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兵在1917-第1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围,让后将残存部队安全的撤回华沙,这就是毕苏斯基唯一的祈求了。不过想要做到这两点谈何容易。前往解围的27师以及民兵第一、第二师被挡住了,战场上他再也没有多余的部队,总不能让他带着守卫华沙的那个民兵师去解围吧?真那么做,恐怕不是解围,而是送菜的。

    “让29师脱离战斗,立刻增援27师,务必在明晨之前击退当面之敌,恢复同第30、34师以及第11师的联系。”

    29师可以说是毕苏斯基最后的救命稻草了,将这个师从围攻沃沃明的战斗中抽调出来,就是他最后的办法。不过这个办法行不通!

    为什么?

    李晓峰和特里安达菲洛夫怎么会眼睁睁地看着29师从自己眼不前溜掉,怎么会让他们舒舒服服地去增援27师?所以29师刚刚有脱离战场的企图,格鲁乌立刻就反守为攻,牢牢地粘住了对方。

    “师长,犹太匪徒的攻击很猛烈,部队根本撤不下来,对!敌人的反击很猛烈,撤不下来。没有任何办法……”

    嘟嘟嘟的忙音提示科莱斯尼森科电话线路断了,他的主力290团最后留下的声音就是团长林德佩尔嘶声力竭地吼叫:“顶住,让3营必须顶住……一定要顶住……”

    一种很不妙的感觉涌上了科莱斯尼森科的心头。望着眼前烟雾弥漫的沃沃明,他觉得自己永远也不可能离开这个地狱了。

    格鲁乌的反击相当的犀利。措手不及的29师差一点就要被当面击溃,如果不是202混成旅发现情况不妙,赶紧拉了科莱斯尼森科一把,他们这对难兄难弟恐怕就一起玩完了。

    激战了一整天之后,特里安达菲洛夫指挥部队收复之前丢失的全部阵地,像牛皮糖一样牢牢地黏住了第29师和202混成旅,让他们无法抽出一兵一卒去支援北面的27师。这也直接导致了毕苏斯基的企图破产,他的部队靠现有的力量根本无法解困脱围!

    关键时刻还是得靠干爹。毕苏斯基就像个被抢了棒棒糖的小屁孩,哭哭啼啼的向自己的老子求救了。协约国集团对波兰战场形势迅速恶化也是措手不及。之前他们还在积极防守,还在等着犹太人“釜底抽薪”。

    结果犹太人倒是釜底抽薪了,不过是去华沙釜底抽薪,这让在什切青干等了半天,准备借机把德国人也卷进去的他们空欢喜了一场。

    犹太人没有攻击什切青,德国政府自然不需要跳脚,而德国人不插手,仅仅靠刚刚抵达什切青的那个志愿军旅,别说救援毕苏斯基。碰上了犹太人主力非得把自己都搭进去不可。

    “形势万分紧急,一旦毕苏斯基的部队被围歼,整个波兰将完全不设防。乘虚而入的俄国人和犹太人会席卷中欧和东欧。彻底地颠覆欧洲的秩序。为了维护民主与自由,为了维护文明世界的秩序,在当前形势下,只能与德国人达成一定的妥协,以换取他们抵挡住东方的恶魔!”

    这不是危言耸听,波兰如果垮了,协约国围堵俄国的封锁链条就断了一条大口子,到时候*将大踏步的向欧洲的腹部进军,将深刻影响东欧以及巴尔干地区。这么说吧,那意味着要变天了!

    这个时候。协约国集团中哪怕最不喜欢德国人的高卢公鸡也不得不承认,德国人又一次变得举足轻重了。如果他们能果断地出兵。能击退犹太人,那么东欧和中欧还有挽救的余地,反之连锁反应即将爆发!

    连法国人都知道事态紧急,有拉拢德国人的意思,那剩下的那两大巨头没道理阻拦。在此危急存亡之秋,三大巨头很快达成了一致,以一定的政治妥协换取德国人挽救危局。

    不过在怎么利用德国人,应该给德国人多少好处的问题上,三巨头依然是有较大分歧的。对美国人来说,对老欧洲这嘎达并没有太多的念想,他们更希望欧洲四分五裂,希望欧洲的大流氓们势力越均衡越好,最好是没有一家能够做大,让欧洲人互相牵制才好。

    所以给德国人松绑他们并不是不能接受,最好是让英国、法国和德国继续互相死掐才好。

    而对于英国人来说,完全给德国松绑那是不可能的。打了这几年的仗,花了这大把的银子,又死了这么多人,为的还不是维护自己世界老大的地位。怎么可能让敌人轻轻松松过关呢?

    当然,作为老流氓,英国人很懂得平衡之道,彻底地给德国人松绑或者彻底地干翻德国人都是不可取的(后者会让法国失去束缚)。所以狠狠地教训德国人,阉割掉汉斯的野心,将他们变成大英帝国维护欧洲秩序的马前卒才是最理想的。

    要实现这一点,教训德国人是一方面,但是适当的让德国人喘口气就是另一方面了。

    至于法国人,作为德国人的死敌,他们无疑是最想消灭德意志的国家。不过有英国存在,这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野望。而且前面也说了,波兰如果完了,德国就是法国同*疫区的唯一防火墙了。如果不给德国人一点好处,让他们帮着收拾波兰残局,很有可能法国在未来将要直面北极熊和*的威胁。

    从这一点看来,德国对法国还是有价值的,所以法国人最理想的做法就是稍微给德国人一点好处,用三瓜两枣给这匹野狼就打发了。让他们乖乖地去收拾波兰的残局。等波兰的形势稳定了,等警报解除了,再彻底给这匹狼扒皮放血。

    可见法国人就是想利用一下德国人。然后就准备过河拆桥。问题是,德国人有那么傻吗?

    德国人当然不傻。对于他们来说,波兰的局势变得越坏越好,越不可收拾也越好。最好是犹太人和俄国人砍瓜切菜一样收拾掉波兰擦脚布,然后他们好借机洗干净一战的污点摇身变为抵御*泛滥的卫兵和战士。

    所以,法国人指望用三瓜两枣打发德国是不可能的,相反,德国人很沉得住气,一副稳坐钓鱼台不拿到足够的好处决不罢休的架势。

    所以。协约国集团指望德国人赶紧插手一点儿都不现实,德国人不光没有帮忙,反而不留痕迹的设置障碍。比如运往给毕苏斯基的物资,德国人就故意让铁路系统拖拖拉拉。比如情报方面,他们也是冷不丁的就误导协约国集团一下。甚至暗地里还跟同犹太人暗通款曲,将相当一部分战争“剩余”物资倒卖了过去。比如说步枪、比如说轻型火炮、弹药,比如说飞机。

    苏霍伊和他的军事顾问团在五月中旬就抵达了但泽,理论上他们是海军的顾问团,负责训练新生的东普鲁士人民共和国海军航空兵。不过傻瓜都知道这不过是个幌子,东普鲁士人民共和国海军根本就是俄国人的天下。根本可以说是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一只分舰队。

    苏霍伊的主要任务也不是训练犹太飞行员,而是接收德*火,重新武装更强大的俄国海军航空兵。毕竟俄国的工业能力相当有限。航空工业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形势。从1916年开始,俄国空军的主要作战飞机就依靠从法国进口。而1917年布尔什维克上台之后,这条路子就走不通了,这也直接导致了俄国空军很快就落伍了。

    尤其是如今已经是1919年,跟战争末期那些性能更好的战斗机和轰炸机相比,俄国空军的那点儿家当显得是相当的寒酸和落伍。如今能秘密的利用犹太人的渠道获得德国的飞机,那李晓峰自然要好好的利用起来。

    经过一系列地秘密交易,犹太人花费了大把金钱从德国人手头收购了不少新式飞机,这么说吧。德国人将原本驻扎在东线最先进的飞机统统卖给了犹太人,至于那些不太先进的。一部分被就地销毁,另一部分留给了波兰擦脚布。

    这么说吧。犹太人的空军和波兰人的空军几乎是同是组建,用的也都是德国货,不过一个是高大上,另一个则是捡破烂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果然有钱的才是爷。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适应训练,在6月末,苏霍伊的海军航空兵部队被初步建立起来。拥有战斗机一百来架,轰炸机三十来架。这么说吧,他手头的这些力量几乎就是一战俄国空军剩下的精华了。

    从六月底开始,不管是在沃沃明还是在上马乌基尼亚,随着所谓世界人民志愿军空军抵达华沙,波兰的天空就被协约国集团占领了。没有对手的他们可以尽情的侦察、可以尽情的俯冲扫射,可以随便乱丢炸弹,除非他们自己玩脱了,否则不会有一点儿危险。

    虽然协约国空军并没给地面上的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造成太大的麻烦,但是老这么被人骑在头上拉屎,也是很烦人的。所以当苏霍伊向某仙人报告部队已经初步形成战斗力之后,某仙人立刻命令他们开赴战场!

    在奥斯特鲁夫郊外,一块刚刚用人力平整过的空地上,一架又一架福特正在起飞。领飞的长机正是那位喜欢喝茶的小胡子苏霍伊。抵达奥斯特鲁夫的第二天,他就迫不及待地投入了进攻,他渴望同协约国集团的飞行员掰掰腕子过过招。因为他听到过某些传言,据说那帮自以为是的家伙私下里说:“俄国飞行员都是一群莽夫,就是一群空中拖拉机手,根本就不懂得飞行的艺术!”

    自认为很文青很有艺术范的苏霍伊当然无法接受这样的评价,他想要用实际行动给对方上一课,让那群自以为是的家伙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飞行艺术。

    苏霍伊的编队径直向西南方向飞去。书面上的任务是进行一次空中侦察,搞清楚波兰人的态势,为后一步战斗扫清迷雾。但实际上苏霍伊根本就是奔着空战去的。所以抵达预定空域之后,他没有降低高度去侦察。而是不断的盘旋寻找敌机。

    很快敌人就出现了,一架双座侦察机晃晃悠悠的出现在了苏霍伊的视野里,这两个可怜虫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危险,发现苏霍伊的时候,还亲热的摇了摇机翼友好的打招呼。这两个可怜虫大概以为是遇上了友机。

    虽然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