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场教父-第5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筑起救民于危难的钢铁长城;白衣天使与时间赛跑、与死亡竞速,点燃绝地逢生的希望之光。来自大江南北的志愿者,自发救人的“的哥”,义务献血的长队,捐献拾荒收入的老人,汇成战胜特大灾难的滚滚洪流,彰显出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守望相助、心手相牵的伟大力量。83988名群众从废墟中抢救生还,36万多名重伤病员得到及时收治,死亡率和致残率降到最低。

千难万险不放弃,硬仗一场接一场。决战唐家山堰塞湖,部队官兵日夜奋战,悬在绵阳人民“头顶”的威胁被安全排除。鏖战都汶路,筑路“铁军”仅用3个月,就穿越塌方山体,奇迹般地打通了连接汶川、理县、茂县的“生命线”。在最短时间内,灾区的通信、供水、供电得以抢通,104座堰塞湖、1996座震损水库化险为夷。专群结合、进村入户、不留死角、彻底防疫,实现了大灾之后无疫情,我们的人民安全度灾。

大勇无前,大爱无疆,多少可歌可泣的壮举和人物情动天地。谭千秋老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双臂护住自己的学生;英雄少年林浩用柔弱的肩膀将两位同学背出险境;慈爱的母亲用短信告诉身下护着的孩子:“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警花”蒋敏强忍失去10位亲人之痛坚守岗位多少昼夜;“敬礼娃娃”郎铮在重获新生的一刻举起稚嫩右臂表达感恩的心;“芭蕾女孩”李月用残缺的肢体放飞成长的梦想。一个个大写的人,永远感动和鼓舞着我们,永远与我们同行。

生与死的抉择,泪与汗的交融,铸就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中国力量令人惊叹,中国精神感动世界。

难舍难离的百姓。

救灾就是救民,重建就是为民。千万群众无家可归,毁坏的家园亟待重建,百姓的期盼是我们最大的责任。开仓廪以济困苦,筑墟落以纳苍黎。震后3天开仓放粮,安定人心。实行“就地、就近、分散”安置,尽快恢复受灾群众家庭生活。开展过渡住房建设百日攻坚,帐篷、板房、简易住房多措并举,3个月内解决了450万户因灾损毁房屋群众的过渡住房问题,1190多万失去家园的群众居有其所,与全国人民共享奥运辉煌。在夏末秋初全面启动“暖冬行动”,399万床棉被、490万件棉衣汇集灾区。“爱心助孤过年”活动使孤儿、孤老、孤残不再寂寞,灾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欢乐祥和过年。

党的领导力,民族的凝聚力,社会主义祖国的综合国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在危难时刻得到最充分的展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省鼎力相助,18个省市对口支援。华夏同胞慷慨解囊,国际友人踊跃捐助。钱帛衣被,帐篷粮药,来自五湖四海的关怀和大爱,温暖着这片遭受地震灾害肆虐的土地。

党政安民,百姓图强。“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就是灾区人民的风骨!即便脚下是废墟,灾区人民坚强地选择站立;即便前方是荆棘,灾区人民毅然地选择前行。汗水冲淡泪水,坚强走向自强,灾区升腾起浴火重生的无限希望。

大自然面前的众生。

四川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四川人民勤劳智慧、坚强坚韧、乐观向上,创造了瑰丽夺目的巴蜀文化,谱写过威武雄壮的革命诗篇。

大自然造就人类的美好家园,大自然也潜伏着巨大的破坏力量。“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当前,人类还无法避免自然灾害的骤临和破坏,但可以从历史进步中获取补偿。灾难的警示,更需要在重建和发展中汲取。

穿越灾难,我们更加懂得,人类是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孕育、进化、生长,茫茫宇宙,万众生灵,无论你如何的智慧,也不管你多么的超群,但永远无法站在自然之外,必须认识自然,敬畏自然,善待自然。在同自然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己,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不易主题。

记取灾难,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学会按自然规律办事,提高防范灾害的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

回望山川,天府胜境,依然美丽。

春风何时绿龙门。

灾后恢复重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从需要出发,重建的规模空前,民生恢复如火如荼,加快重建时不我待。农村住房重建今年底全部完成,城镇住房明年5月前全部完成;明年春季开学,灾区学生将全部告别板房校舍,重新回到宽敞明亮的教室;灾区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也在加快恢复之中。

故园断肠处,日夜柳条新。萝卜寨村炊烟再起,吉娜羌寨展现新容,栋栋房屋落成乔迁;映秀小学书声琅琅,新北川中学启动建设,一所所校舍拔地而起;都江堰到映秀高速公路双向通车,灾区铁路、公路全面恢复;阿坝铝厂产能倍增,东汽新厂区落成投产,自立自强自救、坚定坚韧坚强的精神融入四川大地,锦绣巴蜀再次呈献出勃勃生机。

灾后重建是原地起立,更是发展起跳,在白纸上画最美的蓝图,在废墟上建最美的家园。我们正努力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使得地震灾区居家有住房,上学有校舍,治病有医院,城镇有功能,水电有配套,连接有道路,让灾区人民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5?12”一百天,是寄托哀思的日子,也是坚强奋起的日子,更是开启未来的日子。走过灾难,我们更加坚定坚韧;走过灾难,我们更加自信自强。让我们告别悲伤,共同担当,迎接挑战,共创崭新的未来。

逝者已去,生者图强。百日之祭,以此回顾。

第七卷 风云变色 第679章 狼毒花

我从北京回到新州后,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有没有八月炸给我寄来的包裹。在一堆王国庆书记的书报和信件中,我在一件包裹上果然看到了那熟悉的笔迹。幸运的是,这个包裹并没有人拆看。当然了,这也是规矩,寄给省委书记的信件只有他本人或是秘书拆看,就是省委秘书长程大同也不会随便打开的。

下面是八月炸的手笔,我不能掠人之美,特此声明。

吴天放在根据两个月前在四川的实地采访与写生,已经创作了两幅巨型油画。一幅是《中国雄起》,另一幅是《总理在汶川》。据业内人氏的评价,这两幅作品在所有纪念汶川大地震的美术作品中,堪称精品。

奥运会开幕后,吴天放感到整个北京到处都是人,乱哄哄的,他很不习惯。思来想去,吴天放决定出去走走。到哪里去呢?他的目光在中国地图上扫视了一阵,最后他锁定了西藏。

临行前,他对来自重庆万县的老宋说,如果奥运会上有什么特大新闻,就请老宋打电话告诉他。

听说吴天放决定到西藏去,可把徐文清给高兴坏了。西藏,那可是她梦寐以求的神奇之地啊!

我们已经知道,徐文清是江南女子,原来在杭州大学读本科,现在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中文硕士研究生。她还是吴天然和杰克的校友呢!目前,她和吴天放已经同居。他们就住在中央美术学院给吴天放分配的那一间学校宿舍里。

徐文清激动地问:“天放,怎么去?坐什么去?”

吴天放说:“当然是青藏列车了,坐火车进藏,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

徐文清连忙说:“好,好,我先去做准备。”

吴天放说:“这一次出行,不比往常。除了那些常备的旅行用具外,还要准备一些应对高远反映的红景天,还要带上一些防晒、防冻的药品。”

徐文清说:“天放啊,现在可是夏天,咱还用得防冻的药品?”

吴天放说:“文清啊,那地方可是世界屋脊,冷着呢。再说了,到那地方去,我还想登一下雪山。”

徐文清说:“好,听你的。我的师傅。”

吴天放拍了拍徐文清的脸蛋说:“对了,这才是师傅的好徒儿。”

吴天放说,他们要坐青藏列车到拉萨,沿线每个站点都去看看。旅行前的准备工作越充分,上路就越轻松。你也知道,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旅行。为了咱们这次进藏的顺利,我还是先给你简单介绍一下青藏列车的特点吧。

列车从北京出发,沿途的主要靠站点石家庄、郑州、西安,然后进入西部。

西安→宝鸡→兰州→西宁→德令哈→格尔木→那曲→拉萨。

徐文清担心在火车上发生高原反应,吴天放说,没事,青藏列车上有“供氧口”。硬软座车厢,每个座椅下都配有一个供氧口,卧铺车厢每个铺位、过道椅上方也配有供氧口。供氧口在列车进入青藏高原第一站格尔木之后便可使用。当乘客发生高原反应,可立刻通知本车厢的乘务员,在其指导下使用供氧口,同时使用供氧口是全免费。

青藏列车跟其他列车最大的不同在于列车上的每个角落都体现着藏族特色。

为方便藏族乘客和外国游客,列车上所有的指示都是中文、藏文、英文三种显示;列车各车厢相连的玻璃门上也绘有典型的藏式图案;沿途风光解说,播音员会交替使用藏语、汉语。

青藏列车上售卖的美食根据沿途停靠站点的不同而变化。到达兰州,主推兰州拉面10元碗;进入青海境内,有好吃的青海老酸奶5元份;在西藏那曲站后,列车上开始出售牦牛肉干、牛肉粉汤。此外,进入藏地空气干燥,列车上全程售卖新鲜水果10元份。

另外,青藏列车和普通列车还有两点区别。一是青藏列车的废弃物(水、粪便、垃圾)是打包收集、到站后统一处理,沿途零排放;而普通列车的废水、粪便是即刻排放,垃圾则是到站后收集运走。二是青藏列车的车厢是密封的,有弥散式供氧设备,保证在高原地区缺氧环境下旅客的乘车安全;而普通列车包括动车组均没有供氧设备。

还有一个奇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