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隋行-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滞下来的片刻功夫,骠骑营队伍当中车军驱车变换队形,结成了一座四四方方的方阵,将突厥铁骑冲往灵石堡镇上的道路完全堵死了。

    鱼俱罗掩护着裴虔通,与十几名突厥铁骑缠斗了几个回合之后,在马上回头望见身后不远处方阵已然布成,并成功地阻住了突厥大队骑兵向镇内的攻势,不由得精神大振,挥动排云刀,左劈右砍,两三个回合间已将半数纠缠自己两人的突厥铁骑斩落马下,旋即冲裴虔通打声招呼,调转马头,奔着方阵内便冲了过去。

    要知道,方阵虽已结成,但阵中若无统军将领居中指挥调度,便如同一同死阵,只能起到阻挡对方进攻的作用,而无法瞅准时机,给来犯之敌以致命的反击。也正是因为鱼俱罗深谙此阵法个中精义,眼见着身后的将士虽已成功地结成了方阵,而营中除自己和裴虔通外,并无一人能担当指挥军士变换阵势,反击敌军的重任,故而才如此心急地要返回阵中,指挥阵中将士适时对突厥铁骑展开反击,彻底逼退他们。

    鱼俱罗左劈右砍,杀开一条血路,和裴虔通两人一前一后,眼看着就要在突厥骑兵队列当中撕开一条缺口,穿行而过,返回方阵当中了,就在这时,从二人身后“嗖”地一声射来了一支长箭,不偏不倚,正射中裴虔通胯下的那匹战马,那马吃痛不住,向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把马背上的裴虔通生生摔了下来。

    裴虔通不愧是身负武功之人,虽然意外落马,反应却十分敏捷,身子刚一落地,就使了一招“鲤鱼打挺”,挺身跃起。可是,未等他跃起站稳,突厥队伍中霹雳闪电般冲出一骑,马上之人不容裴虔通有任何还手之机,从马背上一伸手,拎起裴虔通,挟至腋下,掉头就走。

    鱼俱罗听到身后声响不对,勒住马缰,回头观瞧,正看到一条彪形大汉从突厥队伍中冲出,生擒活捉了落马的裴虔通,欲返回已方队列当中。

    鱼俱罗催马便追了过去,挥动掌中排云大刀,要一刀劈了那突厥大汉,从他手下解救回裴虔通。哪知,他掌中排云大刀尚未举起,耳边就听弓弦响动之声,一支长箭再次从对面的突厥队伍中射出,直飞向他的面门。

    鱼俱罗暗叫声不好,忙挥刀来格挡长箭,却不料第一支长箭才被他挡落在地,紧接着又是三支长箭如连珠般分上中下三路向自己射了过来。

    鱼俱罗慌忙挥刀格箭,磕飞了射向他胯下战马的两支,却没来得及挡住射向他心窝的那一支,急切间鱼俱罗眼见挥刀磕飞这支长箭已然来不及了,忙尽力在马上一偏身,这支长箭没有射中他的心窝,却一箭钉进了他的左肩里,疼得鱼俱罗在马背上晃了两晃,险些没一头栽落马下。

    骠骑营方阵当中,早有军士在阵中望见已方的两位将军,一位被对方生生地掳走,另一位肩头也中了对方一箭,便有十几名步军手持盾牌、短刀从阵中冲杀出来,掩护着鱼俱罗仓皇退入了阵中。

    鱼俱罗自出道以来,一向罕遇敌手,纵使是自幼得世外高人真传,武功超绝的赤髯少年张仲坚,和他交起手来,也难免落于下风,可今晚在灵石堡却躲不过突厥人射来的一箭,没能及时救回裴虔通。

    他在十几名步军的拚死掩护下,退到了阵中,心中犹觉窝火,抬手“噌”地一声竟生生拔出了射入肩头的那支长箭,放在眼前细细观瞧。旁边的军士看到自己营中的主将如此骠悍,皆不由得咂舌称奇。

    这支长箭较寻常隋军所用的箭支长了约有一尺有余,箭头也比一般的箭头宽约近一指,精钢制成的箭头泛着微微的蓝光,异常锋利。

    靠近身旁军士手中打着的火把,鱼俱罗十分真切地看到:这支射伤自己的长箭箭头上刻着一颗张着血盆大口的狼头。

    鱼俱罗自幼生长于北境,素知突厥人一向以狼族自居,自认为狼的后裔,这支长箭箭头上清晰地刻有一颗儿狼头,显然射箭之人在突厥部族当中应是地位显赫之人,回想起不久前被裴虔通一槊扫死的那名突厥通译曾提到过一位突厥王子,鱼俱罗倏地感到一惊:莫非今晚自己在灵石遭遇到了突厥主力部队?这位射伤自己的突厥王子箭术竟如此高超,居然也擅使连珠箭法?

    鱼俱罗只顾盯着手中这支镌有狼头呆呆地出神,浑然忘记了自己肩头汩汩流出的鲜血。有军士瞅不过去,忙找来棉布为鱼俱罗包扎住了伤口。

    自己虽回到了阵中,然而裴虔通却落入了突厥人手中,鱼俱罗强忍住肩头的伤痛,急于从突厥人手中抢回裴虔通,当下便传命全营将士,阵形不变,催动战车,缓慢地向突厥骑兵队伍进逼了过去。

    这支突厥骑兵带队的头领自谓箭法在整个突厥部族当中数一数二,今日接连射出四支“天狼箭”,却只射杀了对方一马,射伤了一人,当下心中也暗自惊奇:据报,隋朝新任河北道元帅杨爽已率重兵挥师东进,集结于临榆关下,晋阳城附近应该不会留有如此骁勇的将领带后驻守,今晚自己亲率五百精骑,前来洗掠与晋阳近在咫尺的灵石堡,本意是想引杨爽回兵来救晋阳,如按往日兵力强弱论,自己今晚带来的这五百突厥铁骑至少能抵得上隋朝三千军队,却不料尔今被一支不足三百人的队伍阻挡在灵石堡镇外,前进不得。

    想到这儿,他犹不肯满足于擒获了对方一员将领,将手中长剑向前一指,手下的五百突厥铁骑立马列队朝着鱼俱罗率领的方阵迎了上来。
………………………………

第286章 守强攻弱

    杨素设计出方阵阵法,原就是针对突厥号称天下无敌的铁骑。

    按他原本的设想,当隋军受突厥铁骑的突袭之时,由三百名车、步、弓、骑混编的军士结成方阵,以八到十辆战车当做阵墙,既能避免隋军中人数最多的步军直接受到突厥铁骑的扫荡,又能有效缓解突厥铁骑进攻的节奏。这些战车车厢系用榆、柳等硬木精工打造而成,四面皆包有约半寸厚的铁皮,即使是如虎豹之类的猛兽,也难以撞破战车布成的阵墙,突入阵中,更不用说突厥人胯下的战马了。

    在方阵阵法当中,车军负责驾驶战车布成阵墙,并在阵墙外撒布障碍物,使敌方骑兵难以靠近、攻破阵墙;弓弩手分做两拔,藏身于战车之后,交替发射弓弩,射杀阵外的敌军;步军多持长柄兵器,负责抵挡靠近阵墙的敌方骑兵。三个军种的军士相互配合,便能确保在兵力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一两天内,方阵很难被敌方的骑兵攻破。

    待到敌军战力削弱之际,方阵当中埋伏的少量轻装骑兵则可冲出方阵,对敌军展开反击,和步军配合,转守为攻,一举击退敌军。

    杨素满指望依靠自己殚精竭虑设计出的方阵和战法,能够博得杨坚的青睐,起用自己为将,亲率三军与突厥铁骑一战。可哪知,杨坚对方阵的兴趣要远胜于对杨素本人的兴趣,阵图不但照单收下,当面狠狠地夸赞了杨素一番,而且命人描摹数百份,下发北境军中,立为大隋军队基本战法,但对杨素本人,却赞而不用,若不是之后不久华州事急,独孤后临危荐杨素,还不知这位大隋朝数一数二的文武大才要到何时才能施展抱负呢。

    闲话少说,鱼俱罗因裴虔通被捉,欲催动方阵,向这支突厥铁骑展开进攻。但是他一旦真正下达了全军前进的命令,才发现,方阵阵法设计的初衷在守不在攻,八九辆体形庞大的战车要保持方阵阵型向前进逼,动作不仅极为迟缓,根本对来如风、去如雨的突厥铁骑造不成任何威胁,而且整个阵型向前移动的同时,还妨碍了阵中的步军和弓弩手相互配合,远近互补,进攻敌军。

    事有凑巧的是,今晚带队夜袭灵石堡的突厥头领并不满足于活捉了一个裴虔通,而是想要一举全歼晋王骠骑营,抢掠灵石镇,同时向手下下达了全军进攻的命令,所以,才使得鱼俱罗指挥的这座方阵和突厥铁骑之间展开了一场攻守大战。

    当时,突厥铁骑纵横漠北,号称天下无敌,并非无嵇之谈。按一人一骑论之,其标准装备包括:人马各一套兽皮软甲,将战马和马背上的骑士包裹得分外严实;一柄长弓、两袋共六十支羽箭,以便骑士能最大限度地射杀远距离的敌军;长短各一把兵器,长兵器以长柄马槊为主,短兵器以突厥弯刀为主,能够根据遇到的敌军不同,分别选择不同的兵器对敌;同时,每位突厥骑士身上还备有足够其十天所用的饮水和干粮,即使在得不到有效补给的情况下,也能驰骋数百里,展开长途奔袭。

    早在杨坚在前朝入朝执政之时,就曾想打造一支装备能和突厥铁骑相抗衡的精锐骑兵部队,无奈中原大地上百年硝烟战乱不断,国力极为羸弱,以至举当时北周全国之力居然凑不齐一万匹战马,组建自己的重装骑兵。

    带队夜袭灵石堡的突厥头领一声令下,五百突厥铁骑分三面向鱼俱罗统带的方阵发起了猛冲。除有零星突厥骑兵被阵中发射出的弓弩射中,人仰马翻之外,须臾之间,大队的突厥铁骑都突破了箭阵组成的第一道防线,冲至了方阵近前。

    “全队就地停下,步军向前,御敌于阵外。”鱼俱罗在阵中见敌军攻势凶猛,已进逼到了阵前,急忙下达了第二道命令。

    百十名手持长枪、钩连枪的步军代替弓弩手,布列到了阵墙四周,与此同时,整座缓慢向前挪动着的方阵也停了下来。

    突厥骑军一个疾冲下,大队人马就冲至了方阵近前,纷纷抡动手中的长柄马槊,砸向列成方阵阵墙的一辆辆隋军战车,想要直接将战车砸毁,使隋军藏无可藏。

    然而,就在他们急于砸毁战车,突破阵墙,冲进阵中,全歼隋军的同时,一杆杆长枪从阵中突然刺了出来,直刺向突厥骑兵胯下的战马。由于没想到阵中的隋朝军队还留有这么一手,不少突厥人骑坐的战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