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奉打更人-第4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大人外出了,并不在驿站。”

    背着牛角弓的李瀚,迎着许七安进屋,沉声道:

    “最近官场上多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说什么镇北王屠城案,非常棘手,关乎到朝廷的威信,以及各地的民心,需要慎重对待。

    “郑大人很生气,今早就出门去了,似乎是去国子监讲道。”

    那些都是老皇帝的水军啊许七安喟叹着,倒是有几分佩服元景帝,玩了这么多年权术,虽然是个不称职的皇帝,但头脑并不昏聩。

    他与李瀚一起,骑马前往国子监。

    远远的,便看见郑布政使站在国子监外,感慨激昂。

    “圣人言,民为重,君为轻”

    “镇北王以亲王之身,屠杀百姓,视百姓如牲畜羔羊,实乃我读书人之共敌”

    “我辈读书人,当为黎民苍生谋福,立德立功立言,故我返京,誓要为楚州城三十八万百姓讨一个公道”

    他这样做有用吗?

    当然有用,一些新晋崛起的大儒(学术大儒),在还没有扬名天下之前,喜欢在国子监这样的地方讲道。

    传播自己的学术理念。

    如果能得到学子们的认可,打出名气,那么开宗立派不在话下。

    郑兴怀不是在传播理念,他是在批判镇北王,呼吁学子们加入批判大军里。

    效果很不错,读书人,尤其是年轻学子,一腔壮志,热血未冷,远比官场老油条要纯正许多。

    从古至今,闹事游行的,大多都是年轻人。

    “没有人来制止吗?”许七安问道。

    李瀚摇头。

    这不合理许七安皱了皱眉。

    他耐心的在路边等待,直到郑兴怀吐完胸中怒意,带着申屠百里等护卫返回,许七安这才迎了上去。

    “此地不是说话之处,许银锣随我回驿站吧。”郑兴怀脸色古板严肃,微微颔首。

    返回驿站,郑兴怀引着许七安进书房,待李瀚奉上茶后,这位人生大起大落的读书人,看着许七安,道:

    “是为今日官场上的流言?”

    “这只是其一,流言是他散布,却不是没有道理,不得不防啊。”许七安叹口气,道:

    “我主要是为太子被刺一案。”

    郑兴怀沉吟道:“此案中,谁表现的最积极?”

    许七安一愣:“魏公和王首辅。”

    郑兴怀正襟危坐,点着头道:“此事多半是魏公和王首辅谋划,至于目的为何,我便不知道了。”

    啊?魏公和王首辅要刺杀太子?

    理由是什么,太子跟这个案子有什么关系吗这个答案,是许七安怎么都想象不到的。

    商议了许久,郑兴怀看了眼房中水漏,沉声道:“我还得去拜访京中故友,四处走动,便不留许银锣了。”

    许七安顺势起身,走到门槛时,身后传来郑兴怀的声音:“许银锣”

    他回头望去。

    这位脊背渐渐佝偻的读书人,理了理鬓角花白的头发,作揖道:

    “男儿一诺千金重,我很喜欢许银锣那半首词,当日我在城头答应过三十万枉死的百姓,要为他们讨回公道,既已承诺,便无怨无悔。

    “待此事后,郑某便辞官还乡,今生恐再无见面之日,因此,本官提前向你道一声谢谢。”

    许七安转过身,脸色严肃,一丝不苟的回礼。

    他打开房门,踏出门槛,行了几步,身后的房间里传来郑兴怀的吟诵声: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世事纷扰、嘈杂,若能功成身退,只留得一席悠闲自在,田园牧歌,倒也不错许七安笑了笑。

    皇宫。

    元景帝盘坐蒲团,半阖着眼,淡淡道:“刺客抓住没有?”

    老太监摇头,恭声道:“没有消息传来。”

    “既抓不住,便不需抓了。”

    元景帝睁开眼,笑容中透着冷厉,却是一副感慨的语气:“这朝堂之上,也就魏渊和王贞文有点意思,其他人都差了些。”

    老太监低着头,不作评价,也不敢评价。

    元景帝继续道:“派人出宫,给名单上那些人带话,不必招摇,但也不用小心翼翼。”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通知内阁,朕明日于御书房,召集诸公议事。商讨楚州案。”

    老太监呼吸急促了一下,道:“是!”

    ps:大家可以在app的“发现”栏目,活动中心里支持一下小母马,首位就是它(她)。小母马这辈子最高光的时刻。

 第一百五十三章 开幕(二)

    镇北王尸体运回京城的第五天,寅时,天色一片漆黑。

    午门外,一盏盏石灯里,蜡烛摇曳着橘色的火光,与两列禁军手持的火把交相辉映。

    群臣们于清凉的风中,齐聚在午门,默默等待着早朝。偶有相熟的官员低头交谈,窃窃私语,总体保持着肃静。

    官员们仿佛憋着一股气,膨胀着,却又内敛着,等待机会炸开。

    “咚咚咚”

    天光微亮时,午门的城楼上,鼓声敲响。

    文武百官默契的排好队伍,在缓缓敞开的宫门里,依次进入。

    金銮殿!

    四品及以上的官员踏入大殿,静默的等待一刻钟,身穿道袍的元景帝姗姗来迟。

    多日不见,这位华发转乌的皇帝,憔悴了几分,眼袋浮肿,双眼布满血丝。充分的展现出一位痛失胞弟的兄长,该有的形象。

    文官们吃了一惊,要知道,陛下最注重养生,保养龙体,自修道以来,身体健康,气色红润。

    何曾有过这般憔悴模样?

    不少人无声对视,心里一凛。

    老太监看了一眼元景帝,朗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楚州布政使,郑兴怀大步出列,行至诸公之前,作揖,沉声道:

    “启禀陛下,楚州总兵淮王,勾结巫神教和地宗道首,为一己之私,晋升二品,屠戮楚州城三十八万百姓。自大奉开国以来,此暴行绝无仅有,天人共愤。请陛下将淮王贬为庶民,头颅悬城三日,祭奠三十八万条冤魂昭告天下。”

    元景帝深深看着他,面无表情。

    令人意外的是,面对沉默中蕴含怒火的皇帝,楚州布政使郑兴怀,毫不畏惧,悍然对视。

    这时,王首辅随之出列,恭声道:

    “淮王此举,天怒人怨,京城早已闹的沸沸扬扬。楚州民风彪悍,若是不能给天下人一个交代,恐生民变,请陛下将淮王贬为庶民,头颅悬城三日,祭奠楚州城三十八万冤魂。”

    朝堂之上,诸公尽弯腰,声浪滚滚:“请陛下将淮王贬为庶民,头颅悬城三日,祭奠楚州城三十八万条冤魂。”

    元景帝缓缓起身,冷着脸,俯瞰着朝堂诸公。

    他脸庞的肌肉缓缓抽动,额头青筋一条条凸起,突然他猛的把身前的大案掀翻。

    哐当

    大案翻滚下台阶,重重砸在诸公面前。

    紧接着,殿内响起老皇帝撕心裂肺的咆哮:

    “淮王是朕的胞弟,你们想把他贬为庶民,是何居心?是不是还要让朕下罪己诏,你们眼里还有没有朕?朕痛失兄弟,如同断了一臂,尔等不知体恤,接连数日啸聚宫门,是不是想逼死朕?!!”

    老皇帝面目狰狞,双眼通红,像极了悲恸无助的老兽。

    这诸公不由的愣住了。

    元景帝在位三十七年,心机深沉,权术高超的形象在文武百官心里根深蒂固。

    他们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这位深沉的帝王,竟有这般悲恸的时候。

    而这副姿态表露在群臣面前,与固有印象形成的反差,凭白让人心生酸楚。

    群臣们高涨的气焰为之一滞。

    还未等诸公从巨大的惊愕中反应过来,元景帝颓然坐下,脸上有着毫不掩饰的哀戚之色:

    “朕还是太子之时,先帝对朕忌惮防备,朕地位不稳,整日战战兢兢。是淮王一直默默支持着朕。只因我俩是一母同胞,手足情深。

    “淮王当年手持镇国剑,为帝国杀戮敌人,保卫疆土,如果没有他在山海关战役中悍不畏死,何来大奉如今的昌盛?尔等都该承他情的。

    “山海关战役后,淮王奉命北上,为朕戍守边关,十多年来,回京次数寥寥。淮王确实犯了大错,可毕竟已经伏法,众卿连他身后名都不放过吗?”

    被元景帝这般“粗暴”的打断,群臣一时间竟找不到节奏了,半晌无人说话。

    但没关系,堂上永远有一个人甘愿做马前卒,冲锋陷阵。

    郑布政使大声道:“陛下,功过不相抵。淮王这些年有功,是事实,可朝廷已经论功行赏,百姓对他爱戴有加。而今他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自然也该严惩。否则,便是陛下徇私枉法。”

    元景帝暴喝道:“混账东西,你这几日在京中上蹿下跳,诋毁皇室,诋毁亲王,朕念你这些年勤勤恳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直忍你到现在。

    “淮王的案子还没定呢,只要一天没定,他便无罪,你诋毁亲王,是死罪!”

    “陛下!”

    王贞文突然出声,打断了元景帝的节奏,扬声道:“郑布政使的事,容后再说,还是先商议淮王的事吧。”

    元景帝深深看了他一眼,目光掠过王贞文,在某处停顿了一下。

    像是在回应元景帝似的,立刻就有一人出列,高声道:“陛下,臣也有事启奏。”

    众官员循声望去,是礼部都给事中姚临。

    众所周知,给事中是职业喷子,是朝堂中的疯狗,逮谁咬谁。同时,他们也是朝堂斗争的开团手。

    果然,这回也没让人失望。

    姚临作揖,微微低头,高声道:“臣要弹劾首辅王贞文,指使前礼部尚书勾结妖族,炸毁桑泊。”

    堂内微微骚动。

    诸公们面面相觑,脸色怪异,这几天,王贞文率群臣围堵宫门,名声大噪,堪称“逼死皇帝”的急先锋。

    他在此时遭遇弹劾,似乎是理所应当之事。

    不过,就事论事,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