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布衣官道-第10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轮到陈晓言的时候,陈晓弃权,最后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汤运国的身上,汤运国永远是平静的,从他一双幽深的眸子中,很难看出其内心所想。

他一双眼睛缓缓从众人面前扫过,顿了顿,道:“省长的提议顾全大局,虽然显得有些不尽人情,但是非常时期非常处理,是应该支持的,至少我个人是支持的。

另外,暂停职位这个用词也很有讲究,这是保持现状,给事件降温的好办法。就按省长说的办,消息由组织部布。”他眼神扫过张青云,道:“至于韦强同志的思想工作,我看非你莫属了,我充分相信韦强同志是能够顾全大局的。”

张青云点点头道:“书记放心,我量他也没啥情绪闹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小子平常为人张扬,得好好给他一个教训,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件好事。”

张青云和汤运国两人一问一答,这事实际上就敲定了。但是他们两人的问答,在众人心中却不止是这个含义。

张青云在政府内部通过决议,要在全省范围内展开建筑工程行业专项整治行动,他这样大的一个动作做出来,实际上是在挟天子令诸侯,逼迫汤运国支持他,和他一起来把这事做彻底。

从哪一方面看,他的这个动作都有先斩后奏的意思。汤运国向来以稳重著称,和张青云的性格是两个极端,张青云这样的做法,可以想象汤运国此时心情如何了。

但是,汤运国的冷静和沉着还是让人很难琢磨,汤运国作为一省书记,忍耐力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了吗?

“书记,韦副厅长暂时被停职,这是考虑到江南稳定不得而已的办法。我看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召开一次维稳专门会议,在会议上,一来我们可以澄清这次公安厅遇到的舆论危机。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把维稳的指导思想逐级传达,让市县乃至乡镇各级干部都认识到在当前形势下,维稳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全省把握住这个大方向不动摇……”陈晓言,他的言把稳定两个字说得分量很重,其意思不言自明。

张青云现在搞的所谓的专项行动,这就是最大的不稳定的事情,如果要全省维稳,张青云的既定思路就行不通,就不能够实施,即使实施了,大家也能找到借口不贯彻,最后不了了之的可能性极大。

陈晓清楚一点,张青云做这么大的事情,没有党委的支持,光靠政府推动是不可能能够做成气候的。在这个时候,陈晓必须要提醒汤运国,让他冷静、认真的考虑,可不能被张青云利用了。

陈晓的心思别人都懂,而正因为大家都明白,所以他提出了这个意见后,别人都不说话,大家就听几个大佬怎么来把这个难题解决好,在团结的大条线下,这个问题能解决好吗?

汤运国的一双眼睛非常的深邃,同时又像猫头鹰的眼睛一般锐利,陈晓说话,他的眼睛一直就在他的身上逡巡,嘴唇抿得很紧,没人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

汤运国有汤运国的难处,在他内心,他自然知道陈晓这个提议是上善之策,只要采用陈晓的意见,就可以中和张青云的激进。

但是事情不会那样简单,张青云敢冒这个险,敢“激进”,他必有所倚仗。

汤运国这次进京开会,中央对江南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中重点建议就是希望江南的破局能够迅速一些,步子能够大一些。杜总在接见汤运国的时候,批评了汤运国胆子太小,谨慎过分,只知道守一亩三分地,不知道考虑进取之道。

有杜总的批评在前,现在张青云在这个时候蹦出来“激进”,如果汤运国直接反对,在中央,领导们会怎样看这件事情?

还有,在京城会议期间,中央要调整江南班子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中央的意思很明确,张青云到江南已经这么久了,汤张两人之间的默契也有了,在这个时候,围绕着两人把江南党委政府班子调整得更合理一些,有利于接下来工作的开展。

中央有这个意思,实际上也是对汤运国提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要搞好团结,因为班子调整要以他和张青云为中心调整,如果他们两人搞不好团结,这个班子调整有何意义?

再说,汤运国不知道张青云是否手上还有其他的牌,在如此重重顾虑下,他怎么可能会接受陈晓的意见?

第十二卷 一方诸侯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陈晓去?留?

江南省委组织部出通知,暂停公安厅副厅长韦强同志的一切职务,至于韦强何去何从的问题,通知中没有透露分毫。

而在通知布当天下午,韦强便乘去美国的班机出国考察学习半年,而在媒体和民众眼中,韦强是人间蒸了,随着韦强的蒸,江北和江南一切关于公安系统的质疑失去了目标,加之有相关部门的舆论疏导,一场席卷两省的风暴渐渐的沉寂下来。

一天深夜,已经到了晚上十一点多,张青云接到粟一宵的电话,在电话中粟一宵的声音非常低沉,开口便道:“青云,说起来老哥我又汗颜,用了你的人,最后还得你给我擦屁股,这实在是……”

张青云淡淡笑道:“好了你就少假惺惺的了,现在关键时候,你我就不要说这些见外的话。我个人希望你能更进一步,能够当上江北的书记。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今天帮你是有条件的,我们江南江北一江之隔,但是这么多年,我们两省合作基本没有,属于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这样的局面我希望能在你我手中改观,合作双赢,对大家都有好处的。

不知有多少事实证明,搞地方保护主义是不利于经济展的,我们两江在这一块意识都还不行,我希望在你我手中,能够把这个认识扭转过来。”

“行,你这话我很有共鸣,我们两江合作的地方很多,等最近一波风声过了我们再详细谈。”粟一宵道,他顿了顿,又道:“青云老弟,我跟你不能比,我顺风顺水尚且狼狈不堪,你逆水行舟却还游刃有余啊,我粟一宵不服人,但这一次我不服不行。”

粟一宵有感而,而通过他这几句话,张青云也听出来最近一段时间他面临的压力可能极大。想想也可以理解,一省省委书记的竞争有多激烈?

粟一宵本身就是中原的外来客,西北一系的官员来中原被孤立的时候多,粟一宵要在中原执一省牛耳,涉及到了其他系的核心利益,他的遭遇可想而知了。

韦强的这事对粟一宵来说可能就是一个不小的麻烦,张青云能够帮他把这个麻烦消弭无形,也值得粟一宵打电话过来认一次栽。

随即两人又大约聊了半个时,但是两人再也没有涉及工作上的事情,粟一宵叮嘱让张青云注意身体,张青云则给粟一宵介绍自己的健身心得。

然后,两人又聊到家庭的事情,粟一宵的儿子现在在上高中,在西北母亲管不住,他征求张青云的意见,看是否有必要把孩子转到江北来读书……

不得不说这样的聊天有些乏味,但是粟一宵和张青云两人都聊得兴致盎然。以他们现在的身份,能够让他们心神完全放松聊家长里短的对象不多了。

普通人、正常人的生活离他们都渐行渐远,现在无论是粟一宵还是张青云,两人在工作上都面临了非常大的压力。两人能够借这样一个机会聊上半时,在某种意义上说,对双方都是最好的放松。

人的前进需要参照物,任何人走在没有参照物的道路上都会感觉到迷茫。像张青云和粟一宵两人所处的世界,没有多少人能懂,只有他们彼此懂得对方的难处和压力。

最后,粟一宵提出两人要经常通电话聊聊天,其实也有随时找参照物的意思……

……………………

江南省委常委院,汤运国夫人的寿辰,按照汤运国家乡的习惯,女人的寿辰是不讲大排场的。所以,汤家非常的低调,甚至汤运国的儿孙都没有回来,只是打电话祝寿。

但是陈晓夫妇还是到了,陈晓跟汤运国的年数长,汤运国的夫人他叫嫂子这许多年,两家的关系向来好,走动多,今天有这样一个由头,两家人在一起倒是其乐融融。

吃了晚饭,汤运国和陈晓两人就很默契的进了汤运国的书房,而其他的人也都很识趣,知道他们谈正事,没有人敢打扰他们。

汤运国的书房出人意料的不大,本来常委院的房子都是按定制设计的,书房设计面积都相对大。但是汤运国却把书房隔成了两半,在后面他放了一张g,平常看书特晚的时候,他就窝在那张g上休息了,不打扰别人。

汤运国的书房很凌乱,主要原因是他的书房从来是不允许无关人等进来的,就连书房后面g的褥子,他都亲自换的,不劳别人插手。

陈晓知道汤运国的习惯,所以他进来特别的心翼翼,在靠门的沙上坐下来,手放在膝盖上不乱动。汤运国眼睛看向他,道:“坐过来吧随便些,今晚我们好好唠唠,

汤运国亲自给陈晓冲了一杯咖啡,然后又给自己冲了一杯,把烟拿出来放在桌上,递给陈晓一支,他自己点了一支,书房的气氛因此缓和了一些。

“老陈,还记得我们上次的谈话吗?”汤运国道。

陈晓点点头,上次他和汤运国的长谈让他难以忘记,那次谈话他惊出了一身冷汗,汤运国甚至讲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句话,就是那次谈话,汤运国一盆水将陈晓心中的火全浇灭,而张青云也因此得以畅通无阻的前进。

到现在,张青云羽翼渐丰,终于要闹出大动静来了,汤运国是否是在后悔上次的谈话?

陈晓心中起了这个念头,心境放松了一些,汤运国的神色依旧是那般,他仔细打量陈晓,良久方道:“这次去中央开会,中央意图很明确。中央认为调整江南党政班子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而这次班子调整,目的是为了让江南的党政班子配置更合理,战斗力更强,中心有两个,其中政府要以省长为中心。”

陈晓有些狐疑的看着汤运国,一时不清楚汤运国说这话的意思在哪里,汤运国皱了皱眉头,继续道:“合理这两个字是关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