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兰陵风流-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瞥鋈ィ阋肆嗽勖抢钍希课抑溃愫湍惆⒐计鸸乃迹朐谠弥成献魑恼拢盟槔钚铡彼底趴┲ㄒ恍Γ酉汾士此安还㈧跸衷诳隙ㄔ趺匆膊辉冈弥绽盍恕!

    表妹变成了堂妹,两人这辈子便绝无可能。

    李毓祯面庞沉静,似乎完全不为姑母的调谑所动,声音也沉静的道:“诚如姑母所说,萧氏不会放弃她,悦之也绝不会归入李氏。我和阿公原先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想来阿公见过姑母后,也已经打消了这想法。”

    李翊浵咯一声笑,凭几上的纤白玉手支着同样白皙的下颌,明媚的眼睛眨了眨,“其实悦之生父是谁,还真不知道。她的容貌像我多些,萧靖西和梵因,一个都不像。还是我这边的血统强大。”说着眉毛骄扬,咯咯的得意。

    李毓祯:“……”

    忽然庆幸萧琰是墨尊养大的,若是姑母教养她……心里寒了一下,那画面太不美好,还是别想象了。

    她看着姑母的眼神挺无语:弄清楚女儿的生父这应该是很重要的吧?搁她姑母这就是无谓了。

    李翊浵螓首侧着娇慵一笑,漫声道:“宝树是我生的,这不就够了。”

    意思是“有母亲就行了,父亲是哪个重要么?”

    她这会倒是说“宝树”了,当着小狐狸一个人,再遮掩就没意思了,都是聪明人,心知肚明,何必自欺欺人。

    李毓祯语气凉凉的刺她姑母,“悦之的眼睛和您一样,水杏眼,纯黑,但眸色应该更像圣梵因吧?澄净,剔透,不染污垢,佛曰:莲台琉璃净世界。”

    李翊浵笑意敛了,轻哼一声,“那是功法的缘故。”才不愿承认女儿像梵因,像萧靖西也不行。

    “功法么,”李毓祯沉吟着,摇头道,“悦之修炼的不是佛门心法,应该是萧氏所创的源出道门的心法,不过,很可能是被墨尊修改过,加了墨家心法也不一定。”

    墨家以剑道闻名,但并不是只有剑道。先秦时代,墨武的功法可是五花八门,与道家并称“中原武道二源”。以墨尊在武学上的精深宏大造诣,修改功法应该不是难事。她眸光幽邃的道:“修改的功法中也可能包含了佛门的心法。”

    她在燕鸣河谷时曾经给萧琰内气灌顶助她进阶,神识进入过她的经脉和丹田,加上后来的接触,对她的功法揣测了个五六分,如今她已经确定,萧琰修炼的功法中必定是包含了墨、道、佛三家的武学精粹。

    她眸光幽敛。

    墨尊,是要培养出一个集众家之长的传人?

    还是为了……

第一三八章 拜会() 
萧琰躬身应道:“是。”

    她从经道堂下山回府后父亲就与她有过长谈,知道这次入京既是圣人想见她,同时也是家族的意思,正好到帝京增长见闻、丰富阅历,并进入天策书院学习,可能要到明年十二月才回贺州。

    “这是年节前后的春宴单子。”萧晀拿起案上一份兰花印纹的洒金纸折页单子递去,萧琰起身接过。

    “看后,记在脑里。”萧晀道。

    萧琰恭声应诺,知道这单子实际映射了萧氏在京中的关系来往,是不能流出去的。

    她看两遍后记在心里,起身将折单又递回伯父案上。

    萧晀说了两处宴请,道:“除了这两处外,其他那些宴会阿琰先不用去。让你堂兄们先去蹚蹚水,你在京中的时日多,以后再与这些世家子交际不迟。这几日,你先随着我,去见见几位世家主。”

    萧琰应道:“是。”

    知道大伯父这是在提携她。

    因为父亲是河西的最高军事长官,不得朝廷诏谕是不能离开河西的,所以每年进京朝贺的大伯父就是萧氏家主的代表,她随同大伯父去拜见这些世家主,地位就不仅仅是嫡子了,而且是予以议事的嫡子,得到对方的重视当然是不同的。

    而家族显示出对她的重视,必会让她在长安与世家高门的交往更有利。

    她按捺下微微激荡的心情,仔细听着大伯父说的明日、后日要拜访的家主。

    这种拜访不会列在春宴单子上,是既公开又私密的拜会。

    说公开,是因为世家之间的互相拜访是光明正大的;但双方拜访的情形,却是私密的。世家的交易往往就是在这样的拜会中达成,而对某些事件的态度也是通过这样的拜会传达。

    萧琰知道,她被大伯父带去参加这样的拜访,即使正经谈事时她是和对方的子弟去暖阁喝茶或游园子,但也足以体现她在家族中是可以“参与秘议”的地位,这对于提高她在长安交际的等级是很有作用的。

    听完伯父的安排,萧琰心里过了一下母亲那边的安排,以询问长辈意见的语气道:“母亲希望我这几日再过去。我想,陪母亲过个年夜,申时过去,正旦用了午膳后再回来。伯父您看,是否合适?”

    萧晀心里想了想,颔首笑道:“除夕日清晨咱们府里祭祀,午正起便是家宴,聚欢要到年夜三更才歇,都是家里人没什么大事,你用过家宴就是团圆了。你和生母多年未见,陪母亲过个年夜也是应该的。”

    萧琰恭敬拜谢,“是,多谢伯父。”

    她拜别大伯父,带了侍卫回金粟院,听菘蓝禀报说三位堂兄都差人来问过,便换了一身淡青色的家居直裰,挨个去三位堂兄院里叙话,回来已经是戌正了。便换了短褐,练了一个时辰的刀法,然后沐浴上榻,冥想之前又呆了会,想着除夕过去给母亲带什么礼物,又不可避免的想到李毓祯,手按着脑门叹了口气。想到母亲教她“定心”时的一句话:“任它四面风摧,我自岿然不动。”萧琰心里默默道,她和李毓祯之间,恐怕就是如此了。

    她们两人的心志,都是同样的坚定,谁也说服不了谁,就看谁磨得过谁了。

    反正,她当了皇帝,迟早是要大婚的,到时这份情就自然断了。

    萧琰徐徐吐了口气,眸子变得清明,闭上眼,握着清心琉璃石,很快进入了澄空境界。

    次日起,到九哥院里用了朝食,她便独自去了大伯父的院子,随伯父一起前往宋国公府拜访。

    宋国公即清河崔氏的家主,门下侍中崔希真,三省宰相之一,太子的岳父,深得圣人信任,当然这种信任也有可能是打嘴架吵出来的——宋国公在诏授门下侍中之前,曾任过好些年的谏议大夫和御史大夫,跟圣人是殿上吵架的老冤家了,任了宰相后与圣人斗嘴也是常事。

    大唐皇帝对于被臣下指着笏板骂已经习以为常了,哪任皇帝没被骂过?太。祖、高祖、太宗、仁宗、明宗、高宗、世宗……没一个走脱的,被骂得最厉害的昭宗皇帝还开玩笑说“不被人妒是庸才,不被臣骂是庸帝”,只要把事干好,想吵架就吵呗,圣人干嘴架也不是含糊的。但前提是能干事,只会磨嘴皮子的,皇帝多半将人丢到翰林苑、国史馆去,那里有一堆磨嘴皮子的,由得你们天天辩经论史去。崔希真能从台谏长官坐到门下宰相这个位置,绝不是只会干嘴仗的,在大事上,这位崔氏家主可从不含糊,是隐性的圣人一党,所以才在门下宰相这位置上稳稳当当坐了十几年。如今下一任的皇帝是他女婿,下下任的皇帝也是他的外孙女,只要清河崔氏自己不犯蠢,继续繁盛个四五十年不成问题。

    “萧氏之下,就是清河崔氏。子弟繁盛,人才辈出。崔世子与你父亲同辈,是一位性度恢廓的人物。崔氏有他为首,子弟齐心,不会亚于萧氏。一个家族源远流长,其一在于存道不毁,其二在于子弟同心,这比人才辈出还更重一分。……”

    萧琰骑在马上,心里回想着大伯父昨日说的话,结合赴京前父亲和四哥的提点,心中缓缓勾勒出对清河崔氏的初步印象。

    车马很快到了永昌坊,从坊府门进入崔府。

    世子崔光弼一身宽袖博带的礼服,外穿玄色绣金螭纹的锦面毛氅,仅袖口露出三寸黑色油亮的锋毛,容貌白皙俊雅,又有恢弘博广的气度,领着他的几位兄弟和四五位子侄在正门前相迎。

    萧晀也是一身宽袖博带的礼服,外穿深青色织方胜纹锦面毛氅,气质温雅如古玉,下了马车,带着萧缣、萧珖、萧瑄、萧琰四位子侄上前,合揖见礼。

    “定柔兄一年不见,风采依旧啊!”

    崔光弼笑声宏朗,与萧晀相见亲热,把臂入内。

    众崔氏子弟也迎着萧琰几人上了石阶,进入大门。

    桓门内厅堂东侧的暖阁内已经烧了地龙,众人入内分宾主坐下,笑语相叙喝了两盏茶。崔光弼这才起身邀萧晀入内拜见父亲。

    萧晀起身,只带了萧琰随行。

    崔光弼心中微讶,却没有丝毫显现。

    肩舆一路往北,入内桓门后到了崔氏家主的起居院子。

    崔希真今年已经七十一岁,比圣人还大几岁,按理七十应该致仕了,圣人却仍留着他在门下侍中的位置上——朝中内外都清楚,这是要等新皇登基后才退。

    他的头发和胡须都已白了大半,精神却很矍铄,梳着一丝不苟的发髻,穿一身松绿色宽袍大袖衫,袖摆一直垂到榻上,袍上绣着几朵银线菊,庄重,素雅,清贵。过去的岁月深刻如刀,在他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沟壑,然而无法掩去他的神采气度,反而因为岁月的蕴蓄更让人觉出一种精深的睿智,令人在他面前就生出一种不可测度的威敬感觉。

    萧琰跟随伯父入到暖阁便解下了面具。

    崔光弼目光所及便是一震,眼中瞬间掠过惊震、疑惑等情绪,却快不过一眼,便尽数敛去。

    “世伯,这是靖西的嫡三子阿琰。——阿琰,前来拜见世伯祖。”

    萧晀回首笑容温雅。

    萧琰应道“是”,上前行礼拜见。

    崔希真笑容呵呵,道:“靖西好福气,有子如晶玉,髓质莹心。”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