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邓丽君-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年后,当邓丽君猝逝的消息传到东南亚之后,不仅各地华文媒体都以头版头条新闻报道此事,而且在多种族的马来西亚,英语、马来语和印度的淡米尔语新闻,也十分罕见地轮流播报了这则新闻。新、马的电视新闻更是都以邓丽君的《独上西楼》为衬底音乐,温婉的歌声透着淡淡的哀愁。邓丽君的歌声已经不仅是华人生活的一部分,更渗透进了其他种族的生活里。在谈到邓丽君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时,菲律宾的华人画家王礼涛说:“对于提高菲律宾华人社会学习华文的热诚,邓丽君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教授林水壕则说:“邓丽君对普及中华文化有很大的贡献,她的《淡淡幽情》专辑收录了本来就可以传唱的唐诗宋词,对一般人背诵诗词有很大的帮助。”

20岁妙龄的邓丽君以香港最受欢迎的国语歌手的姿态赴日发展歌唱事业时,她在香港与东南亚的连串演艺活动才暂告一段落。

自从第一次离开台湾,邓丽君就生活在了一种漂泊状态中,不过,她很快就适应了这种转来转去的生活方式。飞机、汽车载着她漂来荡去,行踪不定,一站又一站地赶着演出,履行一份又一份的合同;舞台和酒店便成了她的家,常常是一个又一个舞台,一家又一家酒店,今天在此处,明天却又到了彼处,而后天已有一个正在等着自己的地方。在忙碌和掌声中邓丽君体会到了人生的精彩,却也发现正在失去一些什么。不过,在年轻的时候,她喜欢这种精彩与挑战并存的生活,虽然疲倦会渐渐侵来。

1975年开始,邓丽君率领“丽风歌剧团”在马来西亚各地巡回演出。这次巡演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她以“梁祝”的黄梅调填上新词在《唐伯虎点秋香》歌剧里反串才子唐伯虎,英俊的扮相、调皮的动作,逗得观众哈哈大笑,丽风唱片公司还将现场录音灌制成唱片。邓丽君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仍然居高不下。

1972年,邓丽君从台湾的宇宙唱片公司后,邓丽君曾在台湾海山唱片旗下灌录过几张作品,并由公司股东之一的马来西亚丽风唱片以乐风唱片之名在香港发行。后来海山唱片和丽风唱片因为帐务纠纷,丽风决定与海山划分歌手并结束合作,自行在台湾设立分公司,从这之后邓丽君才成为丽风旗下的一员。丽风唱片公司以马来西亚为根据地,从新加坡、台湾等地购买国语歌曲原版唱片,然后转卖到东南亚各国。该唱片公司充分肯定了邓丽君的无限潜力,付给她签约金20万元。除了录制唱片外,还对她进行各方面的培训。这段时期邓丽君的唱片作品在台湾就先后是由海山与丽风发行,而在香港则一律由乐风发行,这种情况曾导致台湾和香港两地邓丽君专辑的名称与收录曲目有相当程度的出入。

邓丽君在香港乐风唱片公司的二、三年,推出了以《难忘初恋情人》(首张闽南语专辑)为代表的一批个人风格明显的唱片。1972年出版了《风从哪里来/你可知道我爱谁》,除了两首主打歌外,这张碟也收录了邓丽君日后常被人翻唱的《南海姑娘》,1973年发行的《彩云飞》电影原声大碟里有两首不朽的代表作《千言万语》和《我怎能离开你》,1974年为电影《海韵》唱了同名专辑,也发行了《近水楼台》、《海鸥飞处》、《水涟漪》三张电影原声大碟,《路边的野花不要采》也出版于这个时期。

邓丽君在外一年半后回台,“台视”为庆祝邓丽君的东南亚之行特别为她制作了一个邓丽君专集的大型节目。然后她就唱红了唐宝云主演的电影《风从哪里来》的主题曲。接着又参演了由唐宝云、柯俊雄等大牌明星出演的喜剧片《天下一大笑》,并在片中以北方大鼓腔调唱了一首贯穿全剧的主题曲,但此片卖座平平。不久由邓丽君的父亲出面策划的“丽君综合艺术团”成立。从1973年1月起,邓丽君率领“丽君综合艺术团”进行台湾全岛的巡回公演,节目有歌唱、舞蹈、特技等,结果因为遇到雨季,气候不佳而导致卖座率不尽如人意,而且环岛行程也只走了一半,就提前结束档期回到台北。这次的巡回演出出人意料地不好,成为了邓丽君出道以来所遭到的仅有的一次失败记录,更成为她在回顾生涯时耿耿于怀的一件事。因此,邓丽君日后在准备各项演出时,一定要进行最严格的要求,不但必须不断彩排直到满意为止,而且必须考虑各种因素、注重实际的调查。这种严格的自我要求,才是邓丽君之所以成为邓丽君的真正原因。

邓丽君在丽风唱片公司最大的收获是遇到了黄连振和姚厚笙。

丽风唱片公司总裁黄连振是邓丽君在东南亚发展时遇到的首位伯乐。黄连振与邓丽君签约后,两人便成了很好的事业伙伴。当时,黄连振在吉隆坡收购了一间“五月花大酒楼”歌厅,在歌厅的开幕周期间,他以七万美金特邀邓丽君前来演唱。据悉,此数字在当时是空前的。邓丽君每晚十时出场,必唱的四首歌是《爱你一万年》、《情人再见》、《几时再回头》和《love story》。这场开幕周的演唱出乎意料地成功,曾轰动一时。因此,在邀请期满后黄连振又特别延长了四天,结果还是非常卖座,并发生与新加坡大歌厅抢人的事情。

多年来,邓丽君和黄连振两人的友谊仍然很深厚。黄连振回忆道:“她总记得丽风的提拔,在香港举行15周年纪念演唱会时,还向观众介绍我。”他还向君迷们透露,他在美国洛杉矶有一层公寓,邓丽君恰好在他的楼上买了一层,但她自己却没有住,而是租了出去。黄连振问她这是为什么。邓丽君笑着说:“如果来洛城,可以借住你的公寓呀!”黄连振总结道:“果真,那阵子到洛城,都寄住在我的公寓,走时还自己动手把屋子打扫干净。”

邓丽君曾因为家境贫寒而放弃学业,但她却没有放弃一个人应有的勤奋和好学。没有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没有与同龄的同学一起成长,邓丽君的心中满怀遗憾。因此在她人生的各个阶段,她都主动前往学校进修或是努力自学;因此,她深深了解到了人生的路途绝非一帆风顺,有所得必然有所失,但只有坚持奋斗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她这种坚定的信念,使得她能够面对陌生环境的折磨与考验,能够经受住各种流言蜚语的打击,更能够顺应时代潮流,迎接各种新的挑战。

邓丽君的音乐天赋极佳,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她是个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的人,只要有机会,她就不停地练歌、唱歌。邓丽君的老师姚厚笙提起她时说:“当时都是录一张唱片多少钱,以这种方式计价,因此应该是一有机会就去录。她很小时就成为家里的主要支柱。当她知道自己对自己家里很有贡献时,就觉得很高兴,继续唱下去。”在她刚出道前后,她曾经在实况转播现场,一个接着一个地等着录制歌曲;她以平静而执著的心情,一路唱到了成功。正因为她的多产和勤奋,公众送了她一个“歌唱公务员”的雅号。

由于邓丽君从小身体并不是特别好,因此,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会调养嗓子,学着尝试各种歌唱技巧。邓丽君的哥哥邓长安表示:“邓丽君9岁的时候就有气喘病,15岁发作过。当时看医生,拿药放在茶壶里煮,邓丽君对着壶口让蒸气蒸,后来妹妹的气喘就没有再发作。”

姚厚笙,著名的音乐制作人,台湾第一个倡导并且引进西方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和制作体系的人,年代台湾民歌及校园民歌热的催生者。他率先采用海外的制作方法,努力发掘新人,为音乐界打开了一扇创新和改革的大门。他从培养欧阳菲菲起,已经成功地培养了若干名台湾知名歌星。

邓丽君早已是一个红歌星了,单单在宇宙唱片公司时就已经灌录了上百首歌曲。但是,姚厚笙还是从头开始对她进行细致的指导,从发声方法到歌唱时的习惯等方面悉心调教。少女时期的邓丽君为了模仿地方小调的发音方式,极力把尾音往上拉高,形成了“尾音上扬”的唱法。

在刚出道前后,由于邓丽君多唱些节奏轻快的歌曲,所以她那甜甜的歌声总给人一种“可爱的小女孩”的味道,而且语尾总是“嗯、嗯”地上扬,养成了抬高语尾的习惯。这种歌唱方式听起来比较俏皮,但显得有些稚气。姚厚笙就指导她学习慢节奏的唱腔,并告诉她:“你已经不是小女孩了,所以要以更有感情、更像大人的方式来唱。”

邓丽君对歌曲的领悟力非常强,很快就对慢节奏的唱法运用自如了。之后,姚厚笙就让她尝试唱具有叙事风格的歌曲。邓丽君的诠释能力非常惊人,在她明白了一首歌曲的歌词的含意后,她自己就能够以更加丰富的感情把它表达出来。

邓丽君天生一副小嗓门,声音比较柔弱和单薄。这种先天因素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邓丽君的地方小调唱腔在姚厚笙的调教之下,除了偶尔还是会不自觉地出现外,已有很大的改变了,虽然达不到老师所要求的彻底改掉。但是,声音太小的缺点,改善的效果不佳。姚厚笙就试着让邓丽君练习从麦克风中心点唱歌的方式,让她那清澈、晶莹的音色充分发挥出来,并且让那温柔的、呢喃般的声音打开人们的心扉、进入人们的心灵。

在以后漫长的歌唱岁月中,随着经验的积累,邓丽君的这种歌唱方式渐渐变成了她长盛不衰、慢步歌坛的独特唱法。而她在不同阶段,吸收了新的歌唱方式,愈发趋向自然腔调发音的唱法,真正成了带动国语歌坛的新唱腔。

。。



巨星风采

~  
在姚厚笙的指导下,邓丽君作为职业歌星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并且她的歌唱实力也越来越雄厚。更为可贵的是,尽管身为著名歌星,她却没有一般歌星的傲气和霸气。

姚厚笙回忆起来时,觉得和邓丽君一起工作非常愉快,“她总是怀着感激工作人员的心在工作,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