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时明月汉时关-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斯到底有几个儿子几个女儿?考证结果儿子至少两个,长子李由,次子无名氏。女儿不知其数。现在大家明白了吧,赵高得到胡亥授意大肆虐杀皇子公主,也就是很有可能会杀到李斯的女婿儿媳,他李斯怎能不心惊胆战。只怕这些日子连觉都睡不着,日夜忙着打点朝中关系,给儿子女儿们耳提面命,切不可犯在赵当家手上。当老大的混成这样,真是比孙子还惨。

血案初始,赵当家肯定是拿势弱的、牵连少的皇子公主们开刀,以求试探。李斯为人老练,宦海浮沉多年,自然闻到点味就晓得要刮什么风。可以说,那时候李斯派就已经给皇帝上谏疏,无奈胡亥主意已定,冷冷道:谁说句“不是”就是诽谤!这话重了,请注意,那时候的“诽谤”可不是现在说的这个“诽谤”。

现在,哪个胡说八道,有人气不过可以吼一声:小心我告你诽谤。这话多少有些阿Q精神,告成也就罚点款,严重的蹲几天看守所。可秦朝的诽谤就可怕了,当年嬴政就是用诽谤的罪名去追查卷款私逃的侯生卢生等人,从而搞出了个坑儒事件,可见胡亥说的这个诽谤是要掉脑袋的。

得!这下谁都不敢说什么了,包括李老大也得闭嘴。

这是一方面,后来杀的人多了,场面搞得有些大了,最重要的是已经危及到李斯的儿子女儿、女婿儿媳、李家万年的富贵,李斯又忍不住了。

好在这时候赵当家微微一笑,拉着李斯说了几句体己话。那意思大概就是说:丞相大人请放心,我赵某人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冒犯您啊。我这么做也有苦衷,那都是皇帝的意思。大家同坐一条船,凭我赵高小人哪能胜任陛下重托,一切还请丞相大人多多协助!此外,若不小心有得罪丞相大人的地方,还望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千万担待。

多日来的惊恐,得到赵高的许诺和恭维,李斯总算稍稍安心。毕竟只要不影响到资格派的利益,一切都是有商量余地的。且赵高做得也很有分寸,被牵连杀头下狱的大多是朝中内侍小官吏,资格派大员们他可一个都没敢动。

皇子十人,公主十二人,小官吏无数,被牵连者若干,清点人头数,宫廷血案终于结案。内宫台阶、咸阳街市每日冲刷才能洗去血腥味。血腥味可以洗去,只是赵高的手段,胡亥的暴政已经深深烙印在朝中官员以及百姓们的心中。现在的大秦普遍出现“谈胡闻高”色变的地步。

胡亥、赵高君臣二人坐看成果,都非常满意。经此血案,赵高翻身派的势力又再扩大。其势已发展到能与李斯资格派分庭抗礼的程度。

早在灭蒙氏前,初登皇位的胡亥就急不可耐地对“身为一代帝王最高人生梦想”的主题与赵高展开过讨论。当时两人是这么说的。

胡亥先发言:人生若白驹过隙,太快了。帝王坐拥江山当然要尽情享乐。朕一边享乐,一边使国家安宁、百姓欢欣、江山永固,你觉得怎么样?

赵高赞叹:精辟啊!接着提醒道:只是……沙丘的事情还没办完,现在就享受恐怕有点不妥。诸公子大臣蒙氏兄弟……

按胡亥本意早就该及时行乐。好在赵当家本着一贯干吏的做派,坚决要先干活后享受。而现在活都干完了,总该玩了吧。此刻旧话重提,君臣达成共识,分工明确得很。胡亥指派赵当家继续扫尾,而自己就投入了为期两年半的享乐生涯。

赵高于刑罚书法方面是能手,于治国就差得远。得到胡亥指派,他所做的只是沿用嬴政时期的治国大方略,派遣王离戍边,内事依旧交给李斯与冯去疾等人去操办。这些不谈再来看胡亥。

内事外事都有人代劳,他个当皇帝的总不能闲着吧。于是胡亥下达政令,召集了五万身强力壮的兵丁守卫咸阳。请注意,此处说“守卫”只是表面文章,实际这五万从民间征集来的壮劳力主要负责的是胡亥的日常娱乐项目。

帝王的娱乐自古以来就名目繁多。归纳了下,总脱不出声色犬马四字,胡亥亦然。

五万人从今天起不用耕田缴税了,他们集体学习射箭,同时负责饲养犬马、各种禽兽供皇帝娱乐。这里说得容易,可细想下,五万人是什么概念?五万人集体去养犬养马养禽兽又是什么概念?具体地又养了多少犬马禽兽,再是什么概念?想想就觉得头昏。

很快问题就来了,五万人要吃饭,禽兽们也要吃食,很快咸阳城的粮食都不够用了。胡亥一听这还得了!都城的粮食不够用,那自然要从地方运过来。上头一纸命令下去下面的人就忙死。

古代运粮食和现在不同。那时候交通不发达,没有火车这种既廉价装载量又大的运输工具。那时候是靠人工赶着牛车马车,或者更直接搬运扛推着粮食往目的地进发。运粮食的人也要吃啊,这就出现运一千斤粮食,路上要吃掉八百斤的损耗。

对此胡亥想了想,得了个绝妙主意:运粮食的人自带干粮,咸阳城四百里内都不准吃运的粮食。

当年四月,胡亥又下达命令,继续修建阿房宫。

为什么说继续修建。前面说了,嬴政延迟下葬的原因是到他死陵墓还没有修好。为了赶工当时就把修建阿房宫的工匠们调去修陵墓。后来就是胡亥上台,巡游事件、诛灭蒙氏、宫廷血案一堆事忙得头昏,现在终于清闲下来,胡亥就又想起这档子事。

嬴政在世时有三大工程,一是陵墓;二是驰道,也就是御用高速公路;三就是阿房宫。

古人有父死,子三年不改其行的规矩。胡亥在秉承先人遗愿上做得相当彻底。对此胡亥还有充分的理由。先帝嫌咸阳宫殿小所以营建阿房宫,可惜还没有建成就归西,工程只得烂尾。现在诸事已毕,有闲有钱有人有力,再不修那就是说先帝办事有失误。

说起花钱,这当儿子的能让老子死了还从棺材里跳出来大喊一句:你个败家子!大笔一挥,未完成的两大工程继续修。征用五万人去养禽兽比起这两大工程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

修嬴政陵墓,耗费人工十万,这十万是实数不夸张,且都是有去无回,一次消耗品不可重复利用。不要忘记,胡亥怕泄露皇陵宝藏,将工匠们活埋在通道内。

好,再来算。重新修筑阿房宫,又大量征用民工。这个我们大致估算下,阿房宫有多大?这么说吧,这是个庞大的宫殿群,古代帝王的宫殿是总称,大致分成前殿后殿。前殿是办公场所,后殿是私人住宅。而这个办公场所又细分为朝会接见大臣的主殿和种种用途的副殿。这个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阿房宫,就是前殿中的主殿。

就这样一座在整个宫殿群中,只占一角的主殿,项羽杀入咸阳放把火竟烧了一个月。各位想想,整个阿房宫建筑项目有多大?要费多少人工?很抱歉,我算不出来。

到此,就能算的,我们来给胡亥算本账。账目如下:

秦朝重农,这一国策从商鞅变法起始。秦三代国君沿用此策遂兼并六国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大秦。大秦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就是田赋和户税。

大秦兵马横扫天下所向披靡时,国家甚至很严苛地制定了控制农具耕牛的法律。这于秦统一是最大助力,但在此时胡亥统治的大秦就要了人命。

要收田赋首先就要有人耕田。现在的问题是根本没有人耕田了。那么人呢?都在忙着给胡亥养禽兽、建宫殿、修高速公路、守长城。

好,再来说秦朝的另一大主要财政收入“户税”。户税的制定初衷就是为了辅助田赋,政府按户收赋税上缴国库。可是每户的壮劳力都被抓去服徭役了,田赋户税可都是照常要缴的啊。怎么办?人民只好逃跑。这样不但户税收不了,又牵涉到一个人口流动的问题。流动人口多了社会犯罪率就必然升高。

这个不用怕,赵当家别的本事没有,就挂了两个专家名衔,其一就是法律专家。百姓逃跑,赵高对此只说了一句话:杀无赦。

综合上面所说,当时就形成这么一个恶性循环,田没人耕,人民缴不上税要被治罪,逃跑被抓也要治罪,越缴不上税刑罚越重,逃跑的人越多刑罚越重,总之一句话,老百姓横也是死、竖也是死。

这就是胡亥自己玩出的一本烂账。

对此,有史可考。

咸阳街市每天都有人结伴去受刑,死刑肉刑不一而足。被斩杀的尸体堆积在咸阳市中来不及掩埋。朝中官员们为求自保,大肆捕杀百姓,杀人越多的官越大。简单概括:兵役没完没了,劳役没完没了,赋税没完没了,法律严酷恐怖色彩没完没了,当然,民怨更是没完没了。

人民的要求向来不高,穿不求绫罗绸缎,吃不求山珍海味,给他们粗布衣茶饭饱就很满足。可现在的情况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看历史,看历朝历代的灭亡,起因无非都是农民起义。为什么起义的总是农民?农民就这么爱玩起义?

一句话:没有一个朝代是在人民吃得饱饭的情况下灭亡的。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五章 “反他娘的”

胡亥纵情声色犬马声的同时,在距离咸阳宫万里之遥的某地。一场暴雨给病入膏肓的秦帝国下了记猛药。

当年七月,九百名穷苦农民被发往北京戍边,走到河南的时候天降暴雨,冲毁道路。这一票准士兵被迫原地待命,待暴雨停止重新上路。这一耽搁就是好多天,可倒霉的雨不但不停还越下越大。众人都开始着急了。

话说,急什么呢?等雨停了修好路再走就是了,晚个几天有什么关系。这话对,可放在当时就不行。秦帝国出了名的治法严苛。那时候耽误到达期限,按律要杀头。晚个几天就意味着没命。大雨继续在下着,算算时间就是现在雨停也来不及赶到北京。一天夜晚,有两个人在暴风雨中私下商量。

一个说:“怎么办,这次我们死定了。”

另一个沉默良久,说:“都是死,不如反他娘的,搏一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