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隋行-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倘若阿波此时率军从西面发动进攻,摄图部族就将面临两面受敌、同时展开两线作战的险境,胜算尚不足一成。为免于遭到灭国的风险,摄图只得派人在半道上追回阿拔派出的使节,以满足阿拔所提全部条件为交换,和阿拔罢兵休战,掉过头来专一应对阿波来犯。

    恰在此时,率军留驻于白道州的长孙晟主动向摄图伸出了援手。长孙晟亲自赶赴都斤山求见摄图,向其保证,只要摄图肯立即启程南下长安,朝见大隋天子,驻扎于白道州的五万隋军将士将同摄图部族联手将阿拔所部驱赶出突厥境内,并且大隋天子还可应摄图之请,发兵西北,一举扫灭阿波所部,助摄图实现东西突厥统一。

    到了这时,被逼入绝境的摄图已别无它法可寻,只得答应了长孙晟。长孙晟陪着沙钵略可汗摄图南下并州来见杨广,与此同时,李彻率领五万隋军开进突厥境内,会同雍虞闾所部共同抵御阿拔、阿波向东突厥发动的进攻。一场两国间的交易就此达成了。

    李彻率领五万隋军,替摄图部族担当起了北抗阿拔部南侵的重任,替换得雍虞闾率领东突厥大军加强了西部的防御力量,成功地迫使阿波打消了从西面向东突厥发动进攻的念头。

    而李彻在率军北上之前,就已摸清了阿拔所部的底细,在都斤山采取了只守不攻的策略,和阿拔部打起了持久战。两军相持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阿拔所部就因后方粮草断绝,不得不从突厥境内大掠而归,主动撤至了漠北。

    长孙晟运用他卓越的军事、外交才能,既成功地逼使了东突厥大可汗摄图被迫南下朝见大隋天子,又帮助摄图部族化解了一场迫在眉睫的灭国危机,同时还使得可贺敦宇文般若企图利用南陈来增加突厥与隋朝谈判的砝码,甚至阻止摄图亲赴长安朝见隋天子的计划落了空,可以称得上是取得了开隋以来对突厥的一场重大胜利。

    作为隋朝在河北最高军事统帅和行政长官的晋王杨广,由于采纳了长孙晟的建言,并敢于放手将关涉突厥的军事、外交指挥权交给长孙晟暂代行使,保证了隋朝在军事、外交等方面始终对东突厥保持了主动和高压态势,并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丝丝入扣,环环相接,才最终促成了这场重大胜利。杨广本人也将从这场重大胜利中获益,从包括太子杨勇在内的诸位皇子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隋高祖杨坚眼中可委以大任的不二人选,为他在今后人生旅程中赢得更大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东突厥国内的势力消长而言,突利可汗处罗喉在摄图南下后,受摄图所托,暂时执掌了部族大权。杨广、长孙晟不仅顺带着履行了对染干许下的诺言,而且扶持了以处罗喉父子为代表的东突厥国内的亲隋势力,为今后一段时期大隋和东突厥关系的进一步密切发展埋下了伏笔。


………………………………

第466章 胜利者应有的姿态

    杨广在并州城中接到长孙晟派人送回的军报,得知摄图已在长孙晟的陪同下南下入关,不日即将抵达并州的消息,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当即决定于长孙晟陪摄图进入并州的当天,召集河北道行台文武群臣,摆足了上邦天朝的阵势,借以威服摄图。

    然而,出乎杨广意料的是,长孙晟在陪同摄图步入晋阳宫正殿,看到杨广高坐于殿内,不曾起身迎接沙钵略可汗时,忙请摄图在殿口稍候,自己则三步并做两步走到杨广近前,抱拳躬身说道:“请王爷移步殿口,迎接突厥大可汗。”

    当着殿内上百位行台僚属的面儿,杨广虽然有些不情愿,也只得勉强应长孙晟所请,站起身来,迎向了殿口。

    接下来长孙晟的举动更令杨广感到颜面尽失,自己盛陈威仪向摄图示威的计划完全落了空。

    待杨广和摄图彼此在殿口相见行礼已毕,不等杨广开口将摄图让往自己下首落座,长孙晟直接就把摄图让向了居中的座位。

    殿内登时哗然,以行台右仆射王韶为首,上百位行台僚属不约而同地把不满的目光投向了长孙晟。

    长孙晟神色自若,丝毫没受到殿内众人对他不满情绪的影响,一路引导摄图到殿内方才杨广的座位上落了座,十分恭敬地躬身冲上施礼,朗声说道:“外臣长孙晟拜见大可汗。”

    杨广头脑反应还算敏捷,眼见着殿内众人对长孙晟已起了不满之心,忙主动替恩师打圆场,也随着长孙晟向端坐于殿内主位的摄图拱手施礼,问候道:“大可汗别来无恙乎?”

    摄图才略点了点头,杨广已顺势坐到了下首的客位上,向殿内众人吩咐道:“诸位且依班次近前来见过突厥大可汗吧。”

    杨广一发了话,众行台僚属虽心存不满,也只得依次上前向摄图行了晋见之礼。

    长孙晟待众人向摄图施礼相见已毕,挺身站立在杨广身侧,朗声向殿内众行台僚属宣布道:“突厥国沙钵略大可汗为表达对大隋天子的敬仰之心,拔冗专程亲赴长安,朝见我大隋天子,以实现大隋与突厥两国和睦相处之局面。接下来,晋王殿下将与大可汗议定此次赴京朝见的具体行程安排,大可汗驻跸河北道治下各州之时,还望诸位恪尽职守,齐心协力,确保大可汗早日顺利地晋京面圣。”

    杨广唯恐在场众人中有人不服,忙附和长孙晟道:“长孙将军作为父皇钦命的赴突厥颁赏副使,受本王所托,邀得突厥国沙钵略可汗亲赴长安朝见我大隋天子,此为天下瞩目之一盛事,今日在场诸位须遵从长孙将军方才所说,各守职责,确保大可汗此行平安、圆满。王仆射及行台各部尚书暂且留下,其他各位可以退下了。”

    待殿内众人遵命散去,杨广当着摄图和奉旨召自己返京钦差宦者的面儿,站起身冲长孙晟抱拳施了一礼,说道:“能邀得大可汗赴京朝见父皇,实乃先生所立大功一件。关于大可汗此次晋京朝见的一应行程安排,本王也想先听听先生的意见。”

    长孙晟见杨广头脑敏捷,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便领会了自己的用意,甚感欣慰,目视王韶,谦让道:“王仆射协助晋王执掌河北道行台政务,理应由王仆射来规划大可汗的行程安排,长孙晟遵命行事就是。”

    王韶和张衡等人也从杨广和长孙晟师徒二人的对答中瞧出了些端睨,情知长孙晟欲故作姿态,以服摄图之心,遂不再推让,略一思忖,开口说道:“大可汗亲赴长安朝见我大隋天子,实属两国邦交之首屈一指大事,窃以为不可过于仓猝行事。据目下而言,须派出六百里加急驿传长安,向当今圣上禀明此事,再候旨行事。在圣上诏命未下达前,大可汗驻跸并州期间,一应关防、饮食起居等事宜概由下官统筹安排,布置。是否妥当,还请王爷示下。”

    杨广不置可否,转过头来问摄图道:“大可汗意下如何?”

    摄图实为被逼南下,此时心中尚牵挂着突厥国内的战事进展,也想多在并州住些时日,待国内战事见出胜负分晓后再动身赶赴长安,便冲杨广点点头,客气地答道:“一切听从阿纵兄弟的安排就是。”

    当下,杨广主动让出晋阳宫正殿旁的侧殿给摄图来住,又和王韶、张衡、段达等人详细议定了关防等事项,才单独把长孙晟一人留在殿内,心有不解地向他问道:“先生此番实是设局逼使摄图南下长安,朝见父皇,对此,摄图也是心知肚明。而今日在这殿内,先生为何又要故作姿态,依君臣之礼相待摄图,如此前倨后恭、惺惺作态,有此必要吗?天下人会不会因此视先生为奸诈、虚伪之小人呢?我话说得有些重了,但确发自真心,请先生莫要见怪。”

    长孙晟起身正色答道:“若换做是朋友间相交,确乎不应如此。但王爷须知,长年刀兵相见之敌对两国间交往,只可阳谋与阴谋并施,王道与诡道并行,方能收立竿见影之功效。当今数朝并立大争之世,塞外霸主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邦,对我大隋而言,确是多年来从未有过之重大有利时机,而沙钵略作为突厥大可汗,倘若能逼劝其此次晋京向我大隋天子称臣,则北境之事庶几可一举底定矣。为达此目的,不拘于细枝末节,恩威并举,软碍兼施,某以为并无不当之处。只要我大隋北方边患能从此尽消,某即便受到世人耻笑,责骂,又何足道哉?”

    杨广虽仍心存颇多疑惑,但受到长孙晟置个人毁誉于不顾,忠心为国消除外患的感染,也不禁为之动容、感叹不已。

    当日晚间,杨广独自躺在床上,在头脑中反复揣摩、体会着长孙晟在逼劝摄图南下长安这件事上的所做所为,一言一行,渐渐琢磨出了一个自己先前不甚了了的道理:对待国是,只要始终秉持一颗忠枕之心,不必拘泥于采取的手段是否正当。就好比此次长孙晟以朝廷赏赐给摄图的诸多粮米、钱帛作诱饵,诱使铁勒阿拔部落发兵入侵突厥一样,只要能逼迫摄图亲赴长安,向大隋称臣,对大隋朝廷和成千上万的北境百姓来说,不是功德无量的一件大好事吗?


………………………………

第467章 蠢蠢欲动

    杨广采纳了王韶的建议,派出六百里驿传赶回长安,向隋高祖杨坚先行禀报东突厥沙钵略可汗摄图已驻跸并州,拟亲赴长安朝见的讯息,以便朝廷提前有所准备。

    然而,他却没想到,父皇杨坚及朝中众臣得到摄图亲赴长安朝见的消息的同时,隐藏在长安城中的各路反隋势力也获得了这一讯息,并且开始着手阻挠摄图前往长安了。

    舒国公刘鲂自两年前受隐匿在长安的南陈秘密谍报机关——雁巢副首领关自在的胁迫,设法买通天牢的狱卒,逼死了在返回南陈途中意外被杨素擒获的雁巢中两大护法之一的萧无垢后,就不得不中断了他的蛰伏生涯,变得重新活跃起来。

    从刘鲂的真心来说,他并不甘于受关自心的摆布,可始终没有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