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场教父-第5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地代表武文斌齐声宣读了入党誓词。

铁骨钢筋,千锤百炼不言苦。

2004年,铁军师代表我军参加一次大规模涉外演习,代号“铁拳-2004”。演习中,担负主攻任务的就有红二连的“神炮手”武文斌。演习前一个星期,他患上慢性阑尾炎。为能顺利参演,他每次训练都强忍疼痛,虚汗直流。

演习前一天,连队干部发现了武文斌的病情,决定把他从参演名单上撤下来。武文斌坚决地说:“既然走进了铁军的门,我就要做铁军的人,这点小病算什么?”被“特批”参演的武文斌,出现在演习场上。演习结束后,“百名铁军之星”的名单上,有了武文斌的名字。

合格的铁军士兵,到哪里都是好样的。2005年9月,武文斌以全团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量与导航工程系士官一队。武文斌经常向同学们讲铁军的历史、传统。他说:“在铁军当兵能当出兵的味道来,当出兵的风采来!”

在抗震救灾战场上,武文斌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铁军士兵”的誓言,践行着铁军“五铁精神”的兵魂。5月15日下午,部队赶往都江堰市幸福街一倒塌的招待所营救群众。面对摇摇欲坠的危楼,武文斌冒险两次进入,历经5小时徒手抠挖,与另两位突击队员先后抬出两具遗体。撤离危楼仅10多分钟,这个建筑便在余震中坍塌。

6月17日晚上,累了一天的武文斌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帐篷,对战友们说:“大家都泡泡脚,解解乏,明天好接着干。”这是他留给战友们的最后一句话。

武文斌就这样悄悄地走了,把对灾区群众和战友们的热爱和眷恋,永远地留在了巴蜀大地,岷江两岸。

作为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的一员,王聪聪亲自参加了对武文斌的抢救行动。

6月18日2时40分左右,同帐篷的战友发现武文斌发出异常声音,立即叫来连长和卫生员,并迅速把他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随即,解放军总医院和第150医院的专家也赶来了。王聪聪就是在凌晨3时25分赶到的。医护人员虽然进行了全力的抢救,但遗憾的是,武文斌这颗年轻的心脏,还是在4时45分停止了跳动。

王聪聪看到,专家们给出的死亡诊断是: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引起猝死。诱因:过度劳累。换句话说,武文斌是被活活累死的。看到这里,王聪聪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武文斌,今年才26岁。再有12天,他就可以完成军校学业,拿到大学毕业证书。

第七卷 风云变色 第653章 王国庆现身葬礼

6月18日凌晨,武文斌的呼吸和心跳都已经停止了,但王聪聪仍在不断地为武文武做心脏按压。有人劝她说:“王护士,人已经不行了!”

王聪聪仍是木然地在按压,直到有领导说:“聪聪,该走了,我们又有新的抢救任务了。”

听到有新的任务了,王聪聪这才擦了擦满头的汗水,遗憾地离开了武文斌已经开始发僵的身体。

随后,王聪聪曾为武文斌写了一则很短的札记。

王聪聪充满深情地写到,在抗震救灾中累死的武文斌堪称“铁军精神”的传承人。26岁的武文斌,是“80”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雨露成长起来的一代。当人民遭受灾难时,身为士兵,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用生命写就大爱,用行动践行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935年5月,红军将士为了救国救民来到了巴蜀大地,素有铁军之称的“叶挺独立团”红二连党支部副书记、连长廖大珠率领22名党员骨干“飞夺泸定桥”,创造了“要桥不要命”的革命精神。73年后,在“红二连”浴血奋战的川西北,武文斌成为了永恒。在这场惊心动魄拯救生命的战斗中,红军的传人品格依旧,血性依然,为了人民利益他们舍身忘己,为了人民利益他们生命不惜。

据说,26岁的武文斌是我们K省山阳人,我为他感到骄傲。

5月12日,部队接到紧急赶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的命令,被连队安排留后的武文斌主动请战赶往灾区。部队到达灾区后,他和战友们始终奋战在第一线。转移群众,他肩扛背驮走在前面,和战友们翻越3座大山,走遍了都江堰市玉堂镇的12个村7816户人家,把食品和饮用水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搜救失事直升机,他不畏山高路险,一直在最前面探路,3次滚下山,幸运被树木拦住;灾后安置重建,他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清淤泥、搬石头、疏通引水渠,身上多处被划伤。

听战友们说,从5月15日到6月17日的32天里,武文斌没有休息过一天。两次虚脱,连队干部、战士劝他休息,每次他都站起来,说:“没事,没事。”

战友们说,就是武文斌牺牲的前3天,他一直在都江堰负责为灾区群众搭建板房。最多的一天,他和班里的战友一共卸了14车,累得手指麻木,站都站不起来。

6月17日,武文斌在安置点干了一整天的活,傍晚才回到营地。突然又接到紧急装卸任务,他再次出发,在完成了任务后,他又跑到别的班排帮助战友卸安置房板材。

晚上9时,武文斌卸下了他生命中最后一块板材。

在札记的最后,王聪聪特意写上了这么一句话。请你记着这样一个被累死的普通战士,他的名字叫武文斌!

听说武文斌是K省山阳人,王国庆当即指示山阳市委书记左浩天,亲自陪同武文斌的家人到都江堰市参加武文斌的追悼会。王国庆在电话中还给左浩天讲,目前对武文斌的宣传报告多从他是一名解放军战士这个角度,对他是K省人以及K省对他的成长的影响说的较少。要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对当地政府在武文斌成长道路上的关怀,以及当前对他家人的照顾,好好总结一下。王国庆说,武文斌就是K省精神的最佳体现者。应当好好挖掘一下。

在都江堰胥家镇小学里,教室走廊上,通往武文斌的灵堂的*场上堆的花圈如山。灵堂里,八本留言薄记满灾区人民的哀思。灾区乡亲们无法表达对烈士的怀念。

都江堰胥家镇,几万灾区人民群众拥挤街头为抗战英雄武文斌送葬,他们敬献无数花圈。兰二叔领着兰天特意赶来。他和几位灾区老人在武文斌灵棚前烧纸钱,一大娘烧着纸钱哭着诉说:“娃儿!你走好,娃儿,你辛苦了,你是为我们活活累死呀!呜呜呜……”

众人跟着痛哭流涕,兰二叔失声痛哭:“老天爷怎么就不睁眼,怎么不让我这把老骨头替他死呢!”

兰天站在灵棚前含泪望着武文斌的遗像说:“武叔叔,我们永远记着您的救命之恩,我要好好复习功课,一定考上北京体育学院。”

历史铭刻着平凡又伟大的英雄的名字,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树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抹不去的记忆默默哀悼,默默祈祷!

抗震救灾英雄的父亲武中林手捧着都江堰人民捐的33265。4元,连同2000元路费亲手捐给当地民政部门,他激动地说:“我曾经也是个军人,感谢党和军队首长对文斌的培养,也感谢都江堰乡亲对我们家的牵挂。我代兰渝把这笔款子捐给胥家镇中心小学,设立一个‘武文斌奖教奖学基金’,把这钱用于学校的灾后重建和孤儿的学费。”

民政工作者和众师生含泪热烈鼓掌。

遵照省委书记王国庆的指示,在参加罢都江堰的武文斌追悼大会后,山阳市又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武士骨灰安葬仪式。这个仪式,王国庆非常重视,他也在百忙中带领相关人员赶到了山阳。

以下是刊登在《山阳日报》头版,由宋小梅采写的报道。

7月21日下午,因劳累过度牺牲在四川抗震救灾一线的“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烈士骨灰安葬仪式,在山阳烈士陵园举行。

省委书记王国庆,省军区司令员杨文武,省委秘书长江一帆,省民政厅厅长邓中华,武文斌生前所在部队“铁军”某师政治部主任黄晓健,山阳市党政军领导左浩天、胡风、毛为民、李华章等出席。上述领导同志及社会各界群众十余万人参加仪式。市委书记左浩天主持。

21日19:07,从成都开来的火车到达山阳火车站。车门缓缓打开,妻子杨卫华手捧丈夫武文斌遗像,父亲武中林手捧党旗覆盖的骨灰盒,母亲王改芝怀抱武文斌的塑像,缓缓走下火车。在踏上抗震救灾一线33天后,武文斌烈士忠魂终于回归故里。省委书记王国庆一行专程赶到火车站迎接英雄忠魂。

一城空巷,万人同悲。从火车站通往山阳烈士陵园的道路两旁,数万民众胸戴白花挺立街头,含泪迎接这位抗震救灾英雄战士魂归故里。冰冷的骨灰盒封存了曾经鲜活的躯体,催人泪下的哀乐取代了熟悉的问候声……这一刻,天地含悲。

19:40,灵车抵达山阳烈士陵园。在陵园前的英雄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武文斌烈士骨灰安葬仪式正式举行。仪式开始前,全场肃立,向“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和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同胞默哀一分钟。

王国庆在仪式上指出,武文斌同志用青春的热血和生命,塑造了一个听党指挥,服务人民,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新时期优秀军人的光辉形象。武文斌对党忠诚、为民牺牲的英勇行为,生动体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当代军人的精神风貌。他是在党的创新理论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士官,是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模范士兵,是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英雄战士,是中原大地的光荣和骄傲,他的英雄业绩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王国庆强调,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一手抓灾后重建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为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左浩天在讲话中说,武文斌在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中,怀着对灾区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