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兰陵风流-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人鸿沟,道存神存。”

    “没错!”萧迟道,“世间万物,抵不过岁月,最终都逃不过生老病死。无论生时多么精彩,最终都会死亡,步入腐朽的泥土,化为尘灰。多么让人不甘啊,是么?”

    萧迟眼中流转着碎光,仿佛岁月长河星光闪耀,华丽动人却又深奥邃远,她的声音也仿佛时间长河汩汩流动,让人忍不住倾荡其中:

    “上古伏羲演化大道,观宇宙生死奥秘,说:天地之德曰生。天生道,道生一,一生两仪,两仪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生于阴阳,阴阳相生,生生不息。万物有生灭,亦是不灭,因道是不生不灭。所以,天道以生老病死制约万物,却也给了万物生的机会。生之尽头为死,死之尽头为生——生死可易也:天地造物,便在这生死转化中留下了一线生机。吾辈孜孜以武求道,便是求这一生机。无论道家修道,武家修武,佛家修佛,吾辈修行,都是为了打破人的生死这个囚笼,岁月不息,生生不已。”

    萧琰听得神思起伏,这还是头一回有人这样给她讲,生死与武道。她从小刻苦习武,风吹雨打,坚定不移,是为了母亲说的“变强”,强者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她为自己奋斗,更为母亲奋斗。可是,真相给了她蒙头一棍。母亲不需要她为她拼搏。萧琰痛苦时茫然,一度不知道自己再执著于武道为了什么。她可以为自己奋斗,可以走强者之路,但是,为什么非得是武道之路?大唐这么多风流俊采的人物,萧氏这么多风流俊采的人物,走武道的不过十之一二。

    只因为母亲说先天之期可见,给了她继续执著的目标。

    可是,武道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夫子说,是“岁月不息,生生不已”,那么,她也是为了生生不已吗?为了打破天地生死的禁锢,永远淌流在时间的长河中吗?

    她迷惑的看着夫子,她对于生死并不执著,生而尽志,则死亦无憾。她隐隐觉得,生生不已,并不是她执著于武道的原因。

    “阿琰,想清楚自己的道。”萧迟问她,“何谓武者之道?”

    武者之道,难道不是武道么?

    萧琰澄澈的眼眸透出困惑。

    萧迟悠然一笑,“天下学文者万千,何以为道?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道,找准了路,才能文以载道。否则,不过是读了书本,庸庸碌碌一生而已。文者短短一生,致道而精彩者如繁星闪耀,光亮了我们的天空。而天下武者万千,能达最高境界者,何人也?只能在我们的想象中神往。但千年岁月,武道不息,何也?意也,志也,神也。天行健,自强不息。——小十七,你要找到自己的道啊。人有信念,能坚定前行;但道者要有道念,才能清醒的行走在这条寂寞的大道上。”华邃的眼睛看着她,仿佛站在岁月长河的那一头,静深悠远的看着她,如何从桥头踏入舟上,进入这条岁月长河。

    萧琰不由得沉迷在她的眼中,仿佛听见河水的声音哗哗流动,就在身边,从无尽的长河流过来,又向无尽的长河流过去。

    良久,塔中无声。

    直到塔外一声呖呖莺鸣,她才遽然清醒过来,有些赧然的道:“十七听得出神了。”恭敬的合手,伏身拜下去,叩首,“十七多谢夫子指教。”

    “哎呀呀,”萧迟声音挺遗憾的道,“我还以为十七这般深情的望着我,能到天荒地老哩。”

    萧琰:“……”

    所以,方才的高人貌是她眼花吧?

    什么岁月长河,生生不息,明明是调戏小辈生生不息来着。

    萧迟大笑,从袖中飞出一卷纸,落到她的膝前,“这是你要学习的纲目。上面列的竹简或书卷,你按顺序浏览。其他的,就不必看了。等你以后有了闲暇,再来看这些书不迟。”

    “是,夫子。”

    “这些日子你就待在塔中,吃食饮水都有人送来。遇到不解处,书案上有纸墨,且记下来。我七日来一次,回答你的疑问。”

    “是。”

    萧琰恭敬送她出去,此后的日子,便在塔中静心读书。

    讲武塔的第一层是武学理论,从武学的起源到武道的建立发展,千年中出现的各家流派和名人,都论述得详尽。防虫腐的楠木书架上,有竹简,也有雕版书册,一眼望去,足有上万卷。

    萧琰按着二曾伯祖列的单子,依序从书架上取书而读。

    她在第一层待了三日,然后上第二层。

    第二层是内功心法,这些内功心法多数是从道门流出,经过萧氏宗师的修习,又多有创修,形成萧氏的心法,供弟子选择修行。

    萧琰学的是商七代母亲传的心法,当然不需要再修习这些心法。萧迟在书单中列出二层的书目也只是让她读,不是让她学。但触类旁通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萧氏宗师创心法的经历、过程、感悟,对武道修行者也是大有裨益。

    萧琰在第二层待了五日。

    第七日萧迟过来,回答她记在纸上的一些疑问,便自离去,当然顺道调戏一下萧琰也是必不可少的。

    萧琰送走这位曾伯祖后上了第三层。

    从第三到第九层,都是武功秘籍,有掌、拳、腿、指,也有刀、枪、剑、戟,甚至冷门的兵器秘籍都有。

    萧琰在这七层里待了半个月,待的天数最多的当然是“刀”这一层,其他几层都是读读看看而过。

    期间萧迟来过两次。

    她继续上了第十层。

    第十层是各种轻身术和步法。萧迟给她列出要修习的是斗转星移。萧琰之前修习的是斗转星移的上卷,这里是下卷,而且是真正的精华所在。萧琰看得如痴如醉,边看边想边悟,浑忘了时日,直到萧迟传音给她,让去文道堂听课,她才知道已经进了十二月。

    还是由堂兄萧纺带她出了谷,便有文道堂的夫子——十四堂叔萧昕领她去百经堂听课。

    百经堂是讲大课、也是学子辩论的地方,萧琰今日去听的就不是经课,而是辩论会。

    十四叔边走边给她普及文道堂的知识。

    萧氏的文道堂分易、经、文三部:易部是以易学为主,包括象数、天文历法、地理方舆;经部是诸子百家,下面又分诸堂,儒经堂、道经堂、墨经堂、法经堂、史经堂,等等;文部则是教诗词赋散文之学。百经堂的辩论会就是经部的辩论会,十四叔笑着说,经常打架就是在这里。

    萧琰这次旁听的经辩会论题是“仁德礼义”,这是经部的经典常论题,每年七月、十二月都要举行一次这个论题的辩论,而学子们是抽签决定他们的立场,不管他们认不认同,反正要从他们抽签的这个角度去论。十四叔说,世间道理没有绝对,处在不同的地位,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就是不同的,而且因时因地还不同。萧氏子弟要学的,就是这种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但是他们在毕业前,必须按自己选择的方向参加辩论,然后在下山前写出自己的答卷:仁德礼义孰为先?

    这个答卷将封入他们的学档中——同样没有标准答案,评判也如将道般,将由他们自己做出,用自己一生的实践来做评判,最后归入他们的“文以载道”档中,供后辈子弟学习经验,吸取教训。

    萧琰在经辩堂时终于体会到什么是文架,她觉得宁愿打十场武架,也不愿意打一场这样的文架,简直是唇枪舌战更胜刀兵,其酣畅淋漓处又让人止不住击掌道绝。

    一个上午的经辩结束出来时,她还沉浸在其中,只觉许多堂兄堂姊的辩论简直字字珠玑,让她心中有些困惑的事情也豁然而解,不由深刻理解何谓“大道相通”,文武之道虽然相反,一些道理却是相通的啊。

    她觉得对二曾伯祖说的“武道信念”的理解又进了一步。

    中午就在经道堂用膳,和十四叔和其他几位族叔夫子一起。

    用完午膳,十四叔领她在经部行走,边走边说道:“文道堂里有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等诸家学说,萧氏子弟可以只精一道,但须通读其他家的学说;可以推崇一家学说,但不可因此完全贬抑其他家学说。各家学说能在春秋战国创立并流行,自然有它的精妙处。做学问,要有坚执,但不能偏狭。……

    “在咱们河西,重建文道堂的先曾祖名讳钫,他是儒学大家,建堂时就说:你可以贬斥某个学说,但你不能看扁这个学术,除非你自认为能与创立这个学派的贤者比肩,你才有资格说‘你说的都是狗屎’;当你还站在山脚下需要仰望时,你有什么资格批判山峰?做学问要低头,高抬着头只能让人看见你鼻孔里的鼻屎。”

    “哈哈哈!”萧琰听得大乐,觉得这位曾祖说的太有道理了。

    萧琰在文道堂的承道堂里看见了一部部的厚书,按照不同类别的成就,写入了萧氏历代前辈的事迹。他们中有德行出众的,也有经学论著闻名的,还有做官有成就的,讲学一生桃李无数的,除此之外,还有各种以技做出成就的,农技、匠器技、建筑,方舆,河渠治水……还有经商,为萧氏创造巨大财富的俊才。他们,都收录在《萧氏承道录》里。

    十四叔说:“不是《萧氏英杰录》,是承道。承载我们家族的道。就像一艘大船,要开动,就需要各样的位置都有人,都跑去掌舵,谁去撑篙,谁去拉帆?所以,士农工商,都要有。都去做官,哪有这么多的官可做?而且还挡了人的道,做官就是独木桥,一半的桥都被你这个家族的人占了,让其他人怎么上桥?阻了太多人的道,就会被太多人联合起来,铲倒你,推翻你。萧氏就算再强大,能跟世道相抗吗?所以,退一退,让一让,反而道路更宽广。……”

    十四叔背着手道:“咱们萧氏在大梁朝时,有十几万宗族子弟,远支的已经没了爵位,没了皇室给的俸禄,怎么过活?都抢着入仕为官,有才的还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