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龙之殇-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仲舒以其滔滔不绝的口才和充足的理论准备,借助于可以自由阐发的“春秋公羊学”,投武帝之所好,公开援道入儒,终于在融合儒道、用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资料充实、发挥儒家义理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让武帝心醉的既有儒家的三纲五常又有道家的“天地”、“阴阳”、“四时”,既有儒家的“改正朔、易服色”的“有为”又有道家的“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的崭新的儒学思想体系。

这便有了后世影响中国数千年的‘独尊儒术’的大变,从此便开创了‘君与天、地并重’的新观念。从此以后君王才真正的称的上是‘万人之上,唯我独尊’。

其实,有为和无为的最大区别就在与,‘无为’提倡的是已道为尊,什么都要求自然。已道家看来,作为世界万物产生的总根源就在其变化的规律这就是“道”。

所以,道家思想认为,世界是个没有意志、没有情感的实在本体,“道”生成万物也是没有目的,只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罢了。这样的观点大大的动摇了原来主宰世界的上帝、鬼神等的权威,使得他们失去了光彩,这在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是一次很有突破性的尝试。

而‘有为’则是把人和天、地提到了同一个高度上。所以,董仲舒这样说过“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意思是让我们突破自然规律去尝试改变,要有梦想和猜测。这也是高低之分和神凡之论的根基所在,因为人要是都没有奢望没有追求的话,又何来高低的比较,尊卑的差别呢?就是因为人人都想当皇帝,都想成仙。所以,皇帝和神仙才会是高高在上的。

就拿文昌大陆来说,现在所沿用的就是道家思想,追求自然规模、不崇拜鬼神。所以,在这里的即便是修炼成仙的人也一样游离在世,和常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说白了文昌大陆就不存什么神仙和凡人之分,君臣之理也不是很正统。

孙为民暗暗的感到,文昌大陆要想让三界圆满就必须要摆脱道家老黄学的影响,恢复已天为命的观点。君臣之分、仙凡有别必须要提倡。这也是他今天要大谈天道,推崇儒术的原因。

因为,道家的观点是已讲究规律和自然,可以说有点‘唯物’主义色彩。但三界之分,神凡之别却是必须建立在‘唯心’观点上才可以。所以,必要让人们产生‘唯心’的观点。(老头觉得,正所谓:心中有神明,心中有鬼。现在想想其实这一切不管怎么说构架的基础都是在人们的心里。至于再深的东西,老头也不好说了大家自己思考吧)

孙为民今天不想做别的就是想学董大儒,他要把太子捧的高高的,要让太子饥渴到无法拒绝的程度。也只这样孙为民才能活命,才能借天子之名好好收拾一下城中这些散碎势力。同时,他也是在为开创三界秩序做着准备。

其实,孙为民想要的就是名正言顺,他想借助天子的威严打压其他人,就必须要先把天子捧到一定的高度才可以。天子的权利越大,他手中的权利也就越大,因为‘人与天、地并立’的观点可是他孙为民提出来的,太子做为未来国君,人中君王的他也不得不支持孙为民的观点。

所以,孙为民才要破‘无为’立‘有为’,大力倡导三纲五常之理。把人和天、地并立的言论散播开来,他要让京城彻底翻天,要让文昌大陆翻天,他想要一手遮天。。。。。。。

(就到这吧,今天讲的东西可能太深了。其实这也是本书的根基所在,因为这本书是以开三界为引故事的。所以,就不得不提提这儒家思想了。儒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远远不止如此,就是到了如今我们还是没有完全跳出董大儒画的那个圆圈。三纲之理仍在、尊卑长序尤存,仁、义、礼、智、信还是我们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有时候老头也在想,要是当年没有董大儒的‘有为’之说的出现,我们现在的信仰会是个什么样的呢?其实,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一直都是在画圈,就像五行生克一样转个不停。从洪荒时代的“天”到道家的“道”再到董仲舒的“天”,这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我们的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圆圈”。还有,老头今天写章也是想让大家了解下对中国影响最深重的一次文化变革,大家也许都知道‘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它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呢?看了这章希望大家都能了解一些吧。要是按照道家的思想流传到现在的话。。。。那老头不敢想象。好了,今天有看不懂的书友老头向你们道歉了,很快就会打的天翻地覆、热闹非凡了,不要急。最后说下,本章很多东西是引用自《中国全史》。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好书。晚上没有更新了,今天写的太累了这些东西老头看多了也头大,真的。)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中庸为君

丞相刘至的出口反对彻底打破了朝堂上了祥和,众臣不自觉的分成两派左右对立起来,一派说什么也不同意孙为民提出的‘人与天、地并立,尊君为天的做法’。

他们说什么“自古万物皆有道,怎可破道为之”。意思说什么事都要顺其自然不应强求,即便是君王也要遵循亘古不变的渐进之道,万不可打破道其中的‘无为’大成的规律,否则必遭天谴。

也就是说,这派人觉得做人就是应该默默无闻、寻规导矩,什么事都顺其自然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他们觉得,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和痕迹,人必须要遵从这种规律。此一派人已老丞相刘至为主,多是文臣。

而另外一派则是完全同意孙为民的观点,觉得为人在世就应该受命立命、创不世功绩。要修身、治国、平天下,要以人的观点去改变这个世界。

西城督卫雨尘甚至还大胆的提出,数千当年来本有很多次机会可以解决掉南境尤族的隐患,但就是因为过于遵循‘无为’‘自然’规则之道,才错失了大好的机会。他明言,应该遵循右将军的高论,已君为天,大行治国,强军,富民,扩土等举措,不出数十年定可杀过界河永绝后患,万不可再坐等尤族来攻。

雨尘的观点得到了多数将领们的支持,这些人自然就完全站到了孙为民这一边。如此,朝堂之上真是乱如闹市,大有挥拳相向的架势,不管老少文武,各各老当益壮、人人呲牙咧嘴。

“够了!”太子显然是让这混乱的气氛扫了兴致,一声怒呵后他面色不善的看着刘至一党。所有人都意识到太子已经让孙为民的‘高论’打动了,众人纷纷侧目看着跪地不起的孙为民,有人狠之入骨、有人钦佩有加。

此时的孙为民正在偷乐呢,心想“太子能不支持我吗?这里面受益最大的可就是他啊。。。。。”。

但同时孙为民也明白,如此大事想在朝夕之间完成是不可能的,他今天搞出这么大动静只是为了造势,要把他自己和皇位绑在一起,也只有这样他才能最安全。

总的来说孙为民还是很有脑子的,他只是把自己和皇位绑在了一起而不和皇上绑在一起,这其中的差别可就太大了。孙为民支持和提倡可是皇权威严,而并不是在特定指某一个人,这样的话只要是想当皇上的人就都要好好想想喽,杀孙为民就是在拆他们皇家的台。

孙为民心想“只要我顶着这个金字招牌,还怕没有伯乐来吗?”某人在朝堂上阴险的坏笑着,幻想着自己炙手可热的那一天,谋划着下一步的计划。

由于太子的震怒朝上终是安静了不少,只见众臣纷纷闭嘴、心有不甘的各归其位,等待着再次爆发的机会。

“看看你们!哪还有一点登殿重臣的样子!”太子气愤难当的骂着“你们是不是都想去献城投贼啊!啊?”

“微臣不敢!”电影中的场面再次上演,众大臣均是口称不敢,老实多了。

“那你们都说说看如何退敌,还有这城中数十万灾民怎么处理,总不能看着他们做乱吧!”太子气愤的责问着众人。朝上众臣均是无言有人看着老相刘至有人看着孙为民,看来刚才形成的左右对势仍在继续,堂上均已孙为民和刘至为重了。

“臣以为平定城内局势乃重中之重,不可再托”到这个时候孙为民也不怕再次出头了,没等老东西刘至开口他就高声的通禀了起来。

“讲!”太子阴沉着脸说着。

孙为民闻言,马上道“臣这几日一直在城中暗访,廉军奸细尽已在微臣的掌控之中,只要天听圣旨一下便可擒贼平乱,只是。。。。。”

“只是什么,右将军有话但说”太子本就起了提拔重用孙为民的心思,这个时候当然不会推辞了,连忙的询问了起来。

孙为民惶恐道“民乱虽可平但城外廉军已成了铁桶之势,一但战事再起臣怕京师虎卫无法抵挡,故。。。。想请旨降恩,容许臣征召各王府门客已做添兵之用”

孙为民的话一说完朝上再次炸锅,这次折腾起来的可都是皇子皇孙们,他们可不像朝中大臣们那么彬彬有礼,听了孙为民的话一个个就像是让人偷了媳妇的痴汉,暴跳如雷、恶语频发的攻击起了孙为民。

“好你个贼子!反了你了!”

“想动我门客你活腻了吧!”

“宰了这小子!”

皇子们闹腾起来可一点都不含糊,说着就有人要冲上来对孙为民动手,孙为民虽仍是未动,但也小心的提防了起来。

“城破则国亡,国亡则君侮,此万分危机关头若不能同心协力对敌守城的话。。。。。。京城必亡已!国之不国!”孙为民也豁出了,将早就准备好的朝表一捧,大声道“此是京城各王府门客数典,还有几日中调动屯集的状况,望太子已国家为重、痛惜虎卫们多日来的劳苦和死伤准臣所请,已救万民!”孙为民朝表一捧再无他言,其坚定的态度任是谁都能看的出来。

“准臣所请,已救万民!”“准臣所请,已救万民!”在孙为民的煽动下兵部众将也附和了起来,各各慷慨激昂、目光如火石般跪到了朝上。

看到这一大群顶盔带甲的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