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两人均来自奥地利——一个若干年前还拥有强大海军但现在已经并入德国的地方。在这个时代,各国战舰尤其是大型战舰上通常都会配备丹尼尔这样专业的技术工程师,因为这些没日没夜运转的机器随时可能在内因或者外力作用下出现故障,一旦这艘军舰又在执行作战任务,那么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修复故障成了每一位指挥官最美好的心愿。有时候这种心愿普通的水兵就能实现,但当故障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产生的,或者情形比较复杂时,专业的技术工程师才是修复它们的最佳人选。

“别担心,爸爸!”年轻的这位布切勒也穿着样式相同的工作服,他看起来要比自己的父亲结实许多,并且在上唇两边留着数十年前非常流行的小胡须。他左手拎着一把看起来相当沉重的扳手,右手相当熟练的检查着身前的机器,而老布切勒则提着一盏蓄电池供电的大灯为他提供充足的光线。

因为这里充斥着机械摩擦的声音,两人交流都必须用尽可能大的嗓音,老布切勒又一次喊道:“检查一下K…12位置!K…12!”

在快速运转的摆件和齿轮中间进行检查看起来就是个容易让人把心提到嗓子眼的活儿,没有足够的勇气和细心难以胜任,同时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检修工作必须在轮船入港后才好进行的原因。小布切勒在那个相对庞大的机器前忙碌了好一阵子,等他抽身出来时已经是一脸油污了。

“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小布切勒喊道:“好消息是我找到原因了!”

“那么坏消息呢?”老布切勒急切的问。

小布切勒耸耸肩,“就算我们换上新备件,它依然可能在高速航行时以比我们预期的快得多的速度磨损!”

侧耳听清对方的话之后,老布切勒毫不客气的骂了一声:“真见鬼!”

海啸

第005章 … ~战场先锋~

。黑色“鲨”群寻觅不到半点血腥味,只能带着一嘴利牙无所事事的游荡;对于英国人而言,船只被击沉的消息不再像往常一样频繁传来,这看起来不错,但伦敦政府发布的新配给政策让每个人都必须勒紧腰带过日子。

大洋上的平静显然不代表着威胁的解除,在海峡对面,德国人不仅集结起数以千计的飞机,还在沿海部署了一系列警戒雷达站。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天气允许,他们的侦察机就会肆无忌惮的出现在英国领海范围之内,一些高空侦察机更是让年龄稍大一些的英国人想起当年的齐柏林危机——在那场战争的最初一段时间,英军对它们也束手无策。

1940年87日C里处。

在海上航行时,斜风细雨的天气远要远比大浪滔天更能让水手们接受,尤其是在像“格奈森瑙”号这样一艘建造时就重心偏低的军舰上服役。好在进入大西洋的这一个星期里,张海诺它们还没有碰上特别糟糕的坏天气。利用这段相对闲暇的日子,随舰工程师们修复了主轮机之前的故障,但隐患并没有因此而消除。这些专家的建议是最好回到有足够维修设备的港口进行一番彻底检修,身为德国主力舰队司令官,张海诺也希望自己指挥的每一艘战舰都能以最好的状态出战,但他同时也非常清楚一旦“格奈森瑙”号进入船坞改进主动力系统,等待它的将是少则两月、多则半年的漫长检修。“俾斯麦”号虽然将在本月服役,但形成战斗力尚需时日,而“沙摁霍斯特”号最快也要到秋末方能回到海军战斗序列,这段青黄不接的日子里“格奈森瑙”号将是德国海军唯一能够出海作战的主力战斗舰。

距离上一次海上补给已经过去了6天,这段时间张海诺和他的手下们没有寻找到一个适合的猎物——哪怕是一艘老旧的英国货轮,但海军司令部发来地密电却依然让他们感到高兴。在英国港口,最近一周入港的船只远远少于出港的空船,而在大洋彼岸。情报人员注意到先前出航的几支船队又回到了魁北克和哈利法克斯,而且船上看起来依然是满载货物的。英国人的这一避战举动虽然免去了船队遇袭而遭受的损失,却也极大的影响了本土防御地各种战略举措。听到这个消息,德国元首想必非常解气,因为他不久前还在为美国人秘密向英国出售军火而恼火不已,如今那些枪炮虽然已经在加拿大上了船,却被德国海军成功“阻挡”在了大西洋的那一端。

因为下雨的关系,平日里距天黑还有好几个小时的海面。这时候显得有些昏暗。两艘向西航行地德国战舰减慢了速度,好将刚刚降落在水面上的侦察机吊上来。一些舰员在军舰中后部忙碌着,这也是他们几日来为数不多的事情。大约10分钟之后,参谋长舒伯特来到张海诺的房间。他报告说:“中午出发地两架侦察机已经对我们西北方和西南方各20度范围内的海域做了半径为150里的扇形搜索,没有任何发现!接下来是否还需要派出侦察机?”

按照计划,舰队每隔三个小时派出两架Ar6前往周边海域进行侦察,只要天气允许。这种侦察从天亮开始一直持续到天黑——因为适合单座飞机的小型机载雷达尚未投产,海上地夜间侦察效果非常不理想。

张海诺又看了一眼舷窗外,这样的天气空中侦察似乎可有可无,但他一直将那些因为大意而导致延误战机的战例作为对自己地警示。经过简短地考虑之后,他便作出了决定:“派出下一批侦察机,告诉飞行员。除非光线已经严重影响到飞行。”否则认真搜索预定侦察地全部海面!

舒伯特敬了个礼。然后执行命令去了。从他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中,张海诺猜到他地看法。这样的决定对侦察机飞行员来说也许有些苛刻,但要是因为一时的松懈而错过了绝佳的战机,后悔都来不及——历史上不缺乏这样的先例。

几分钟之后,两艘战舰各利用吊杆式起重机将一架Ar6放至水面,在微微的嗡鸣声中,两架飞机如同轻盈的精灵一般升入空中并很快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

英格兰东北部,诺里奇空军基地,晴,风力

频繁起降的战斗机、沙袋垒成的高炮阵地、单管或者双管高射炮以及外围纵横的沟渠,这里的一切看上去都已经进入了战时状态。在战斗机数量远远处于下风的情况下,英国空军不希望自己宝贵的战斗机

摧毁在前沿机场,所以早在法国战役尚未结束的时候始在英格兰南部以外的地方修建新的空军基地,并将自己手中的作战飞机有序的分散配置在各个机场。这些匆匆设立的空军基地有的是临时用沙土建成粗糙的跑道,有的干脆就把平整的草地用来起降飞机。不过在诺里奇,飞行跑道则要正规许多,稳固的结构使得它足以供大型轰炸机起降。

在跑道一侧靠近机库的平地上,两架外观呈深蓝色的“威灵顿”式轰炸机以它们相对庞大的身躯和截然不同的颜色和周围的飓风式战斗机区别开来。此时在它们的周围聚集着不少穿空军制服的军官,有的来自轰炸机部队,有些来自于空军技术部门,两组飞行员席地而坐,正聆听一个头发花白的中校军官讲话。

“先生们,你们想必已经对自己的任务非常清楚了吧!现在有人想退出吗?退出的请举手!一旦上了飞机,你们就等于把生命献给了英国——无怨无悔!”

空军中校用他那双阅人无数的眼睛扫视着这些大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有的刚刚加入皇家空军不久,有的是从海军航空部队抽调的人员,他们有着不同的姓氏和面孔,但此刻同一个目地把他们聚集到了一起。

无人举手,这令头发花白的中校非常满意。他紧接着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表,然后又征询了另一名军官的意见,那人点头表示一切已经准备就绪。

“好了。皇家空军和海军的勇士们,时间已经到了,请记住你们的使命,上飞机吧!”

年轻的机组成员们站起来然后一一从中校面前走过,在握手告别时,他们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凝重的表情。

“愿上帝保佑你们!”中校对着他们地背影轻声说到。

四台布雷斯特IV型发动机隆隆启动了,螺旋桨飞速转动着为轰炸机提供前行的动力,两架飞机很快驶上跑道。这时候附近的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纷纷停下手里的活儿报以注目礼。虽然他们并不清楚这两架轰炸机将要飞向哪里,但在强敌即将展开可怕攻势地时刻,他们是多么希望自己的轰炸机能够压一压敌人嚣张的气焰。

然而在起飞之后,两架经过技术改装的“威灵顿”随即向北飞行。看起来像是准备前往远离前线地后方,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两架轰炸机以及上面的全体机组人员将要执行的是一个近乎自杀性的行动——前往基尔和但泽进行空中侦察。作为德国最古老地海军港口,基尔可以说是目前欧洲大陆上防守最为严密的港口。最新式的地面雷达和大批战斗机为它构筑了一个远程防御圈,数量可观地高射炮和系留气球将让任何试图靠近港口地飞机碰壁。

曾经地自由市也是波罗的海南岸最大地天然良港,它在上一场战争中就是德国的重要海军基地,而随着波兰的陷落。但泽又重新回到德国人手里。由于原本就非常现代化的设施在战争中并未受到太大的破坏,德国人没费多少力气就重新将但泽的打造成为威廉、基尔之外的第三大海军港,同时也是距离英国最远、最易于隐蔽军舰的德国军港。在通过迁移外籍居民、设置军事禁区等安全工作加强警戒之后。德国人已经成功让但泽成为英国情报部门眼中最“神秘”的港口。

光是神秘还不足以让英国空军在担负巨大风险的情况下千里迢迢派遣飞机前往。考虑到德国本土可供大型战舰驻泊且封锁严密的军港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为了获取德国主力舰艇动向的第一手资料,英国皇家海军联合皇家空军进行一次大胆的空中侦察行动——据说策划者的灵感来源于德国侦察机进来对朴茨茅斯的侦察行动。在对德国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