前些年在织厂做工,比务农赚得多了,可随着新式织机的推广,织厂大受影响,第一批被淘汰的,就是新开办织厂中的不熟练工人。而这些人因没了家业,往往沦为流民,流民多了,社会便不安定,正好朝廷要开发西北,于是这些流民们,便成为了强制迁徙的对象,到了西北,朝廷有地给他们种,只收些利息银子,对于老实本分的人来说,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但这些织工做惯了细活,哪里还吃得消回去种地?再说西北苦寒,江南富庶。孰优孰劣岂非一目了然?他们不能公然反抗朝廷的政策,只好千方百计地回避着锁拿他们的衙役。如此一来,便渐渐有了组织,能够守望相助,一道‘跑壮丁’。
  人多了,就有了造反的勇气,这些织工最恨的还不是朝廷,而是织厂雇主,这些见钱眼开的商人,曾经鼓动他们放弃自己的职业和田地,投身进来做工,又在新型机器被发明了以后,立刻将他们赶出工厂,有些连工钱都没结算清楚。他们本已经一无所有,当得知朝廷在开春之后又要清扫、梳理江南,把流民强制迁徙到西北以后,便怀着‘吾与汝偕亡’的心理,目标明确地直奔从前的雇主而去。这一次,这些小织厂的主人,十有□是肝。脑涂地,陪着他们买下的新式机器一道葬身火海。他们的家人,有痛失一切,家财焚尽的,有受池鱼之殃,或是丧命或是伤残,或是被侮辱后自尽的,也有侥幸保得平安,只是散尽了家产打发工人们的。对于富庶的江南来说,这已经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大动乱了。
  但这还不算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些雇主的邻居们,有不少被火灾波及,有些村镇,防火做得不好的,甚至全村都被烧没了。这么大的动静,这么多的难民,府衙不能不管,总督为之震动,亲自督兵平叛不说,还从广东借调两支队伍北上,镇压闹事刁民。这么一来,本已被渐渐抚平的民愤更加沸腾,做下如此泼天大案,大部分人都明白自己不能活命了,既然如此,那便闹个痛快。
  就蕙娘所知,白莲教、无生教在台面下也没少添乱,这么多方推动之下,腊月十七日,苏州城的总督府都被围住了,数百乱民冲击府门,若非府中戒备森严,总督府几乎都要被攻破。所幸数日后广州增兵到了,结合江南一带原本留守的少许驻兵,总算是渐渐稳定住了局势。现在苏州基本是平静下来了,可这股子乱民还没控制住,他们是最熟悉当地地理的,一个转身,又化为了最老实不过的住民,衙门急切间也不能将他们全辨认出来。因此,整件事还不能算是完全平息。
  江南是什么地方,总督府都被围困了,京里不收到消息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这件事,要捂肯定是捂不住的,一定得往上报。而往上报时怎么说,那可就有讲究了。因现在衙门封印,正常的奏折是不被传递的,只有紧要军情折子能不受此限,但这事又无论如何也算不上军情,所以江南总督府还保持了沉默,可已有些旧党官员按捺不住,运用自己的种种渠道,开始试图往上头反映了。
  就权仲白传递回来的消息,过了初五人日,大年勉强也算是过去了,燕云卫肯定得立即向皇帝上报此事。但不论如何,到了初九、初十,宫中都还是寂然无声,没有一点反应。不过,内阁诸阁老府中,早已经是通宵达旦地亮起了灯火,各阁老身边的幕僚们,已经开始为东主分析得失了。
  就是蕙娘,也不能不关心朝廷中的政治变化,虽说鸾台会的用心更多的还在宫廷,但亦不乐见朝中一家独大,缺少政争。平时的小打小闹,他们保持关心也就够了,但此事非同小可,闹得不好,杨阁老引咎辞职都有可能。毕竟,促成此事的几个因素——纺织机是他女儿一手推广的,迁徙流民是他一力坚持的,就连不能及时平复民愤酿成大祸的江南总督都是他的同党,旧党又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对他大加攻讦?但此事,就算是鸾台会也只能保持关心,毕竟首辅去留,唯有圣心默运,在这件事上,谁说话都不好使,只要皇帝还看好杨阁老,杨阁老就不会有事,而反之,若皇上有意限制杨阁老,那么就算新党势力再强,也都难以留下他们的首辅了。
  “公爹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了。”娘家人询问权瑞云时,她只给了这么简单一句答复。权夫人因此心情大坏,几天都没睡好,蕙娘去看她时,她忍不住叹道,“究竟是我命不强,太克子女,四个儿女,难道竟没一个能在我的身边?”
  如果杨阁老下台,那么一家人或者是回江南,或者是去西北,肯定不会留在京城,这样一来,权夫人身边竟真是没个亲生子女了。蕙娘安慰她,“事态未必会这么发展吧,无论如何,还得看皇上的意思。”
  但杨阁老看来对自己的前程是不太乐观,他不但没有准备借口反击旧党的指责,反而在这当口,安排起了自己孙儿、孙女们的亲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杨阁老这是要给自己的未来铺路,也要给新党挑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了。
  就算江南出了这么大的事,但地丁合一,对朝廷的财政终究是极大的改善,新政看来并不会人亡政息——再说,就是短暂地走了弯路也不要紧,宫中不是还有个三皇子呢吗……
  还没过正月二十,衙门没有开印,中朝也没有半点儿动静,皇上的身子骨又不好,谁也不知道他在深宫中是否收到了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