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尘豪侠-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恐惧中,却又觉得心中稍安。黑煞女魅在四神手中,四神不是卑鄙恶毒的人,至少除了生命受到威胁之外,不会有其他可怕的灾祸。如果落在那些江湖恶贼手中,一个女孩子,其可怕的程度,简直不敢想像。

更令他焦急的是,秦伯年一行六人,也落在四神手中,这件事愈来愈复杂了。

自从晋代的天竺僧人宝掌和尚光临峨嵋之后,峨嵋山方逐渐兴旺起来,千余年来,先后又出了不少高僧,峨嵋山便成了佛教名山,成为天下四大道场之一。据说,宝掌和尚其实是在汉代入山的,直至四百余年后,仍然在洪椿坪(也称宝掌峰)参修。

本朝立国后,不但峨嵋山的寺院日渐凋零,天下各地的佛门弟子皆受到皇律管制的影响,而日渐式微。峨嵋山原来就香火冷落,目下更是一蹶不振,能数得出的名胜并不多,原来的都日渐湮没,更不用说开辟了。稍有名气的计有慈福普安二院、龙神堂、华岩院、峨嵋新观、中峰院、普贤阁、牛心院、白水普贤寺、伏虎寺、峨嵋观等等而已。直至本朝中叶,峨嵋山方逐渐兴旺。

那时,和尚们还未将玄门弟子赶出峨嵋山,因此玄门方士在山上仍占有不少地盘。山下有慈福、普安二院、龙神堂、峨嵋新观。山上有峨嵋观。佛道之争,暗中或许有成见,明里仍相安无事,还未至公然反目的地步,当然小磨擦在所难免。岂知在三十年后,成见愈深,冲突愈烈,形成公然明争暗斗的地步了。因此,后来的光明道人,在上山的要道建了一座会宗堂,三教一家,供奉广成子,普贤佛,楚狂接舆,道佛儒济济一堂。可惜到了清朝初年。峨嵋的佛门弟子控制了大局,把会宗堂拆了,改建为四大丛林之一的报国寺。从此,玄门弟子在峨嵋绝迹。

那时,佛教儒三教在峨嵋尚称相安无事,因此武当的祖师爷张三丰,经常在峨嵋盘桓。

目前,听说他在伏虎寺留连。

为了对付四神,秋华多方盘算,决定了进行的谋略。首先,他化装易容隐起本来面目,因为他在激斗地残时,发现自己所创的剑术仍有缺憾,希望争取时间,利用限期中的几天工夫,修改所参的剑术,务求臻于至善之境,也同时临阵磨枪,用功参练大成练气术,雄心勃勃,准备和四神拼个你死我活。

限期还有八天,他相信时间相当充裕。

当天,他赶到峨嵋县,悄然到了慈福院附近,找到了等候着的向国良,由向国良带着他会见了华山老人一众群雄,自有一番计议。

群雄之所以甘愿冒险相助,固然是本于武林道义,其实也是为了防备秋华落在四神手中,如果被逼出名单,那么,牵连之广,将不可收拾。虽然他们并不知名单的秘密,但有关四神在江湖中的所行所事少不了有所风闻。尤其是早些年四神与胡大人要挟张三丰,张三丰假死宝鸡金台观相避,潜脱入蜀见蜀献王,双方秘密妥协的种种传闻,武林中的知名人物多少有点憬悟,深怀戒心。华山老人几位老一辈的名宿,上次在成都调解秋华与锦城馆主之间的纠纷,锦城馆主自然将玉牒求援的事说出,方能令老一辈的名宿挺身而出排难解纷,牵涉到峨嵋的掌门大师一心长老,事态显然严重。因此,华山老人不顾一切跟着追向峨嵋,决定察看结果,留意秋华的动静。

在秋华赶到慈福院会合之前,伏龙尊者已经秘密走了一趟光相寺,与一心大师会晤,峨嵋山立即陷入风声鹤唳的境地,暗中准备应变,但表面上仍然不动声色。

秋华到了之后,经过伏龙尊者的协调和安排,制定了应付四神的策略。

群雄化整为零,由峨嵋的弟子替他们觅妥藏身之地,暂时隐起行踪。

在华岩寺,四神的手下在那儿布下天罗地网,等候鱼儿入网,鸟儿进罗。

有华山老人出面,获得峨嵋弟子的协助合作,四神的爪牙并不多,因此,秋华的消息封锁得极为严密,在附近活动的爪牙,毫不知秋华藏身在何处。

限期的最后一天,秋华穿一袭黑劲装,背剑挂囊,手上挽了一件皮背心,一看便知他是准备来登山的。峨嵋山地势高,伏虎寺像是气候的分界点,也是山上山下的分野处。其实伏虎寺是在山上,但寺后三里有一座解脱坡,往上走山道奇险,因此以伏虎寺为分界点,往上走到光相寺还有六十余里吧!解脱坡以上一段路,虽夏日盛暑,同样得穿棉袄御寒,不然会将人冻僵。

他沿虎溪上行,沿途古木参天,水声淙淙,两则怪石峥嵘,阴森可怖。

经过龙神顶,便看到伏虎寺了。

前面有一座木桥,桥栏上倚着一个披了风衣,戴着风帽的人影,面向着飞珠溅玉的溪水,整个人裹在风衣内,看不见身材和面貌。

桥对面,石蹬道向上升,上面树影中红墙映掩,便是颇有名气的伏虎寺。

他泰然踏上桥头,桥上的人突然转身向内,向他噗嗤一笑。用银铃似的嗓音说:“算你今天也该来了,情之一字,委实有不可思议的魔力。”

他吃了一惊,脸色一变,懔然道:“你……”

原来是一个美丽的少女,美艳如花,她掀掉了风帽,指着:发边的黑钗,笑问:“不认识我黑凤曾雯了?”

“我……”

“咦!你的神情不友好哩!难道我们不算是朋友?”

“你知道我的事,定是四神的人。”秋华沉声说。

“你错了。”她笑着说。

“你……”

“我是专程来助你的。”

“我可不敢领情。”

“在孔公寨你帮我,在峨嵋当然我得助你一臂之力,礼尚往还,你没有理由拒我于千里之外。”

“你用不着惹火烧身。”

“华山老人不怕惹火烧身,我怕什么?”

“咦!你知道?”

“嘻嘻!你以为只有你们才知道?你以为你们行事机密?你又错了,太小觑了四神啦!除了这些日子你的藏身处尚能保住秘密之外,华山老人一群名宿的动静,谁也逃不出四神的耳目。”

“你怎么知道的?”

“我神通广大。”

“我对你怀疑。”

“不必怀疑,我是诚心助你的。没有我,你救不了黑煞女魅。”

“你知道她……”

“我略知其中之秘,陪你走一趟华岩寺,见机行事,保证你可以见到黑煞女魅。但是否能救出黑煞女魅,得看你是否有击败四神的能力了。如果你自问艺业不行,最好不要前往送死。”

“你的话有语病……”

“不必挑语病,此刻不是挑语病的时候。四神之一,有一位神坚持要杀你,你得小心。”

“谁?是血雨剑么?”

“我不能说得太露骨。总之,假使你能与四神拼个平手,那么,你只有一个劲敌。不然,便有四个杀你的强敌,一切全在于你了。”

“好,姑娘是否就此登山?”

黑凤颔首一笑,说:“事不宜迟,这就走,你认识路么?”

“认识,这条路即使不认识也错不了。”

两人略一谦让,最后仍由秋华领先而行。登上数十级石磴道,迎面看到树梢耸起一座重檐高楼,匾额上刻了四个龙飞凤舞的草字:虎溪禅林。

“好字!”秋华情不自禁地喝采。

“那是张大仙三丰的狂草,当然好。”凤笑着说。

“是他写的?”

“正是他写的。大殿前有几座石碑,有一块,还有他的一副赞赏福寿两字的对联,写的是:福伏白鹤踏芝田,寿状青龙蟠玉柱。另一块碑上的福寿二字,出于陈抟老祖的大手笔。福字作鹤形,寿字如舞龙,所以他说鹤踏芝田龙蟠玉柱。陈抟老先生这两个字,是写给宋代高僧心安大师的。心安创建了伏虎寺,把这两个字刻石供奉,视为寺宝。”

“咦!你对峨嵋山知道得很多呢。”

“我来游过好几次了,所以不算陌生。上一次来,刚好赶上张老前辈在寺中盘桓留字。”

“目下张三丰老神仙在不在寺中?”

“这……听说在,可是却不见其人。”

“咱们去找他。”

“恐怕他不会见你。”

“哼!不怕他不见,只怕他不在。走!”

那时的伏虎寺,虽是当时的六大丛林之一,但规模并不大,只有一座三重正殿,和十余间的禅房而已。明末被火所毁,到清初有两个高僧贯之、可闻师徒俩,在废墟上改建虎溪清舍,直至顺治十八年,方重建伏虎寺,规模宏大,前后左右十三层折叠式的大建筑,容纳僧人上千。

黑凤听他的口气似乎甚有自信,讶然问:“你认为他必定见你么?”

“有此可能。”秋华语气坚定地答。

“为什么?”

“到时自知。”

“你似乎……”

“我似乎工于心计,有点神秘是么?”

“不错。”

“如果你我易地而处,你便可体会出此中原委了。”

进了寺门外的木造牌坊,敞开着的寺门出来了两名中年穿青僧常袍的和尚,双方在半途遇上了。

两和尚合掌稽首,齐声道:“南无普贤菩萨!两位居士玉趾光临,山门有幸,请随小僧入殿礼佛随喜。”

秋华回了礼,冷冷地打量两僧,久久方说:“在下与佛无缘,但却是专诚至贵刹找人来的,不知大师是否欢迎?”

“居士见笑了。禅林乃我佛普渡苍生之所,欢迎任何人光临。想当年,士性圣僧初建禅林,此地猛虎成群,经圣僧以佛法度化,猛虎不再伤人。心安大师接着行脚莅此奇Qīsūu。сom书,首健伽蓝,佛法无边,虎患从此绝迹。建寺之初,群虎亦前来受领我佛慈光……”

“哈哈!你再说下去,便会说什么降龙伏虎,顽石点头一类典故来挖苦人了。在下与敝伴当前来打扰贵寺,请领在下谒见贵寺方丈净慧大师。”

两和尚念了一声南无普贤菩萨,说声“随小僧来”,转身在前领路,向寺门走去。

大殿三重,前殿的弥勒佛咧着大嘴笑。二殿的三世佛宝像庄严。大雄宝殿是普贤菩萨,并未乘坐在白象上,白象倚在菩萨旁,似乎并未塑了六条腿。

寺中安静如恒,近来游山的香客不多。三五个虔诚的信徒,跪在弥勒佛像前的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