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龙斩-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主要传人为莫月鼎(名起炎)。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

约生于南宋理宗宝庆(1225~1227)年间,卒于元世祖至元末(1290~1294)。初从四川青城山丈人观徐无极受五雷法,继闻邹铁壁(或作笔)得王文卿斩勘雷书,秘不传,乃委身童隶事之,终获受其书。于是‘召雷雨,破鬼魅,动与天合。

虽嬉笑怒骂,皆若有神物从之者‘。元世祖曾召见试其术‘有验‘,有旨令掌道教事,以老耄辞,遂给驿南旋。此后,佯狂避世,浪迹江湖。莫月鼎之弟子甚众,但所得王文卿之秘籍,一如邹铁壁,不轻易授人,因此得其真传者,唯王继华与潘无涯二人。后‘继华授张善渊,善渊授步宗浩,宗浩授周玄真。皆解狎雷致雨云,而玄真尤号伟特‘。周玄真,字玄初,世居嘉禾(今浙江嘉兴),后迁姑苏(今江苏苏州市)。从步宗浩受五雷秘文后,祈雨治疾,颇有奇验,享誉于元明之际,明初卒。前引虞集《灵惠冲虚通妙真君王侍宸记》又记王文卿所传高子羽一系,传至谭悟真时,已由宋入元。后谭悟真传庐陵罗虚舟,虚舟再传萧雨轩、周立礼二人。周传其子,萧则传胡道玄。道玄,波阳人,人称‘神霄羽客‘,行道于关、陕、荆、襄、江、汉、淮、海、闽、浙之间。此外,又有金善信(1273~1331),字实之,吴之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曾得莫月鼎不传之秘,被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起为广德路道录,元室赐号体仁守正弘道法师。还有王惟一亦传莫月鼎之学。王惟一(?~1326),号景阳子,括苍(今浙江丽水)人。

其所著《道法心传》称,曾得莫月鼎和邹铁壁之秘法。该书对雷法多所阐扬。

元代神霄派除莫月鼎一系十分昌盛外,还有其他一些支系同时活动。《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莫月鼎传》云:莫月鼎‘与同郡西野沈震雷真人同师事铁壁邹真人‘。‘自侍宸王真君演道以来,惟真人(指莫月鼎——引者注)与西野沈真人二派支流衍迤,盛于西江,昌于东吴。‘即莫、沈两系皆分别传衍于苏、浙、赣、闽、广等地。唯沈震雷一系不见其他记载,故未得其详。

入明以后,仍有神霄道士的活动。除前述莫月鼎一系传至周玄真,享誉于元明之际外,又有周思得显名于永乐间。据钱谦益《列朝诗集》载,周思得,字养真,钱塘(今杭州市)人。‘行灵官法,先知祸福。文皇帝(成祖)北征,召扈从,数试之不爽。招弭祓除,祈雨禬兵,咸如影响。乃命祀灵官神于宫城西,……思得历事五朝,年逾九十,赐谥弘道真人‘。

据《万历野获补遗》卷四和《明史?礼志》载,周思得所行灵官法,是萨守坚弟子王灵官(名善)传下的。因周思得行之有验,成祖乃封萨守坚为崇恩真君,王灵宫为隆恩真君,并建庙祀之。此后传奉萨守坚道法的道士,继续传行,称‘西河派‘,或‘天山派‘,其详无考。

上清派为早期道教派别之一。是东晋中期杨羲造作的‘上清经‘逐渐传播后形成的。

关于‘上清经‘的来源,《云笈七》卷五李渤撰《真系》,及陶弘景《真诰》卷十九《真诰叙录》均称:东晋兴宁二年(364),有魏华存等众仙真下降,魏将清虚真人王褒所授‘上清‘众经三十一卷并诸仙真传记、修行杂事等授弟子琅瑯王司徒公府舍人杨羲(331~386),杨得魏华存所传,用隶书写出,传护军长史丹阳句容许穆(305~376)。许穆再传子许翙(341~370)。《真诰叙录》云:‘凡三君手书。今见在世者,‘经‘、‘传‘大小十余篇,多掾(许翙)写。《真授》四十余卷,多杨(羲)书‘。由此可见上清派始创过程中,杨、许经书造作之一斑。实际上‘上清‘众经、诸仙真传记、并修行杂事等即扬羲的扶乩降笔。二许去世后,翙子临沮令黄民(361~430)收集先世所写经符秘箓,于东晋元兴元年(402)奉经入剡,为马朗、马罕礼敬供养。至东晋末,有道徒王灵期等向许黄民求经。王等遂在所得几卷经书基础上,窃加损益,盛其藻丽,再次造撰,凡五十余篇。这是继杨、许扶乩降笔之后,又一次‘托言真授‘的造经活动。从此‘上清经‘流传甚广,‘举世崇奉‘。于是,一个以皈依上清经箓的新道派——上清派渐次形成。

此时许黄民见王灵期经书卷帙丰厚,门徒殷盛,乃‘鄙闭自有之书,而更就王求写‘,致使‘许王齐辔,真伪比踪‘。

南朝宋元嘉六年(429),许又封其先世真经一橱留马家。后又为嘉兴殳季真所得,以付陆修静。陆又兼得《灵宝经》《三皇文》,遂总括《三洞》为世宗师。泰始七年(471),陆撰《三洞经书目录》,继又‘撰经义百有余篇‘,于是上清派‘孙经宗坛,教法大备‘。后陆又以‘三洞‘并杨、许真书授弟子孙游岳(398~489)。至梁代,陶弘景(456~536)又师事孙游岳。于永明六年(488)在茅山获杨、许手书。八年,传又得真人手迹十余卷。十年,陶弘景隐居茅山,自称华阳隐居。

为弘扬上清经法,他在顾欢《真迹》的基础上,以‘真ren口授之诰‘为名,编《真诰》一书,其《真诰叙录》对‘上清经‘之源流及传授过程作了较详细的叙述。陶更广集上清法术,纂《登真隐诀》二卷,使上清经诀较之陆修静时更为完备。由于陶弘景为陆修静二传弟子,对上清派又作出较大贡献,遂成上清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此后‘茅山‘成为上清派的中心,世人改称上清派为‘茅山宗‘,而进入上清派发展的新阶段。

上清派最早崇奉的主要经典是《上清大洞真经》(一称三十九章经),谓读之万遍即可成仙,被誉为‘仙道之至经‘。

《正统道藏》收《上清大洞真经》六卷,系南宋茅山上清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之校勘本。谓‘苦斋三年,乃得读之‘,而诵咏万遍即可‘乘云驾龙‘而升天,是谓‘上登上清‘。盖道教认为:天有玉清、太清、上清三境,皈依上清派修行得道、即可升入‘上清‘,比天师道的‘太清‘更高。该经首叙修炼者登斋入靖,诵咏《大洞真经》前,应经叩齿、咽津、行气,存思(一称存想)、咒祝等一套程序,以及‘存思日月法‘、‘存思二十四星法‘等。‘存思‘,乃早期上清派的典型修炼法,出于魏晋间的《黄庭内景经》。该经也是上清派崇奉的另一重要经典,是一部以中国医学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人体百脉关窍各有主神,需用‘存思‘法以存守身神的修炼专著。尽管经中缺乏具体作法,功理、功效也多有不实之辞,但借‘存思‘身内诸神、身外诸物来集中意念,达到精神内守,神不外驰,正体现了上清经法的根本。

上清派尊元始虚皇天尊、太上玉晨大道君、太微天帝大道君、后圣玄元上道君、上相青童道君、上宰总真道君、小有清虚道君为‘上清经箓圣师七传真系之谱‘。奉魏华存为开派祖师,‘嗣上清第一代太师‘。杨羲为第二代玄师,许穆为第三代真师,许翙为第四代宗师,马朗、马罕为第五、第六代宗师,陆修静为第七代宗师,孙游岳为第八代宗师,陶弘景为第九代宗师。

上清派的开创人物均为士族出身,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统治阶级上层亦有联系,但东晋王朝对江南士族怀有戒心,因而仕途多不得志,而崇道入教。上清派多重于个人精、气、神的修持法,不重符箓、斋醮和外丹、贬斥房中术,易为士大夫和统治阶级所理解和接受,也正是该派能较快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上清派的出现,反映了民间道教转向士族道教发展的变化。后经陶弘景的阐扬,形成茅山宗之后,由于人才辈出,成为隋唐时期影响最大的道教派别。

龙门派是全真道分衍的支派之一。它承袭全真教法,处于道教衰落的明清时代。

该派尊全真七子之一的邱处机为祖师。尊邱处机弟子赵道坚为创派宗师。赵道坚(1163~1221),原名九古,祖籍檀州(今河北密云),父任平凉府同知时,徙居平凉(今属甘肃)。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载其事,《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列有其传。金大定十七年(1177)入道,十九年,师马钰于华亭(今属甘肃)。二十年,马钰还终南,命其往龙门山师事邱处机,易名道坚。元太祖十四年(1219),处机应成吉思汗之诏赴西域,选赵道坚从行,为十八随行弟子之一。途经一年余,于1221年五月渡陆局河,七月越阿不罕山,十一月至赛兰城。道坚谓尹志平曰:‘我随师在宣德时,觉有长往之兆,颇倦行。后尝蒙师训,道人不以死生动心,不以苦乐介怀,所适无不可。今归期将至,公等善事父师。‘①数日示疾而逝。邱处机命门弟子葬九古于东郭原上。观上述赵道坚行谊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似无创立龙门派的行为和打算;而龙门派以之为宗主者,恐系出于依托。

后世龙门派道士为了证实赵道坚为该派创建人,却另有一番描写。《金盖心灯》卷一《赵虚静律师传》曰:‘师姓赵,名道坚,号虚静,南阳新野人。……闻七真演教,独携瓢笠,谒长春邱祖,诚敬精严执弟子礼。邱祖与语而奇之,曰:‘此元门柱石,天仙领袖也。他日续心灯,而流传戒法者,必此子矣。‘遂侍祖游燕阐教,……祖乃传以清虚自然之秘,栖隐龙门者多载。复出侍祖于白云观,统大众。师于至元庚辰(1280)正月望日,受初真戒、中极戒,如法行持,无漏妙德。

祖乃亲传心印,付衣钵,受天仙戒,赠偈四句,以为龙门派,计二十字。……师谨识之,未敢妄泄。是为第一代律师。……

修持凡三十年,功圆行满,将示化,始以戒法口诀,于皇庆壬子年(1312),十月望日,郑重其礼,亲授河南道士张碧芝名德纯。‘此传本之王常月《钵鉴》,其文稍简。将此传与《长春真人西游记》《祖庭仙真内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