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风歌-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得此言,张淮深最后一丝疑心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因为这话乃是和公主在骊山初次恩爱之后他所说的第一句话,隐秘之极,天下不会有第二人知晓,公主不说,方安和断无可能知道。只不过这句话勾起当年恩爱的思忆,张淮深忍不住紧紧握住碧痕,只握得指节都有些发白,好不容易抑止住心头波涛汹涌的伤感,轻声问道:“公主如今可好?”

“目下公主安然无事,只是府外被神策军包围,不能随意出门。”方安和清楚张淮深和公主之间那种种波折,此刻谨慎地答道。

“豆卢著没有为难公主吧。”记起往事,张淮深忍不住问道。

“尚好,豆卢著对公主尚未死心,有他在其中插手,公主还很安全,尤其他现在已经监军出京,更没有人来打扰了。”

“那就好。”长吁一口气,张淮深放下了心,虽然还不能释怀公主情变之事,但毕竟情分还在,他也不是心狠之辈,自然还有一份关心。

许久不见手中的老朋友,张淮深心情既松,不由得低下头,轻抚剑鞘,左手稍微用力,按住卡簧,右手轻轻一拉,将长剑慢慢拔出,但拔出一半之时,他忽而惊讶地抬起头,用疑惑的目光望着方安和,问道:“剑上怎么突然有了血迹?”

话音方落,他已将长剑全部拔出,可以清楚地看见自剑尖至剑身中间,一缕血丝粘在其上,想必是有人用此剑刺杀什么人或者活物之后未曾擦拭所致。

方安和脸色一暗,低声道:“这是崔珉的血。”

“崔珉的血?”这话大出张淮深的意料,忍不住问道。

“是。这是公主用此剑刺伤崔珉后留下的痕迹。”

“为什么?出什么事了?公主为什么刺伤崔珉?”太多的疑问聚在心头,公主的每一件事张淮深都不自觉地想了解,更何况这种大事。

“公主命我代她向大人请罪。”方安和忽然撩衣拜倒在地,说道:“公主深恨自己看错了人,没有想到崔珉竟然是个不知大体的小人,那日骊山之上大人走后,他生怕大人一直怀恨在心,过后仍不放过他,另外也为了他父亲崔铉在陛下面前独占恩宠之故,竟然向仇士良告密,泄漏了大人回京之事,尽管他并没有将大人回京是为了清除宦官之事源源本本告知仇士良,但仇士良还是从大人出关练兵之事上联想到了此事,所以才有那日夜间匆忙发动的兵变。后来公主得知大事是毁于崔珉之手,愤怒之极,当时就拔出此剑刺去,崔珉没有防备,被刺入右胸,受了重伤,至今还躺在榻上不能起身,公主心软,狠不下心将之再行处死,所以只能请大人进京之后前去定夺。今日将此剑命小人送来,一是作为信物,一是借此剑和剑上的血告知大人公主的悔恨,只愿大人能百战百胜,勤王成功,到那时,公主亲自来向大人请罪。”

方安和这番话如同惊雷一般,听得张淮深震撼不已,最初的震惊过后,他不禁长吁一声,往日积聚在心中不解的疑问终于这番话中得到了解答。

想起从骊山归来入城之时守卫特意的盘问,当时不解,现在想来定是崔珉的告密令仇士良下令严密监视进城人等的缘故。想起那日深夜宣诏自己入宫的中使,想必也是因为崔珉的告密,令仇士良知道自己的住所。崔铉之所以向豆卢著含糊不清的暗示居然也会引发仇士良的兵变,其根本原因也必然是因为这缘故。

种种不解在这顷刻之间得到了解答,久久盘旋心中的困惑立时消散而去,张淮深什么都明白了,淡淡一笑,道:“原来如此,事情都过去了,对于这等小人,公主也不必为之过于挂心。”

方安和一直关注着张淮深神色,听到这话,脸上有一丝掩饰不住的失望掠过,张淮深看在眼里不解其意,但心中忽然一动。

“难不成是……?”

一股奇异的念头浮了上来,但他立刻甩甩头把想法抛诸脑后,生怕自己胡思乱想,赶紧道:“方兄,这些紧要军情公主怎么知道的,她不是被软禁了么?”

方安和解释道:“公主被软禁在府中,本来确实是消息闭塞,但巧的是这次神策军主帅居然是石雄,所以才能从他的部下中打听到一些消息,随后火速命我传给大人。”

知道张淮深不明白其中的关键,他又补充道:“石雄此人当年是公主推荐给为陛下的,后来因为和张仲武争功,陛下不得不稍加申饬,不想他不能体谅陛下的苦衷,怨恨陛下不公,因此才会投向仇士良。公主对朝政并非无知,石雄又是她推荐的,所以在此人的军中布有眼线,这才得知其中军情。”

张淮深点点头,明白了,既然没有其他要知道的事情,又生怕自己说出什么话,就道:“方兄辛苦了,行军途中难以招待,请暂且随军而行,到了鄜州州城之后再为方兄洗尘,现下还请恕我不恭,军情紧急,还要和诸将商议,暂时失陪了。”

方安和微张口似乎有话要说,但张淮深不给机会,叫来亲兵带他下去,方安和无奈,只能告退。等他走后,张淮深立刻下令,命全军加速前进,当日夜间,大军进入鄜州城,和前军先锋会合一处。

大军安顿下后,张淮深紧急召集手下大将会齐至帅帐议事,张直方、仆固俊、常慕德、张兴信、还有新进的李恩奉召后火速赶来。等众人都到齐了,张淮深简要地将方安和带来的消息向众人通报,得知面前已经有神策军的三路人马拦截,人人都觉得棘手非常,帐中的气氛一时间变得沉闷之极。

见众人都是皱着眉头,张淮深生怕大伙忧虑,因此故作轻松的说道:“大伙也不必焦虑,事在人为,兵法上以少胜多之事举不胜举,与其忧心如焚,不如尽快想出应对之法。直方中郎将,你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石雄节度使是本朝名将,用兵稳健,极少冒进,此次由他领兵的话,我猜想他必然是以守为攻,三路人马都坚守不出,等待我军粮草耗尽、士气低落之后再求决战。”被点名之后张直方慢慢地说道:“如果真的如我所料,那我军面临的可是自成军以来最大的危机了,如何才能逼迫石雄放弃防守之策,恐怕是我们唯一可做的,也是败中求胜的关键。”

“说得好。”张淮深轻轻击打着面前的案几,赞道:“中郎将此话真是一针见血,把最关键的地方挑明白了,我也是这么想的,大伙看,有什么法子可以做到中郎将所说的。”

仆固俊若有所思地道:“石雄虽然是主帅,但恐怕未必能完全作主,据我猜测,毕竟石雄曾是陛下的人,仇士良对他并未十分放心,不然也不会让豆卢著监军,这恐怕是一个可乘之机,如果能挑拨两人不合,也许可以把石雄给除去。”

“来不及了。”常慕德随即摇摇头,慢吞吞道:“即便是反间计,恐怕不等传到长安,我们已经断粮退兵了。”

点点头,张淮深道:“右郎将说出我们的弱点了,粮少,而且孤军作战,非但没有后援,而且朔方、河东两军还可能抄我们的后路,长期对峙下去于我们极为不利,所以必须想个法子,尽早诱使对方决战。”

转头看着李恩,问道:“你可有什么高见?”

李恩新进,在帐中资历官职都是最浅最低的,所以适才只是默默听着不敢插话,既然主将动问,他赶紧道:“方才右郎将说得有理,反间来不及了,不过依属下看,只要能让豆卢著对石雄心存猜疑,在行军用兵之间给予牵制,那也就差强人意了。”

“那你可有什么好法子?”张淮深向来重视每个人的意见,并不因为发言之人军职高低而有所不同,此刻李恩的话他很仔细地听着,并紧接着相询。

见主将重视,李恩顿时有了精神,原先的那份谨慎也抛去了许多,说道:“依小将看,虽然石雄稳重,但若是攻其必救之处,那他也不得不出城救援,那时若能在其必经之处选个地形险要的地方设伏,或可一鼓得胜。”

“想得是很不错,但石雄可不是赵括,他更像是廉颇,即便是绕道偷袭长安也未必能调动的了他。”李恩话音方落,张直方截口道:“并非我怀疑右副郎将的计策,只是石雄经验丰富,未必不知道这是我们的调虎离山之计,而且即便中计,依其一贯的老成持重,必然携重兵相救,他如今有三万之众,即便我军占有地利,也难一口将其吃下,若是被他缠住,再等其他地方神策军的援军到来,那我军就会被合围歼灭,冒这等风险恐怕有所不值。”

“若说石雄老成,那是不假,但若说调不动他,那则未必。”

听到这声音,张直方扭头看着仆固俊道:“长史此言何解?”

适才正是仆固俊插话,此刻他不紧不慢地说道:“若是单单石雄一人领军,自然难以办到,但天公作美,仇士良却派了豆卢著作监军。我军若是攻敌必救之所,那石雄若是不救,保不准会引起豆卢著疑心,单单为此,懂得进退的石雄就不敢那么固执。此外,因为禄帅的缘故,豆卢著已经屡屡失手,想必在仇士良面前一直灰头土脸,这次若不能在此战中有所建树,恐怕再难挽回原先的宠信,所以他或许会赞同石雄持重用兵,但未必会容忍石雄按兵不动。”

“长史比我们更清楚豆卢著此人,那姑且相信吧,那请教长史,何为必救之所?”说的话被反驳,张直方也没不快,而是立刻表示了同意,话音一转,再度相问。

“长安,我等不妨绕过坊州,直插长安,那时豆卢著和石雄都会因为生怕仇士良认为他们胆怯避战而回军相救。”不等仆固俊说话,李恩脱口而道。

张直方立刻反对道:“不行,长安尚有两万余众,凭借高墙深垒,只要能支撑上两三天,石雄援军就可至,那时我们腹背受敌,必败无疑。”

“直方中郎将说得对。”听着这几个人的辩论而一直没有出声的张淮深忽而打破沉默说道。既然他开了口,众人都静了下来,抬眼向他望去,却见张淮深站在悬挂着的行军图前,叉着手,背对着众人,而后转身冲着这几人道:“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