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邓小 平时代-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5…56'Domes; Socialism in the Chinese Countryside; pp。 81…106。 
'15…57'刘长根、季飞:《万里在安徽》,页 96…97。 
'15…58'刘长根、季飞:《万里在安徽》,页 144、155、163。 
'15…59'刘长根、季飞:《万里在安徽》。 
'15…60'2009 年 4 月对姚监复的采访,他出席过这次会议。 
'15…61'童怀平、李成关:《邓小平八次南巡纪实》(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页 281。 
'15…62'吴象等:〈万里谈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农村改革〉,页 288。 
'15…63'Mao   Zedong;   The   Question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Pek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56)。 
'15…64'Dilemmas  of  Reform;  pp。  297…299;  《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80  年 5 
月 31 日,页 641…642。 
'15…65'2009 年 4 月对姚监复的采访,他是杜润生班子的成员之一;这种体制有时又称「承包制」。 
匈牙利在 1960 年代中期也采用过类似的体制。 
'15…66'吴象等:〈万里谈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农村改革〉,页  289;刘长根、季飞:《万里在 
安徽》,页 178…179;杨继绳:《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 20 年纪事》(上下册)(北京:中央编译 
出版社,1998),上册,页 187…188。 
'15…67'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99)》,下册,页 838…840。 
'15…68'化肥产量翻番见  State  Statistical  Bureau;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China  1985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p。 339。 1979 年粮食收购价提高 20%,见 Zhang…Yue 
Zhou; Effects of Grain Marketing Systems on Grain Produc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a 
and India (New York: Food Products Press; 1997); p。 33。 
'15…69'杨继绳:《邓小平时代》,上册,页 188;Parish; Chinese Rural Development。 
'15…70'见吴象等:〈万里谈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农村改革〉,页 287…288。 
'15…71'State Statistical Bureau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China; 1987 (Beijing: China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 Consultancy; 1986); Ross Garnaut and 
Ma Guonan; 〃China's Grain Demand: Recent Experience and Prospects to the Year 2000;〃 in 
 
 
Ross  Garnaut;  Guo  Shutian;  and  Ma  Guonan;  eds。;  The  Third  Revolution  in  the  Chinese 
Countrysid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 38…62。 
'15…72'董辅礽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下册,页  116;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49…1999)》,下册,页 1506。 
'15…73'2006 年 9 月对杜润生的采访,他自 1950 年代就是农业政策的领导人之一,曾在赵紫阳手 
下担任国家农委副主任。 
'15…74'SWDXP…3; p。 236; June 12; 1987。  对乡镇企业的讨论见 Naughton; Growing Out of 
the  Plan;  pp。137…169;  and  Wu;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Chinese  Reform;  pp。 
118…138。 
'15…75'对取消公社前夕农村工业的介绍,见 American Rural Small…Scale Industry Delegation; 
Rural  Small…Scale  Industr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7); Jon Sigurdson;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in U。S。 Congress 
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China;  a  Reassessment  of  the  Economy:  A  Compendium  of 
Papers Submitted to the 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July 10; 
1975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5); pp。 411…435。  我作为广东省经济 
委员会的客人,在 1987…1988 年间有机会走访广东的许多乡镇企业。毛泽东在 1960 年指示过农村地区 
必须有五小工业:小钢铁、小水电、小农机、小水泥、小化肥,不过大跃进退潮后乡镇很少还有小钢铁厂。 
'15…76'Justin Yifu Lin; Fang Cai; and Zhou Li; The China Mirac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Economic  Reform  (Hong  Kong:  Published  for  the  Hong  Kong  Centre  for  Economic 
Research and 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Economic Growth b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  190。  〔此书中文简体字版,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中文繁体字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5枣中文版编者注〕 
'15…77'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99)》,下册,页 1520…1521。 
'15…78'Lin; Cai; Li; The China Miracle; p。 189。 
'15…79'Naughton; Growing Out of the Plan; p。 90。 
'15…80'例如参见 Charlotte Ikels; The Return of the God of Wealth: The Transition to a 
Market Economy in Urban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Willy 
Kraus;  Private  Business  in  China:  Revival  between  Ideology  and  Pragmatism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1)。 
'15…81'邓力群:《十二个春秋》,页 558…587。 
 
 
第 16 章 

加快经济发展和开放:1982…1989 
到 1982 年,陈云的紧缩政策已取得了成功,但有意思的是,这反而使邓小平更有理由推行陈云所不赞成的「中 
国经济超增长」政策。1980 年中国的预算赤字高达财政收入的 11。7%,到 1982 年已降至 2。6%。外汇储备在 1980 
年仅有 40 亿美元,到 1982 年已升至 140 亿美元。此外,1982 年的粮食产量为 3。54 亿吨,比上年增长了 9%。经 

济的实际增长率则达到 7。7%,几乎是 4%这一预定数字的两倍。'16…1' 
邓小平和陈云在增长率上的分歧:1981…1983 
到 1981 年,邓小平对陈云放缓增长率的经济调整政策逐渐失去了耐心。他开始谈论到 2000 年工农业产值要实 
现翻两番。他在一次会议上问道,如果要使国民生产总值从 1980 年到 2000 年翻两番,需要多快的增长速度。早已对 

此作过计算的胡耀邦立即回答:年均 7。2%。'16…2'但是由于陈云、姚依林和掌控着各计划部门的谨慎干部限制着基建投 
资的规模,1981 年的经济增长只有 5。2%。 
尽管邓小平避免与陈云公开闹翻,但在华国锋失势后,邓在政治斗争中已经不需要陈云的合作,因而他开始加大 
推动现代化和经济扩张的力度。有一次,邓小平含蓄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实际增长率与计划增长率相差那么大, 
这是不是有用?陈云则回答说,生产超过计划目标没有问题。事实上,在陈云看来,制定比较低的目标而后超越,比制 
定高目标要好。因为下面的干部正干劲十足,如果目标定得太高,他们会冲劲过大,超过经济能够承受的限度。结果会 
造成供应短缺和通货膨胀,很快就会导致混乱,并使增长受阻。 
1980 年底,在讨论下一年的年度计划时,陈云的支持者姚依林说,尽管可以力争达到 5%,但 1981 年可能实 
现的最高增长率是 4%——而从长远看可能达到的最快增长速度是年均 6%。胡耀邦则尽力维护邓小平的目标,于是他 
反驳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所有关于到 2000 年翻两番的讨论就毫无意义了。'16…3'  在 1981 年 12 月的全国人大四次会 
议上讨论「六五」计划(1981 年…1985 年)和 1982 年的年度计划时,有关增长速度的分歧如此严重,乃至全国人大 

既没有通过年度预算,也没有明确「六五」计划的增长目标。'16…4' 
1982 年 12 月上海全国人大代表团去陈云在上海的冬季寓所看望他时,他用黄克诚的一个比喻来说明自己的观 
点:「〔经济〕就好比一只鸟,鸟不能揑在手里,揑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 
飞跑了。」对于那些想使经济更加开放、更快增长的人来说,陈云这种「鸟笼经济学」成了阻碍市场发展的过时思维的 

象征。陈云后来解释说,他所说的管制是指宏观调控;鸟笼可以是一国一省,在某些情况下也许比一国还大。'16…5'然而 
这种解释并没有终止对他的批评。 
尽管陈云的批评者有时会让人觉得他反对一切改革,但事实并非如此。陈云支持赵紫阳在四川率先进行的让企业 
自负盈亏的改革;他赞成中央在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方面给予企业更大自由;他并不反对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并支 
持在工商业领域放松管制,让下级干部有更多的自由进行探索;他还同意在价格上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一些当时仍由 

计划管理的小商品转而进入市场交易。他也想让经济保持活力。'16…6'但是陈云认为,自己有责任维护计划体制的良好秩 
序,使重点工业部门得到它们需要的资源,并确保通货膨胀不至于失控。在这些问题上他表现得很固执。 
在中共十二大(1982 年 9 月 1 日至 11 日)和随后的全国人大(1982 年 11 月 26 日至 12 月 10 日)公布的 
文件中已经反应出邓小平和陈云在增长速度目标上日益扩大的分歧。党代会上的大多数文件都是由谨慎的计划干部起草 
的。但在邓小平的坚持下,大会接受了到世纪末让工农业生产总值「翻两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