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兵在1917-第1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英国人默哀吧,约翰牛们恐怕想不到他们已经被盟友给算计了,福煦这是准备用他们的鲜血给自己铺一条活路。相反当时英国人觉得老头还很可爱。觉得老头够义气。

    突围的战斗又一次打响了,英国人前赴后继的向红军的阵地不断地猛冲猛打,确实有点破釜沉舟的意思,而在另外一边,原本应该和他们同时突围的法国人却一片沉默,当红军的大部分注意力都被英国小伙伴吸引走了之后。福煦才下令突围!

    一切都跟福煦估计的没有两样,包围圈东边的红军确实没有做激烈地抵抗。当法国人表现出歇斯底里的一面之后,红军选择网开一面,大概他们认为就算法国人冲过去了依然也只是死路一条。

    “快!再快一点!”

    福煦在副官和勤务兵的搀扶下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不快一点红军反应过来了他可是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所以当老头一口气冲进城内时,直接就引发了哮喘,差一点给老命送掉了。

    福煦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突围行动算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当大部分英国佬在红军的铜墙铁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当少数约翰牛在波兰平原上被米罗诺夫的骑兵追得如死狗一般的时候,福煦的部队大部分安然的冲进了城内,同华沙城内的部队接上头之后,法国人在接下来的这个晚上至少不用在野外受冻了。

    福煦高兴了,伏龙芝可是完全高兴不起来,之前他将大部分部队都放在了对福煦的围剿上,准备收拾完福煦再回头收拾华沙城内残存的协约国军队。可现在倒好,福煦带着一大股敌人逃进了城内,两股敌人合成一股,这让后面的仗不好打了。

    是的,伏龙芝其实也不想打巷战,根据内战的经验,哪怕就是有两倍的兵力优势打巷战都会很吃力,将会付出惨重的损失。而现在伏龙芝不想大出血了,毕竟按照政治局和军委的要求,后面他还得跟帝国主义在波兰对峙,必须打成平手。如果在华沙损失太大,后面可就不妙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上任之后,立刻停止了对华沙城内敌人的围攻,转而先消灭福煦的原因。而现在倒好,敌人都涌进了城里,让巷战变得更加艰难了。

    “继续围困和封锁敌人,只要他们不突围,我们就不用主动进攻!”

    随着伏龙芝咬牙切齿的下达了这道封锁令,华沙会战进入到了最后的阶段,这个阶段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斗,但是却把封锁和绞杀以及人性中最恶劣的那些情绪充分地暴露了出来。

    11月10日,经过艰难的行军,黑格尔终于带着他的部队小心翼翼地抵达了华沙外围,而此时,不管是法国人和美国人都明白,这个老头绝不会下死力气去救援包围中的福煦,他能留在华沙外围给红军施加一定的压力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实际上黑格尔抵达华沙外围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后方要物资要援兵,用老头的话说:“对面的敌人十分强大,且天气寒冷,部队的消耗甚大,以我部当前之实力断无冲破重围的可能……若想成功解围,至少需要二十个师的兵力以及充沛的物资保障!”

    二十个师协约国集团倒是有,但是一时半会儿派不到波兰,而且关键是的,协约国集团觉得这个事儿不靠谱,就算能把福煦的部队救出来又怎么样?

    要想彻底的解决布尔什维克的问题,光拿下华沙,拿下波兰根本就不够,后面还必须拿下白俄罗斯、拿下乌克兰,得一直推进道俄国腹地。那个啥,在波兰打一打就丢进去了十几个师,打到俄国腹地那得扔多少部队进去?

    ps:鞠躬感谢hzwangdd同志和尤文图斯同志!

561 战争的尾声(下)() 
很显然一屁股都是屎的协约国集团不具备彻底解决共产主义问题的能力,如果他们真心不管不顾的将所有的力量都投入俄国这个黑洞,那么最后只可能是两个结果,要么他们耗死布尔什维克,要么他们被布尔什维克耗死。

    似乎是有成功的可能性?

    但是对于协约国集团来说,仔细分析一下这种可能性之后就能发现,这是赌博!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不管是输或者赢的概率都是50%。对于已经统治了这个世界两百多年的这些老流氓来说,在就已经过了讲勇斗狠的年纪,家大业大的他们怎么肯和光着脚丫烂命一条的布尔什维克去对赌?

    这么说吧,他们要真敢赌,那绝对是脑子被驴踢了。

    很显然协约国集团的首脑们脑子并没有进水也没有被驴踢坏,经过一番清醒的测算之后,他们很沮丧的发现,这场赌博不能下注,就算他们最后能赢都是惨胜,而这样的惨胜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

    既然不能赌博,那么协约国集团只能后退一步,只能暂时容忍布尔什维克的存在,暂时用封锁和孤立的办法将共产主义魔鬼们禁锢在苦寒之地。等他们解决了内部问题,等封锁将共产主义饿了个半死之后,再想法儿解决他们。

    很快黑格尔就收到了最新的指示,这份指示虽然没有明说让他放弃解围行动。但春秋笔法中藏着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协约国要求黑格尔稳固防线,在波兹南以东地区建立一条坚固的封锁线,务必将共产主义魔鬼牢牢地挡在波兰东部。

    当然。与此同时黑格尔还收到了另一项暗示,上面要求他在稳固阵线的同时也必须向俄国人展现出协约国的肌肉,要求老头用最果断的手法打消俄国人一切不切实际的妄想。

    是的,协约国集团已经预见到了,万一布尔什维克不想收手怎么办?万一他们想乘热打铁呢?为了打消布尔什维克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很有必要展现协约国军队的力量!

    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首先黑格尔的兵力不够,进攻肯定是不可能。可是不进攻怎么让俄国人知道厉害?讲心里话这是一个悖论。

    好在俄国人帮协约国解决了这个悖论,因为托洛茨基确实不想收手,哪怕之前的中央委员会已经明确了后一阶段的方针和路线,但老托总想再试试。万一还有机会呢?

    所以托洛茨基以军委的名义给伏龙芝下了一道命令,要求他用坚决的手段捍卫华沙,一定要打消敌人所有不切实际的念头,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局部地区发动进攻!

    当伏龙芝收到这道命令的时候,心里头别提有多腻味了,很显然,这就是托洛茨基再试探列宁的底线,在打擦边球,只要他这边稍微松一松手。托洛茨基绝对会撺掇他全面进攻。

    让伏龙芝感到为难的是,他还不能直接拒绝托洛茨基的命令,毕竟人家是军委主席。是军队名义上的最高领导机构的核心领导。

    无奈之下,伏龙芝只能给列宁打电报,将自己的困扰和担心通知导师大人,让导师大人帮他找托洛茨基要一个说法。

    那么列宁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列宁的批示很简单:“让白俄罗斯方面军进行反击。”

    伏龙芝顿时是心领神会,马上就将反攻的任务布置给了图哈切夫斯基,而且很明确的告诉图哈切夫斯基。这是军委下达的命令,是托洛茨基的意思。你赶紧地执行吧!

    好嘛!这道命令将图哈切夫斯基恶心了个半死,前一段他的白俄罗斯方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伤亡是比较惨重的。好容易等来了波罗的海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这才险之又险的扭转了局势。

    这么说吧,白俄罗斯方面军侥幸逃过了一劫,但损失真心是不小,这时候迫切地需要休整和补充,你让他继续作战,而且是主动地向敌人进攻,这真心是要了他的命了。

    如果这道命令仅仅是伏龙芝下的,那图哈切夫斯基会立刻前往伏龙芝的办公室,跟伏龙芝好好掰扯掰扯,一定会据理力争,必须让伏龙芝放弃这个不现实的命令。

    可恶心就恶心在这道命令不是来自伏龙芝,而是来自托洛茨基的授意,图哈切夫斯基能跟伏龙芝据理力争,可他真心不能跟托洛茨基叫板。对于托洛茨基的命令,他就算不喜欢也只能执行!

    当然,执行起来是相当的不愉快以及恼火就是了,说心里话整个波兰的战事下来,图哈切夫斯基跟托洛茨基的关系是跌入了冰点,老托不满意图哈切夫斯基葬送了大好局面,而图哈切夫斯基也不满意托洛茨基的不少命令,认为老托根本就是违背客观规律瞎指挥。

    这么说吧,之前两人在内战中的蜜月期正式就结束了,接下来的就是七年之痒,当两个人的毛病愈发明显地暴露出来的时候,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比如说这次托洛茨基授意的反击行动,图哈切夫斯基是捏着鼻子认了,他认认真真的组织了反击行动,并将白俄罗斯方面军最后一点儿精华力量投入了进去。

    那么结果怎么样呢?四个字——损兵折将!

    在一门心思防守的黑格尔面前,图哈切夫斯基讨不到一点儿便宜,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反击行动一脚踢在了铁板上,疼得图哈切夫斯基都直抽冷气。如果不是波罗的海方面军紧急的施以援手,白俄罗斯方面军的进攻部队能不能囫囵着退回来都是问题。

    这场反击充分地暴露出了红军。尤其是白俄罗斯方面军存在的问题,依然缺乏重火力,进攻组织依然略显粗糙和混乱。反正上上下下全都是毛病。连图哈切夫斯基本人都认为:“这是一场毫无必要的战斗!”

    毫无必要吗?

    反正托洛茨基听到图哈切夫斯基对反击行动的评价之后,那是相当的生气,就差没直接掀桌子了。在托洛茨基看来,图哈切夫斯基是他的人,无论如何都只能向着他说话,哪怕这场反击行动确实毫无必要,那你也得左蹦右跳的帮着摇旗呐喊。得大声疾呼必须坚决的将反击执行到底!

    而你图哈切夫斯基现在是个什么态度,竟然胳膊肘向外拐。竟然帮着列宁说话,你这是要疯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