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兵在1917-第1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小问题,那个年月电子水平太差,研制出的主动式无线电近炸引信体积太大,别说130毫米级别口径的炮弹。换成152毫米口径的都装不下。

    无奈之下,只能放弃引信中的发射机构。改成被动式,就是这么做,你也看到了,依然只能用于130炮。当然,采用被动式无线电近炸引信也不是没有好处,主要是稍微便宜,至于引信的效果,并不比主动式差。缺点就是发射源出了问题,该引信就歇菜了。

    不过就算如此,在1930年代,被动式无线电近炸引信也算是神器了,在实际测试了该引信之后,军委直接下令用天价买断了该引信的全套专利,还专门跟诺基亚签订了一个保密合同,要求十年之内,诺基亚不得向第三方出售该引信的专利和成品。

    当然,为了补偿北方工业,军委不光是花了天价,还下了海量的订单,累计从1930年至1945年,光是北方工业就生产了超过一千万枚该种引信,至于苏联国内的产量,更是突破了两千万。

    付出了自然也就有收获,从二战爆发开始,红军的高炮就异常的给力,给予了德国法西斯极大的杀伤,创造了辉煌的战绩。当然,在30年代,并不是所有的部队都能用上无线电近炸引信,按照军委的规定,红军中除了红海军以及近卫部队可以配发无线电近炸引信之外,其他部队一概不配发。而且每一枚引信从生产到使用都必须有专人负责,在没有军委的命令下,任何人不得将该引信带出军火库!

    总之,在有了无线电近炸引信之后,33型驱逐舰在当时也算是防空能力比较强的战舰了。不过这并不能让李晓峰满意,因为33型驱逐舰还缺乏最重要的核心——雷达。

    没有雷达,没有先进的火控设备,光有无线电近炸引信依然会被吊打。而雷达确实不太好弄,哪怕诺基亚在这方面投资相当的惊人,但是在1933年依然拿不出一款合适的舰载雷达。要么天线体积重量惊人,根本不适合上舰,要么就是性能相当的凑合,几乎没有实战价值。

    对此,李晓峰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只能在33型驱逐舰上给雷达预留接口,等以后技术成熟了再上舰。

    总体而言,33型驱逐舰是红海军走向现代化的第一步,它应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的经验为红海军后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客气地说,之后不管是36型驱逐舰还是35型巡洋舰能够顺利诞生,都离不开33型驱逐舰。33型驱逐舰上应用的新技术在它们身上才真正成熟结果。

    而也正因为此,作为应用新技术的先锋33型驱逐舰不可避免的变得十分昂贵。这么说吧,两艘33型驱逐舰的造价就顶得上一艘35型巡洋舰。

    请注意!35型巡洋舰是不折不扣的重巡洋舰,正常排水量超过一万两千吨并拥有9门203毫米主炮,这样一个大家伙竟然只顶得上两艘33型驱逐舰,可见后者有多么昂贵了。正因为此,原本准备建造至少8艘的33型驱逐舰最终只造了四艘就草草收场,取而代之的是更便宜和更经济的36型驱逐舰……

    ps:鞠躬感谢秒杀土豆和尤文图斯同志!

    另外过年期间正常更新,不过更新时间会比平时稍微延后一些。

09 完败() 
“这种做法是坚决不能接受的!这是公然对抗!”

    阿基莫夫娜从政治局的会议室里退出来的时候,很明显的带着一丝慌乱。虽然对中央办公厅的老人来说,政治局里吵架根本就不算新闻,撕吧起来的时候都有。

    而今天的情况却超出了阿基莫夫娜的所知,托洛茨基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愤怒过,这位二当家几乎一直是扯着嗓子尖叫,其情绪之激动之愤怒几乎要把克林姆林宫的天穹杵一个窟窿。

    托洛茨基为什么会如此的愤怒呢?原因很简单,在军委的会议上,他被李晓峰和斯大林联合起来摆了一道。这个会议几乎全盘否定了图哈切夫斯基的计划,呃,甚至更激烈,不光是否定了图哈切夫斯基对1933年的计划,实际上是否定了1930年度军委做出的那个五年规划。

    而这对于图哈切夫斯基,对于托洛茨基来说就是严重的挑衅行为了。这十年以来,军委的老大一直是托洛茨基,不说他的意见一言九鼎,但也能说是相当的有分量。一般他表态了的事儿,其他的人不敢随便否定。别说否定了,反对的情况都相当的少。

    今天,托洛茨基的意见,或者说托派所代表的意见竟然被从头到尾否定得体无完肤,甚至还要继续鞭尸,将之前的决议都要拿出来打靶批判。

    作为一个政治家。托洛茨基立刻就意识到了不对,他认为这就是一个信号,是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联合起来拆他的台的信号!军委里发生的事不过是一次试探。或者说演习。一旦他不能强有力地控制住形势,接下来在人民委员会、在政治局里,列宁派将会疯狂的攻击他,直到将他拉下马来!

    托洛茨基产生了强烈地危机感,他认为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哪里跌倒的就在哪里找回场子。你们以为在军委取得了胜利,老子告诉你们。高兴得太早了,真正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还是政治局!咱们政治局见吧!

    这也就是托洛茨基如此的强硬如此激动的根本原因。他这是准备在政治局打一个翻身仗了。应该说托洛茨基对此是非常有信心的,列宁之前已经表示出将让他接手的意思,作为名正言顺的第一顺位接班人,在接班之前必然要确定权威。

    在托洛茨基想来。既然列宁让他接手,就要做好给他这种权威的准备。而现在,不正是一个立威的好机会吗?如果能将李晓峰和斯大林的联合反对打压下去,他托洛茨基接班还有任何阻碍吗?

    托洛茨基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这是李晓峰和斯大林自不量力送上门找死,那真是磨刀霍霍向猪羊。

    那么托洛茨基成功了吗?咱们往下看……

    和托洛茨基的气愤相比,政治局里的其他几位大长老显得很平静,列宁半眯着眼睛一动不动,似乎在走神。而列宁的左膀右臂中。斯大林垂着脑袋抽烟,似乎根本就没把托洛茨基的话当一回事,斯维尔德洛夫也好不了多少。只是玩弄着手里的钢笔。

    列宁派之外,铁面人捷尔任斯基很酷,板着一张脸认真聆听着托洛茨基的话,他也是大长老中间唯一对托洛茨基发言感兴趣的人。

    至于二长老们,神态也很有趣,加米涅夫一脸愤慨地样子。时不时嗯嗯啊啊几声,仿佛是在捧哏。季诺维也夫则是左看看右看看。不时的在列宁的脸上寻摸着什么。加里宁则是正经危坐,仿佛是在认真的听,但是从他时不时看表的动作来看,他对托洛茨基的发言并没有什么兴趣。二长老中间最认真的就属鲁祖塔克,这位一边听一边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简直就是好好学生。

    整整说了半个钟头托洛茨基才意犹未尽的舔了舔嘴唇,而这时正襟危坐的加里宁几乎就要睡着了。也确实,这位也是快60岁的人了,这年纪一上来精神头就不济。而且托洛茨基翻来覆去讲的都是差不多一个意思,换谁听了一遍又一遍也会觉得腻味。

    所以当托洛茨基结束发言之后,会议室里很沉默,如果不是列宁接了一句:“大家怎么看?”恐怕老托就得被晾在那里。

    首先抢着说话的是加米涅夫,这位现在算是跟托洛茨基“狼狈为奸”,作为老托的新科小伙伴,他自然要为自己人说话,尤其是在托洛茨基很有可能接班列宁的情况下,他更是要巴结老托。毕竟他年纪也不大,比托洛茨基小四岁,老托如果成功上位,那他说不定还有问鼎的机会?

    “我认为这种行为完全是不可容忍的,这就是无组织无纪律,就是公然对抗中央的领导……一直以来在军队中就存在着这种严重的游击情绪和作风。如果不把这股子歪风杀下去,今后怎么确保党的领导?”

    看见没有,在加米涅夫嘴里,军委的集体决定就变成了游击习气,就变成了歪风。不过这一点鲁祖塔克是不同意的:“我反对这种说法,军事委员会全体同志通过投票表决得出的结论,怎么就变成了无组织无纪律?这又怎么是游击习气?反对集体决议和集体领导,那才是对党的颠覆!”

    加米涅夫马上反唇相讥道:“你这就是为游击习气唱赞歌!”

    鲁祖塔克微微一笑,很自信地说道:“我这是在拥护民主集中制度,是拥护党的领导,最多也只能算是为党的领导唱赞歌!相反,反对民主集中制度,那才是为游击习气唱赞歌!”

    托洛茨基的脸色很有点意思。因为加米涅夫和鲁祖塔克的争论引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军委之前做出的决定是集体的决议,哪怕这个集体决议让他这个军委主席很难堪,但毕竟是集体的决定。现在他公然反对这个集体的决议,这就等同于反对民主集中制原则。当问题上升到这个高度之后,事情就有趣了。

    怎么有趣?因为托洛茨基认为鲁祖塔克这是猪队友,是帮倒忙,他说的这些不光不能帮到斯大林和李晓峰,反而会坑死那个家伙。为什么?因为在取得俄国革命胜利之后,党虽然一直在强调民主集中制原则。但是民主和集中之间还是更强调集中。比如说列宁就确定了绝对的权威,民主集中制度到了导师大人那里就打了一个极大的折扣。一般来说,他老人家说什么大家听什么就行了。

    而这也是托洛茨基的底气所在,列宁更强调集中,这也就意味着导师大人很反感下面的人串通起来架空他。如果他还想继续掌控党和国家的绝对领导权,就不会反对集中更大的权力。也就是说,在这场争论中,不提这个民主集中制原则还好,一提这个制度列宁必然要维护自己的利益,那么也必然要教训不知死活的斯大林和李晓峰。

    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