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橹鄹娼莸恼馕籝部队名将,证明他英勇、忠诚直到最后一刻:接下来25年,杜的身分都是战俘。由于认为对杜聿明及其部属应负责任,蒋自我安慰,庆幸没有早早下野交出总统大权。他在日记写下:“我问心无愧。”②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January 8; 1949; box 47; folder 9。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January 10; 1949; box 47; folder 9。

  1月中旬,毛泽东发表和谈8条件:包括惩处战犯(除了宋庆龄之外,蒋、宋家族统统在列);废除“伪宪法”;“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换句话说,国民党要无条件投降。若情势反过来,蒋也会有同样的要求。

  4天后,蒋主持最后一次会议。当出席人士多数主张停火、和谈时,蒋表示他预备放弃总统职位。1月21日,他非正式地“引退”,交出中华民国总统和三军统帅的权力,但他不是“退休”或“辞职”。副总统李宗仁明白此语意的重要性,因此李只是“代总统”。蒋还留着国民党总裁的身分,还保有多数国民党残存将领的支持。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558748618。jpg〃/''/p'

  1949年1月,蒋介石“引退”前谒见南京中山陵

  次晨,蒋再次伏案写下他简短但十分坦诚的分析,检讨一度强大的政府何以溃败。这一次,他没有责怪马歇尔或美国。他说:“此次失败之最大原因,乃在于新制度未能适合现在之国情与需要,而且并未成熟与建立,而旧制度已放弃崩溃,在此新旧交接紧要危急之一刻,而所恃以建国救民之基本条件完全失去。”他再度暗示致命之失是他领导的党、军不团结、分裂、无纪律,还有他本身未能建立一个现代化、有效率的组织。他的结论是“今后立国建军,以确立制度为最重要”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January 22; 1949; box 47; folder 9。

  蒋从来没从国家偷钱,也没有私有的金库。为了支应他迁到台湾之前的开销,他向陈立夫主持的中国农民银行办贷款,借了100万元快速贬值中的金圆券(依那时的官方汇率为1万美元)①。同一天,委员长和长子蒋经国坐一辆黑色大轿车,在维安车队的陪同下前往紫金山。经过20分钟的车程,父子俩来到孙中山陵寝。中山陵的拱门镌刻着很可能是蒋亲选的两个字:“博爱”。下了车,父子俩缓缓走上八段的陡石梯,偶尔佇足休息。他们把保镖留在外头,两人独自走进陵寝,在中国现代革命之父的雕像前,直直站着、低头不语。

  ① Brian Crozier(柯如齐),The Man Who Lost China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76); p。330。

  两蒋和他们的随扈旋即驱车前往南京机场,搭乘“美龄号”专机离开①。他们先停在杭州,与从台北飞来的陈诚会合,也接了住在杭州的蒋方良和四个子女。当天夜里,浙江省主席、执行二二八大屠杀的陈仪设宴款待委员长等一行人。这是一场冷清的筵席。不仅是因为现场没有暖气,更因为两蒋打算不久后就要逮捕、枪毙陈仪——陈涉嫌与中共进行秘密谈判。另一方面,两蒋或许也希望藉由杀陈仪,以缓解台湾人对二二八事件的怨恨。

  ① 1996年5月22日,夏功权在台北受访。

  次晨,专机从杭州飞到溪口镇附近象山一处机场。一行人抵达镇上时,所有的居民都很紧张。蒋家亲友当然已听过东北军事失利,以及仅有数百英里之隔的徐蚌会战惨败,甚至总统“引退”的消息。许多人很快地收拾行囊。消息传开来:想走的人应该到宁波,等候进一步指示①。

  ① 同上注。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558748426。jpg〃/''/p'

  蒋介石1949年1月下野后,搭乘专机美龄号回到老家溪口

  翌日,蒋接获报告,傅作义以解救古都不遭兵燹为名义,与解放军达成保有情面的“非投降”协议;傅一直拖到蒋引退才敢公开它①。傅作义手下20多个师和数个炮兵旅被编入解放军,保有原番号和单位的完整。有些将领甚至保住指挥权,至少暂时是如此②。在中共新政府里,傅作义这不战而降的最资深国军将领,先出任水利部长,后转任国防委员会副主任③。

  ① 2002年11月20日,王冀在华盛顿受访。Boorman;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vol。2; p。51。

  ② Boorman;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vol。2; p。51; Chiang Diaries; Hoover; January 24; 1949; box 47; folder 9。

  ③ Boorman;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vol。2; p。51。

  蒋抵达老家后不久,拍发电报给太太宋美龄,建议她别再在美国发表推销他的言论。他说,他预备“以两三年时间实实在在建党”。事实上他的乐观已近乎幻觉。他写下:“兄以为在此20年之内,无论中国与世界,如要真正和平,兄实为不可或缺之一人,故何必急急求人?”①

  ① 周宏涛口述,汪士淳著,《蒋公与我》(台北:天下文化,2003),p。90。

  1月31日,北平市民在冷冽的北风中,像3年前上街欢迎蒋介石一样,夹道欢迎新的解放者。毛泽东的大肖像取代了紫禁城门上的蒋的肖像。可是,毛没进城,而是在旧夏宫建立总部。他和朱德、周恩来等人在此抽烟、喝茶,讨论蒋委员长的下一个根据地、最适合跨越长江的时机和地点,以及美国是否仍有可能干预等等。当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Anastas Mikoyan)到访时,毛表示他要暂缓建立共产党新政府,因为如此才有足够时间清除掉“反革命分子”①。可是,奉斯大林之命令,米高扬坚持中共要尽快进占上海、南京和其他城市,并成立一个革命政府,一个苏联可以公开支持的革命政府②。

  ① 〃Memorandum of A。I。Mikoyan to the Presidium on His January and February Visit to China;〃 doc。P2375; 引用Andrei Ledovsky; 〃Mikoyan's Secret Mission to China in January and February 1949;〃 Far Eastern Affairs; vol。2: Moscow (1995): 73…93; Goncharov; Lewis; and Xue Litai(薛理泰); Uncertain Partners; pp。40…44; Sheng(盛慕真); Battling Western Imperialism; p。166。

  ② 米高扬(A。I。Mikoyan)给苏联常务委员会的1、2月中国访问备忘录。

  根据李宗仁的说法,国军还有350万人,至少半数有武器可作战。共产党至少有200万名战士。但是李缺乏弹药和汽油,华府也坦白告诉他,他们根本不考虑提供更多军事补给及财务协助。2月间在南京举行的一场作战计划会议,汤恩伯一口就拒绝与李宗仁配合,不肯把其所部40万大军调去防守长江;汤坚持集中兵力防卫上海周边。他说,这是蒋介石的计划①。当司徒雷登大使告诉李代总统美国将不援助国民政府之际,满载苏联补给和特种器械的车厢,正沿着已经修复的铁路线定期南下,从苏联边境一路开抵接近长江的车站。

  ① 同上注;Te…kong Tong(唐德刚)and Li Tsung…jen(李宗仁); Memoirs; pp。502…503; 508; 512。

  华府人士恐怕比多疑的毛泽东更清楚,委员长在大陆只企图做短暂的防守,好把他信赖的部队和选定的非军事人员及其眷属迁移到台湾。基于麦克阿瑟所推动的战略因素、国内政治的考量,以及美国领导人的道德责任感,美国政府和国会开始觉得,否认台湾属于毛的共产党和蒋的国民党,或许对台湾、美国都是最好的结果。杜鲁门批准了一份秘密的政策文件,宣示这是美方所偏好的结果。艾奇逊在国家安全会议的一次会议中强调,小心隐藏“我们将岛屿(台湾)从大陆的掌控中分离之愿景”是非常重要的。文件指出,交由联合国托管。但是,这份文件的结论表示,要达成台湾非共产化的政策目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小心地推动台湾独立或自治运动①。

  ① Borg and Heinrichs; Uncertain Years; p。79; David Finkelstein(冯徳威),Washington's Taiwan Dilemma; 1949…1950 (Fairfax; Va。: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p。126。

  可是,台湾已经挤满数十万名国民党军人和情治安全人员。这一大批军警特务,加上1947年二二八残暴镇压的阴影,甚至岛屿地理上的隔绝性,都使得台湾人造反成功的可能性极低——中央情报局和美国驻台北总领事克伦兹(Kenneth Krentz)都很清楚。美方最担心的是或许蒋在台湾的将领,会像其大陆的许多同僚那样和共产党达成协议。这份文件没有直接讲出来,不过美方认为在本省人起事之外比较可行的替代方案,是由岛上“自由、有效率”的军事指挥官接管台湾。艾奇逊指派驻南京美国大使馆参事莫成德(Livingston T。Merchant)研究岛上政治情势。莫成德在台湾逗留几天,也没和省主席陈诚接触,就向国务卿呈报说,陈诚无法提供美国人希望的“自由、有效率”的治理。他反而建议华府正式要求李宗仁免掉陈诚的省主席职位,改派孙立人出任省主席。孙此时以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司令身分在台湾练兵。当司徒雷登大使在南京向李宗仁提出此一建议时,没料到李代总统声称只有蒋介石才能决定此一人事任命案①。

  ① Finkelstein(冯徳威),Washington's Taiwan Dilemma; 1949…1950; pp。120…146。

  同时,孙立人接到麦克阿瑟的邀请函,请他到东京晤谈。孙立人透过陈诚呈请委员长准他接受邀请。蒋很生气,但不为这位驻日盟军最高统帅没邀请他本人感到意外。他晓得美国政府希望他不要管事。即使如此,他从溪口传讯表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