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话史记-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亡:逃亡。 ②绝祀:宗庙祭祀断绝,象征亡国。



伯邑考,其后不知所封。武王发,其后为周,有本纪言①。管叔鲜作乱诛死,无后。周公旦,其后为鲁,有世家言②。蔡叔度,其后为蔡,有世家言③。曹叔振铎,其后为曹,有世家言④。成叔武,其后无所见⑤。霍叔处,其后晋献公时灭霍⑥。康叔封,其后为卫,有世家言⑦。冉季载,其后世无所见⑧。



①本纪:指《周本纪》。 ②世家:指《鲁周公世家》。 ③世家:即指本篇。 ④世家:即指本篇。 ⑤叔武封于成,又作“郕”。《春秋》隐公五年,卫师入郕。隐公十年,齐人郑人入郕。庄公八年,(鲁)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文公十二年,郕伯来奔。皆有传。但不知其国君名字、谥号及年代世系。 ⑥前661年,晋献公灭霍。参见《十二诸侯年表》及《晋世家》。 ⑦世家:指《卫康叔世家》。 ⑧《国语?周语》中富辰在周襄王十七年(前636)曾提到冉季之国灭亡由于郑姬。可见前此其国已亡。



太史公曰:管蔡作乱,无足载者。然周武王崩,成王少,天下既疑,赖同母之弟成叔、冉季之属十人为辅拂①,是以诸侯卒宗周②,故附之世家言。



①拂:通“弼”,辅佐。 ②卒宗周:终于以周王朝为宗主。



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于曹。



叔振铎卒,子太伯脾立。太伯卒,子仲君平立。仲君平卒,子宫伯侯立。宫伯侯卒,子孝伯云立。孝伯云卒,子夷伯喜立。



夷伯二十三年,周厉王奔于彘。



三十年卒,弟幽伯强立,幽伯九年,弟苏杀幽伯代立,是为载伯。戴伯元年,周宣王已立三岁。三十年,载伯卒,子惠伯兕立。



惠伯二十五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因东徙,益卑,诸侯畔之①。秦始列为诸侯。



三十六年,惠伯卒,子石甫立,其弟武杀之代立,是为缪公。缪公三年卒,子桓公终生立。



①畔:通“叛”。



桓公三十五年,鲁隐公立。四十五年,鲁弑其君隐公。四十六年①,宋华父督弑其君殇公,及孔父。五十五年,桓公卒,子庄公夕姑立。



庄公二十三年,齐桓公始霸②。



①四十六年:应为“四十七年”,参见《十二诸侯年表》。 ②霸:通“伯”,做诸侯的盟主。



三十一年,庄公卒,子釐公夷立。釐公九年卒,子昭公班立。昭公六年,齐桓公败蔡,遂至楚召陵。九年,昭公卒,子共公襄立。



共公十六年,初,晋公子重耳其亡过曹①,曹君无礼,欲观其骈胁②。釐负羁谏③,不听,私善于重耳④。二十一年,晋文公重耳伐曹,虏共公以归,令军毋入釐负羁之宗族闾⑤。或说晋文公曰⑥:“昔齐桓公会诸侯,复异姓⑦;今君囚曹君,灭同姓⑧,何以令于诸侯?”晋乃复归共公。



①事在共公十五年。《十二诸侯年表》列此事于十六年,亦误。详见杨伯峻考证(《春秋左传注》第407页)。 ②骈胁:肋骨长得连成一块。 ③谏:劝止。 《国语?晋语四》详载其谏辞如下:负羁言于曹伯曰:“夫晋公子在此,君之匹也,不亦礼焉?”曹伯曰:“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谁不过此!亡者皆无礼者也,余焉能尽礼焉!”对曰:“臣闻之:爱亲明贤,政之干也。礼宾矜穷,礼之宗也。礼以纪政,国之常也。失常不立,君所知也。国君无亲,以国为亲。先君叔振,出自文王,晋祖唐叔,出自武王,文、武之功,实建诸姬。故二王之嗣,世不废亲。今君弃之,不爱亲也。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从之,可谓贤矣,而君蔑之,是不明贤也。谓晋公子之亡,不可不怜也。比之宾客,不可不礼也。失此二者,是不礼宾、不怜穷也。守天下之聚,将施于宜。宜而不施,聚必有阙。玉帛酒食,犹粪土也,受粪土以毁三常,失位而阙聚,是之不难,无乃不可乎?君其图之。”公弗听。 ④善:友好。事详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如下:(重耳)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釐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⑤宗族闾:同族人聚居的里巷。 ⑥说:劝说。 ⑦指齐桓公于前659、658两年中,,率诸侯把遭狄人破灭的卫国、邢国恢复起来。齐国是姜姓,卫邢二国是姬姓。详见《左传?僖公元年、二年》。 ⑧晋曹二国均为姬姓,灭曹即是灭国姓之国。



二十五年,晋文公卒。三十五年,共公卒,子文公寿立。文公二十三年卒,子宣公强立。宣公十七年卒,弟成公负刍立①。



①负刍杀宣公太子自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认为负刍是宣公庶子,近是。《左传?成公十三年》详载其事如下: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公子欣时逆曹伯之丧。秋,负刍杀其太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晋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冬,葬曹宣公。既葬,子臧(公子欣时之字)将亡,国人皆将从之。成公乃惧,告罪,且请焉。乃反,而致其邑。



成公三年①,晋厉公伐曹,虏成公以归②,已复释之③。五年,晋栾书、中行偃使程滑弑其君厉公。二十三年,成公卒,子武公胜立。武公二十六年,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代立。二十七年,武公卒,子平公(顷)〔须〕立。平公四年卒,子悼公午立。是岁,宋、卫、陈、郑皆火。



①成公三年:应为“成公二年”。参见《十二诸侯年表》。 ②《左传?成公十五年》详载其事如下:春,会于戚,讨曹成公也。执而归诸京师。……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辞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③曹成公被释放在成公三年。详见《左传?成公十六年》:曹人请于晋曰:“自我先君宣公即世,国人曰:‘若之何?忧犹未弭。’而又讨我寡君,以亡曹国社稷之镇公子,是大泯曹也。先君无乃有罪手?若有罪,则君列诸会矣。君唯不遗德、刑,以伯诸侯,岂独遗诸敝邑?敢私布之。”……曹人复请于晋。晋侯谓子臧:“反,吾归而君。”子臧反,曹伯归。子臧尽致其邑与卿而不出。



悼公八年,宋景公立。九年,悼公朝于宋,宋囚之;曹立其弟野,是为声公①。悼公死于宋,归葬。



声公五年,平公弟通弑声公代立,是为隐公②。隐公四年,声公弟露弑隐公代立,是为靖公。靖公四年卒,子伯阳立。



①声公:《十二诸侯年表》作“襄公”,恐非。《集解》引除广曰:“一作‘声’”。 ②《世本》及《春秋》作悼伯卒,弟露立,谥靖公,无声公、隐公记载。《索隐》认为是二书失载,司马迁不误。近是。



伯阳三年,国人有梦众君子立于社宫①,谋欲亡曹;曹叔振铎止之,请待公孙强,许之。旦,求之曹,无此人。梦者戒其子曰:“我亡,尔闻公孙强为政②,必去曹,无离曹祸③。”及伯阳即位,好田弋之事④。六年,曹野人公孙强亦好田弋⑤,获白雁而献之,且言田弋之说,因访政事⑥。伯阳大说之⑦,有宠,使为司城听政⑧。梦者之子乃亡去。



①社宫:诸侯祭祀地神之处。 ②为政:主持政事。 ③离:通“罹”,遭到。 ④田弋:射猎。 ⑤野人:农夫。 ⑥访:商问。 ⑦说:同“悦”。 ⑧听政:处理政事。



公孙强言霸说于曹伯①。十四年,曹伯从之,乃背晋干宋②。宋景公伐之,晋人不救。十五年,宋灭曹,执曹伯阳及公孙强以归而杀之③。曹遂绝其祀。



①霸说:成就霸业的主张。 ②背晋干宋:背叛晋国,干犯宋国。 ③《左传?哀公八年》载此事曲折如下:春,宋公伐曹将还,褚师子肥殿。曹人诟之,不行。师待之。公闻之,怒,命反之,遂灭曹,执曹伯阳及司城强以归杀之。



太史公曰:余寻曹共公之不用僖负羁①,乃乘轩者三百人②,知唯德之不建。及振铎之梦,岂不欲引曹之祀者哉③?如公孙强不修厥政④,叔铎之祀忽诸⑤。



①寻:探究。 ②乘轩者三百人:据《晋世家》载“美女乘轩者三百人”,可知这里指美女乘轩,极言曹共公之奢侈荒淫生活。轩,供大夫以上所乘坐的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 ③引:延长。 ④如:奈,无奈的简说法。厥:其。 ⑤忽:灭绝。



标题 


x



卫康叔世家第七



王连升 译注



【说明】本篇记述了卫国从建立到灭亡的整个历史。卫是周初姬姓封国,其封地在今河南北部即殷墟一带。先建都朝歌,后迁楚丘,再迁帝丘。



初封时,周公担心康叔年少,对付不了这一带复杂的形势,乃作《康诰》等谆谆教导之。殷朝遗民以后再无造反之迹,而卫国从西周末年起,中经整个春秋时期,贵族内部争权斗争迭起,父子相残、兄弟相杀屡屡发生,又加上齐、晋等大国的直接干预,卫国变得更加不稳和脆弱。一入战国,先受制于赵,再受制于魏,地位一降再降,最终灭亡于秦。



本篇振撼人心的是宣公杀害太子伋和太子异母弟子寿争死相让之事。宣公为人父、为人君,竟厚颜无耻地夺子之妻据为己有,反倒心恶太子,直至对太子下狠毒手。可见,古代君王全权在握时,就会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以至丧心病狂。太子伋面对亲生父亲的一系列恶行劣迹,毫无违逆之心、抗争之意,竟至自投罗网,束手就擒,成为刀下鬼。由此又可见,封建社会的忠孝意识能致人于愚昧混沌之中。而太子伋异母弟子寿在劝告、阻止太子伋无济于事后,竟以死相让,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