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陕西坑-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大型计算机的模拟下,得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曲线图。从1966年开始,拉美,非洲,澳洲等国家和地区,都会面临一个美好的时光。国际市场上的资金充沛,工业品价格降低,原材料价格提升。这给这些国家创造了一个空前的美好时光。他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外资,推进本国的工业化发展。

在1966年,共和国钢铁产量提升到3亿吨之后,钢铁产量会维持3…5年的平稳期,这个时期就是泡沫的孕育期。而共和国貌似永不停歇的需求,势必将促进资金向着那些国家的矿产部门涌入,据宋三平所知,最晚到1972年,共和国对原材料的需求将会大幅度降低。那时候,一场悲剧就会上演。

作为共产党人,宋三平对于共和国高层的深谋远虑无比钦佩。作为经济工作者,宋三平对共和国经济界的这个预期有种发自内心的恐惧。宋三平见过那些执掌经济界的老家伙。那是一群拥有高素质的男人,一群真正的爱国者和经济学家。或者也能够称他们为政治家。他们有理想,有能力,有道德。但是这些人却缺乏人类的一种基本特征,他们没有任何畏惧之心。

宋三平知道,这些老家伙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过从军的经历。这些从军经历并非是在共和国拥有强大武力之后,而是在1927年,那一穷二白的时间。以现在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对手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但是在当时,数十倍于陕西红军的西北军,对陕西红军的威胁是非常现实的。任何失误都将导致死亡,就算是没有失误,这些老家伙们同样时时刻刻处在死亡的边缘。但是这些人凭借着无比的勇敢,迎着死亡而上,杀出了一条血路。

这些人谈笑风声之间就做出了普通人绝不敢进行的决断,用文雅的语言陈述着冷酷的事实与同样冷酷的计划。宋三平很怀疑,自己有生之年能否达到这些人的高度。虽然宋三平对自己的实力是非常有信心的,可在那些从陕西走出来的老家伙们面前,宋三平常常有一种错觉,那些五十多岁和六十多岁老人才代表了未来的新时代,而自己这个远比他们年轻的三十六岁青年却仅仅是一个笨拙的模仿者与追随者。

在中国共产党里面,太祖是无法模仿的,那是因为他无与伦比的天分与才情。周恩来是无法超越的,那是因为他从来不停止对自己的要求与磨练。但是那些看似地位并非高不可攀,但是却实实在在的执掌着共和国命运的高层,即无法模仿,也无法超越。这些人好像已经看透了未来。只有在他们的计划变成现实之后,他们才能够被某种程度的理解。这些人看似普通,他们一切作为都是普通的。任何人都可以模仿与超越,但是这些人普通的步伐,却总是能够踏上最关键,最正确的历史节点。

有他们在,宋三平就有着没有理由的信心,这么一群人,在33年的历史当中,从没有过任何一次错误的决定。他们的布局,在他们预期的时间,总是能够实现正确的结果。对此,宋三平坚信,这世界上是有某种绝对正确的理论,至少在地球上,是有绝对真理存在的。中国共产党,无疑已经掌握了这个真理。

作为后进党员,宋三平现在做的就是绝对服从党的领导,领会理解党的政策,并将其贯彻在自己的行动当中。他坚信,经过足够的努力,自己是可以一窥那绝对的真理。且不说别的,至少在自己36岁的时候,无论是视角或者看待问题的深度,他相信自己已经凌驾在美国人之上了。

中美之间的协议签署之后,共和国倒是无所谓。亚洲已经变成了人民币圈,美国的资源大多数是从南美和加拿大运来的。你让美国人不远万里的从西太平洋把原材料运回美国,实在是强人所难。不仅如此,共和国现在根本不出口哪怕是一克的原材料。除了不出口原材料,共和国还从西太平洋和环印度洋地区大量进口原材料。所以美国人现在最希望的是,搭上共和国不断扩大的贸易圈,通过资本输出来获取更大的利润。

至少到了1961年6月,人民币升值之后的头一个月,共和国从美国的进口大增。美国机械行业得到了海量的订单。例如德州工业公司就得到了5000台高精度机床的订单。这可是一笔很大的订单。德州工业公司必须扩大生产规模,购置新机器才能够满足这批订单。

其实不仅仅是德州工业公司,在人民币升值之后,共和国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向苏联订购了两万多台机床。赫鲁晓夫自然是高兴的很。

两国为了满足这批订单,都在扩大生产规模,特别是要进口一批高精度加工机床。于是共和国把苏联人的机床改装成数控机床出口给美国,又把美国机床改装成数控机床卖给苏联。这么一折腾,共和国实际上等于一分钱没出,净落了一万五千台新机床。

这仅仅是一个缩影,在之后的很久一段时间,共和国都在做类似的买卖。反正苏联人和美国人科技落后,在数控机床方面是一片空白。共和国做生意童叟无欺,从外国进口机床的好处是便宜,而且对质量可以高要求,严把控。为了争夺中国市场,苏联和美国都得拿出最好的东西来。

共和国的科研现阶段是有工艺,没研发。能把陕西众提供的定型产品吃透,就够共和国的工业界再钻研二十年。从1941年开始,共和国工业界所作的,就是将数以百万计的实验一个个做很多遍,直到能够彻底研究透澈为止。

围绕着这超过百万的实验,共和国的大学纷纷承担了很多实验项目。陕西众绝对不会盲目的信赖共和国的科研机构,每一个实验都是由多家学校与企业承担的。例如张德力所在的西安工业学院,就承担了一部分燃烧实验项目。

张德力的父母都是林业工人,陕西自从50年代就开始转入林业建设省份。说白了就是吃国家补贴的省份。黄土高原是共和国重点环境建设地区,哪怕是为了子孙后代,黄土高原也一定要变成森林覆盖的地区。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共和国花了十年时间在陕西大搞林业,效果自然是十分可观。林业工人在社会上的比例,陕西省绝对是全国第一的。每一处荒山野岭,都有林业工人的身影。陕西降水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这一番绿化之后,西北初步定型,70%以上的地区,都是林业区。农业区与大多数人口集中在不足10% 的地区之内。像西安,就是一系列人口聚集区当中的明珠。

张德力作为关中人,谈不上什么出类拔萃,不过也谈不上平庸。他的个性认真,能耐得住寂寞,是公认的本分人。这直接导致了张德力升迁不快,不过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张德力的认真,却让他的实验项目得到了高度好评。这是在一次上头的大人物视察的时候开始的。

张德力不怎么爱凑热闹,所以他所在的实验室本来也没有被当做演示单位。所以,张德力正在专心致志做实验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两个人进了实验室。

等一个实验做完,张德力按照自己的习惯,手脚麻利的收拾干净实验台。这才发现身边穿白大褂的是一张陌生的脸。当然,系主任也陪着这位陌生的同志。既然有系主任陪同,张德力做的也不是什么机密实验,张德力仅仅和大家打了招呼,就继续收拾实验设备,整理实验记录。不过那人居然没有走的意思,让张德力有点不耐烦了。

“数据很漂亮啊。”陌生人翻检了一番实验记录之后,用一种说不出来的语气说道。陌生人用的是十分标准的普通话,这让张德力觉得有种居高临下的味道。而“数据很漂亮”这个说法,怎么听都不是什么赞扬的话。

也许是看出了张德力的不快,陌生人笑了笑,“我以前也是咱们学院的,那时候我们做实验,可做不到这么漂亮。”

“原来是师兄啊。”张德力立刻恭敬起来。

“哈哈!”陌生人听完笑起来。“师兄?我是教你们师兄的。”

张德力思索了一阵,这才恍然大悟,“哦,是老师啊。”

“胡说什么!老师?这位是教我的老师!”系主任再也忍不住,训斥道。张德力是系主任的学生,他从来没见过资历颇深的系主任对谁这么尊经过。要是说有,那也是对校长了。

但是现在也没有什么“师爷”的说法,共和国严打“封建行会思想”,至少在大学,这种“辈分”是严打的思潮,所有在校教师之间,统统都用“某老师”来互相称呼。听了系主任的教训,张德力虽然觉得系主任说得有理,但是实在找不出合适的称呼来。

“你这么吓唬小孩子做什么。”陌生人对系主任说道。

“卢老师。这孩子不懂规矩。让您见笑了。”系主任连忙答道。

“是……,张德力。”姓卢的陌生前辈看着张德力胸口挂着的牌子说道,“张老师。嗯,我看你的实验数据非常漂亮,但是这个实验误差么……”

“卢老师,您这是什么意思?您是在说我弄虚作假么?”张德力不高兴了。

“几个数据很漂亮,不稀奇。不过所有数据都很漂亮,这就稀奇了。”姓卢的陌生老师语气温和的说道。

“我没有作假。天地良心呢。”张德力大大的不高兴了。

“你这是什么态度!”系主任生气了。

看到系主任生气了,张德力关中人的倔强个性立刻表露无遗,“没作假就是没作假。主任你不能向着外人说啊。”他硬梆梆的顶了回去,“卢老师要是觉得我作假了,那就随你挑一个实验,我来做。数据不对,那就拿我是问。”

“哦……,小伙子很有信心啊。那就把这个萘燃烧实验给我做一遍。”卢老师还是不阴不阳的说道。

“好!”张德力二话不说,也不翻看试验手册,直接开始做起来。连做三遍,试验数据可谓完美无缺。卢老师看完之后,还是用一成不变的温和声音说道:“小伙子很不错。继续好好工作。”然后在系主任的陪同下离开了。

等这人走了之后,张德力突然觉得莫名其妙。这都什么人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