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特战兵魂-第4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委员长离开武汉前,没忘记了警告东京。当然,这发言也是他向全国、全世界作出的一种姿态,

日军在为进入武汉作种种准备。

九江。华中派遣军前进指挥部里,出现了司令官田俊六大将瘦小的身影。他几天前才从南京赶来九江的,他既想早日亲眼目睹武汉三镇的风采,但更重要的还是对部队放心不下。

上年底,松井大将率部进驻南京。由于对部队约束不严、对各级官佐恣意纵容,导致日军在南京烧杀淫掠,犯下滔天罪行,引起举世公愤。为此,日本政府威慑于国际舆论,被迫将松井,谷寿夫等一批高级将领召回国内。贬的贬,转预备役的转预备役。

松井之流的劣迹使世人将日本皇军与“禽兽”二字连在了一起。

比起南京,武汉还不仅仅关系到日军面子上的事。东京执意打下武汉,就是要使蒋政权降为地方政权,乘机扶持亲日势力主政,早日结束对中国的战争。

如果日军一再施暴,南京的后遗症恐怕永无消除之日,扶持新政权,也只能是一座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这一点,已在南京呆了半年多的田俊六知道得清清楚楚。

从军事上,田俊六更是感到对武汉不能破坏太甚。外围战部下的极大消耗和东京方面调兵的捉襟见纣,早已明白无误地告诉他,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调用已达极限。武汉也许将是他日后卡住西南出口,与中国大军周旋的基地。他自然不能自己先毁了这块基地。

10月24日,经过全盘考虑后,日本华中派遗军司令官田俊六大将向进抵武汉郊区的各部队颁布了入城注意事项:

……部队宿营地区,避免设于市内,应选在郊外大建筑物内,以便于维持军纪、风纪;在武昌的粮道街、汉口的大五庙至下码头、汉阳的朝宗门,设置难民区,须保护汉阳、汉口、武昌的建筑物、庙宇、大学、图书馆、陈列馆……,武汉有各国租界及使馆,本军一举一动,世界瞩目,因此是以实际行动宣扬皇威,使其理解皇军真姿的绝好时机,所以每人对此务须慎戒,且鉴于过去之教训,防止因日久而松懈。再,武汉为本军今后常驻和作战之基地,一切建筑、设施,严禁破坏。……

田俊六用心良苦,史,你们还不走干什么?城外已乱成一团,你赶紧请委员长走啊?!”

林蔚也是满肚子怨气:“辞修,他不走我也没法子啊!再三请示,可他一点儿表示都没有。”

“现在还有哪些没走?”陈诚脑子一转,紧问道。

“没有了,只有徐永昌部长没走。”

“那么好吧,我来请徐部长转陈。”陈诚说完挂了电话。

陈诚到底是蒋委员长的亲信,左右相随多年,深知老头子的秉性。这时左右亲信请他撤离,他是不会走的。但那些身居要职,又非亲信的人,像军令部长徐永昌来出面说情,情形可能就大不一样了。说穿了,是一个面子问题,也显示蒋委员长的从容不迫。

果然,徐永昌出面,马到成功,蒋委员长终于答应撤离。

飞机摇晃着冲入漆黑一团的夜空。宋美龄长舒一口气,把头靠向椅背,闭上了眼睛。但蒋介石却伸长脖子,望向窗外,灯火管制下的武汉三镇,已是一片黑暗,只有零落的几盏孤灯和偶尔落入市区的炮弹映出的团团火球,显示着这座大都市尚未僵死的生命。

武汉城郊,炮声隆隆,火光闪烁。他知道这是守城部队在同日军进行最后的血战,他也知道这炮火很快就将熄灭,夜色大地还将恢复死一般的沉寂。

他面目呆滞,口中喃喃道:“武汉终于结束了。”

但事情并没完。老天爷也和委员长开起了国际玩笑,也许是老天知道委员长太舍不得武汉了,从武汉呕出发就发现飞机鬼使差似地迷了航。黑沉沉的夜空上下左右一个样,什么也辨不清。飞机乱转了一气也没弄出个所以然。再乱飞下去燃油耗尽,无疑将钻进地狱之门。

机长依复恩无奈地向蒋委员长请示:“返回武汉。”

蒋委员长再次确认别无办法时,也只能点头同意。

飞机又循着原路向武汉飞去。

武汉机场上,一队中国工兵正卖力地在破坏设施,跑道甚至被炸毁一截。再晚回来一会儿,蒋委员长确确实实要留在武汉了。

好险!蒋介石步出舱门,枯瘦的手上竟是湿漉漉的。

知道10月25日凌晨4时,蒋委员长的座机迎着秋风,重又冲上已透出熹微的天空。

此刻,不远处,已出现了稻叶第6师团佐野支队,第23联队日军士兵幽灵般的身影。

25日夜,汉口沦陷!

26日凌晨,波田支队率先从宾阳门突入武昌!

27日午后,汉阳也飘起了炫目的太阳旗。“君之代”的国歌声终于在武汉三镇上空疯狂地奏响。

守军撤退前,将所有凡是能被日军利用的设施全部烧毁,武汉大火烧了两天两夜。

就此,中国近代史上兵力投入最多,夸域最广,时间最长,歼灭日军最多的武汉会战结束。

国军投入万人,伤亡40万;日军前后参战12个师团,补充5次,损失兵力20余万。其中阵亡将校军官700余人,损失舰船100余搜,飞机100余架。

从此,日军在也没提过速战中国的狂妄之语。日军占领区域越大,兵力越发的分散,也为华北八路军敌后发展、抗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中国的心脏武汉沦陷了,日本本土举国欢庆,男子踊跃参军,就连慰安妇的名额也爆满。但是,他们真的胜利了吗?

日本天真的认为中国的工业生产,的关税、盐税,的粮食收入都落入了他们手里。无论怎么计算,国民政府不会再有力量持续抗战。

那么,日军以最大的代价换来的武汉,对他们又意味着什么呢?

日本是举国欢腾。只有大本营那些高级官员才意识到,日本已经调入了中国的战略陷阱之中。

国军有序的撤离武汉,也有计划的将大量的部队滞留武汉以东地带,给日军后方造成了极大的战略威胁。

1939年,日本的军费支出远远超出了本国的资金储备量。日军必须要维持从东京到武汉数千公路的补给线,从而消耗了日本有限的国防、经济资源。

因此,武汉会战成了日本由战略进攻走想战略转移的转折点。日军因武汉会战成了强弩之末,而中国在战略上取得了主动和优势的地位,。

中国军民正以无比坚韧的力量,熔成钢铁的意志,继续投入到抗日救国、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战争之中。




第783章 龙争虎斗

武汉沦陷了,似乎一切都结束了,然而事还远远没有完。现在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乃至世界,他们将所有的目光都汇集到了一个地方:宜昌。

而在城内早已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义蠢蠢欲动。军统、黑虎、**地下党、地方帮派……同时,宜昌也混进了大量的日军间谍、特工队、还有汉奸。

一股浓浓的黑气笼罩在宜昌上空,这里的成败关系到中国工业的命脉,同时也关系到抗战还能否在持续下去。

“这就是我拟定的三段航运。”

卢作孚召集了各方人士,在大厅正前方的一张长江水路地图前,详细的叙说了自己撤离物资的方案。

下方在坐的大都是军方人士、地方官员、还有各大工厂的老板。听完卢作孚的方案后无不为之折服。

“卢次长的方案确实可行……”

“对,不愧是当代船王,也只他才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

下方议论纷纷,一边倒的赞美之词。现在可是拍马屁的绝佳机会,自己的货物能否安全离开,以后全要仰仗卢作孚。

卢作孚在商界打拼了这么多年,怎么会不了解商人的心思,于是道:“各位,物资运输以军工为先,人员输送以难童为先。明天第一批将先运走五百名保育院的孤儿,我会亲自去码头护送。”

卢作孚的话叫下面的人脸色立马起了变化,几家欢喜几家愁。

“滴~滴~滴~”“……”

在一个仓库里,十几台电台响个不停。一名中等身材三十出头,打着发蜡的男子在电台前来回走动着。在他的脸上挂着焦急和不安。此人正是宜昌军统站站长梁一辉。

军统方面已经得到情报:在宜昌城内混进了日军间谍,还有一支训练有素的特工队,以及大量的日军特务、汉奸。

间谍的任务就是将宜昌码头的情报发给总部,引导飞机前来轰炸重要物资;特工队的任务只有一个,刺杀卢作孚;而特务、汉奸则专门负责破坏,引起宜昌城的恐慌,迟缓码头物资向后方转运。

“报告!重庆来点。”

“念!”

通讯兵念道:“尽一切手段清除宜昌城内的日军奸细,全力保护卢次长的生命安全……”

“知道了。”

梁一辉摆了下手,脸色变的更为难看。

现在宜昌城上空不是蓝天白云,而是数也数不清的电波。军统在捕捉敌人电台信号的技术有限,现在又出现了这么多混乱的波断,捕捉更是难上加难。这些乱七八糟的电波来自企业、军方、地下党、还有外国公司。

这时,一名黑衣男子走了进来,报告道:“报告,刚得到消息。卢次长将于明天亲自前往码头,护送难童上船。”

梁一辉现在是焦头烂额,卢作孚又来这么一出。随即命令道:“命令第一行动小组前往码头,确保码头方面的安全;命令第二行动小组对民生公司到码头的地段暗地清场;第三小组随时待命,应付突发情况。”

军统方面完全是如临大敌,全体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在一所不起眼的平民大屋内,一样电报声滴滴做响个不听。

一名通讯兵迅速站了起来,念刚翻译好的电文:“上级来电,现国民湖北省政府前往宜昌,**省委亦秘密西迁宜昌。统战工作对宜昌事关重要,请秘密配合各方资源,以妥善解决长江局后撤转移西迁安置,还有进步人士以及难童过境等事宜。”

“知道了,召集所以所有干部晚上召开紧急会议,还会民生工会的干部。”、

在一所洋房内,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