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14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怎么说,“俄亥俄”号已经为后面的三艘战列舰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也就在六艘“新省会”级开火之后不久,也就是大概六点四十分过后,三艘美军战列舰也先后开始了还击。

首先开火的是“蒙大拿”号,当时该舰还没有完全转过来,只有舰首方向上的六门主炮可以投入战斗,舰尾方向上的六门主炮没有办法朝向南面的敌舰。舰长是不得已才下令开火的,虽然炮击的准确性不会高到哪里去,但是总比挨打不还手要好得多吧。

“缅因”号也很快开炮还击,同样也只用了前面的六门主炮。当时“缅因”号离完成转向还有好几分钟的时间,当对方打来的炮弹落在附近的海面上的时候,这艘战列舰的舰长也大概抱着同样的想法,打不打得中是个问题,可打不打,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新罕布什尔”号的还击也很快到来,当时这艘战舰才刚刚转向呢,而且转向的角速度不到“缅因”号的一半,要想把屁股摆过来,需要更长的时间,也就只能用舰首方向上的六门主炮开火。

无一例外的,这三艘战列右舷方向上的十门副炮全部在开火还击。交战距离已经足够的近了,虽然127毫米口径的副炮连重巡洋舰上的主装甲都很难打穿,就更不可能对付战列舰,但是有总比没有好,而且高爆弹还能够破坏战列舰上的外部设备,总能够起到一点点效果吧。同样的,六艘“新省会”级左舷上的副炮也没有闲着。120毫米的副炮威力与127毫米的相差不大,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也就只能够给美军的战列舰挠挠痒而已。

到此时,战斗才算是正式开始,至少,这次美军不会“打不还手”了。可是对常荐新,与第三特混舰队的官兵来说,这绝对是最不好的,也许,他最希望的还是美军直接升起白旗,在不使用一枪一弹的情况下赢得战斗吧!

第七十八章 恐怖的对手

“南宁”号与“广州”号夹击“蒙大拿”号的战斗最为关键,这是双方旗舰之间的较量,也就是说,失败的一方将失去统一的指挥,从而陷入被动局面,因此,这三艘战列舰之间的对决关系到了这场战斗的最后胜负。在六点四十四分之前,“南宁”号与“广州”号拥有绝对的优势,因为在这几分钟里,“蒙大拿”号只有舰首方向上的主炮能够投入战斗,而两艘“新省会”级上却有18门主炮,双方的火力对比达到了三比一,自然是让常荐新占够了上风。也正是这几分钟,决定了这场战斗的最后结果。

在此期间,“南宁”号一共打出了75枚炮弹,命中了“蒙大拿”号34枚,其中真正构成威胁的只有8枚,这与之前对付“俄亥俄”号的情况相差不大。也正是这几分钟的炮击,让常荐新发现了美舰的强大防护能力,以及26式穿甲弹的性能缺陷,可问题是,当时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就算问题多多,战斗还是得打下去。而在这8枚穿甲弹中,有3枚打中了要害部位。

第一次命中要害部位是在六点三十九分,在第三轮齐射中,一枚穿甲弹打中了“蒙大拿”号a炮塔与b炮塔之间,虽然这发穿甲弹没有能够击穿b炮塔基座处的装甲,甚至没有能够爆炸,但是却导致基座装甲严重变形,也让b炮塔的基座旋转机构变形,最终使b炮塔卡在了一个固定的角度上,根本无法自由转动。换句话说,这发炮弹使b炮塔失去了作战能力,除非通过战舰转向,不然b炮塔就没有任何威胁了。这算得上是一发非常“神奇”的炮弹,从其“打”掉了“蒙大拿”好四分之一的主炮火力来看,这发炮弹就算是一枚哑弹,可是其功劳肯定不小。

第二次命中要害部位是在六点四十分,在第五轮齐射中,一枚穿甲弹命中了舰桥下方的机电室的位置。这是战舰上的辅助机电室,主要就是为电台,雷达等电子设备供电,有一台功率200多千瓦的柴油发电机。而这发穿甲弹不但发生了爆炸,还引燃了储备在这里的柴油。虽然柴油的产生的大火是比较容易控制的,但是战舰上有很多易燃物品,比如水密门上的橡胶,而橡胶在燃烧后会产生大量剧毒的浓烟,司令舱就在上面不远处。很快,浓烟就灌满了周围的几个舱室,最终导致战舰上的舰队司令部官兵不得不暂时撤出司令舱,从而使舰队暂时失去了统一指挥。虽然,这仅仅就十多分钟的事情,可是这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四点四十三分,也就在“蒙大拿”号即将完成转向,尾部的主炮投入战斗之前,一发穿甲弹打中了战列舰右舷后部两座副炮炮塔之间,并且成功的穿透了主装甲带,进入舰体内部。而中弹部位的下面就是战舰上的6号锅炉舱。虽然“蒙大拿”级的八台锅炉,以及八台蒸汽轮机都设置在单独的舱室内,以提高动力系统的生存能力,但是这发炮弹也至少解决掉了战舰上八分之一的动力,同时导致高温蒸汽泄露,锅炉舱里的官兵全部完蛋,附近的一支损管队也出现了巨大的伤亡。如果不是另外一支损管队及时到达,而且蒸汽很快就从弹孔里散去的话,恐怕还会出现更大的损失。

在此期间,“广州”号也没有闲着,其表现比“南宁”号还要出色不少。在打出的81枚炮弹中,有44枚命中,其中成功穿透了装甲,还发生了爆炸的炮弹有10枚,造成巨大破坏的有5枚。这5枚炮弹的命中点分别在战舰a炮塔的右前方,炸毁了几个水兵舱。战舰b炮塔右侧,在主弹药舱外爆炸,导致b炮塔主弹药舱的自动通海阀门启动,淹没了弹药舱。右侧3号副炮炮塔,炸毁了整座副炮,并且导致数十枚副炮炮弹爆炸,杀伤了周围的数十名美军官兵。舰桥后方烟囱的中部,炸断了烟囱,使连接在这根烟囱上的1到4号锅炉的输出功率减半。后部桅杆的根部,炸断了桅杆,而倒下的桅杆砸在了c炮塔上面,砸坏了c炮塔的副瞄准仪,导致c炮塔不得不借助d炮塔提供的炮击参数开火。

“蒙大拿”号在这几分钟里的还击也算得上是猛烈,其首部的六门主炮先后打出了20多发炮弹,可是因为当时战列舰正在全速转向,严重影响到了炮击的精度,而且对方打来的炮弹连续不断的命中,就算大半都没有爆炸,可是这些炮弹砸来,也必然影响到炮击的精度。结果,“蒙大拿”号在这几分钟之内的还击实际上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甚至连对面的两艘战列舰上的官兵都没有感受到威胁呢。

按理说,通过这几分钟的猛烈炮击,连续有数十发炮弹命中了敌舰,就算打出去的不是可以爆炸的炮弹,全部是实心弹,也足以将敌舰给砸沉了吧。可是,当常荐新惊讶的发现,敌舰的速度没有降低,而且还在继续加速,转向也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更主要的是,敌舰上的主炮根本就没有被彻底的打掉,还在不断开火,随着转向完成,舰尾方向上的主炮也投入战斗的时候,常荐新都不得不感慨,美国人到底造出的是战舰,还是浮动的钢铁怪物?

“蒙大拿”号达到了70000多吨的满载排水量,超过30000吨的装甲钢板绝不是白白浪费掉的。可以说,“蒙大拿”级是战列舰,甚至是整个战舰历史上装甲防护能力最强悍的战舰之一。如果以尺寸数据来衡量的话,“蒙大拿”级的装甲厚度远超过了“新省会”级。当然,再考虑到装甲钢板的质量的话,也许会有所改变。可是,“蒙大拿”级毕竟是美国海军在结合了众多实战经验与教训之后设计的一种战列舰,而“新省会”级是在战前就设计完成的,而在大战期间的改进是不可能让战舰的性能有本质上的提升。比如,当时“蒙大拿”级大量采用的大角度倾斜装甲设计就变相的提高了战列舰的防御能力。相反,“新省会”级在改进中也只是部分采用了这种方式,而且倾斜的角度都相当有限,毕竟战舰的基本性能已经确定了,任何大范围的改动都将对战舰的其他性能产生严重的影响,工程师也要综合衡量改进对各项性能的影响,才能确定一个最好的改进方案,而这都不可能单方面的提高战列舰的防御能力。

当时,“蒙大拿”号强悍的防护能力给了常荐新巨大的震撼,甚至让常荐新怀疑,他400毫米口径的穿甲弹能否对付那种“变态”级别的战列舰了。实际上,55倍径的400毫米主炮的威力并不比美国海军50倍径的16英寸主炮差,甚至还要好一点,只是,“蒙大拿”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求能够承受住自身火力的打击,甚至要求能够应付“大和”主炮的打击。另外,26式穿甲弹在近距离的威力反而不怎么样,其强项是在远距离上打击水平装甲的能力,而当时的交战距离又太近了一点,打不穿敌舰装甲也不算什么希奇的事。

战斗还在激烈进行之中,也没有机会让常荐新东想西想,特别是当“蒙大拿”号转过了笨重的身躯,尾部的主炮也投入到了战斗中之后,战斗就更为激烈了。而且,常荐新的担心也有点多余,此时“蒙大拿”号只剩下了九门主炮,而且其威力不见得比“新省会”的好,加上“蒙大拿”号之前的损伤,局势对常荐新他们是非常有利的,只需要多坚持一阵,战斗自然就会分出高下来。

当时,“蒙大拿”号尾部主炮只能共用d炮塔的副瞄准仪,通过战舰内部电话,由d炮塔的炮长将炮击参数报告给c炮塔的炮长,然后两座主炮同时开火。这样一来,炮击速度自然降低了不少,而且c炮塔拿到的炮击参数不是最精确的,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炮击的准确性。另外,战舰的指挥官此时并不在司令舰桥与航海舰桥里,因此三座主炮炮塔没有一起开火,a炮塔基本上是在单独作战。

六点四十四分,“蒙大拿”号尾部的六门主炮打出了第一轮齐射,这次的效果明显好于之前首部主炮的炮击,虽然也没有命中目标,但是有一发炮弹落在了“广州”号后面大概200米处,算得上是一枚近失弹了。

见到敌舰尾部主炮投入战斗,“南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