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如东北军执行这个命令,根本就是要叫守军全成战俘,当然是东北军所不能接受的。最后旅参谋长赵振藩决定突围,而王铁汉团长决定下令自卫还击,这样北大营守军才一面突围,一面开枪还击。大体而言,整旅官兵大都能成功撤退到东山嘴子(这是事前第七旅上下唯一商定的共识),最后辗转进入山海关进行整补。

  而当时在东北留守的最高军政负责人荣臻,在事发之后,虽然设法立刻与在北平协和医院养病的张学良取得联系,向张学良报告日军的攻击事件,由于当时无法确定日军攻击的真正意图,因此张学良初步的认为,这只是日军的演习挑衅而已,因此告诫荣臻,叫东北军绝对不可以开枪还击,以免给关东军制造军事冲突的借口。之后当荣臻发现,整个局势发展严重,日军这次的行动既不是挑衅,也不是演习,而是日军真正的军事占领之时,再设法请示张学良,但是电话已经被日军切断。

  事变的当晚,张学良连夜在北平召开东北军政首长会议商量对策,最后的结论是,假如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全面对日作战,东北军自当为前锋,否则目前可行的办法是,一为诉之国联,一为设法与日本进行直接的交涉。张学良也将状况与结论立刻报告南京。问题是,当时蒋介石刚好离开南京,前往江西的南昌行营,准备督导第四次对中共的围剿作战(其实就算蒋介石当时坐镇南京,也不可能有什么紧急应对的办法),因此当蒋得知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之后,他除了指示东北军不抵抗之外,在二十日就兼程赶回南京处理这个历史的重大变局。

  蒋介石在与南京国民政府领袖会商之后,以中国的局势危机四伏,日军甚至可能会借机发起对中国的侵略,当时的国民政府根本自顾不暇,因此只有要求张学良下令东北军,采取维持不抵抗的原则,以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同时要求广州的国民政府,立刻派员与南京共商团结之道,二十二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九一八事变告全国军民同胞书”,强调在中日国力悬殊之下,国民必须逆来顺受,政府将设法在国际联盟中,争取国际正义的支持。因此无论事前与事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基本立场是,军事上采取不抵抗政策,来应付日本关东军的挑衅,外交上则是诉之国联来主持公道。

  总之,当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军之所以没有进行有组织性的抵抗,真正的原因,绝对不是如同谣言的说法或政客的批评,说因为当时的张学良,正在沉迷欢场女色,所以没有及时处理而误了大局,同时也不是蒋介石的不抵抗电报指示而误事。在基本上是出于国民政府事前的政策选择,同时对日本军政情势判断发生的错误,因而造成历史悲剧的结果。

  事实上,由于当时政府保持着消极与被动的不抵抗政策,影响到政府对日军在东北的侵略,毫无应付事变的周延策略与准备,所以没有布署防御的部队,也没有设计应变的作战计划,当事变在仓促之间爆发之时,中国根本无法进行应有的应变。同时国民政府也误以为只要中国部队不抵抗,日本总不至于在连借口都没有的状况之下,公然地发动侵略3。何况当时日本政府,的确不赞成关东军在东北的军事行动,甚至连日本军部也要压制关东军占领中国东北的行动。

  顺带应该要澄清的事实是,东北军政领袖张学良,的确由于年少得志,在当时的时空环境下,少不了一些男女之间的风流韵事,但是比起当时的其它同级的军政人物,甚至党国大老们的表现,张学良并不算声名狼藉的。可是当时流传最广的错误印象,莫过于与汪精卫唱和的文人,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写的打油诗: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那管东师入沈阳。”

  这类以讹传讹的宣传,只是纯粹为了羞辱张学良的“文斗”而已,毫无历史根据。因为根据所有的查证,名影星蝴蝶女士,事实上根本没有与张学良有过任何交往的记录,事变发生的当天与前后,蝴蝶更是在外地拍片未归,虽然当时朱家几位女子都是知名的美人,但是与张绝对没有任何的关系。朱五女士是张学良部属之妻,与张更没有任何的感情牵扯;只有赵一荻女士赵四小姐)是张学良的红粉知己,而张、赵之间不是露水姻缘的男欢女爱,而是携手走过人生富贵与失意的真正情侣,他们最后在台湾完成正式的婚礼。假如说真正影响张学良处理艰巨挑战的,恐怕是他的体能问题,先前张学良染上了严重的毒瘾,在紧要关头身体更难负荷重大决定的压力。但两年后他成功地把毒戒掉了。

  5。8 东北军民浴血抗日

  在九一八事变时,中国的东北共有三省、一个特别行政区,事变发生之后,关东军可以说是按照预定的演习计划,在中国军队毫无抵抗的状况下,一天之内就顺利攻占了辽宁大部分的地区,而接着吉林的代理主席熙洽向日军自动投降,日军在三天之内也就完成了对吉林的占领,至于哈尔滨的东省特区,早有汉奸张景惠作内应,只待苏联方面允许就可以接收,但是在日军企图攻占黑龙江省时,才正式遭到中国军队有组织的抵抗。

  由于关东军一击成功占领辽宁,又有汉奸接应“接收”吉林与哈尔滨,面对进一步的控制黑龙江省,则因为关东军的兵力不足,以及参谋本部不同意出兵北满的压力,迫使关东军指使已经投降关东军的伪军张海鹏军阀,率兵进攻黑龙江,不料受到黑龙江的于兆麟部反击,并且联络马占山部队,烧毁了江桥铁路桥,击败了汉奸部队的进攻,关东军唯恐东北军抗日的英勇形象,会积极带动东北百姓的抗日风潮,使得关东军决定直接介入。

  这时东北军第三旅的旅长马占山,已经被张学良任命为黑龙江省代理主席,马占山在击败伪军的进攻之后,决定继续坚守江桥,而关东军则决定出兵江桥,引发了关东军违抗参谋本部“临参命”的重大事故。结果马占山部在江桥奋勇迎战关东军,同样给与关东军出乎意料之外的严重伤亡打击,一度造成关东军极大地震撼,迫使本庄繁只有动员关东军所有的部队参战,同时紧急向朝鲜军借兵助战,日军在十一月五日,对马占山发动前所未有的陆空联合攻势,日军猛攻了半个月,最后马占山在缺乏后援与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后撤,但是却打响了日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起义旗号,激动了中国人民支持东北义勇军抗日的民族主义热情,也暴露出关东军并非无敌的“神话”。

  面对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东北变局,张学良当时唯一的军事布署,就是在辽西的锦州,设立了临时的军政中心,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三日,张学良下令在锦州设立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以及辽宁省政府行署,同时把留驻东北突围的部队集中锦州,张学良希望保有辽西,作为支持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基地,以及与关东军交涉的筹码。

  这种布署当然立刻激怒了关东军,关东军在十月八日,不顾东京军部的反对,断然先以空军攻击锦州,然后集结军队,准备强行进攻。这些军事行动造成国际社会对于日军强悍侵略的反感,因为攻击锦州的军事行动,日本是既无护侨的借口,也没有确保铁路利益的理由,因而完全显示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十足的侵略行为。

  因此日本的参谋本部,只有为此再度发出四道临参命,以控制关东军企图占领锦州的行动,在临参命的压力之下(这回关东军不易为自己行动找到辩护的借口),关东军只有暂时停止进军,但是设法派遣投降日军的汉奸军阀部队,前后三次攻击锦州,但是都被东北守军所击败,因此关东军对于辽西的张学良据点,是几乎一筹莫展。但是到了十二月七日,日本政府与军部都进行全面的改组,新的日本政府与军部,都决定支持关东军侵略中国东北的大政方针,因此日本正式从本土派遣大量部队进入中国东北,同时军部也同意了关东军攻占锦州的计划。

  正当日军准备动员大军围攻锦州之时,南京的国民政府在空前的混乱与斗争之下,进行改组,蒋介石被迫下野,由反蒋张的粤派人士孙科等人,主导国民政府的政局,并由反蒋、张最力的陈友仁,担任外交部长,虽然新成立的国民政府一连发出两道命令,叫张学良死守锦州,但是由于粤派的国民政府,根本无法挽回财政混乱的危机,又不能有效地掌控军队,与张学良的关系更是水火不容,因此张学良根本无意听从这个摇摇欲坠的南京政府,所下达“死守锦州”的命令。(其实当时没有一个地方势力愿意接受这个国民政府的命令,就连上海的银行,也不敢接受它所发行的债卷)。

  在关东军于十二月二十六日,正式对锦州发动攻击之后,东北军只在外围进行局部的抵抗,张学良在确定粤派的南京政府,真的是无法也无力支持东北军抗日之后,于次年元月二日下令,东北军自动弃守辽西,因此日军轻取锦州,直逼山海关的华军防线。

  日军既然顺利攻占锦州,又得到苏联方面不干预日军占领中国东北的立宣示,这时已经得到日本本土大幅增援的关东军,再度挥军北上,以优势的兵力,顺利地攻占了黑龙江省与哈尔滨市,整个中国的东北,就在一九三二年一月底,完全地被日军占领了。只剩下不愿意成为日本奴役的东北军民,自动自发的组织抗日义勇军,在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与日军进行殊死决战,表现出中国人豪勇的民族气节。他们也开始惊醒全国同胞,中国人需要团结奋斗,以扭转可能亡国的考验。

  附注:

  '3' 可惜这个想法经不起历史事实的考验,在近代史中,日本与俄罗斯两国对中国的侵略,不但是连藉口都不需要有,而且还会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