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优先权交给空中攻势,并且尽可能提供蒋介石所要的。

  ① 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Mission; p。323。

  ② 军事史家认为他可能也口头报告了这部分。见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Mission; pp。323…324。

  三叉会议5月14日在白宫正式举行,继续讨论陈纳德和史迪威对中国战区立场相对的战略。依马歇尔的描述,史迪威再次“像个嘴巴紧闭的蛤蜊,因此给人不好的印象”①。不过,史迪威倒是有提出他的基本论点,即陈纳德计划会招惹日军进击,而要制止他们,需要动用国军50个师的兵力,还有他怀疑驼峰空运作业有能力提供美国14航空队每个月5000吨的物资。这时候,罗斯福问史、陈两人对蒋介石有什么看法。史迪威对这个问题可一点也不缄默,他说:“他是个优柔寡断、奸诈、靠不住的无赖,说话从来不算话。”陈纳德予以反驳:“长官,我认为委员长是今天世界上两、三位最伟大的军政领袖之一。他从没打破对我的承诺。”②

  ① Tuchman(杜希曼),Sand; p。371。

  ② Chennault; Way of a Fighter; p。220; Tuchman(杜希曼),Sand; p。371。

  三叉会议进行期间,日军在长江中游的攻势——或者史迪威所说的“劫掠”——转进西北山区,扑向扼三峡出口的石牌天险。蒋介石飞到湖北指挥作战。在陈纳德所剩不多的P…40和解放者轰炸机支援下,石牌天险守住了,日军开始撤退;陈纳德形容那是“溃不成军”①。但是,蒋、陈这厢宣告大捷,史迪威的幕僚却向媒体放话骇斥。放话者表示,日军不过是因为已达成其有限目标,而照计划退兵罢了。即便这个结论很可能是正确的,故意让盟友(就算过分夸大)的胜利出糗,显示史迪威对蒋的个人恩怨,已蒙蔽了他的判断②。

  ① Chennault; Way of a Fighter; p。245。

  ② Ray Huang(黄仁宇),Chiang Kai…shek; part 2; pp。36…37。

  这时候,宋美龄显然是应艾莲娜之邀,又到白宫住了几天。同时,她哥哥宋子文已经出任外交部长,也来华府出席三叉会议的一个场次,表达中国的立场。美国陆军史学家没有使用引文,直指“宋说,除非有诚意开始进行救济、并履行卡萨布兰卡后的承诺,否则中国将单独与日本媾和”。中国外交部长若真的有这么石破天惊的声明,史家应该要完整引述全文。再者,依照中方的纪录,宋只说蒋介石是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不应怀疑他的决定。否则,我们将重新考虑,我们是否能继续执行中国战区的指挥权责。”这当然是警告,但却是比美国陆军史学家所报导更加细致、更加外交辞令的警告①。无论如何,联合参谋长团决定忽略蒋的强烈希望,还是把缅甸战役局限在缅北地区。但是当宋子文次日在白宫抗议之后,罗斯福又答应这项计划会包含“缅甸全境作战”②。宋美龄和宋子文兄妹并没协调两人的游说工作。宋美龄独立行事,试图说服霍浦金斯,应该让罗斯福透过她与重庆方面沟通,而不是她哥哥。蒋夫人确实非常有说服力,在一次会谈中,她得到罗斯福原则上的认可,让中国政府可以用1942年承诺的5亿美元信用融资中的2亿美元,购买美国的黄金,再出售给中国民众,以对抗通货膨胀③。

  ① 宋5月7日相联合参谋本部简报的中文记录,收在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p。2157;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Mission; p。326,则引用此一联合参谋会议的“摘要”。

  ② 宋子文和战争部助理部长麦考伊(McCoy)1943年5月5日谈话的备忘录,T。V。Soong Papers; box 61; folder 6。

  ③ Arthur N。Young; China and the Helping Hand; 1937…1945 (Co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3); p。318。

  罗斯福也提议用另一个方法解决史、陈的争执:新的战机不用来增益陈纳德的部队,而是直接用来加强中国空军的实力。中国空军是独立的,陈纳德本人和所有人都认为它实在无可救药的差劲。蒋夫人立刻冲到位于V街的中国防务供应署办公室,向她哥哥宣布她已争取到委员长所要的一切。宋子文大怒,致电委员长要求他照会罗斯福,蒋夫人无权代表他交涉①。没有纪录显示蒋的反应,但他显然支持宋子文的立场,因为美龄带着对哥哥一肚子的恼火,突然就决定要回重庆。

  ① Alsop; I'v Seen the Best; pp。218…223。

  罗斯福在三叉会议中已对史迪威存下不良印象,在总统寝室和霍浦金斯谈话时表达对“家丑外扬”的强烈不满。他说,史迪威仇恨中国人,送回来的报告“尖酸刻薄”①。宋子文可能提供给霍浦金斯一封备忘录,列举近来史迪威判断不当的一些事例(大部分涉及他对派送到中国的租借法案物资之分配)。宋子文以史迪威式的侮蔑词句为备忘录作结:“史迪威烟酒不沾,在任何国家都会是个备受尊敬的童子军领袖……但是毫无疑问……他完全不适合做重要军事领袖……他当‘中国戈登’(Chinese Gordon)③的想法,相当与时代脱节。”②霍浦金斯其实不需要别人怂恿或说服,他早已对史迪威“强硬的不妥协”厌烦透了④。

  ① Tuchman(杜希曼),Sand; p。489。

  ② 1943年8月20日有关史迪威的备忘录,T。V。Soong Papers; box 61; folder 2。

  ③ 编按:戈登是一名英国军官,助清朝平定太平天国之乱有功,同治皇帝因而授予戈登中国军队当时最高的军阶——提督。

  ④ Robert E。Sherwood; Roosevelt and Hopkins (1948; New York: Bantam Books; 1950); vol。2; p。352。

  同时,罗斯福对于中国才是终极的对日反攻的最佳战场、而非太平洋诸岛这个构想越来越有兴趣。美军在太平洋各岛伤亡人数不断累积,美国军方首长也开始转向这个构想。霍浦金斯告诉宋子文,“几位美国最优秀的战略家”相信中国应该是“(对日)作战的主要基地”①。只要国军和陈纳德得到对付日本强力反攻所必需的大量物资和器械,蒋介石就一定赞同这个构想。6月,宋子文致电蒋介石报告,美国已决定给予中国300架全新的P…40战斗机。蒋对于这个“令人兴奋的新闻”高兴极了。他认为,最近“鄂西之胜利”对于提升美国14航空队的声誉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②。

  ① 宋子文“1943年8月16日与霍浦金斯谈话纪要”,T。V。Soong Papers; box 61; folder 6。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ne 17; 1943; box 43; folder 5。

  蒋介石收到宋子文报告的次日,打电报给太太,指示她和罗斯福辞行谈话的重点。他也建议她提起史迪威的问题,但别说成“太严重的事”。他再次描述史迪威的“傲慢性格”、像“殖民主义者”一般轻蔑国军,以及尽管“军事失败”,仍“自大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错”。蒋夫人迅速回复,犹豫在这个时机向罗斯福提起这个敏感话题,是否明智。蒋将决定权留给她,而她显然没向罗斯福提起这回事①。

  ① 蒋1943年6月21日给蒋夫人的电报,收在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pp。2171…2172。

  史迪威回到重庆,向蒋简报三叉会议的内容。他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冒犯战区最高统帅;他拒绝让蒋知道缅甸战役海军的计划详情,声称内容太敏感——即使在蒋的坚持下,后来他也只肯提供翻译版本。里面提到盟国将派3艘战斗舰、8艘航空母舰参加缅甸战役,这是蒋很高兴能得到的另一项承诺。7月12日,他建议再加强原定的空中力量,但他也正式同意三叉作战计划——此计划与他自己一开始的主张相符:确保海、空优势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ne 28; 1943; box 43; folder 5; 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Mission; p。341。

  不料隔了几星期,承诺又生变。英、美高峰会议8月19日在魁北克揭幕,讨论意大利(可望)投降后的盟国战略。蒋很生气又没被邀出席。他在日记里责备“国际”这种“势力与强权……不平”,也迅速发电抱怨。盟国因此邀宋子文赴会。宋子文匆匆赶到加拿大,却在第一天向委员长报告:他“还未见到任何人”①。这很不寻常,因为在这个所谓的四强会议里,盟国联合参谋长团一致同意中国将是攻击日本航运、轰炸日本,甚至最后攻进日本本土,最好的基地。根据这项计划,盟军将在中国沿海登陆,同时,经过整编、训练的国军则由西东进。两翼会师后,联合部队就挥兵北上。同时,美国空军将用威力强大的新型B…29轰炸机(航程2600公里,可携5吨炸弹)从中国去轰炸日本②。新任印缅战区英军总司令奥钦列克(Claude Auchinleck)元帅向军事首长们报告,他认为在缅甸的任何作战都是“徒劳无益”;邱吉尔也不停发牢骚,认为这完全是浪费力气③。即令如此,联合参谋长团还是确认攻占缅北之役将在1944年2月展开。不过他们没有提到攻占仰光,也没有提到三叉会议中承诺的大批海上武力支援。

  【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Txt55】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August 22; 1943; box 43; folder 7。

  ② Hauro Tohmatsu; 〃The Strategic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ino…Japanese and Pacific Wars;〃 paper given at Harvard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Wartime China; Maui; January 2004; p。9。

  ③ 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Mission; pp。358…363。

  史迪威5月间在华府的表现不佳,但他一回到重庆就开始在一本“黑色记事本”中自言自语,做起在前线指挥中国全体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