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骨-第24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高速通道。

氢弹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氢的同位素氘等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称聚变弹,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至几万吨级tnt当量,氢弹的威力则可大至几千万吨级tnt当量,其比原子弹优越的地方在于单位杀伤面积成本低,同时自然界中氢和锂的储藏量要比铀的储藏量大得多,所需的核原料也没有上限值。

不过热核反应只有在极高的温度下才能进行,而这样高的温度只有在原子弹爆炸时才能产生,因此氢弹必须用原子弹作为点燃热核材料的“雷管”。在核物理的发展历史上,轻核的聚变反应,实际上比重核裂变现象还要发现得早,这样在理论上就有了支持,只要持之以恒地不断研究下去,安毅相信结果不会让自己失望。

一旦研发出氢弹,以后对敌时就使用这种威力更大的武器,这样也算不上违背承诺。

中亚间隔时间不久进行两次核试验,不是没有其他科研机构发现异常,之所以没有引起关注的原因,在于科技最为发达的欧洲和北美都在进行惨烈的大战,各国政府和军队根本无暇分心。

而且在首次核试验结束后一小时,南华中央政府便对外宣布称克泽尔沙漠地区发生了4。8级地震,第二次则称在西南部卡拉沙漠发生4。5级地震,叙府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还在媒体撰文质疑中亚地区是否已进入地震活跃期。

为了确保南华在核武器研究方面的领先,所有的犹太人科学家均被严密监控,好在这些科研狂人并不热衷于社交活动,蹲在莱州的深山里不愿意挪窝,倒是省了情报部门不少事情。

~~~~~~~~~~~~

第一九〇二章大风起兮

一九四二年五月,国际局势继续向着有利于轴心国的方向发展。

东非战场自去年年底战火复燃。

由于失去了美援,以英联邦军队为主体的东非盟军在连续作战后损失惨重,兵员和物资补给日益紧张,只能苦苦支撑。

“沙漠之狐”隆美尔得理不饶人,加大了攻击力度,德军的作战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铁路、公路和海路送到,而盟军却越打越被动,到最后竟然出现一次战斗每名士兵发五发子弹的情况。

无奈之下,盟军东非军司令、从丢掉印度阴影中挣脱出来的独眼元帅韦维尔不得不下令,全军退出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地区,一部分在海军接应下渡过红海,龟缩于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依靠安家军的庇护,苟延残喘,另一部分则急速向南,撤到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通过西南非和南非得到补给,沿东非高原、大裂谷和阿赞德高原与德军对峙。

苏德战场,德军为消除能源及交通枢纽罗斯托夫所面临的威胁,打通通向伏尔加河上游及乌拉尔地区的通道,从背后包抄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和高加索集群于四月初发起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军在柳申科夫元帅的统帅下,奋起抵抗,目前虽然战局不明,但兵精粮足、弹药及燃油补给充分的德军两大作战集群占有绝对的优势,再加上乌克兰、高加索地区的“自愿军”助战,斯大林格勒危在旦夕。

中部战场,五月二十二日,希特勒集中一百二十个步兵师、四十五个机械化师,二十九个装甲师、六十个装甲旅,外加十六个芬兰师、十五个罗马尼亚师、八个挪威师、四个匈牙利师、三个法国自愿师,一个西班牙自愿师和一个葡萄牙自愿师,总兵力高达五百四十八万,向莫斯科城发起猛烈进攻。

面对纳粹德国近在咫尺的威胁,斯大林拒绝离开莫斯科,他把守城的重任托付给了屡败屡战逐渐成长起来的朱可夫元帅。

在这一年多时间里,苏军通过租借法案得到了大量南华生产的武器装备,同时组建起了数量庞大的军队,不管是武器装备的质量还是官兵人数,都不弱于德军。

苏军唯一较差的就是临时征召而来的大量新兵只是接受了简单的军事训练,素质比不上身经百战的德军,但苏联红军有着精神信仰支撑,加上保家卫国的信念,且属于守城一方有着地利等因素,双方一时间旗鼓相当,在莫斯科城下展开了殊死较量。

北美方面,当二月份日军左路军和中路军挺进受阻后,日军大本营果断地再次向前线增派了十二个师团,其中包括在缅印战场溃败后重新编成的六个主力师团,这些依然按照甲等师团标准组建的部队,由于战争初期那一拨百战老兵差不多已消耗殆尽,战力下降严重,但武器装备却比从前好了许多,总的来说保持着一定的水准。

日军果断增兵后,左路和中路参与进攻的总兵力已高达四十个师团、十八个独立步兵旅团,另外还有二十个师的仆从军,防守西海岸的美军第六军和第三军终于支撑不住,西部的华盛顿州、俄勒冈州、蒙大拿州、爱达荷州先后失守。

美军第六军、第三军和从中美洲地区赶来增援的第十二军、第十三军在加利福尼亚州、内达华州、犹他州、怀俄明州和科罗拉多州边境地区构筑防线,稳住阵脚后再谋反攻!

就在西部四州遭到日军蹂躏的时候,美国中部的北南达科他州、明尼苏达州、爱荷华州和威廉康辛州也正经受日军机械化集群的打击。

五大湖的工业中心对于美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美国陆军参谋部不得不做出决定,调正在洪都拉斯及伯利兹,发起对日军第十九军围剿的第四军、第十军回援,同时将许多正在编成的新部队派往前线,集结重兵守卫密尔沃基——芝加哥——圣路易斯——堪萨斯城——丹佛一线,以战练兵,整个北美局势一片混乱。

一向镇定自若、似乎一切困难都难不到他的罗斯福,再也无法忍受史无前例连任三届总统后遭遇国土沦丧的痛苦,与丘吉尔紧急在亚速尔群岛会晤,最后联名向安毅发出求援电,请求南华共和国立即出兵,截断北美日军的补给线路。

安毅收到电报后,斟酌再三,期间三次召开军政联席会议,商讨时局。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目前的战略态势,已经严重向轴心国倾斜。南华的基本国策是维护同盟国和轴心国双方的实力平衡,如果坐视苏联被德国击败,美国在日本袭扰下国力大损被迫求和,战争过早结束,将极大地损害南华的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安毅终于打定主意,在今年夏秋季节发起对日寇的全面反击,力争在冬天来临前,光复东北和远东地区。

随后,军委和总参便开始下达一系列调令,安家军各部紧张地运动起来。

根据军委统一部署,安晋辖首都卫戍区近卫集群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保卫红河平原、湄公河平原和湄南河平原地区;

方鹏翔率第三近卫集团军,南调马来半岛;

缅北方面军更名为缅印方面军,戍守缅甸和次大陆;

中东方面军留下杨九霄集群和第三、第四坦克集团军,第一和第二坦克集团军在叶成的统帅下北上,与中亚军区四个坦克集团军汇合,组成两个机械化突击集群,全部投入到对东北地区的作战;

张承柱的印度方面军、顾长风的中南方面军和焦广绪的山地集群,必须在七月底抵达蒙古及贝加尔湖指定位置,做好出击的一切准备。

蒙古及西伯利亚即日起全面戒严,原蒙古军区南方集群之陶琦第三十四集团军,负责蒙古与新疆、甘肃、宁夏、绥远接壤地区的防守,严防日本情报组织及其收买的地方势力的奸细乔装成中国商人进入刺探军情,同时警惕反动军阀在日本间谍挑唆下可能挑起的摩擦;第三十五、三十六集团军进入战备状态,加强对察哈尔、热河地区日军动向的侦测,必要时可以以攻代守,彻底打破日军围魏救赵的梦想。

蒙古军区中央集群下辖之董金明第三十一集团军、金洪默第三十二集团军、裴延年第三十三集团军,运动到买卖城和齐普图(今楚伦浩饶特),战争打响后,将配合胡继秧统率的贝加尔湖集群第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集团军,还有山地集群四个集团军,发起对乌兰乌达及赤塔的进攻,牵制日军的注意力。

作为地头蛇的韩先至中将统率的东北作战集群,任务非常繁重。

雷动之第四十一集团军,由东兴安岭的根据地积极向瑷珲城运动,战役打响后,必须第一时间控制瑷珲城,严防黑龙江北部的敌人渡江参战,保证滨黑铁路(哈尔滨至瑷珲)和齐黑铁路(齐齐哈尔至瑷珲)的运行安全;

谢逸之第四十三集团军,由西兴安岭出击,拿下兴安岭隧道及关帝庙后,不用管西线敌人,向南直插齐齐哈尔,直接威逼哈尔滨,搅乱日军的防守;

现背靠蒙古、驻防归流河上游老头山一线的黄邦强第四十二集团军,兵分两路,一路北上,埋伏到中东铁路北段部分,战争爆发的第一时间便拿下海拉尔、满洲里等铁路沿线城市,迎接大军进入东北。

另外一路则南下,隐身于交流河、洮儿河之间,时间一到立即攻占镇东(今白城)和洮安,拿下洮昂铁路、洮索铁路及四洮铁路之枢纽,打乱关东军的调动,为主力进攻赢得宝贵的时间。

此次行动的关键,在于一个“快”字,必须抢在关东军和日本政府反应过来之前,各大主力作战集群已经进入东北,各部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东北最为繁华富庶的铁岭、奉天(沈阳)至辽南大连、旅顺地区,让日本人没有时间组织人力拆迁东北的工厂企业,使得这个中国境内最大的工业基地,完好无损地接收过来。

六月四日,安毅秘密抵达金瓯港,亲自见证南华海军第一艘核潜艇服役。

战争年代的舰船建造效率,绝对不是和平时期可以比拟,经过三年的不断试验和建造,南华第一批四艘核潜艇在年初便舾装完毕,“夏”、“商”、“周”、“秦”四艘按照不同思路建造的核潜艇,分别下水进行了测试。

经过综合性能比较,叙府军工厂设计的一号“夏”级核潜艇性能优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