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兰陵风流-第3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冰盘稳稳落在竹几上。

    萧琰眨了下眼,忍不住伸手摸了下竹几——的确是竹子,不是土!而且正是来时竹林中见到的黄金间碧竹,黄金竹上的绿色竖纹都能清晰可见!!

    萧琰脸上现出叹服。

    空气中还有着未消散的道则的残留。

    这不是乌古斯神庙那种神术道则,而是五行法则的转化,但其中应该有相通之处。

    萧琰静静的体悟,然后她伸出右手,渐渐的一团水雾裹住了她的手,然后那水雾被风吹散去,洗净了她的手,指间却又绕了一团水雾,渐渐凝结成一根冰叉子,握在她手上。

    她用冰叉子叉了一瓣紫蒲桃,嚼入口中只觉甘甜无渣,有种入口即化的润滑感,吃完一瓣后笑道:“谢果老赐仙果。”

    民间百姓敬称张果老为果老,萧琰学了一回。

    玉清掌教捋须大乐,赞她道:“真气掌控得不错,五行转化的道则也领悟了三四分。”

    萧琰瞅了眼那莲花状的冰盘,冰盘里莲花的丝络都是栩栩如生,更不提那黄金间碧竹几瞬间编织成几以及一模一样的竹纹了,那是对五行道则的深刻掌握以及对真气的精准操控,这种实力是她现在还远不能达到的,她诚心说道:“与掌教相比,无念还差远了。”

    玉清掌教笑得慈祥,“我不过占着年龄的便宜,你才多大,等你到了我这年岁,成就难以估量。”

    萧琰没有谦逊,拱手道:“无念谢掌教鼓励。”

    她这般说话不会让人觉得骄傲,而是自信,诚恳。

    玉清掌教哈哈笑起来。

    他抚着白须,笑眯眯说道:“咱们‘八仙’,你已见到四位了吧。”

    萧琰应道:“是。”——如果听见笛声歌声也算是“见到”了。

    想必玉清掌教的神识覆盖出去,已经知道了她在路上的情况。

    玉清掌教沉凝的声音道:“以后你到天尽之途,还会见到孔目子、正阳子两位先代前辈……”

    萧琰神情庄肃,孔目子和正阳子是武道史上赫赫有名的先天,前者即民间传说的八仙之首的“铁拐李”的原型,是战国时代的先天;正阳子是活跃在两汉时期的道门先天,即八仙传说中“汉钟离”的原型。——这两位,都已经殁于天尽之途。

    先前轻松的气氛一下变得沉肃起来。

    玉清掌教说道:“你可知,我们道门三清宫为何要塑造宣扬这人间八仙?”

    萧琰路上就在思索这个问题,心里隐约有了答案,这会见玉清掌教郑重提起,这个答案在她脑中就更清晰了。

    “依晚辈想,它最大的意义或许是告诉人们——人能成神。”

    人能成神。

    神不是高不可及。

    神也可以是凡夫俗子修炼而成。

    “哈哈哈!”玉清掌教抚须大笑,“好,说的好。”

    ……

    “孩子,好好努力,以后你们就是人间的神。”

    ……

    萧琰拜别玉清掌教出来,脑子里还萦绕着玉清掌教最后说的这句话,她遥望着远山的翠屏高峰,又望着高天上的流云,澄碧的青天,心里滋生出一种豪情。

    她放声唱起歌来。

    唱的是《果老传》的人间仙:“我是人间仙,朝吸人间露,夜饮人间风,葛衣麻履,倒骑白驴如星弛。朝游北海暮苍梧,天下都游半日功。……真至道,不择人,一颗丹心向道恒。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深。有人问我修行法,只种心田养此身。……我自忘心神自悦,跨水穿云来相谒。……”

    歌声清亮悠扬,带着一股来自人间的勃勃生机,又透着不染尘俗的澄静纯净。

    便有笛音随歌而起,又有竹板击节相和。

    那是“韩湘子”、“蓝采和”两位道君。

    萧琰的歌声依然清亮悠扬,没有因为两位先天道君给她伴奏而受宠若惊,歌声与笛音竹板相和,若高天上的流云,又若澄碧的青空,纯净,浩瀚,令人忘心神自悦,油然生出“跨水穿云来相谒”的心驰神往。

    远山上的一棵巨大的银杏树下立着两位貌相清癯的先天道君,正在下悬空棋,一粒粒黑白棋子浮在两人中间,立在西面的上清宫长老道静子边落子边道:“此子心澄至静,不受外界之扰,不错。”他东面的太清宫长老道辰子道:“墨尊教出的弟子当然不错。”两人对视一笑,目中皆有满意之色。

    未来的星路之人,他们当然要看一看。

    ……都是好孩子。

    两人心里同时这么想。

    这个“都”除了萧琰外,当然还有另外一个人。

    ***

    萧琰不知道有人正在品评她,她一路而歌,往西边的上清宫行去,一曲人间仙歌毕,拱手向西南方和西北方各揖一礼,道了声:“多谢。”

    西方一位年轻道士迎面而来,目光一霎惊艳,有些迟疑的顿下,远远的打了个稽首,垂敛眉眼道:“无念宗师,贫道至观,奉上清掌教之命请你入翠云峰。”

    萧琰道声“有劳”,随那年轻道士西去。

    行出百里,便见前方山脉耸立,居中主峰山高而且险峻,满山林木郁郁葱葱,苍翠若云,萧琰心想这就应该是“翠云峰”了。看见山在眼前其实还有很远距离,又疾驰了约二百里,才到了翠云峰下。这里是上清宫的主峰,主殿及配殿阁舍建在半山上,很多殿舍能看出新造的痕迹,因原上清宫叛出三清宫的内战,大片殿舍在打斗中成了废墟,新建的宫殿失去了原来的古老沧桑的气息,但是透出一股别样的清新之气,浅绿色的建筑给人一种经历霜雪后迎来初春的生机勃发感。——也许毁灭并不一定是坏事,萧琰心想,就像去了陈腐,反而更有活力。

    主清殿前的广场上一群弟子正在练剑,萧琰一眼扫去,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她随那青年道士进入上清宫的中庭,路上偶遇的道士也都年轻,没有超过四十的——看来新建的上清宫不仅是建筑年轻,人也年轻,当然也可能是年老的她没遇上,不过上清宫叛出三清宫应该是拉走了很多老人和中坚骨干,新成立的上清宫虽然从外门选拔了一批优秀弟子入内门,但要成长起来成为骨干还需要时间,自然是年轻弟子比较多。

    青年道士带着她从殿舍后山沿石级而上三百余丈,到了翠云峰的极顶,峰顶建有一亭,匾上三字“呼迎亭”,笔力质朴自然,萧琰心想“一呼一吸皆自然,迎面清风涤尘埃,呼迎约摸是此意”,便见亭中坐着一位青袍道人,远见时就觉得不起眼,亭子比这道人更醒目,走近了仍然觉得这道人不起眼,质朴得寻常,就好像眼睛掠过一棵树一棵草不会细看,但萧琰意识到自己忽略这位道人时心中一惊——这岂是寻常!分明是气息内敛到朴实无华的程度,时刻都融入自然之中,她不由抬眼再看“呼迎亭”三字,笔力质朴自然,呼而外迎而内,自然而然的呼应,想到“一呼一吸皆自然”,她的心中若有所悟,悠长的呼吸中仿佛融入了一种韵律……那是天地脉搏的跳动节奏,日东起而西落,大地春华秋实,四季更替,草木枯荣,这都是一呼一吸,是天地的节奏。

    青年道士眼露惊震:这位无念宗师竟然……就这么顿悟了?!

    上清掌教微微一笑,挥了挥手,那青年道士稽首一礼,转身离去。

    萧琰从顿悟中醒来,觉得自己对阴阳道则和生生不息的领悟又进了一步。

    她向亭中长揖一礼,“无念多谢掌教指点。”

    若非上清掌教坐在这亭中,他身上的道则气息与这“呼迎亭”相应,萧琰单看石匾这三字绝不会有此顿悟。

    ……来道门这一趟,收获真是大了。

    萧琰真心实意的感谢。

    上清掌教招手让她入亭,一老一少立在东面亭槛边,纵目望去,眼底群峦,尽伏脚下,山下一水如带,穿越森林苍莽,蜿蜒迤逦,流过山坡茶园,绿地果园,田畴庐舍……宛若画图,而这画图大得令人吃惊,萧琰禁不住想:这都是三清宫的地域?

    她知道神农域很大,先秦时代有云梦大泽,一万八千里,这神农域就是云梦大泽的主体,道门就掩于神农域的苍莽森林和沼泽群山之中,这片地域有多大?萧琰以前不知道,现在约摸有个概念了:神农域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在三清宫内。另外三分之二,必定也在三清宫掌控之中。

    上清掌教说道:“这山下有十万户,有的祖祖辈辈住在这里,已经有两千年,无数能人异士从这里走出。我们道门,若从三清宫建立起算,也才一千四百年。但论道统,却是从远古巫族传承下来。炎帝时代,始立道门,‘道’即承巫之道,剑道术法符器阵,俱是道门传承……若说中州诸道出道门,这话是不错的。至先秦时代,老子传道,伊尹立三清宫,此时的道门却非上古时代的道门了:剑道已经分出去,法道也北上南下二支,北即萨巫,南即竺巫。竺巫中又出普渡道,即释迦佛门。这正应了道门始祖广成子之言:道不可一统。……”

    萧琰这才知道道门之始,是万道之宗,而炎帝时代的众大能立道门的用意,想必既是保存并传承上古道统,也是为了将星命和天路的使命通过道门一代代传承下去,而后道门分裂,这个使命却就随着各道的分支一并被继承过去——所以才有中原三清宫和剑道的不懈,才有释迦佛门北上中原,才有萨巫神庙数千年不懈的卜星命。

    道不可一统,当如星火散播。当星火旺盛,就是汇聚燎原之时。

    上清掌教说道:“人族胜过神族的,是欲|望,人是由猿兽进化而来,血统里刻着为了生存而不断攫取的欲|望,这让人族内斗但也奋进,‘道’便是在这内斗又奋进中不断分裂、衍化、成长。”

    萧琰点头明悟,因为人们的欲|望,对利益的争夺,道门必然会从统一走向分裂,所以“道不可一统”。而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