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迪丽娜扎只感觉那件东西既光滑又坚硬,但碍于这么多人在场也不好拿出来看,一样依依不舍地对朱楧说道:“告辞。”随即,带着一行使团踏上了回哈密的道路。

    望着伊人远去的背影,朱楧无限感慨,事情会这么顺利吗?她会顺顺利利地嫁过来,同时给自己带来哈密这个战略要地吗?一向谨慎的朱楧心中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他一刻也不敢放松军备,因为他知道,回鹘的可汗黑的儿火者只要是个智商正常的人,肯定不会对这件事无动于衷,双方怕是免不了刀兵相见一场。

    既然你要打,那就来吧,本王的战马已经跃跃欲试,刀剑已经磨得锋利异常,就等着饱饮敌人的鲜血了。

    你要战,便来战!

    北边墩台的建设朱楧全权交给了工部施行,朱楧并不赞成一味地防守,筑造一些边墙把自己锁起来,但他现在兵力不足,难以同时应付西边的回鹘和北边的瓦剌,只能先在北边筑造一些边墙和墩台等防御工事,依靠工事防守可以节约出很多兵力,以便集中力量对付西边的回鹘。

    工曹判书按照朱楧提供的图纸在北部的山口险要之处建立墩台、城堡,在宽阔之地则修建边墙以便阻止瓦剌骑兵的冲锋。整个明军北部的防线像一个倒扣的勺子一样,拱卫着大明的北疆。按照朱楧的保甲制度,民户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则在保长、甲长的督促下练兵,因此整个肃国的百姓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军事基础技能,有一点全民皆兵的味道。

    待北部的边墙墩台等修好以后,如果瓦剌与肃国相安无事,那墩台、城堡里的百姓则在附近种田,安居乐业;如果瓦剌敢引兵来犯,那受过一定军事训练的百姓就会拿起武器躲进墩台,与守军一起抗击瓦剌。每个墩台、城堡里都设有烽火台,一旦有警,则烽火不绝,敌人越多,烽火烧的就越旺,所以附近的友军单从烽火的燃烧程度就可以判断出大概来了多少瓦剌,可谓是一处受敌,处处支援,这样一来,肃国北部的边防就会大大加强,让瓦剌不敢轻视,朱楧也就可以专心对付西边的回鹘。

    而练兵的问题,朱楧打算亲自来抓,军队是肃国的基石,军队的问题任何时候都是关系到肃国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朱楧不敢存丝毫马虎之心。

    所谓的练兵其实说到底也就是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练士兵的个人武艺,在冷兵器时代,士兵的个人武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弄一群绣花枕头来当兵,就算是把常遇春从坟里刨出来也是打不赢仗的,对于这一点后世的名将戚继光应该是深有感触。士兵的武艺不过关,将领制定的战略再正确也没有用,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执行的能力。就算是到了现代社会,虽然有了数不清的高科技装备,但士兵的素质还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因为这些装备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人来使用。弄一群从来没有玩过枪的人去和美国的海豹突击队交手,肯定是找死无疑。

    第二就是练阵法,军队毕竟是个整体,是杀人的机器,虽然个人英雄主义有时候能起到奇妙的效果,但毕竟还是将这个机器的潜力都发挥出来比较可怕。

    阵法的训练无非是教给士兵金鼓旗帜的含义,全军将士必须闻鼓而进,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也要一往无前,退缩者斩。同样,三军将士必须听到鸣金声后撤退,就算前方有金山银山也不能取丝毫,违令者斩。


………………………………

第一百三十七章 扩军备战(五)

    旗帜的作用就是帮助三军将士辨明方向,好让指挥官可以集中兵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朱楧将肃国的旗帜分为了红、黄、绿、白、紫五色,分别代表前、后、中、左、右五个方向,这五色旗的含义,每一名将士都要牢记在心,平时多加训练,如果有记错的,铁定是要挨军棍的。

    朱楧按照现代军队的训练标准来训练自己的肃军,每天日出之前起床,然后全副武装越野五公里,不及格地不允许吃早饭。上午训练刀枪棍棒这些近身格斗的技巧,下午练习射箭,每天还要举石锁、蹲马步来加强士兵的力量。

    为了敦促士兵们勤加练习,朱楧规定凡是肃国的军队,每月逢五一小考,逢十一大考,考试的方式就是比赛,两人一组,先是对打,赢了的受赏,输了的挨罚;然后是射箭,如果两样都赢了,保证给你一个大红包,如果两样都输了,撅起屁股等着挨板子吧,保证打的你哭爹喊娘。

    在这种近乎于残酷的训练条例的逼迫之下,肃国的士兵每天都在受折磨中度过,但他们没有怨恨朱楧,因为他们都知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他们怨恨的是天杀的回鹘,非要与我们肃国为敌,害的老子们受这么大的苦。每个人肚子里都憋了一团火,誓要把回鹘兵碎尸万段方肯罢休。

    三月二十的上午,在这个大考的日子里,朱楧亲临张掖城外的一个校场,观摩新建的靖虏左卫的考试。之前在酒泉之战中立了大功的千户王虎臣荣升为靖虏左卫的指挥使,知道朱楧要来考察他训练的士兵后,格外的上心,这说明王爷还是很看重他的,他一定要趁这个机会好好表现一把,以便加重自己在王爷心中的分量。

    考试的方式就是士兵两两对打,王虎臣先拉出来两个千户所,让他们互殴。很快的,偌大的校场之上出现了两千余人拼命互殴的场景,尘土飞扬十分壮观。每一名士兵为了赢得比赛获取奖励都使出浑身解数来击倒对手,考试虽然是模拟实战,但毕竟不是真的你死我活,是有底线的,底线就是不能死人,打死了人是要偿命的,这也避免了一些人打急了眼拿自己人当敌人去打。

    两位千户大人站在这群人中间,像斗鸡一样瞪着眼看着对方,他们毕竟是武艺千里挑一的人,出招十分冷静,不会像这群新兵蛋子一样上来就打成一团。他们都是先观察好对手的路数,找出他的破绽,然后一级必杀,十分干净利落,因为大家都是高手,你要是给对方一丝机会,就有可能葬送了你自己的效命。

    这两位千户一个姓张,一个姓郑,在对视了片刻之后,同时将右手放在腰间,各自抱着十二分的警惕心理,缓缓地抽出了自己的战刀,当然,比赛用的刀都是木头做的,为的就是防止哪位一时失手杀了人,这样以来朱楧可就要损失两员大将了,如此赔本的买卖他是不会干的。

    张千户和郑千户分别将战刀横在胸前,然后划着圈,一步一步地靠近对手,待到达攻击距离后,张千户目光一凛,杀气陡升,一个横劈砍向对手,郑千户对此早有防备,鼻腔里冒出一丝轻蔑的哼声,用力格挡了一下,然后浑身散发出一股肃杀之气,顺势斜劈向张千户。

    张千户也是身经百战之人,出招必有后招,不会像新兵那样一猛子扎进去,见对手用力用力斜劈过来,手腕一扭,便将郑千户手里的战刀搅开,脸上透露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凝重表情,显然不敢对郑千户这个老朋友心存一丝轻视之心。

    二人又重新站开了一步,张千户突然咧嘴一笑,但手中脚下的动作依然严谨,道:“老郑,你这家传的刀法也不过如此嘛。”

    郑千户冷哼一声,脸上露出一副“妈卖批”的表情,不服气地互怼道:“对付你这个小老儿足够了。”说罢,又欺身向前,冲着张千户的心口直直递出一刀,来势十分凶猛,若是他的手里拿着真家伙,那这一刀如果刺中,就算张千户身穿盔甲,怕是也要被洞穿了。

    张千户久经沙场,一眼就看出了这一刀的厉害,不敢站在原地用刀去格挡,因为他知道这一刺的力道十分巨大,自己没有把握完全挡开,万一要是失手了,自己就会被这把木刀刺中胸口,疼痛是小事,关键这就标致着这场比武自己输了,在王爷和指挥使面前就会栽了面子,当即迅速后撤一步,化去了这一刺的不少力道,这才举刀格挡,手臂和手腕一齐用力,将郑千户的这一刺挑开。

    令张千户万万没想到的是,郑千户如此倾力的一刺竟然是个虚招,还没等到他顺势反攻,电光火石之间,郑千户原本被他挑开的单刀竟然画了个圆,凌厉地劈向了他的腰间。

    张千户虎躯一震,菊花一紧,暗骂这个小老儿竟然如此阴险,在战场上要是挨上这一刀,那自己岂不是要被劈成两半了。幸亏张千户也是个身经百战的老手,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有一点措手不及,但经常与人玩命的他练就了一身不用思考的本能反应,当即手腕一转,将刀向下一插,全身的力道都集中到了握刀的右手上,硬生生的挡住了郑千户的这一致命一劈。

    这时候,只听得“咔嚓”一声,两人的木刀同时折断了,这早在二人的意料之中,如此巨大的撞击力,这两把木头打造的玩具刀能撑到现在已经不错了。

    刀虽然断了,但比试并没有结束,张千户眼疾手快,迅速扔掉手里的断刀,一拳砸向郑千户的面门,这一拳他使了十成力,若是打中目标,虽然不至于打死对手,但足以打他个鼻青脸肿,眼冒金星。

    谁知郑千户虽然感觉到了阵阵拳风扑面而来,但并没有躲闪,也没有格挡,脸上突然出现了一副邪魅狂狷的微笑,随后左手一番,一道寒光出现在了他的手上……是一把匕首。郑千户抓着匕首,直接去刺张千户伸过来的右臂。
………………………………

第一百三十八章 扩军备战(六)

    张千户的目标虽然是郑千户的面门,但他是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之人,眼睛的余光早已经扫到郑千户手里的匕首,心里顾不上大骂对方卑鄙无耻,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右臂如果被对方这样刺中,那肯定是要废了的,吓得连忙缩了回去。

    郑千户冷笑一声,眼神里露出一丝不屑与高傲的神情,没有继续用匕首进攻,而是飞起一脚踢中了张千户的裆部。这一脚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