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场教父-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旅游活市”在常熟市委、市政府五大发展战略中仅次于“工业立市”位居第二,可见旅游在常熟决策者眼中的“分量”。在推进“旅游活市”战略中,常熟市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生态、商贸、工农业、信息产业和城市建设的高度融合,以产业融合来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来促进产业融合,走出了一条“常熟特色”的发展之路。

常熟是座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有着3000年文明史、1700年建城史,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唐至清,常熟出了8名状元、9名宰相、485名进士,诗文、琴棋、书画、金石、戏曲等领域名家辈出。现存綵衣堂、方塔、脉望馆3处国家级文保单位,有孔子唯一的南方学生言偃和吴地始祖仲雍墓,保留了大量江南地区的民风民俗。在旅游与文化融合上,常熟一方面挖掘传统和历史文化,弘扬和传承江南文化,另一方面,依托常熟服装产业优势,通过服装博览会等打造时尚文化。当前,常熟正在筹划以“弘扬江南文化,打造江南品牌,展示江南风采,共享江南文明”为主题的江南文化节,通过对原有节庆资源的整合,把江南文化论坛、戏剧文学作品大赛、服装服饰博览会、尚湖国际民间艺术节、沙家浜民俗风情节等系列活动融会贯通起来,为促进文化、旅游与城市互动繁荣搭建新的平台。相信通过打造江南文化节,必将成为常熟建设文化旅游名城的“首打品牌”。

打造以沙家浜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也是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经典范例。游人在沙家浜景区,来到“阿庆嫂”经营的“春来茶馆”,耳边传来的是京剧《沙家浜》唱段,“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从一部经典京剧到一个知名景区,沙家浜完成了从一个创意符号到一个实体产业的转变,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形成了巨大的就业潜力,并产生了一个文化创意和产业发展互动的良性模式。通过努力,沙家浜风景区先后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去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旅游自营收入突破1000万元,主要指标持续多年保持20%30%的增长,吸纳直接、间接就业超过1万人。

常熟是座生态环境优美的山水之城,古城三湖环抱、依山而筑,山、水、城融为一体。在旅游与生态融合方面,常熟坚持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以生态为主导,紧扣山水做文章,主打虞山、尚湖、昆承湖“一山两湖”绿色牌。

“常来常往,常来常熟”这是常熟人经常对远道而来客人说的一句话,这句朴实无华的话体现了常熟好客的传统。搞好环境才能招待客人,打造良好的自然环境自然成为常熟旅游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其中尚湖、昆承湖和南湖的生态修复成为当地百姓欢迎、外地客人赞赏的“大好事,大实事”,也成为常熟决策者生态建设的“得意之作”。

虞山脚下的尚湖,被称为“常熟之肾”。但是,20多年前,这里沿岸有不少被围湖开垦的土地,水域内有许多围网养殖,周边有一些污染企业。常熟市采取了退田还湖举措,关闭了沿湖几十家污染企业,将养殖的围网全部拆除。现在,尚湖水一直保持在国家二类水状态,成为江南生态环境最好的湖泊,有89种近万只珍禽鸟类纷纷来此安家落户。而常熟最大湖泊昆承湖的生态修复更是常熟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又一力作。昆承湖水面积达18。4平方公里。按照“人水和谐、生态文明、彰显特色、永续利用”的总体定位,昆承湖区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已初见成效,湖体水质有了明显改善,湖体生态系统正在逐步恢复,大部分区域断面水质已达到三类标准。

旅游与商贸融合是常熟发展旅游的一大特色。上世纪80年代,常熟顺应农民搞流通、办市场的创举,建成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中国常熟服装城,走出了一条“市场带动产业、产业提升市场”的“富民之路”。作为中国著名全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和交易基地,常熟的决策者认为,通过包装,注入旅游相关元素,同样可以成为一个叫得响的旅游产品。经过两年的努力,他们又成功地把它打造成全国第三家、江苏首家国家4A级购物旅游区———常熟服装城。

在服装城街区,到处可见“购物天堂,服装海洋”的广告语。“占地3。7平方公里的服装城,常驻客商有2。8万多家,每天来做生意的客商有20多万人次,年销售额达580亿元。”我们昨天已经参观了“中国男装中心”、“中国童装中心”、“中国女装中心”等众多服装专业市场,各类服饰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据介绍,商城内有200多只省级以上知名商标、5000多个知名品牌,总代理、总经销和专卖店有1000多家。为开展购物游,服装城编制了景区导览图、配套建设了游客接待中心,推出“购物旅游节”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旅行社组团前来购物。

常熟积极推进旅游与工业、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蒋巷村生态园、波司登、梦兰、隆力奇等工业游、乡村游方兴未艾。其中,蒋巷村无疑最具代表性。

蒋巷村只有186户、800多人口,但去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超过10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游人可以乘电瓶车参观这个占地4500亩的花园式村庄,村里的图书馆、科普馆、农业展览馆和三星级旅游宾馆一应俱全,并建有一座投资1900万元的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中心大楼。蒋巷村当年一穷二白,经过“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三部曲,现在已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并通过了中国特色旅游名村和中国农业公园、江苏省十大乡村旅游精品单位等考核验收。2001年,蒋巷村接待国内外游客近5万人次,旅游收入近500万元。

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有力地提升了城市品位。除景观环境、交通等设施建设之外,这几年,常熟坚持通过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和饭店景区的创A升星步伐,全面提升各类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全市已拥有国家4A级旅游区4家,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家,农家乐星级饭店10家,星级宾馆21家,其中四星级6家、五星级4家;同时还引进了中江快捷、宜必思、莫泰、如家等一批全国连锁经营的品牌经济型酒店。全市共有各类住宿设施443家,客房达15969间。全市旅游接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接待能力显著改善。

打造“江南商都、文化名城、旅游胜地”,把旅游业建成当地群众喜爱、外地游客欢迎的和谐产业、惠民产业

第三卷 风云诡谲 第218章 “江南福地、常来常熟”

常熟市发展旅游业的第三条成功经验是,要树立大旅游理念,把旅游发展全方位地融入社会整体发展。

产业融合带动了常熟旅游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旅游收入占GDP比重已达到10%以上,旅游业已成为常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力军。

刘副市长表示,常熟旅游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定位,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大投入促产品提档升级、以产品提升促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以产业发展促社会和谐。

坚持“大旅游”发展理念,就是要从关注行政权限向提升产业指导水平转变,从传统思维向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手段来推动旅游发展转变。为此,常熟市委、市政府积极构建有利于“大旅游”发展的环境,形成政府主导推动、部门齐抓共管、市场有序发展的管理新机制。建立旅游委员会全面协调旅游发展重大事项,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更是亲自上阵抓旅游,不仅在制定政策上扶持旅游,而且亲自带队促销旅游,乐当旅游形象大使。分管领导具体抓,从规划、政策到项目、推介、管理,一环一环、一步一步,扎实推进。如今,抓旅游就是抓产业发展、抓旅游就是抓城市品牌,抓旅游就是抓社会民生,抓旅游就是抓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常熟上下的共识。

坚持科学发展,就是立足实际,准确把握发展定位。改革开放以来,常熟大胆尝试、大胆实践,先后探索出了发展乡镇工业的“碧溪之路”,创造了“衣被天下”的商城奇迹,走出融合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常熟之路”,这些成功实践的实现,关键在于能立足实际、准确定位。“我们是在巨人的影子下谋求发展”,刘副市长说,常熟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处于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南京等大都市、大城市和旅游强市的包围之中,常熟虽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完善,但与这些旅游“巨人”相比,比较优势不明显。常熟立足县域规模这一实际,不与强者比规模,不比实力,而是比特色,比内涵,比环境。常熟旅游也因此风生水起,有声有色,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中的佼佼者。

坚持竞争优势,就是要不断加大投入,保持持续发展新动力。按照“发掘一批、推出一批、招进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近几年,常熟每年对旅游业的投入不少于30亿元,形成一批重大旅游建设项目群。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就是明天的发展动力的竞争优势。

据介绍,明年常熟将全力推进昆承湖生态修复工程,在已投入5亿元资金的基础上,开工建设10个旅游项目,计划投资8。5亿元,争取用5至10年时间,把昆承湖打造成集旅游娱乐、生态休闲、康体运动、水上度假、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休闲度假区。同时,常熟将实施虞山尚湖度假区旅游休闲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