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道人生-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十三章 中发财团
  面对曾庆华的美意,韩易无法拒绝,和曾庆华交往这一年多来,他已经把曾庆华看成了可以信赖的大哥,就如邱兴文一般。
  “曾哥,要不这样……股权交换。”韩易吭哧了半天,挤出了一句话。
  曾庆华的眼睛就瞪了起来:“还什么股权交换?你拿什么东西来给我交换?批发中心还是立信公司?”曾庆华站了起来,拍了拍韩易的肩膀,说道:“你不要以为你是欠了曾哥,其实说实在的,能认识你也是曾哥的福气,我没有兄弟,就是把你当亲兄弟了!”
  韩易的眼眶有些潮湿,还有什么话可说……
  回到公司,韩易和金大牙通了个电话,天籁锦苑根据韩易的想法,在不改动原主体承重设计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对于某些小部位进行重新设计,这需要重新提交申请,在申请没得到批准之前,工期暂时停止。
  不过金大牙也没有闲着,根据韩易提出的想法,和古田林密切接触,对于成立联合公司合作开发天籁锦苑,银行虽然还没有最终表态,但是言语里的说法开始明朗起来。
  据金大牙的说法,古田林对此的态度非常积极,如果能够圆满解决天籁锦苑这一千多万的不良贷款,对于他的升职来说,将是一笔浓厚的业绩。
  古田林在支行有后台,而且有关于不良贷款一直是银行头疼的问题,韩易提出的想法对于银行来说,值得一试,因此古田林提出联合开发的想法之后,在银行内部支持率很高,相信不会有太多的障碍。
  ………………
  临近傍晚,林晓打来电话,他做东,在乐云碧辉请客,有几个乐云市的企业界人士参加,让韩易也过来碰个面。照了林晓的话说,就是混个脸熟。
  挂完电话,韩易笑了一下。这些企业界人士都是以后工业区需要争取的客户,看来林晓也对这个项目开始上心了,毕竟他在里面也投了几千万。
  随着坳山头的顺利开通,有关于整个盐林工业区的构想开始缓慢地透露出去。
  坊间现在已经开始流传,盐林工业区除了规划整齐的标准化厂房之外,整洁宽敞的道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保安巡逻、还有那环绕工业区河道的清理,另外还有高投入的绿化成本,这一切都让人感到一些新奇,并吊足了许多人的胃口。
  打造环保绿色的工业园区,是现在盐林工业区提出的一个新口号。
  韩易到了乐云碧辉酒店,让他出乎意外的是,林晓却没有在包厢里,而是等在了门口。韩易有些纳闷,便开玩笑地说道:“我们都算是老相识了,你不必搞得那么隆重吧!还在门口等我。”
  “切!”果然是不出所料,林晓没好气地翻了翻白眼,丢给韩易一个不屑的神情,嘴里说道:“哪是等你,你以为你是暖州市长啊!我在这等的是顾春来。”
  “顾春来?你说的是中发财团的那个顾春来?”林晓的话让韩易一下瞪大了眼睛。
  “是啊!”林晓又翻了一下眼皮,一副还算你有点见识的表情。
  难怪!韩易恍然,要说在乐云或者是暖州,还有什么什么人物能够值得乐林集团的大公子亲自在门口迎接,顾春来就算一个。
  顾春来,暖州市区人,做皮鞋出身,后来做大之后开皮鞋连锁店,分布到全国各地。十年前开始进军商场,在京城一口气包下了三个大商场,经过装饰定位之后重新进行招商分包,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资本开始如滚雪球般增大。
  现在的顾春来,除了拥有一家资产资产过十亿的鞋厂,还在京城内二环拥有两个黄金地段的商场,其中一个拥有全资股份,另一个占了百分之七十的股份。另外,顾春来还在东北建造了三个综合性购物商场和批发中心,而在鲁城,他旗下的春来集团另外还承包了三个商场十年的经营权。
  但是顾春来之所以有名,不在于他的资产多寡,要按照净资产来比较的话,乐林集团并不比他少,甚至还有多,顾春来的有名就在于他牵头组织成立了暖州市的第一个分散性的联合财团——中发财团。
  中发财团的崛起就在前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那时候暖州的几个大型企业受金融风暴的冲击,开始寻求了一种更为稳妥的经营方式,中发财团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出现的产物,带有了明显的暖州特色,也即是“抱团”。
  所谓财团的经营方式,就是由几个大集团把自己的投资资金集合起来,共同进行投资的一种方式,相对于大集团的股份制,这种财团的组织结构更为松散一些,没有固定的股份投资比例,视乎各人的实力和兴趣而定,经营方式以短中线投资为主,包括了房产、能源、证券等各个领域,每次的投资行为,都是集合了几个大集团的高级智囊团共同参与谋划,可以说,集合了几个集团优质资源的财团在经营上鲜有失手的时候。
  整个暖州市现在有两家财团,除了中发财团之外,还有一家是聚发财团。
  而中发财团是成立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家,虽然只是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却已经在商场上频频出击,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中发财团接手中海市一个著名的烂尾楼——华天大厦,总投资金额达到了七个亿。
  烂尾楼的另一个代名词就是问题楼盘,更不要说华天大厦了。
  作为中海最大的烂尾楼,华天大厦自一九九五年因开发商资金问题搁浅之后,就一直成了中海市政府挥之不去的心头病,也成了中海市城市建设中的一块大疮疤。
  中海市曾经就华天大厦组织过好几次相关的会议和拍卖会,希望能把这块城市的大疮疤彻底揭除,但是因为华天大厦的盘太大,而且这近年又恰逢金融危机,更是无人问津。
  中发财团当时的这种行为,为所有人所不解,金融危机,楼市一片惨淡,此时投入大资金到楼市上,不是自己找死?当时很多人,包括顾春来的一些商场对手甚至说他是脑子瘫掉了。
  但是事实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中发财团接手华天大厦之后,正对这个区域高档写字楼的稀缺,把高等甲级写字楼作为重点的开发中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只是在前五个月的时间,改造后的华天大厦就完成了完成了约30000平方米的销售,前期推出的20楼以下楼层已经全部售完,平均价格在3000美元左右,每套写字楼的面积大约在100平方米,受到了国内一些大公司以及境外客户的大力追捧,改造工程还没完成,就已经收回了五亿左右的资金,可以说,华天大厦的盈利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已经见分晓。
  这样的烂尾楼工程,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也狠狠地打了那些当初质疑和讥笑顾春来作出收购华天大厦举动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顾春来的商场运作手法因此而名声大震,而他在接受中海电视台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过的话更是让韩易印象深刻。
  顾春来当时说,对于自己的财富,可以说已经是别无所求,自己所积累下来的财富,几代人也用不完了,而自己之所以还在商场上打拼,是把商场作为了一个施展自己身手、斗智斗勇的大舞台,而自己很幸运,没有把自己的演出搞砸。
  很多人对顾春来的说法不屑一顾,认为他是得了便宜又卖乖,韩易却对他的话深以为然。
  财富积累到了顾春来这个地步,要说是缺钱,真的是不可能,那么顾春来为何不激流勇退,躲起来享清福呢?要是说一句话,那是顾春来真的把商场拼搏当成了人生的进程,而在这个进程中不断去感悟生活的真谛。




  第二百十四章 顾老大驾到
  没想到烂尾楼当中竟然还蕴藏着如此丰富的商机?华天大厦的成功一下子让顾春来名声大振,中发财团也由此出名。
  而在顾春来出击华天大厦获得成功之后,马上,烂尾楼从无人问津变成了香饽饽,一时之间,暖州民营资本纷纷开始瞄准了全国各地的烂尾楼,形成了一股烂尾楼的收购高潮。但是到目前为止,据韩易了解,还从没有人能够获得跟顾春来同样的成功,相反,还有人因为预算不足,大肆举债购买楼盘,而陷入了财务危机,反而是影响了自己的主业。
  同样是收购烂尾楼,为何最后的遭遇截然不同?
  许多人都认为顾春来纯粹是因为运气好,才能获得如此的成功,持这种看法的人在韩易看来,是抱着一种纯粹的酸葡萄心理。而另外一个极端,则是许多人认为烂尾楼的操作原来不过如此,只需盘下楼盘来个改头换面就可以了,持这种想法的人同样也是错得厉害。
  中海有那么多的烂尾楼,全国有那么多的烂尾楼,顾春来为何偏偏就选中了华天大厦?当然是有他独特的眼光。
  后来顾春来在一个访谈节目中道出了其中的真谛:第一,烂尾楼不需要打地桩,大大节省了建设时间,相比起其他楼盘最少两三年的建设工期,盘活一个烂尾楼只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而第二,则是地理位置。华天大厦地处繁华商圈,边上毗邻了可容纳八万人的体育中心,中海体育馆,宜家家居,以及几个上档次的四星五星级宾馆酒店,最重要的是它还靠近了区政府中心,可以说是地理位置优越,一度曾经引起众多商家侧目,但是由于造价高、资方意见不统一等原因才使得其在争议中一再搁置。
  第三,顾春来在接手华天大厦之前,还花了大价钱请了专业人士对中海的房产市场做过详细的调查,找准了这个区域缺少高档次甲级写字楼的市场空白,从而为华天大厦的改造工程定下了最终的基调,而事实也证明了顾春来这点钱花得并不冤,华天大厦的高档写字楼甫一推出,便受到了国内大公司以及境外公司的热捧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商场之上,只要你能找准市场的空白,基本上就是预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