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兰陵风流-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林子,与侍卫牙兵队伍会合。

    众人见郡主归来都发出欢呼声。

    他们坚信,不管刺杀者是怎样的高手,他们的郡主都会安然归来。

    郡主从来没让他们失望过。

    尽管死了十几个人,他们脸上的笑容却很明亮。

    为郡主战死,这是他们的荣耀。

    作者有话要说:有虫请指出~

第89章 唐穿之十五() 
我们曾经介绍过,如果您穿越到唐朝后落到了城市里;那么千万记得防城管、躲夜禁。其实;假如您的穿越是只固定时间;不怎么在乎地点;那么直接落到城市里的概率并不大。

    原因很简单;在全国疆域面积当中;城市面积占的百分比是很小的。

    中国历史上的唐朝618年建立,907年灭亡;存在时间为二百九十年,人口最多时只有八千多万;疆域最大面积则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我们就算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八个人,由于人类社会的聚集分工现象和人口密度与生存资源的正比关联——简单地说,唐朝疆域内的大部分地区都是人烟稀少的荒郊野外。

    好啦;不跟团的驴友野外穿越成功啦。睁眼一看,山高林密,不慌不忙,包里摸出自带指南针,天上有了北斗导航仪,定准方向,果断开走。走个一天两天,十天八天,前方果然出现了官道,顺着官道走,准定能进城。

    土黄色的城楼遥遥在望,小哥美滋滋地想着拜把子,收小弟,王霸之气,统一银河,妹子乐陶陶想着勾引阿哥,迷死皇帝,整个宇宙围着她转,边想边擦口水,不知不觉到了城门,走过护城河上的桥板,来到两三个执矛的守门士兵面前。

    像您这样穿着诡异、举止荒唐的人物,不被注意到是不可能的。门卒伸手一拦,直接就问:“干什么的?哪里来的?‘公验’拿来勘合!”

    您不懂“公验”是啥?就是唐朝的身份证明啦,身份证、驾驶本、军官证、护照、单位介绍信一类……喂,您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二代身份证,人家可不认。美利坚合众国护照更不行。别的都拿不出来?拿不出来的话,不是逃奴就是浮浪户,来人绑住了送府衙关起来!

    我说,您也不用给人家递烟啦,这玩意儿唐朝人听都没听过,您要有心还不如送几服五石散。赶紧打手机找熟人?您威武,这是打算搬着移动联通电信公司一起穿越啊?

    就算您好容易从身上翻出来个值钱的小玩意儿行贿,门卒敢随便收吗?您以为这帮人是闲得没事敲诈勒索呢?唐律明文规定:门卒如果放了没“公验”的人过关,要被处以一年流放苦役,如果被放走的这人还犯有其他罪行,门卒还要加罪。

    当然,如果有合法“公验”,唐律也保障行人的权利,规定如果守门的无故吃拿卡要留难行人,碍留行人一天,负责人要被打四十板子,最多可以打一百板。

    这是针对门卫的法律,您以为您这个没“公验”的盲流可以不受罚吗?哪有这种好事!没“公验”去闯关叫“私渡关津罪”,被抓住了就是一年半徒刑。哪怕您只是到了关卡处没闯过去,甚至只是接近关卡还没开始闯,都得判刑。或者您的“公验”有问题,过期啦,或者带了“公验”上没写明的物品,那都要入罪,严厉得很。

    知道厉害了吧?那什么带几张银票,雇个出租马车就能满世界溜达的,趁早歇了吧。

    您还是不死心?问这个“公验”是什么样子的?要怎么才能弄到手?

    那好,我们得从头说起。

    灵魂穿越或者从投胎开始穿越的,就不提了,只说一个现代成年男子的肉身穿越到唐朝,在无人旷野里醒来之后,请先做好野外生存几年的准备。您可以一边吃野果,打兔子,当白毛男,一边悄悄接近附近的村庄。不是让您偷鸡摸狗,好吧。瞅准村里有比较厚道的人家,或者哪家家道殷实,急缺壮男的寡妇户更好,跟人家说您是为了逃避赋税从家乡偷跑出来的,求赏口饭吃,您有的是力气,可以帮佣干活。

    如果运气好,人家可能瞒着官府偷偷收留您。这个事一定要低调保密,如果被里正县尉等公务员知道了,带人把您抓住,就得打一顿板子遣送回原籍。没原籍可送?那流放到战争前线或者深山老林去做苦役打仗。总之,现代欧美发达国家对付非法移民的那一套,穿越者在唐朝很可能先享受过了。

    所以要偷偷地进庄,村里还真有一户寡妇,就说姓张吧,老公死了给她留下几个小儿女,家境还算小康,有田地,有大牲口,有奴婢。这张娘子见肤色白嫩,身材高大,语言诚恳,不觉春心萌动,先是秘密留下您干活当长工,然后在一个大雷雨之夜,那个……这样那样……大家懂得。

    这么混了几年,千里之外的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可能是皇帝的小三扶正了,或者是老婆生儿子了,总之朝廷下了一道大敕令,说“天下浮逃人等”都无罪啦,准许你们这些黑户在当地免费上户口。

    张娘子和您二人欢天喜地,赶紧写了个“手实”,也就是唐朝的户口簿,报到当坊里正那里。户口簿上是这么写的:

    户主张三三年叁拾壹岁丁寡右颊有痣代夫承户

    男李阿大年拾壹岁小男

    女李阿小年捌岁小女

    奴阿福年拾陆岁

    奴阿麦年拾染岁

    奴阿花年拾伍岁

    右件人见有籍(这句话的意思是上面这母子女三良民和三奴婢都有正规户口)

    夫李四四年叁拾叁岁开元二年籍后死(这是说明张娘子前夫的情况)

    夫唐穿年叁拾岁丁男脑痴开元五年赦后附漏入赘(这就是说您啦,写上性别、年龄、身体状况——脑痴,噗!再写明上户口时间)

    合受常部田(下面是写清楚张娘子家拥有的田地)

    一段二亩常田城北廿里新兴东渠西道南道北曹君定(这是说她家这块土地的面积、性质、东南西北的边界,跟谁家耕地接壤,下面三行……这里就省略不写了)

    一段四步居住园宅(这一行是说她的家宅基地面积)

    牒件通当户新旧口并田段、亩数、四至,具状如前。如后有人纠告,隐漏一口,求受违敕之罪。谨牒。(这行的意思是:我已经把家里的人口、土地全部如实上报了,如果有错漏愿负法律责任)

    开元五年某月某日户主张三三牒(这一行里的“张三三”三个字应该是张娘子亲笔签名,如果她不会写字,就按个手印或者画个十字)

    啰唆的“手实”写完,张娘子和您去本地的里正那儿上交。所谓里正,您可以理解成介于居委会主任和街道办事处主任之间的一个公务员,通常是由本地富户或者退伍兵来当。

    里正接了“手实”,听张娘子说完情况,正眼瞧一瞧您这个刚附籍的浮浪人,是否和户口簿上写明的年龄、身貌相符——这个步骤叫“团貌”,必不可少。

    因为您有了户口和土地,就得缴税服役,有很多人为了逃赋役故意把自己的年龄报小或者报老,甚至假报重病残疾,这些违法行为都必须由里正同志一一勘察纠正。如果里正一时走眼,失职漏过去了,日后查出来,里正要被打板子的。

    团貌完毕,人籍相符,您以为这就没事了?里正手一伸,说:“拿钱来!”钱?什么钱?您正挠头,只见张娘子早有准备地拿出8文铜钱,一一数清交给里正。

    这也是唐律规定的,进行人口普查造户口簿的时候,用到的纸、笔、墨和人工费用挺高的,要按人头向老百姓收税,每口人交1文钱,一户人家再总共交1文钱。您这个家庭连良民带奴婢一共七口人,8文钱交出。

    收了钱,里正才收下“手实”。他再把全村全坊每户人家的“手实”整理抄写一遍,编成“计帐”,再往县里送。县里的工作人员也要把每部“计帐”再统计登记一遍,这样编成的才是户籍。

    户籍要一共抄三份,往首都长安的户部送一份存档,州郡再留一份,县里也留一份。到了这一步,您这个穿越来的非法移民,才算摆脱了黑户的待遇,不用担心走在大街上随时被抓住遣返了。

    如果您打算从此老老实实地跟张娘子一起过日子,一辈子不出本县,有个户口簿也就够用了。

    不过,咬牙毅然穿越的兄弟,大都抱有指点江山、统一地球的雄心壮志,叫您当一辈子唐朝农民,恐怕您会退团回来把我们告上公堂吧。

    比如说,在张娘子家种了一年地,她发现您这个银样镴枪头对农活一窍不通,不帮忙光添乱,还净偷吃家里的好东西。两口子正生气呢,某天这村镇里突然来了一队西域胡商,说是要去长安城贩运丝绸的,路上遇了恶劣天气,减员不少,需要在当地雇佣几个人赶骆驼。

    您一看机不可失,回家跟娘子商量,反正您也不会种田,不如应雇去做生意吧,没准儿还能发大财。张娘子有点儿舍不得,架不住您死赖活赖,还是同意了,而且很有良心地还叫您把家里的一个男奴带着上路好照顾生活。

    唐朝的老百姓,只要走出本县,就得去开单位介绍信,也就是“公验”。“公验”有很多种,当官上任用的“告身”,民兵开拔用的“总历”,驿站工作人员用的“符券”,甚至买卖土地财物的凭据,只要是加盖了公章的官方凭证,都可以叫“公验”。

    对于您这样的白丁百姓来说,要去开具的“公验”叫“过所”,用途很单一,就是证明您这个人是良民,有籍贯,有家业,来路正派,全国各地都应予放行。

    理论上,像您这样的成年男丁,负有缴税和服役的责任,是不能脱离责任田到处游荡的,当地官府也不应该为您开具“过所”。

    这时候,那一队过路胡商就派上用场了,他们要跟当地官府洽谈,甚至行个贿,准许他们在当地雇佣良民一起上路。然后,您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