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兰陵风流-第4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毓祯道:“你们坐。我在屋里坐久了,站一会,伸展伸展。”

    “谢殿下。”两位院士道了谢,便退后坐下了。

    大唐对学者一向尊敬,尤其研究学者,皇帝一向很礼遇,两位院士坐下就是坐得正正的,没有浅坐了或是悬半边屁股表示敬畏。

    廊上内侍宫女和侍卫们都站得远远的。

    李毓祯施了真气屏障,直接说道:“请二位院士过来,是说燕周晶石矿的事。沈相公传报回来:乌古斯不同意大唐开采任何晶石矿……”便将谈判的情况简要说了,“政事堂诸位相公的意见是:以矿换矿。——但拿什么矿去换,这个要审慎。”

    两位院士一听就明白了。

    能量研究是皇家术研院和帝国科研院最重要的研究课目之一,大唐每次对外战争获取的矿石资源,都有两院的需求。燕周的矿藏资源,恐怕两院比燕周人还清楚——最先进的矿山探测仪和矿石检测仪就是两院制造出来的,靖安司尉中就有专门的“黄金司尉”,即矿山探子。燕周的能量矿产中就有好几种是两院需要的高品位矿石,还有一种能量矿石的品位达到“特优品”,超过高品,这些矿石大唐虽然有相当丰富的储量,但却没有上品位的,要用哪些矿石去换取这些矿石,两院最有发言权。

    钟院士看了一眼武院士,没有说话。

    皇家术研院、帝国科研院、帝国技研院,常被统称为“三研院”,但地位上是皇家术研院最高,不是因为它属于皇家,而是在法则掌握和研究段位上都高于科研、技研二院,三院的院士在一起时,通常是以术研院为首。——钟院士当然不会抢在武院士之前说话。

    武院士已经七十有六了,头发胡须皆白,精神却仍然矍铄,双眼透黑有神。他主修符道,三十年前就是大符师的品阶,虽然符修不像武修那般锤炼自身,生命力更强,但体内修得有元气,自是比普通人健旺。他回话道:“正要向殿下禀报,两院合作的炼煤转换法阵又取得新突破——昨天刚出的实验报告,能量转化达到了纯净级。”他喜道,“殿下,我们能炼出煤晶石了。”

    李毓祯眉毛一扬,“果真?”

    煤晶石是冶炼后能够完全燃烧的煤炭。

    “完全燃烧”,就是指不释放任何有毒气体和废气,也不产生颗粒灰尘。

    这对保持大气的纯净性和元气的浓度,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为什么各国对煤炭的开采已经有一百多年,但煤炭至今没有作为燃料在民间推广?就是因为对元气的“污染”问题。

    不论武道还是术道,修者都要靠大气中的元气修炼,如果元气稀薄,修炼之道必定衰微。就如同远古和上古,繁盛的修炼文明的毁灭,不仅仅是因为三族大战让修者纷纷陨落,更重要的是十几万年来无止境的修炼和三族对灵脉矿的毫无节制的开采,加上人族和妖族的大能越来越多,让这个星球的灵气承负达到了顶点,灵脉被掘尽,灵气的消耗远不及灵气的修复,纵然人、妖、神三族的大战不爆发,最多几万年后,这种建立在灵气上的文明也会衰落、毁灭下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现在的修者们来说,保持这个世界的元气浓度就是最重要的事。但是大地没了灵脉生出灵气,要保持世界的元气能量,就只能靠森林草木这些能够生出微弱生命元气的绿色植被来慢慢回复。所以各国一早都有了煤炭的开采和使用,来取代大量砍伐木材。

    但使用一段时期后却发现,原生煤炭杂质太多,无法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颗粒灰尘,对元气有极大污染,而且对绿色植被和土壤都有损害。各国发现这个危害后,立即停用原煤燃料,努力研究应用煤炭冶炼净化术,并严刑禁止民间开采冶炼和使用原煤作燃料,必须用官场冶炼出的洁净煤。但这种煤的价格太高,普通的百姓根本无法承担。

    原煤净化技术最先进的是大唐,但也不能做到完全净化,提炼出的洁净煤——大唐官冶场称为焦炭,燃烧后没有毒气但还有少许废气,更主要还是成本高、价格贵。非但民间百姓用不起,就是中小作坊和工场都用不起,还得用木炭作燃料。朝廷只能强制大工场使用,并对使用焦炭的工场给出一些优惠政策,譬如税收优惠。但林木保护终究只实现了一半,而且焦炭的使用也使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

    李毓祯冷静了一下,问道:“煤晶石比焦炭的成本如何?”

    完全纯净的煤晶石固然好,但如果成本降不下去,还是不能广泛使用,取代木炭。

    钟院士作答道:“回殿下,提炼技术分两部分,一是技术流程,二是法阵。科研院研究出了新的分离转化技术,以技术流程分离出有害物质,再回收转化一部分有害物质,只有无法回收转化的,才由法阵净化。所以,新技术是增加了技术流程的部分,精简了法阵部分,这样维持法阵的能量就只需原来的一成,用高温炼炉燃烧产生的火能转化,就能完全供应阵能。”

    以前净化煤的成本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维持法阵需要庞大的能量。这对各国都是肉痛的。所以,各国的术法师都在研究如何将水能、火能转化为阵能,但这有地利限制,而且大型的能量转换阵也是一个很耗能的工程。所以,净化成本才居高不下。

    而科研院的新技术取代了大半法阵的功能,只余最后部分法阵收尾,这就大大节约了能量,成本自然大幅削下去了。

    李毓祯点了点头,寒凉的眸显出几分温度,负袖走了几步,猛地回身,玄色的龙袍划过一道利落的弧度,音色薄凉却有力,说道:“好,这要给你们记大功!”

    两位院士拱手一笑。

    李毓祯又吩咐:“科研院要整理出数据,详实分析改进后的成本降低额,七天之内呈报告上来。你们两院要立即组成技改组,下到各个煤焦化冶炼场,改造应用新的冶炼装置——你们下去协商,写个实话方案上来。”

    “诺。”两位院士拱手应道。

    李毓祯望天笑了笑,说道:“这个成果来得正合其时呀。”

    和乌古斯的谈判正好需要这份成果。

    如此,大唐就不需要付出矿石了。

    ——凡有价值的矿石,大唐一点都不想流出。

    李毓祯深黑淡漠的眸子映着湛蓝的天光,宛若深谷静潭,“乌古斯和燕周,真是占了好地方啊。”

    这句话若被不懂的人听了,必定要心里嗤笑——乌古斯和燕周那种地方,除了丛林草原就是荒漠冰原,一年十二个月,有七八个月都是冬天,算什么好地方了?

    武院士和钟院士却是心有戚戚焉的点头,那地方是好地方啊,矿产种类和总储量比不得大唐地大物博,但尽出高品位矿石啊!

第三三四章 要脸和不要脸() 
每年七八月,是乌古斯的秋猎时节。

    今年秋猎定在七月中,因为对燕周战争的胜利,皇帝宣布今年的秋猎往塔拉河以西行进,在乌阔尔山停驻,行营驻跸在山谷西南,隔着西面的大河——以前是界河——就是燕周以前的东平州,现在,是乌古斯的领地了。皇帝的金帐位于行营中心,四面环绕着侍卫亲军帐、臣僚帐和禁军帐,再往外是各领主帐和军团帐,整个行营连绵二十里,规模宏大却严整有序。

    金帐以三十六根漆金的金柱撑起,里面以木厢夹沙浆碎石混凝墙隔开各个殿室,帐顶是白岩石加软金属炼制,坚固又有韧性,有天光时还能透进光线,照得各个殿室都明亮敞阔。这会儿已近黄昏,天光暗淡下来,东南的小议殿中点起了光石灯,皇帝陛下在召四位大臣议事。

    乌古斯的“行猎”不只是行猎,还是皇帝巡视领地、接见地方领主和贵族,与臣僚议论国事的政务活动。四时行猎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乌古斯立国时为了取得各部族的支持,采用了周王朝的封建制,各地领主就相当于地方诸侯,有很大的自治权。所以,皇帝的四时巡视就是很必要的。而行猎也能保持乌古斯的“野性”,燕周的灭亡不得不说就是追求文明失去了野性——至少乌古斯是这么认为的。于是今年的秋猎特别激烈,不只贵族抢猎激烈,各军团的武斗赛事也很激烈,就连大臣议事的争吵都变得激昂了。

    小议殿里的四位大臣就是刀光剑影,火花四溅,如果几案不是特别炼制的青刚石,早就被四臣的大力拍裂了。

    寔楼丘穿着一身秋猎的一色服,绣着一只神骏的海东青,金色的羽毛刺张,双目凌厉凶猛,双爪锐利下扑,似要撕裂下方的猛虎。但这凶猛的气势完全被皇帝陛下的气势压制,两只伸长到御案下的黑亮军靴随意交叠,带着闲适,上半身慵懒的坐在铺了整张虎皮的御椅上,任由下面四臣吵得激烈。

    “……我们要火炮!火炮!!”陆军大臣盘腿坐在豹皮垫子上,一手拍着几案,“你们矿业部和科技部就是短视,能量矿以后还会有,这个换炮的机会错过可就没有了!”

    军备司大臣跟着瞪眼吼道:“说的对!先要火炮!能量矿以后再换。”

    矿业大臣凶狠的瞪回去,“你们军部才是短视!那是能量矿!能量矿!”唐人守着能量矿就跟铁公鸡一样一毛不拔,乌古斯以前就提出矿石交易,唐人都死咬着说不换,“不趁着现在以矿易矿,以后唐人还能松口?”

    大东洲和南洋洲的岛屿上都有着丰富的、未知的矿藏,唐帝国派遣在海外地域的“垦荒团”不断推进,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开采出燕周具有的高品位能量矿,那时还会愿意拿他们国内的能量矿与乌古斯换矿吗?

    科技大臣是个优雅的男人,神色却是冷森森的,“交换唐国能量矿石的名单,可不是我们科技部或矿业部提出的,一直以来我们进口的都是唐国的非能量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