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择夫教子-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放,不能经常翻动它们!”

毕竟是常干农活的,王婆子母女也不多言,分头采摘起来,一会儿功夫动作便变得麻利纯熟起来。

由于秋花开得并不盛,太阳升起将露水烤干之前,最大那片忍冬绿花便采收结束,集中起来竟然也有一大柳条筐,保守估计也能晒一斤绿花。

略微休息一下,三人又开始采起金花来,直到将另外两只柳条筐装满,还剩下许多枝条太高的地方没有采收,这时刚好己时。

三人只用了一个时辰便采了三大筐,最少也能晒三斤,如果顺利卖出的话可得一千二百钱,再付给王婆子母女杜萱娘心中预计的每人二十个钱,比杀一头猪的利润还高。

将鲜忍冬花倒在早就备好的通风漏气的竹簸箕上,摊成半指厚晒好,杜萱娘便对王婆子母女说道,“今日里我们三人用一个时辰便采了三筐忍冬花,相当于一人一个时辰采一筐,我给你们每人二十个钱如何?”

四十二病情

(这几章种田煽情的,节奏比较缓,想删掉又舍不得,决定每天二更,不喜欢的可以跳过。)

王婆子母女大喜,一个时辰便可以挣二十个钱,可卖一斗米,一斤好猪肉,再加上活计也不重,实在是太划算了。

“今天你们也看到了,还有好些花没来得及采回来,所以请你们明天再帮我找几个人来,辰时末结束采收,我便按二十个钱一筐鲜花给工钱。”杜萱娘对王婆子母女交待道。

下午时,杜萱娘又新添了十只柳条筐和二十只簸箕,请人在阳光充足的菜地旁搭几排晒架,花去了二两多银子,又重新立了个帐本,与猪肉铺子分开。

第二日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大晴天,王婆子母女真的带来了一大堆人,却是她家的几个嫂子和几个与王小莲差不多大的侄女,侄儿。让这一家子来帮忙,倒是让杜萱娘省了不少心,至少不用分开算帐,她只要点总筐数便成。

有了这一大群人的加入,漫山遍野的忍冬花总算没有了遗漏的,杜萱娘只管四处巡视检查她们有没有按规定分类采摘,刚开始时,她们总将还没有完全成熟的花蕾采下,或者将败花也采下来与金花混在一起,纠正过几回后,到了第二天采下来的便全部合格了。

每天只要己时一到,杜萱娘便宣布结束当天的采收,然后将鲜花提回家晾晒,如果天气好,一天便能将水气晒干。

王婆一家有时可得二百多钱,自家人也不计较,当场便按人头分了,一家人皆大欢喜,都盼着明年能继续帮杜萱娘摘花。

老王头眼看一家子都在杜萱娘手中挣钱,做事更卖力,卖肉的时候也都更加热情周到。

最让杜萱娘感到欣慰的是张义,那家伙或许是真受了那回记帐的打击,竟然肯用心读书,只要做完他的份内事,便窝进他的小屋,时有读书声传出,为此杜萱娘特意为他重新打了一张书桌和椅子,油灯里的油也是足足的。

原本打算请人来收旱地的黄豆,想到如今家里不差这点子钱,便找了那三户短工来问这地里的黄豆能收多少石。

一个说能收九石,一个说收十石,另一个说收仔细点能得有十一石黄豆,俱都是言之凿凿,经验丰富的样子。

杜萱娘便留下了说能收十一石的那个短工,“既然你说能收十一石黄豆,那我这二十亩地便包给你一个收了,我只要八石晒干捡干净的黄豆便是,多余的不论多少都算作你的工钱如何?”

那人大喜,忙应承下来,其他二人则连肠子都悔青了。

最保守估计这二十亩地都能收十石多黄豆,剩下的二石多黄豆怎么的也得卖二两多银子,算作工钱的话,那绝对是高薪了。

那个短工带了他的家人及亲戚,只花了五天时间便将那二十亩地黄豆收割完毕,豆荚晒干后,又是一番大人小孩齐上阵,黄澄澄的豆子便与豆杆分离开来。

那家人做事也很地道,不但将八石晒干的黄豆送到杜萱娘家中,还将地里的豆杆给杜萱娘搬到了后门旁边的柴棚里,烧饭的时候打开后门便可拿到。

忙完这几件事便已经是中秋节前一天了,山上的忍冬藤正式进入休花期,而干忍冬花也大部分晒成了。

杜萱娘打算好好过个中秋节,犒劳一下这段日子来的辛苦,便想起了周五一家子,想两家合在一起过节,热闹些。

直到这时杜萱娘才惊觉好几天没见到周玉娥了,说明周嫂子的病一直没见好。

杜萱娘也曾问过周玉娥她母亲到底得的什么病,谁知周玉娥低头吱吱唔唔了半天后却说她也不太清楚,只说是老毛病了,养养便会好。

看来周玉娥没说实话,周嫂子应该病得不轻,也怪她忙晕了头,就没想到以周嫂子的性格,听到她授田这样的大事都没上她家来,绝对是她家里出了大事情了。

杜萱娘忙叫张义去将周玉娥叫过来说话,当满脸憔悴,眼睛红肿的周玉娥进到张家,一看到杜萱娘便扑进她的怀里哭起来,“婶子,你是有见识的,快救救我母亲!”

“你母亲出了什么事?你快说,啧,别哭了!”杜萱娘急道,周嫂子是这个世界上真心关心她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杜萱娘绝不允许她有事。

“我母亲快不好了,我母亲原本身体便很弱,这一次病了已经快半个月,去果州城里请了郎中来也不管用,今天更是昏死过去,连话都不能说了。”

杜萱娘心下一沉,竟然已经这般严重,强忍下要冲到周家去看望的冲动,对周玉娥道:“你母亲到底得的什么病?别只顾着哭,仔细说来我听!”

周玉娥被杜萱娘声音中的冷静感染,止了泪,却看了一眼一旁站着的张义,杜萱娘便让张义先回屋里。

“听郎中说我母亲得的是痨病,因生我时,祖母还在,也没有与伯父们分家,月子里没得着好好调养,还生了许多气,这病根便落下了,每次月事来时量都很多,有时天数正常,有时便要十多天,我母亲又是个要强的,这个病讲出去又不太好听,便一直不肯去看郎中,实在拖不下去了才去药铺拿药。这回也是一样,若不是连地都下不了了,她是决计不会让爹去请郎中的,可是这次即便是请了果州城有名的郎中来,连吃了好几剂药都没用,仍旧不停地流血,婶子,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痨病,在有些地方也叫崩漏或大出血,是女子常见的妇科病,弄不好是真的会死人的,试想一个人体内能有多少鲜血经得住这样经日流淌?

最可悲的是,古代没有什么妇科大夫之说,加之郎中们都是男的,妇女们得了妇科方面的病往往难以启齿,许多女子便这样生生地耽误死了,如今好强要脸面的周嫂子也正朝这条路去。

杜萱娘面如寒霜,沉凝如冰,连周玉娥看着都有点害怕。

“玉娥,你现在便回去对你母亲说,让她放宽心,我这里有专治这种病的秘方,十分有用,你晚饭的时候便来我这里拿药,以后你母亲每一餐的饭食都从我这里端过去,你的任务便是看着你母亲将我做的东西全都吃完。”

杜萱娘说一句,周玉娥便点一下头,仿佛光杜萱娘的话都能救她母亲的命似的,憔悴的脸庞上渐渐有了颜色。

四十三抄家

杜萱娘前世也曾经得过崩漏,是她乡下的母亲寻了偏方才治好的。恰好杜萱娘对那偏方还有一些印象,再加上前世她得癌临死前突然对养生感兴趣,对中医做了些研究,知道这崩漏大多是体虚脾弱,肝瘀郁结引起的,只要将身体调养过来,这病自然便好了。

杜萱娘顾不得准备过节的东西,揣了钱袋便往药铺里跑,卖了两钱地榆,半斤当归,半斤带芯莲子,又到杂货铺买了一坛陈醋,一斤红糖,二十只鸡蛋。

回到家中将地榆放进陈醋里煎成一小碗放好,到了晚上的时候,周五红肿着双眼亲自过来取药,杜萱娘嘱咐他晚上无论如何也要让周嫂子服下半碗,明天早上再将剩下的服下,如果没有效果就要马上来告诉她,再想别的法子。

下午的时候杜萱娘让张义到后山上去寻些黑木耳和抓些鲫鱼回来,不得不说张义那只猴儿的厉害,竟然捡了半筐黑木耳和抓了一木桶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河鱼回来,至少最近几天两家人不愁没鱼吃了。

因为过节,中秋节学堂休沐一天,杜萱娘便卖了两头猪杀了,张义也亲自上铺子卖肉,杜萱娘则在家中用红糖水将黑木耳煮得烂烂的,等着周玉娥来拿。

周玉娥过来的时候却抱了四双鞋过来,杜萱娘与张义一人两双,红着眼睛说道:“婶子,你的秘方果然好,昨晚我母亲喝了你煮的那半碗药,已经止了血,只剩下一点点了,刚才又把剩下的喝了,看来我母亲是有救了,我父亲让我先来与婶子说一声,我们全家以后再好好感谢你。我母亲也有力气说话了,让我将她没病的时候给你们做好的鞋送过来,怕入秋了你们没得鞋换,冬天的棉鞋得我母亲好一点才能给你们做了。”

杜萱娘眼睛也有些酸涩,她就是这样的性子,谁若对她好,她必加倍对那人好,周五一家从不嫌弃她的寡妇身份,也从不相信传得沸沸扬扬的说她是克夫命的传言。

杜萱娘暗下狠心,自己将来要护的人,不仅仅是张正留下的唯一血脉张义,还有这善良的一家子。

至于那些坏人,她也不打算轻易放过,比如间接害死张正的将三一伙。

上午,杜萱娘一个人在家将忍冬花晒好后,便用小石磨将干芡实细细地磨了,再用粗麻布筛子筛出细粉,和上枣肉果脯蒸成软糯的芡实糕,没有月饼便用这个代替了。

杜萱娘在午饭前便给老王头包了两斤后腿肉,一小袋黄豆,几块芡实糕,并给天天来为父亲送早饭的老穿补丁衣服的王小莲买了几尺花布,让老王头提前回家与家人好好过个节。

只要有钱赚,杜萱娘从来不介意花点小代价笼络那些帮她赚钱的人。

杜萱娘为周嫂子的午饭准备的是鲫鱼汤加芡实糕,听说周嫂子胃口难得的好,竟然一点没剩下。

午饭的时候,又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姜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