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帝全传-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伐中功勋卓著者,即可授上等爵;反之,拥兵叛乱者一律夺印削爵。后来,又形成了“非亲王不得加一字之封”的定制。通过收玉宝,改金印,论封功赐爵印、尊宠嫡系等办法,忽必烈就打破了黄金家族平均共权的旧俗,建立了一个大汗至上的宗室金字塔式的秩序。至元七年,世祖设置了吉利吉思等5部的断事官,更是直接代表元廷直辖阿里不哥后王的领地。元成宗时因袭世祖先例,进一步强化了对宗藩事务的干涉,严格禁止诸王擅行“教令”,独立提调本藩事务。在军队方面,世祖则通过定军籍,建都府,解重兵,削夺了诸王草原领地的军权。中统三年,为换取宗藩的支持,世祖曾允许诸王领有留居草原领地的蒙古军户。元政权稳固之后,世祖对诸王位下军户的政策遂转强硬。至元八年规定:对领地上的蒙古军户,枢密院有权收系编入军籍。渐渐地,诸王已无力构成对中央政权的军事威胁了。

削夺领地司法权也是世祖削藩的一个重要内容。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元廷禁止诸王私自断决民间狱案,杜绝诸王滥刑扰民。领地内的重要案件需监察官介入审理,即使是诸王位下的人命案往往也由元廷裁定。这样,诸王领地的司法权也不复独立存在了。同时,世祖又从税收、领民关系、食邑官任命等方面,削夺诸王在食邑的实力基础。至元初年,元廷将数额增加一倍的五户丝改由路总管征集,中书省关支。后五户丝户的仓银逐步收归朝廷。

世祖上述的一系列削藩措施,加之在削藩过程中借平叛之机先后肢解了几个势力雄厚的诸王领地,就逐渐使诸王食邑特权仅限于享用五户丝和荐举达鲁花赤等方面,诸王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大大地减轻了。

汉人世侯是蒙古南下征讨过程中所形成的割据势力。蒙古统治者要在中原地区建立长久的统治,就不能不依靠中原地主阶级的支持。成吉思汗时就较为注意网罗对自己有用的统治人才。木华黎时更注意争取汉人地主武装,凡纳土归降者,即命为当地长官,仿照金制授予诸如行省、领省、都元帅、副元帅以至州尹、县令之类。而且按照漠北制度,所命之官均许世袭。汉人地主武装头目逐步掌握了蒙古统治区的地方政权,在管辖境内,既统兵,又管民,可以自己任命下属官吏,征收赋税,处理刑狱,而且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专制一方。其中势力最大的有西京刘黑马、真定史天泽、顺天张柔、东平严实、济南张荣、益都李璮等,各操重兵数万,占地方圆二三千里,俨然春秋时的诸侯,唐代的藩镇,当时通常称他们为“世侯”。这些“世侯”渐渐形成了与中央集权的离心力,构成了对元廷统治的严重威胁。中统三年二月初三,李澶乘世祖发动争夺汗位的战争之机,发动了军事叛乱,后被打败。东平万户严忠范、真定万户史天泽没有依例将被俘的李璮献给忽必烈,而是擅自将其肢解枭首示众。

李璮的叛乱虽然失败了,但它却加剧了蒙古贵族对汉人的疑惧心理。世祖借机迫使汉人世侯交出实权和军权。史天泽首先带头交出兵权,以表示对世祖的忠诚,其他汉族世侯纷纷效仿;世祖则对史天泽等擅杀李璮之事置之不问。世祖又因势利导,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解除除真定董氏之外地方军阀的兵权;严格执行地方兵、民分治制度;废除诸侯世袭,实行迁转法;置万户府监战,选宿卫士监督汉军;实行易将制,使将不擅兵;取消汉人官僚的封邑。这些措施的实行,彻底削除了汉人世侯的势力,使中央集权大大地牢固起来。

世祖确定了“以农桑为急务”的施政方针,在全国范围内采取一系列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首先,设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专管农业生产的机构。中统二年,设立劝农司,以姚枢为大司农,并向数州委派了劝农使。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设立大司农司,任命了一批巡行劝农使。同时,在大都、上都及各地设置了许多营田提举司、屯田总管府、农政院、劝农管田司等行政机构,管理屯田与农桑事务。其次,限制牧场侵占农田,禁止牲畜损坏庄稼。再次,实行屯田。历经长期的战争浩劫,由于人民大量逃亡,使不少地方人烟稀少,土地大量荒芜,针对这种情况,忽必烈大力推行屯田政策,利用镇戍军士开荒屯田和募民实边屯田。元初屯田政策的实施,开垦了大量长期荒芜的土地,减轻了人民负担,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四,加强、完善水利、农具和农业生产技术。为了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忽必烈对此十分重视。中央设有隶属于大司农司的都水监,外设各处河渠司,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中统四年,世祖又命礼部尚书月合乃大举冶铁,一年输铁103。7万斤,铸造农具达20多万件,基本保证了农民对农具的需求。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世祖下诏将大司农司编定的《农桑辑要》颁行全国,后又出版了王桢的《农书》及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

世祖一系列劝农政策的实施,使遭受宋、辽、金、元200多年战乱破坏的中原、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一定程度的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生产也迅速提高,为元朝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世祖承认和提倡以儒学为主体的汉族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在:兴办学校、大量征用汉族儒生学者、保存颁刻典籍及制定蒙古新文字方面。世祖于南宋宝祐三年(公元1255年)二月在其分地京兆内任命宿儒许衡为京兆提学,广设学校。在即位后的第二年,世祖又下令设立诸路提举学校。至元二十五年的统计表明,全国各地所建立的学校达24000余所。至元四年四月,世祖在上都重建孔子庙,从而确立儒家思想在元朝的统治地位。

在大张旗鼓地推行汉法的同时,世祖为了取得蒙古贵族们的支持及受其部族与阶级利益的影响,继续保留了许多蒙古旧制,如采邑制、蓄奴制等。

蒙古贵族统一全国之后,为了始终保持其最高统治权力,维护他们的特殊利益,世祖还继承和推广了民族压迫政策。民族分化政策是民族压迫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世祖把全国各族人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4等;第一等是蒙古人,蒙古统治者称之为“自家骨肉”;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钦察、唐兀、秃八、阿速、畏吾儿、回回、乃蛮等;第三等是汉人,又叫汉儿、乞塔、札忽歹,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较早为蒙古征服的云南、四川两省人和高丽人也属于这一等;第四等是南人,又叫蛮人、新附人,指最后被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内的各族人民。

世祖不仅头脑中仍存在有旧的蒙古草原贵族的思想意识,保留了许多蒙古旧制,而且在其晚年穷兵黩武,肆意挥霍。从至元三年到至元十年,世祖为宣威海外,连续5次派使去日本劝谕遣使来朝,均被镰仓幕府坚决拒绝。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世祖怎肯罢休,至元十一年、至元十八年先后两次大举入侵日本,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在对安南(今越南一带)关系中,世祖因安南国不肯投降,于至元二十年、二十四年先后两次派兵入侵,但遭到了安南军民的顽强抵抗而被迫退回。

至元三十一年春,世祖逝世,葬起辇谷。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第三百二十七章 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

一、次子为储母宠得位

元成宗,又称完泽笃皇帝,名铁穆耳。是世祖之孙。父皇太子真金,母徽仁裕圣皇后,弘吉烈氏。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生,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卒。终年43岁。公元1294~1307年在位。

铁穆耳的父亲真金,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次子。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而立之年的真金被立为皇太子,但他对忽必烈重用阿合马等权臣不满,与忽必烈有很深的隔阂。至元二十二年,因被诬阴谋夺位,真金忧郁而死,这时铁穆耳已长大成人,率兵平定乃颜余党的叛乱,镇守北部边境。真金之死,对年逾古稀的忽必烈打击很大,使他在重新确定继承人的问题上格外慎重,一拖就是8年。一直到1293年,忽必烈正式册封孙子铁穆耳为“皇太子”,授与他“皇太子宝玺”,并派宠臣玉昔帖木儿辅佐铁穆耳,坐镇北境。

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元世祖忽必烈病逝,各宗室诸王会集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议立新君。铁穆耳得到使臣禀报,奔赴上都。此时,虽说祖父生前指定他为皇位继承人,但如不经过参加忽勒台(诸王大会)的诸王、贵戚的推选,就不能继位,而且大哥甘麻剌常年在漠北领兵,镇守要塞,拥有较大的势力,又是忽必烈长孙,继承皇位也有充分理由。几天后,不甘心帝位旁落的甘麻剌也匆忙赶到上都,并得到了一部分诸王、大臣的拥护。但他们的母亲伯蓝也怯赤(阔阔真)向着幼子铁穆耳,决定拥立铁穆耳。她取得了重臣玉昔帖木儿和伯颜的支持。

至元三十一年四月,由伯蓝也怯赤主持忽勒台大会,选举新皇。玉昔帖木儿对甘麻剌施加压力,甘麻剌见势,料定不是弟弟的对手,忙表白愿为新皇效力,仍领兵镇守漠北。与此同时,伯颜得到中书右丞相完泽、平章不忽木的支持,手执长剑,声色俱厉地宣读先王遗诏,力陈铁穆耳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众人胆颤心惊,不敢反对。四月十三日,在诸王、大臣的簇拥之下,铁穆耳登上皇位,是为成宗。这时他30岁。

二、内承祖制外修友邻

成宗是在权臣和母后的拥戴下登上皇位的。在用人方面,他基本上保留了世祖晚年当政的原班人马。世祖晚年起用的中书右丞相完泽和平章政事不忽木仍任原职,朝中之事,成宗一般采纳他们二人的意见。辅佐登极的伯颜和玉昔帖木儿分别被授予太傅、太师之职,但不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