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邓丽君-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是琼瑶电影的《彩云飞》(作词…琼瑶、作曲…古月)由于琼瑶的歌词和古乐的曲子,更使邓丽君的歌曲伴随着电影的上映而深入人心。

邓丽君以成熟、娇柔的嗓音唱出了典型的琼瑶式爱情,细腻地表达出了爱情的坚贞。

随着邓丽君在日本宝丽多唱片公司的成功,1975年她遂加盟香港宝丽多唱片公司。邓丽君的著名系列《岛国情歌》是在加盟香港宝丽多公司后出版的。

在宝丽多时期邓丽君的优秀作品多不胜数。1975年9月,邓丽君推出了《岛国之情歌》的第一集《再见!我的爱人》,其中有她在日本的成名曲《空港》。这年的9月和10月邓丽君又到马来西亚巡回演唱;月则首次在香港电视台录制《邓丽君电视专辑》。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香港正流行着日本热。由于日系百货大举前进香港,服饰、漫画、歌曲、食物等,日式风格备受喜爱。街上的时装店里播放的音乐,很多是日本的流行歌曲。香港的音乐人士也不断前往日本进修,广告、时装、照片随处可见日本的影响。当时的日本正处于世界潮流的前端,地理位置远远近于纽约、伦敦的东京当然就成为获取尖端咨询的热门都市了。

邓丽君是成功进军日本的歌星,这让她的歌声负载有先进的意义。邓丽君原来在香港的崇高地位,如今更是无人能企及的了。

邓丽君是有感于个人在台港地区的唱腔和歌路成为套路的情况下,远赴日本学艺提高的。她那种独特的中国民谣式的唱腔,因为受限于台港音乐创作人的曲风,虽然大受华人欢迎,却始终有唱尽和落俗的趋势。因此邓丽君在长时间到日本发展后,她的歌艺迅速提高,同时也开始将日本的流行音乐引进台港,从而拓宽自己歌路。另外,她也开始大批选唱日本创作者的作品,逐渐将日式曲风引入国语流行歌坛。

1976年的3月27日,邓丽君第一次在香港举办个人演唱会。

邓丽君来港的首场个人演唱会演出地点安排在利舞台(lee theater)。利舞台不是一般人可以随便登台演出的地点。位于香港岛铜锣湾波斯富街的利舞台是1920年由香港著名富豪鸦片大王利希慎出资兴建的。这座剧院修建前后历时五年,外形仿照英国伦敦派提蒙戏剧院,内部则是雕梁画栋,全然是中国风格的建筑设计。直到20世纪70年代,即在邓丽君到来的前50年里,利舞台一直是香港最豪华、最气派的表演场所。粤剧名伶马师曾、薛觉先、芳艳芬以及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港演出都选择在利舞台。芳龄不过23岁的邓丽君首场个人演唱会就在利舞台,可见当时邓丽君在香港歌坛的地位。以后,邓丽君到香港演出,当然选择的表演场地就是利舞台了。

已接受日本演艺界三年洗礼的邓丽君,没有辜负香港人的厚爱。她把比较现代的表演方式带到了华人世界。中国现代流行音乐虽然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与西方或者邻近的日本相比,还是有天壤之别的,尤其是在表演方式上。台港的演出形式仍然专注在艺人本身的歌唱技巧上,非常注重个人的演唱特色,而忽视整体的舞台效果。在舞台表演上,即使有舞群,也只是点缀性质的,乐队更只是单纯的伴奏角色。邓丽君将全新的舞台表演模式带回了香港,特别邀请日本20人的大乐队担任伴奏;同时也带来了专属舞群。

花开几多邓丽君在利舞台举办了三场大型演唱会。一连好多天,演唱会场场爆满,会场门前站满了等待买退票的年轻人。在演唱会上,邓丽君亲切随和,她时而与歌迷交谈几句,时而带动听众和她一起演唱,时而走入观众席上,和他们亲切握手。“只要你们不觉得疲劳,我唱一夜都没有关系的。”她或用国语、或用粤语、或用日语、或用英语唱着,还在演唱期间展露了一段“横簧演奏”,赢得了满堂彩。多才多艺的邓丽君凭着那份聪明和勤奋,只在日本学了两个月横簧,就上台表演了。

从1976年起,拥有众多作品和无数歌迷的邓丽君一改过去的表演形式,把能够充分展现歌艺的个人演唱会作为演艺形式的重心。两年多的时间,她不停地在香港和日本密集举办个人演唱会。香港首场个人演唱会后不久,1976年7月邓丽君在东京新宿举行了首次日本个人演唱会;1977年4月,再于东京新桥市民会馆举办个人演唱会;1977年7月和1978年9月,邓丽君三度选在香港利舞台举行个人演唱会。

年,邓丽君又在日本举行大型演唱会。

邓丽君在东京养乐多会馆举行个人演唱会时,也是多少天前就售完了所有的门票。当演唱会就要开始时,无数日本人,甚至国外的许多歌迷早早地聚在了会馆的大厅里。舞台上灯光明灭,邓丽君穿着粉红色的演出纱裙出现了。她步履轻盈、双眸明媚,还未开口台下就已经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在辉煌的舞台上,在一流乐队的辉映下,邓丽君朱唇轻启,她的歌声立刻飘入人们的心中,回响在记忆的深处。

歌声停处,掌声再起,欢呼声如热浪一般,一波未息一波又起。无数人一遍又一遍呼喊着她的名字:“泰丽莎·邓、泰丽莎·邓……”

她那美轮美奂的甜歌和细语,久久地久久地停留在日本人的心中。

在东南亚地区和台湾,由于比较缺乏大型表演的场地,邓丽君就以秀场表演或录制电视专辑为主,以之取代个人演唱会。在东南亚地区,邓丽君的演唱策略一直是以秀场表演为主。1977年11月,邓丽君就率领“丽星歌剧团”前往马来西亚巡回演出;1978年,则又在新马展开巡回演出。

东南亚的天空中飘满邓丽君的歌声,柔美的或者哀怨的。她那婉转清凉的歌声无不给人以享受,如《把春天留在心中》(作词…狄珊、作曲…察荣吉):

阵阵暖和的春风,吹开野花一丛丛;绿水流不尽,青山笑融融,世外桃源春意浓;在这个美景良辰,让我们互诉情衷,心相印影相重,脸儿比花红;虽然美景去匆匆,虽然人生犹如梦;只要我们俩把握好时光,春天就会永留在心中。

1977年6月,邓丽君与“台视”签约,录制了台湾第一部《邓丽君专辑》。这一次,邓丽君是从香港返回台湾的,受到了台湾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娱乐界人士频频相约,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成群的歌迷更是寸步不离地追逐着她。

在台湾,与邓丽君在其他地区的经营方式很不相同,她偏好以电视专辑的形式宣传唱片和维系歌迷的感情。这一方面是受限于台湾演唱会的场地不佳,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如何以最少的时间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花开几多邓丽君旋风迅速刮遍台岛,她的歌声更是让故乡的人倍感亲切,如欢快的歌曲《把你印在心窝里》

(作词…叮咛、作曲…李俊雄):

记得第一次第一次相遇,我们都没有注意;只是淡淡地打个招呼,感情就这样而起!

遇见你我总是回避,这只是含羞的衿持;我不敢对你说明,其实我早已把你印在心窝里!

台湾电视、报纸、杂志上到处都有邓丽君的玉照,有她潇洒自如的神态,有她沉静迷人的微笑,到处都在赞美着她的歌声和台风。其中一家报纸这样评价她:“邓丽君在舞台演出时,给人感觉是人亲歌甜,音质柔润,婉转华丽,咬字清楚,富有感情。她很懂得用嗓,不同的歌用不同的声,不同的曲用不同的情,音色丰富多彩,收放自如,每首歌唱出来都是那么自然、精致、动听……”

邓丽君在情歌上的诠释力是特别惊人的,她能用自己丰富的心灵读懂每一首歌的内涵,再用自己富有表现力的歌喉把那复杂的情绪表现出来,如《你怎么说》(作词…上官月、作曲…司马亮):

我没忘记你忘记我,连名字你都说错,证明你一切都是在骗我,看今天你怎么说;你说过两天来看我,一等就是一年多;三百六十五个日子不好过,你心里根本没有我,把我的爱情还给我。

邓丽君唱出了一个感情上受到欺骗、感情上充满委屈但又有些倔强的女性形象,幽怨而不失俏皮,气愤中又有点任性。“把我的爱情还给我”执著中有无限的愁绪。另外,邓丽君这时期的歌曲,受到日式演唱风格的极大影响,在原先的纯熟曲风中,更加入哀怨、凄美的风格,同时借着歌唱技巧的掌握,让邓丽君的情歌展现出全新的风貌。

1977年3月,香港举办第一届“金唱片”颁奖,已在日本得奖无数的邓丽君以《宝岛之情歌》第二集《今夜想起你》成为“香港第一届金唱片颁奖礼”第一位金唱片得主。

对于邓丽君的突出表现,张文新说:“我担任dj时,邓丽君已更上层楼。她在日本练唱,歌唱技巧也更精湛纯熟。将日本的流行歌曲〈空港〉、〈襟裳岬〉、〈good bye my love〉等翻唱成中文,支支都倍受欢迎。相较于当时的超级巨星谭咏麟所唱的广东歌,她的歌更有渗透力。而且她的唱法有一种中国人才感受得到的思乡情愁。”

1978年,邓丽君又以两张大碟《邓丽君greatest hits》及《宝岛之情歌》第三集同时获香港第三届“金唱片”奖。其中《爱情更美丽》、《一封情书》都是“白金唱片”。

邓丽君在赢得观众掌声、获得种种美誉的同时,积极展开慈善捐助活动。1978年她将特定场次的个人演唱会收入捐作慈善基金,获得台湾的“警察广播电视台”的“警广雪中送炭奖”。

几年中,邓丽君从东南亚到香港到日本,从日本到香港,再到台湾,每一次都是来去匆匆,每一次都是花海相迎,无数的桂冠戴在了她的头上。邓丽君的辉煌让20世纪70年代的亚洲格外灿烂。

。d  。



风云骤起


在邓丽君近30年的歌唱生涯中,总的来说是一帆风顺的。从14岁开始,邓丽君一直是一路向前,从台湾到香港,再到东南亚,歌声传遍华人圈,又以华人歌手之姿进军十分排外的日本市场。正当歌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