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位,否则“中国将另有安排”。史迪威暗示,意即中国将与日本单独媾和①。蒋再度祭出中国要崩盘的威胁故技,因为觉得自己一无所有。

  ① Stilwell; Papers; p。128。

  然而,很清楚地,蒋并无意主动向日本求和,也不会允许别人谋和。他为了洗刷“倭寇”对中国的羞辱,已经努力了11年。他试图在历史留下的形象——同样重要地,也是他深铸的自我形象——建立在以儒将的身分力挫中国的敌人、恢复国家的光荣。批蒋不遗余力,也是史迪威好朋友的白修德,在1942年自重庆发出的报导中即说:“蒋只有一个感情:中国。”①此外,蒋彻头彻尾地相信美国必会胜过日本,抛弃盟国是最愚不可及的事。再者,史迪威本人也表示,任何单独媾和之举——也就是背弃盟国——对蒋而言等同自杀;他好不容易拼凑组成的联合政府一定反对②。可是,史迪威根本没向华府表示,蒋的威胁有可能不是真的。

  ① 见Theodore White(白修德)1942年3月2日发表在《生活》杂志(Life)上的文章,收在Edward T。Thompson; ed。 Theodore H。White at Large (New York: Pantheon; 1992); p。36。

  ② Stilwell; Papers; pp。131…132。

  仰光失守,依据租借法案要给中国的美援物资堆积如山——14。9万吨囤在美国、4。5万吨堆在印度。因此,美国的联邦军火分配委员会(U。S。Munitions Assignments Board)开始回收中国的储备物资,并把新的分配量减到近期内可望能空运到中国的重量。5月,飞越驼峰送来的物资只剩下30吨。接下来,美方军需局没跟中方商量,就下令今后送到中国的物资,不再交付给中国政府机关,而是直接交给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团。换言之,史迪威垄断了在中国分配物资的权力。

  这时候,委员长命令由政府控制的“中国航空公司”,把营运的两架飞机移交给由宋美龄担任委员长的航空委员会。他这么做,有可能是要把飞机保留给夫人和自己使用,也有可能是要交给中国空军使用。可是,史迪威以美国租借法案在华最高负责人的身分,要求中国航空公司里的美国职员拒绝交出飞机。蒋要求说明原委,史迪威回复的备忘录开头表示,两架飞机产权移转因法律技术问题暂时搁置,接着又宣称:“真正的关键,绝对是如何对作战最有利。我将负起以下声明的责任:只要委员长认为飞机可有效地用于作战,随时都可以使用它们。”①

  ① 蒋1942年7月6日给宋子文之电报,并附史迪威呈交之备忘录全文,T。V。Soong Papers; box 61; folder 2。

  这种措辞形同犯上、讥辱。史迪威只字不提军需局对移转所有权的新规定(蒋对于此一改变,毫无所悉),还宣称一旦器械设备到达中国之后,他有权决定移交给中国政府的时间与地点。史迪威也借机在这份备忘录里通知蒋,“在中国举行的任何军事会议”,他做为美国代表的身分高过他兼任的一切职位——意即他虽是委员长的参谋长,却不从属于蒋①。蒋震怒,传讯告诉宋子文,史迪威实际上就是要他这个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必须向他乞求已经送到中国的物资”②。

  ① 同上注。

  ② 蒋1942年7月5日给宋之电报,T。V。Soong Papers; box 61; folder 2;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pp。1969…1972。

  为了澄清事态,宋子文亲访罗斯福。罗斯福说,未来一切租借法案的争议,将由宋子文和他的高级顾问霍浦金斯(Harry Hopkins)在华府交涉。罗斯福又说明,史迪威只在于中国举行的国际军事会议代表美国,而这种会议一次也没办过;因此史的声明“不具任何意义”。马歇尔要史迪威就此问题说明,史却称蒋的指控是“一派谎言”。他说:“有些混蛋老是试图斗臭我。”①

  ① Stilwell; Papers; p。132。

  那年夏天,成堆的灰色碎石依然散落在重庆街头,但飞虎队已经有效地终止了日军的轰炸。罗斯福派一年前来过中国的居里再次来重庆,试图调停蒋、史之争。居里8月分抵达,发现委员长更瘦、更疲惫,而且似乎更虔诚、更严肃,但居里没感受到“失败论或想放弃抗战的迹象”①。居里和委员长谈话时,提到有些美国人怀疑中国政府想避免和日本作战;他们认为中国政府可能在囤积美国提供的器材设备,保存实力以便战后与中共打内战。这些美国人认为美国不应期待中国合作抗日,他们主张切断对重庆的一切物资援助。

  ① Lauchlin Currie; 〃Report on Visit to China; August 24; 1942;〃 in Currie Papers; box 4; folder 〃Currie 2nd trip to China; Interviews with Chiang Kai…shek。〃

  蒋听了这席话大表惊讶,特别是3个月前中国才在盟国的缅甸战役牺牲惨重。从1941年12月7日至1942年7月22日,中国共有8万多名军人在战争中伤亡;而美军截至这一刻为止,在全世界的伤亡才只有3。3万人左右①。蒋正色告诉居里,那些说中国不抗日的人,“要为中国对日抗战的不幸负责”②。

  ① Washington Post; July 22; 1942; p。1。 引述美国战时新闻局(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的报导,大部分失踪者后来证明都成了战俘。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September 12; 1942; boxe 42; folder 14。

  然而,蒋被指控的策略却是中共正在执行的策略。中共中央委员会在1941年底时,重申党对日“原则上”从事“政治攻势”,应该“保存(军民)实力,以待有利时机”。事实上,中共领导人下令“全体军队应准备缩编半数”;中共57万大军到1942年底果真已缩减约10万人①。

  ① Yang Kuisong(杨奎松),〃The Formation and Inplementa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Guerrilla Warfare Strategy in the Enemy's Rear during the Sino…Japanese War;〃 paper presented at Harvard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Wartime China; Maui; January 2004; pp。32…36。 杨奎松引用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1941年11月7日。

  居里的主要任务当然是处理蒋、史关系。蒋把压抑在心中对史迪威的不满宣洩出来,指责他“卤莽……犯上……轻蔑和傲慢”;还说,美国派给他的不是参谋长,而是“中国战区的太上皇”①。史迪威这厢也有话说,向居里历数针对他的种种“阴谋和谎言”,并且建议“我们要么就别在这里瞎搞,完全退出;要么就应该订出某些条件……蒋非遵守不可”②。居里对于史迪威对局势僵硬、简单化、几近轻率的评估,以及美国只加入战局7个月就大辣辣地坚持该怎么做,颇为不安③。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ly 26; 1942; box 42; folder 12。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ly 30; 1942; box 42; folder 12; 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Mission; pp。153…154。

  ③ Currie Papers; box 4; folder 〃Report。〃

  史迪威此时设计了一套新的作战计划,先光复缅甸、再进取中南半岛,而且他为了示好,提议此一计划挂上“蒋介石计划”名号。事实上,除了史迪威整个忽略掉空中兵力的问题之外,这计划和蒋在珍珠港事件后不久递交给罗斯福的蓝图,差异不大。根据此一计划,早先退出缅甸、现于印度接受训练、整编的中国部队,称为X部队;在云南接受训练、整编的20个师,则称为Y部队。X、Y部队的12个师,加上美军1个师以及英-印军3个师,在英国强大海军舰队的支援下,将重取缅甸。然后,再借道泰国进军中南半岛海岸。蒋重申他对执行此一战略的条件是:明确的海、空优势,而且承诺给中国的500架飞机和每个月5000吨作战物资,必须到位。居里表示,他会把计划呈报给罗斯福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August 4; 1942; box 42; folder 12。

  8月初夜里,两名美国高阶将领和居里,还有宋家三姐妹,在黄山官邸聚会享用愉快的晚宴。包括史迪威在内的每个人,心情都很不错。史迪威并不晓得居里已决定建议当局将他调走。史迪威觉得宋庆龄是“三姐妹中最和蔼可亲,也是最让人摸不透的……可爱、安静而且思绪缜密”。他和蒋夫人对过去几个礼拜的事情,有些争锋之语,不过史对宋家最年轻的三妹,仍保有正面印象:“敏锐、有才智……精通管理……若是个男人就好了。想法不够深入,但理解迅速。很直接、开明。”他对她唯一的批评是“传闻和报告……还有待证实……都听信”①。

  ① Stilwell; Papers; p。137。

  居里8月底回到华府,分别向罗斯福、马歇尔建议换掉史迪威。居里说,不论大家对蒋有什么意见,他仍会是中国的领导人,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也会坚决抗日,而史迪威公然对干的作风只会坏了大事。美中同盟岌岌可危,美国必须和蒋合作①。听完居里的报告,马歇尔急电史迪威,史回答说他“不了解”居里为什么说他和蒋之间存在“强烈的敌对感”。近来,史迪威日记中的典型内容,总形容蒋“顽固、有偏见、自负、专制”,而且他一再当着自己美国幕僚的面,称呼蒋为“小笨蛋”、“花生米”②。可是,马歇尔接受了史的回应,转告居里和罗斯福,没有取代“酸醋乔”的适当人选。

  ① Currie Papers; box 4; folder 〃Report。〃

  ② Stilwell; Papers; pp。131; 132。

  尽管蒋、史不睦,他和罗斯福的关系则是日益亲密。两人都有一个目标:大战结束后要废弃所有的殖民结构①。自从珍珠港事件之后,蒋有时会提到“英方的愚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