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兰陵风流-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到十的时候,便见跑在最前方的几名蕃骑突然被马摔了出去,后面疾冲过去的战马也接二连三绊倒,马上的蕃兵摔了个倒栽葱,颈骨当场折断,反应快的可能侧摔下去,腿或胳膊折了,或只断几根肋骨,也有个别身手利落的,在马蹄绊倒人被惯性冲出的瞬间一个凌空翻身落地,没有丝毫损伤,但要将战马推起来再驰马逃跑,已经足够唐军追上来射箭了。

    跑在后面的蕃骑庆幸没有跑在前头,心里又在泪流。

    丫蛋的居然有绊马索!

    羌塘草原的草不深,这么长的绊马索中间要打十几个索桩,平常驰马肯定能发现,但此时吐蕃骑兵都在惊惶逃窜,后面还有追兵,时不时还有后方骑兵中箭的惨叫声,人人心里都恐惧紧张,眼睛直盯着前方,谁会往草地上看呀?最主要的是,根本不会有人想到会有绊马索!

    简直太狡猾了!

    后面的蕃骑都骂了一声“唐狗”,急急勒马缰减速度,跑过绊马索后再加速。

    但就这么减速的十几息,唐军又追近了一大段距离,距离后面的蕃骑只有五十步。

    第一团的骑兵嗖嗖射箭。

    时不时有战马的痛嘶声响起。

    吐蕃骑兵几乎是伏在马背上奔逃,既可以减少阻力,又方便避箭,而第一团的骑兵除了萧琰、郭厚泽、马永忠等十几名精于骑射的能射中人外,其余的人都往马屁股上射。

    战马吃痛下嘶叫着冲到前方去了,跑在后面的吐蕃兵一下成了跑在前面的,这些骑兵心里惊惶的看着前方,既担心战马不知能坚持多久,又担心前面再来一条绊马索,眼睛都瞪得大大的,盯着前方的草地。

    很快他们啊啊叫起来!

    陷坑!啊啊陷坑!

    那陷坑一眼扫去,约摸宽达三丈,长达一里,在短草的草原上十分醒目。

    吐蕃骑兵使劲勒马缰,但屁股中箭的战马跑得太快,根本勒不住,扑通一声冲进深达二丈五的陷坑中。能勒住马的也是人立而起,差点将马上的骑兵摔下来,立即成了最好的靶子,嗖嗖声中背上皮甲被七八枝铁簇破入,从直立的马背上摔了下去。

    冲在前面摔进坑里的吐蕃兵有五六十骑,坑外勒马中箭的也有三四十骑,余下的二百三十多骑吐蕃兵眼见逃不得,便有人生了死拼之志,拨马回身大喝道:“跟唐狗拼了!”

    萧琰一箭射过去,贯穿他的心脏,即使听不懂他吼什么,看样子就是要鼓动死战的,这种人必得杀了。

    她又连出三箭爆了三个举弓要射箭的蕃骑的头,用每个兵官都要学会的一句吐蕃语震喝道:“投降不杀!下马,弃戈,双手抱头!”

    她一马矗立在前,身后的一团骑兵列成横阵逼过去,在五十步外举弓搭箭,箭尖闪着寒光。

    萧琰的硬弓拉如满月,箭尖并没有对准任何一个人,但对面的每一个吐蕃骑兵却都觉得自己随时会被那一箭爆头。

    他们的战斗意志本来就已经被摧毁,再加上前面被绊马索一绊,士气低迷到极点,要反抗的人也□□脆利落的贯胸爆头,心中紧拉的那根弦在萧琰的箭随时可让他们死亡的威胁下和对面唐军齐举弓箭战意满满的气势下,终于咔的绷断了……不知是谁的长矛“砰”一声落地,跟着左右的人都扔了长矛,拔了腰间的剑扔地上,跳下马来,双手抱头。

    有了带头投降的,其他蕃兵在指挥官都已死绝的情况下也都没了主见,随大流的掷矛抛剑,落马投降。

    萧琰给二旅的旅帅郭厚泽下命令,将二百多名吐蕃俘虏用那根绊马的绳索分别绑了,串成一条长粽子,只留下三十名身材相对矮瘦的蕃兵,负责将陷坑里的受伤蕃兵和战马捞上来,不管重伤轻伤的,都由两个俘虏抬一个,省得他们逃跑,如果有俘虏扔下受伤的同袍蕃兵逃跑的,不必犹豫,直接射杀。

    郭厚泽暗赞高明,应声领命。

    安叶禧扛着旗跟在萧琰身边,笑嘻嘻的道:“校尉真是高招啊,一条索子一个坑,就让咱们以少擒多了。”

    以少胜多不是难事,唐军对胡人的战斗,经常都是以少胜多——少,并不是弱,正说明了唐军的强。但新兵能做到以少胜多,而且还俘虏了两倍于自己的敌人,那就不简单了,而且打败比活擒容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一团的骑兵这时对萧琰都佩服到底了,原想着这绊马索和陷坑起不了什么作用——太明显了!谁知道,就是这明眼人能看到的陷阱,偏偏在这种境况下奏效了!

    连他们射马屁股都在校尉的算计中,啧啧,这心计……

    总之,蕃骑一个都没逃脱!

    他们的阻截任务简直完成得完美!

    真不枉他们昨天挖了一下午的坑。

    一团的兵都哈哈笑起来,这仗打得真叫痛快。

    萧琰下达命令后,就立即点了安叶禧、马永忠等十五名骑□□湛的骑兵返回战场,留下郭厚泽率领其他骑兵清扫战场,押送俘虏。

    两三里的地不远,他们飞快的驰回了战场。

    第五火的骑兵已经清扫了战场,伤兵也上了药,包扎了伤口,但矛尖戳入胸腹伤得太重的,已经没法救治了,他们也给这些伙伴补了刀,让他们去得痛快点。看见萧琰率骑驰来,火长上前行礼,禀报伤亡情况,心情还没有从亲手送伙伴上路的沉痛中松缓过来。

    萧琰点了点头,战争就是这样残酷,生死只在瞬间,而要活下来,就必须不断的变强。

    这时西翼的战场已经进入尾声了,一千蕃骑在唐军重骑兵的冲锋下,已经七零八落,有四百多骑正往南方逃去,两百静南军轻骑兵追击过去。

    中路步兵对抗蕃骑的战场上,因为有西翼的大半轻骑兵脱离西翼战场,从蕃军的后方杀入,冲击步兵阵的二千蕃骑已经陷入唐军步骑的前后夹击中,战败是早晚的事。

    东翼的战场已经打到东南方向十几里外,那是骑兵的主力战场,五千蕃军和五千骁骑军正在厮杀,蕃军在且战且退,但骁骑军紧咬不放,不是要打败这支蕃军,而是歼灭他们。

    而西翼的唐军重骑兵在西翼战场取得胜利后,立即蹄声雷雷的驰向东南方向,投入东翼战场。

    萧琰取了一根蕃骑的长矛插在地上,单足跃上顶端观察战况,然后跃下来,落在赤风背上。

    安叶禧已经将一团的大旗交给了郭厚泽,提着白蜡杆枪策马在萧琰身边,兴奋的问:“校尉,下面我们干什么?”

    萧琰道:“干场大的,敢么?”

    她目光扫视身后十五人,看到的是一双双灼热的眼睛。

    马永忠握着马槊嘿嘿道:“当然是跟着校尉干!”

    其他人都道:“咱们跟着校尉!”

    萧琰回头吩咐第五火的士兵留在战场待命,她提起刀向东南一指,道:“咱们去那边!”

    东南方向,是青唐王庭的方向。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有事,这一章没写完,先发吧。

第九十七章 羌塘会战(三)() 
萧琰猜测;他们这个战场不是主战场。

    虽然她只是一个校尉,还没有资格知道军中的战略,但通过战场的情况她也能分析出来。

    吐蕃军打到现在都没有援军过来,肯定不是没有报信的——吐蕃人脑子再简单也不是一根筋到底的;眼见唐军出动了重骑兵;骁骑军又飚出他们的战斗力,那完全不是打一打就收兵的架势,吐蕃主将如果不是蠢透了,肯定会派骑兵向青唐王帐报信。

    但至今没有援军过来;有两种可能:一是王庭派出的援军半路被唐军截了;二是王庭那边没办法派出援军来。

    如果是第一种可能;王庭已经派出了援军,为了防备唐军主力阻截,派出的援军必定不少于三万骑,那么唐军阻截援兵的战场才是主战场。

    如果是第二种可能,王庭根本没办法派出援兵;那就可能是唐军的主力正在攻打王帐之地那曲;或者是王庭的主力军被调到了其他地方,留守王庭的军队不敢分遣援军,担心中了唐军的调虎离山之计,使王庭陷入危境。——萧琰认为前一种可能性比较小。

    河西军有可能攻打王庭,牵制王庭兵力,但不会出动主力攻打,因为时机还没到。

    如果从战术来讲,河西军攻打王庭正是时候,在前面一个月的“慢战”中麒武军和威胜军已经适应了高原作战,而时间拖得越长五万大军的口粮就要承受压力。

    但是从战略来讲,此时并不是一举攻陷王庭的恰当时机。

    战略与战术的不同,就是要从全局考虑,不仅仅是河西军与青唐军的敌我形势,还要考虑整个吐蕃的形势,以及吐蕃与大唐的形势。

    萧琰读兵书时看过父亲的笔注,说百人将只懂带兵即可,千人将则要懂战术,而做万人将、十万人将,不仅要精通战术,还要把握全局、懂战略,否则战场上胜利了,但联系到全局,就可能是败了。

    萧琰记得沈清猗给她讲《高宗实录》时说过,大唐谋吐蕃之心始于高武——相比萧琮讲史的含蓄,萧琰更喜欢沈清猗讲史的一针见血:这个“谋吐蕃之心”肯定不单单是指青唐,而是整个吐蕃!

    从这个战略来看,大唐在吐蕃内讧的时候出兵正是时候,当然如果能等个一两年让青唐和逻些打得两败俱伤时出兵为最妥,现在出兵还是早了些,可惜吐蕃人太早刺杀清川郡主,大唐要抓住这个大义的讨伐理由,就不能等到一两年后了。所以大唐使臣才在吐蕃待了那么久,任由逻些青唐打嘴仗互相推诿,就是要将时间延到合适开战的时节。

    而大唐要谋划整个吐蕃,不可能仅仅出兵青唐道。萧琰猜测朝廷应该已经在西宁道集结大军,只等青唐这边的战事吸引了逻些的注意力,大唐的主力就会从西宁道出兵。而朝廷封她的父亲为“青唐道行军大总管”,这很有可能是麻痹吐蕃。因为按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